道路寬闊、城鄉整潔,車水馬龍、文明禮讓,璀璨夜景、流光溢彩……漫步新泰的大街小巷,人們時時能感受到文明城市創建帶來的巨大變化。自2015年入選全國文明城市提名城市以來,新泰市堅持「創建為民、創建惠民」的理念,順應人民群眾期待和提升群眾創建獲得感、幸福感,全市上下同心協力,全力奮戰,推動全域創建、全面創建、全民創建,著力解決城市建設、管理上的欠帳和短板,推動城市管理水平提高、城市面貌優化、城市功能完善、市民文明素養提升。近日,全國精神文明建設表彰大會在北京舉行,新泰市獲得「全國文明城市」稱號。重點整治 讓城市更宜居「外牆粉刷一新,樓道乾乾淨淨,路面平平整整,綠化苗木也收拾的利利索索的,生活在這樣的環境裡,大家每天的心情都是美美的。」11月21日,新泰市平陽南區居民楊永民一邊義務清掃小區路面,一邊和幾位鄰居交流著心得。平陽南區始建於上世紀90年代,屬於典型的開放式老舊小區,居民多,管理難,設施舊。改善路面設施、提升居住環境成了小區居民最迫切的需求。為徹底解決老舊小區改造產生的系列問題,平陽南區所在的秀水社區連續投入160萬元,為社區整修地面,美化牆面,更換門窗,改建公共文化設施,小區舊貌換新顏,讓居民拍手稱讚。背街小巷、老舊小區是城市治理的「老大難」問題。新泰市先後對基礎設施滯後、居住環境差的120個老舊居民小區進行改造升級,受益群眾13萬人以上。通過開展了農貿市場周邊社區小區及背街小巷、城鄉結合部環境秩序、「門前五包」、主要交通路口秩序、小區物業服務、不文明養犬等重點和難點問題專項治理,一系列群眾關心的問題得到解決,群眾幸福感大幅提升。垃圾絕不隨手拋,等綠燈再過馬路,做個文明司機,不亂停亂行……這些文明禮儀,如今已經成為新泰市民日常生活中的「公約」 。為營造安全出行環境,引導市民自覺遵守交通法規,規範市民文明行為,新泰市交警大隊不斷加大城市交通設施建設,大力整治城區交通秩序,持續加強對行人流量大的路口斑馬線管理,規範行人通行,以點帶面提高交通參與者的文明交通意識。「闖紅燈的少了,我們志願者舉勸導旗子的次數也少了。斑馬線、停止線比以前更加清楚了,過馬路更安全了。」交通協管員王成花對記者說。為讓城市更美好,新泰還持續加強基礎設施建設。自2015年以來,新泰市市政工程處陸續投入8.1億元,對城市27條主次幹道重新進行規劃管護、改造提升,新設各類公益戶外廣告33塊,在主要道路安裝大型公益雕塑35個,創城公益小品423塊,道旗7418塊。經過長時間強力攻堅,新泰城市顏值和氣質再提檔次、再上臺階。同時,新泰圍繞「鎮域、路域、村域」三個層面著力開展人居環境整治,讓新泰市各鄉鎮街道在全域創建補短板、美環境,提品位、惠民生。為此,羊流鎮先後投入200餘萬元,大力整修鎮政府府前街(商業街)路面,鋪設彩磚、路沿石,增設修補垃圾箱,同時對鎮區沿街店鋪佔道經營堆放的物品進行清理,對沿街停放的機動車及非機動車進行規範停車勸導,讓鎮區綠化、亮化、美化水平全面提升。「現在整個羊流商業街煥然一新,經營秩序規範了,環境好了,心情更好了」羊流鎮商業街商戶王通對記者說。民之所望,創城所向。在老百姓看得見、摸得著、感受得到的變化中,新泰捧回了「全國文明城市」的金字招牌。這不僅僅是一個城市的榮譽,更是每一位市民更多的「獲得感」。精細管理 讓城市有活力「創城是全市的大事,市場是所有業戶的大家庭。只有大家齊心協力,多愛護,這個『家』才會更美麗、更文明。」走進新泰市朝陽市場,經營熟食店的商戶曹丙娟照例在清理市場衛生,12年來她一直是「文明誠信經營業戶」。創城期間,她主動協助市場監管人員宣傳誠信經營規範,帶動商戶清理垃圾,取得良好效果。 新泰市各類市場佔地總面積約18.9萬平方米,固定經營攤位4798個,城區市場年成交額達22.9億元。近年來,新泰通過集中整治市場秩序,取締主要街道亂設的攤點,著力整治店外經營、佔道經營等問題,市場髒亂差、管理不規範狀況得到徹底扭轉,呈現整潔靚麗、規範有序的嶄新面貌。如何讓城市運轉更精細、更智慧、更文明,需要在管理手段、管理模式、管理理念上全面創新,新泰市以網格化創建和路長制管理相結合,打造出一套「條塊結合、全面覆蓋、 上下聯動」的城市發展新路徑。新泰市將城鄉區域劃分為13個片區,由市級領導帶頭包保,城鄉各主幹道實行路長負責制,通過包保單位機關幹部任負責長,社區班子成員任區長,物業工作人員任樓長,將轄區內環境衛生、非機動車停放、店外經營、文明勸導等工作明確分工,包保到人,確保創城工作事事有人管,件件有落實。如今在新泰市的大街小巷,數字城管成為了一道亮麗風景線,這是新泰市城市執法三維三色路長制管理平臺的數據採集員隊伍。通過路長制管理和三色預警管理機制有機結合,新泰市把信用體系建設融入城市管理,藉助三維百度街景系統對轄區內經營商戶實行「塗色、數色、糾色」動態管理,將單一的「事後執法」轉變為「規範在先,警示居中,處罰在後」的長效管理模式,推動城市智慧化管理提檔升級。截至目前,全市納入監管商店中,「紅色」商店有373家、「黃色」商店有495家、「綠色」商店有5106家,重點監控商店佔比由18.8%降為6.2%,商店自我管理意識逐步形成,管理標準不斷提高,文明經營、規範經營理念深入人心。「全市垃圾桶每天清洗一次,疫情期間我感冒了,還讓女兒代我清洗,從不耽誤。」