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秋天,滿載希望的秋天。
值此「收穫季」,行走仙桃,處處感受城市的嬗變——亮敞的背街小巷,明淨的集貿市場,「整容」的老舊小區,那些清新脫俗,那些相映成趣,賞心悅目。斑馬線前車禮讓、人點讚,櫃檯排隊「留一尺」、禮三分,菸蒂垃圾不落地、撿為尚,那些文明禮讓,那些新風撲面,沁人心脾。
最美風景是文明。創建全國文明城市以來,仙桃這顆「江漢明珠」更加容光煥發、內蘊風華。
文明出行,快樂隨行
創建為民,讓城市更有溫度
衡量一座城市,不僅要看地標建築撐起的天際線,更要看萬家憂樂拼成的地平線。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從群眾最期盼、最關心的事情抓起,加快解決與群眾生活密切相關的公共設施、公共服務、公交出行、集貿市場、食品安全、社會治安、安全生產等民生問題,增強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共享創城成果。」仙桃市委書記周志紅的一番話語鼓舞人心。
百姓的需求在哪裡,創城的目標就定在哪裡。
從解決「路不平、燈不亮、水不暢、設施不齊」入手,仙桃今年啟動文明創建暨城市治理項目共三大類81項。同時,制定《仙桃市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常態長效任務分解表》《文明創建暨城市治理工作要點》等,向各責任單位定任務、定進度、定責任、定標準,確保事事有人抓、件件有著落、項項見成效。
仙桃「四大家」負責人帶頭進社區、看改造、察秩序,沉入一線指揮戰鬥;各市直部門、鎮辦園場「奔著問題去,找準問題幹」,壓實責任,全面推進;市、街道、社區三級整體聯動,機關幹部、社區幹部、志願者盡心盡力、實幹實為,城區主次幹道、背街小巷實現全覆蓋管理。
現場點評,打分排名,全域創建,比學趕超。今年4月,仙桃首次組織文明創建暨城市治理拉練會,引入考核評分機制。這次考試,既考改造工程本身,又考是否將問需於民、問計於民、問效於民貫穿其中。
以民為本,是創建文明城市的不變初心。近年來,仙桃財政用於民生支出的比重達75%以上,統籌實施背街小巷改造、黑臭水體治理、環衛設施、農貿市場改造等,著力補齊發展短板,築牢民生「裡子」,撐起城市「面子」,打造更有溫度的文明城市。
改造升級後的背街小巷更加清新
創建惠民,讓百姓更加幸福
漂亮的綠化帶,規整的交通標線,刷黑的柏油路。最近,每天開車經過黃金大道的市民劉峰心情特好,他發現刷黑後的黃金大道「走起來特爽」。
讓市民出行便捷舒適,是文明城市創建「必答題」。去年以來,仙桃投入大本錢、花大力氣回應群眾訴求,將城區所有繁華路段主次幹道修整、刷黑工程列為「實事」「急事」,應修盡修、應刷快刷。目前,完成黃金大道4公裡及桃源大道、宏達路、前通路等總長超過30公裡的道路刷黑工程。
道路「刷」新了美好生活。宏達路上遠航機電的老闆程遠航回憶,刷黑前的宏達路,水泥路面裂痕多,容易漬水,行走不便,他的店生意始終冷清。如今,「掀起新蓋頭」的宏達路把他和左右街坊都驚豔到了,「路面擴寬了,加劃了停車位,店子人氣一天比一天旺。」
創建文明城市是一項民心工程。讓人民群眾得實惠,應是題中之義。
居民社區靚了。「路燈亮了,停車位增加了,小遊園春天有花、夏天有蔭、秋天有果、冬天有綠。」沙嘴社區三組居民胡國光滿臉喜悅。今年,仙桃59個老舊小區、29條背街小巷進行「變臉式」改造,58個社區建成「15分鐘生活服務圈」,社區人居環境、設施功能不斷完善。
鄉風民風美了。村民家門口建起小廣場、小書屋、小講堂,開拓出一片優化鄉村民風的「新天地」。治垃圾、治廁所、治汙水,治村容村貌、改陋習,仙桃成功入選全國鄉村治理體系建設試點。
道路交通暢了。投資6300萬元的城區主幹道黃金大道、仙張公路展露新顏,200公裡「四好農村路」提檔升級,一條條「暢、安、舒、美」的民生路、致富路、小康路在仙桃城鄉縱橫交錯,伸向遠方。
集貿市場潔了。52個集貿市場、便民市場開展市場環境大整治,拆除違章搭建,規範出店經營,加強128家熟食店「三防」設施升級整改。其中,昌盛、大洪、健康路等6家集貿市場通過整修、改建,面目一新,徹底告別「髒亂差」。
生態環境改善了。以釘釘子精神,仙桃狠抓城鄉垃圾無公害處理、河湖長制工作,實施「綠滿仙桃」,新增綠化面積5.9萬畝,啟動10萬畝排湖生態建設和10公裡漢江綜合整治「雙十工程」,增進市民綠色福祉。
看得見、摸得著的進步和變化,成為仙桃創城以來帶給市民最大的「紅利」。
健康路菜市場舊貌換新顏
創建靠民,讓文明根植於心
創城,既要「塑形」,又要「鑄魂」。
今年5月,郭河鎮工農村村民平振興在《不違規操辦酒席承諾書》上鄭重籤字。沒有高額彩禮,沒有邀請遠方親戚,沒有華麗儀式,婚禮一簡再簡。