今年46歲的環衛工人袁四妮所在的9人小組,每天的工作是清洗全市200個公共垃圾桶。通過手機上的環衛通APP,新泰市環衛處設施科副科長劉西虎不但可以優化全市76臺清運車輛設備的收運路線,還能實時了解全市56座公廁、89座轉運站的運轉狀態,這是新泰市實施數字環衛建設工程的成果之一。以智能化管理為手段,涵蓋街道精細化保潔、城鄉生活垃圾清運、公廁轉運站保潔管理、環衛設施維護等內容,新泰市逐步形成「戶集、村收、市清運處理」的數字城鄉環衛一體化格局,推進城鄉環境衛生管理提檔次、上水平,讓城市街道更綠色、更健康、更美麗。文明提升 讓城市有「溫度」通過廣泛深入的宣傳引導,創城贏得了社會支持、群眾擁護。新泰市通過一系列平臺載體,將這種熱情進行聚合。廣泛開展 「文明新泰·美麗家園」文明實踐志願服務活動,通過新聞媒體宣傳、打造主題廣場、建設示範街區、編印文明手冊、投放公益廣告、宣傳學習典型、開展主題活動等方式,營造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濃厚氛圍,不斷提高市民文明素質和城市文明程度。 無論春夏秋冬,在社區、鄉村、車站、廣場、街頭、公園,行走在新泰城鄉,處處都能見到「紅馬甲」的身影,志願者們手拿清潔工具和引導旗,或引導交通、或清潔衛生……隨著一次次暖心的服務,文明的號召力也逐步凸顯,越來越多的新泰人主動參與進來。在新泰,每年高考期間,都會有很多計程車、私家車駕駛員自發組織成立「愛心送考車隊」,為考生送去熱情的服務。「也就是舉手之勞。」今年高考,一位已經連續四年參加愛心送考的計程車駕駛員說。全市各街道、社區、企事業單位先後成立 2700支志願者隊伍,註冊志願者近20萬人,成為新泰爭創全國文明城市創建成果的生動寫照。通過廣泛深入的宣傳引導,創城贏得了社會支持、群眾擁護。新泰市通過一系列平臺載體,將這種熱情進行聚合。廣泛開展 「文明新泰·美麗家園」文明實踐志願服務活動,通過新聞媒體宣傳、打造主題廣場、建設示範街區、編印文明手冊、投放公益廣告、宣傳學習典型、開展主題活動等方式,營造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濃厚氛圍,不斷提高市民文明素質和城市文明程度。為發揮先進典型的示範帶動作用,新泰深入貫徹《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面向基層廣泛發掘、培養群眾身邊的先進典型,建立健全「身邊好人」「善行義舉四德榜」和道德模範評選推薦機制。 截止目前,全市共有11人入選中國好人榜, 60人入選山東好人榜。在第七屆道德模範評選中,新泰市趙利、李玲榮獲全省道德模範稱號。 「隨時隨地刷身份證就可以進來,環境安靜舒適,特別適合閱讀。」近日,記者走進新泰市文創街的城市書房,只見前來看書、借閱的市民絡繹不絕。打造24小時「不打烊」的城市書房是新泰市為豐富群眾文化生活,提升群眾幸福感推出的重磅舉措。近年來,新泰市把豐富群眾文化生活、保障群眾文化權益作為一切提升市民文化素質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通過開展一系列文化活動,使文化惠民工程落地生根、開花結果,惠及千家萬戶,讓廣大市民盡享豐碩文化成果。群眾文化生活滿意度連續七年位居泰安市第一。文化惠民要落到實處,離不開公共文化服務工程建設。新泰市翟鎮在下大力氣促進鎮域公共文化服務提檔升級的同時,建立鄉賢館、村史黨史館、新時代文明實踐分中心、城鄉書房等一系列的文化載體,以文化人、成風化俗,提升文化品位,打通鄉村文化振興最後一公裡。近年來,新泰市以群眾文化生活滿意度帶動鄉村文化振興、公共文化效能提升。目前,全市866個鄉鎮綜合文化站和村居文化大院、974個文體小廣場實現全覆蓋,年開展各級各類群眾性文化活動1000餘場次,受益群眾200餘萬人次。 文明城市是反映城市整體文明水平的最高榮譽,也是最具價值的城市品牌。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已經成為新泰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也是改革發展新要求和人民群眾新期待。新泰市通過實施基礎設施、文化場館、經營秩序、交通秩序、老舊小區、公益廣告、鄉村文明、志願服務「八項提升工程」,開展「微治理」,根治「城市病」,不斷完成城市發展新蛻變,形成了文明創建與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目標相互促進、相得益彰的良好局面,新泰市逐步建成一座美麗宜居、和諧便捷、人民滿意的現代化文明城市。如今的新泰,道路上井然有序,公園裡歡聲笑語,人與人和睦相處,新泰人民正越來越多地享受到文明帶來的幸福感、獲得感、安全感。自然環境的優越,樹立了新泰人對於生態文明的自信;精神文明的豐盈,源自全體市民的點滴累積與努力。創建為民,人城共進。秉持這一理念,文明新泰建設的腳步永不停歇。(大眾報業大眾日報客戶端記者 劉濤 實習生 張天成 通訊員 趙潔 崔仲愷 張麗 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