將移風易俗寫進村規民約,從比氣派到比家風,仙桃聚焦婚喪嫁娶,大力開展「推動移風易俗,樹立文明鄉風」行動。全市617個村全覆蓋紅白理事會,對升學宴、喬遷宴、滿月宴、生日宴等以宣傳、倡議、籤訂承諾書等形式嚴禁操辦,人情風得到有效遏制。
8月,仙桃民警張志闊入圍誠實守信類「中國好人榜」。朋友圈刷屏,為張志闊替友盡孝、重諾如山的行為點讚。
一個榜樣,一面旗幟;一群好人,滿城春風。仙桃始終把精心選樹道德模範、仙桃好人、最美人物等先進典型作為重要抓手,建立道德典型資源庫,組織道德典型走進「道德講堂」「百姓宣講團」,用群眾身邊的道德榜樣引領社會風尚。
「中國醫生」陳蓉、「心懷暖陽」鄭敬兵、「點亮心燈」黃敏……第五屆「感動仙桃·十大道德模範」頒獎禮,星光熠熠,感動無聲。仙桃職院學生方俊坦稱:「他們用實際行動給予我們道德的養分,樹立起向善向美的時代標杆。」
贈人玫瑰,手留餘香。仙桃不斷壯大志願服務隊伍,深化各類志願服務行動,在全社會倡導「有困難找志願者,有時間做志願者」的良好氛圍。截至目前,全市註冊志願者28.1萬人,佔常住人口的18.1%。疫情期間,2萬餘名志願者活躍城鄉防控一線,在專業醫護、社區排查、物資調配、便民服務等方面貢獻力量。
同時,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有聲有色。各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在文明社區、文明家庭、文明示範街、文明單位創建活動中發揮重要作用。文明旅遊、文明交通、文明餐桌等行動讓文明的意識和規範深入人心。
以德育人,春風化雨。如今,一個個貼著文明標籤的仙桃品牌,讓群眾參與文明城市創建的熱情充分釋放,奏響全民共建的華彩樂章。
現場
德政園裡好溫馨
□ 鹿丹丹
8月27日,熱浪襲人,走進仙桃幹河辦事處德政園社區,紅色物業、計生服務、政策諮詢……7個辦事窗口一字排開。
合理的空間設計,寬敞的室內環境,乾淨整潔的地面,煥然一新。在辦事的社區居民李毅點讚:「辦事環境整潔舒適多了!」
德政園社區成立於2006年。改造前,黨群服務中心設施老舊,空間設置不合理、窗口設置不明晰等問題較為突出。改造後,增設引導區和休息區,重裝飾、輕裝修,居民辦事更方便快捷。
從大門入口的社區創意LOGO,到獨立成塊、曲徑通幽的盛德廣場,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志願者精神的牆面、立牌,再到街面商鋪的發光店招,德政園社區從裡到外都發生了顯著的變化。
香榭裡和楓丹苑,兩個小區居住人口多,又無物業管理,花壇變雜草堆,綠化帶成菜園子,健身器材用作晾曬場,小區居民每天爭搶車位,亂停亂佔。創城以來,大刀闊斧的小區改造工程被搬上日程,新增停車位560多個、健身器材3套11件、公共晾衣架30餘處、活動場所3處。
今年6月,社區啟動中心環路汙水管網升級改造工程,一改社區逢雨必淹的局面。社區支部書記張紅豔說:「一個全新的社區已呈現在大家面前。」
小巷的「清新範兒」
□ 胡純波
高大的香樟,秀美的合歡,將整條小巷鋪染成一片碧翠。站在北巷口南望,街道整潔,牆院清爽。8月25日,走進沙嘴街道菸草巷,「清新範兒」撲面而來。
菸草巷全長500米,南連黃金大道,北接仙桃大道,東邊是民居,西邊是單位職工宿舍院落。文明城市創建啟動以來,這裡進行了管網改造、路肩升級、行道補綠等民生福祉類「大手術」。
「人擠人、車挨車,小雨泥濘、大雨內澇,白天電動車與小攤『夾擊』,晚上心驚膽顫摸黑回家。」家住巷內的市民胡廣蘭說,以往,出行難、路不平、燈不亮等煩心事,是小巷居民們的「集體記憶」。如今道路平坦,路燈亮了,牆面淨了,大家打心眼裡開心。
緊鄰健康路集貿市場的種子巷,也因創城而「變臉」。
由於路面年久失修,加上流動商販佔道擺攤,臨街店鋪出店經營,種子巷常常被擠得水洩不通。去年,種子巷納入城市改造升級基礎設施項目,市政部門入場施工,對種子巷地下管網改造升級,重新鋪設雨汙分流管道,進行道路刷黑,並安裝了路燈。
看到巷子變得乾淨清爽,肉店老闆金新成主動將伸出去的攤位撤到了店內:「路修好了,我的生意也好多了。」
路口溫情聲聲勸
□ 胡平
「您往後退一點,注意安全!」8月20日上午9時,黃金大道與漢江路交叉路口,文明交通志願者關濤頂著暑氣忙勸導。高溫下,他被「蒸」得滿臉汗珠。
關濤是仙桃市司法局幹部,參與路口執勤已有一個多月。創城衝鋒號吹響以來,市交警支隊協調市直單位交通勸導員144人,安排警力240人,對24個重要路口進行責任包保,全天候無縫隙管控行人闖紅燈等亂象。
「現在是紅燈,請不要通行!」新裝好的「彩虹道閘」播報著悅耳提示語。聽到提示,騎自行車經過此處的市民王爽下意識停住,望望嶄新的道閘,再看看值守的交警和「紅馬甲」,她露出略帶歉意的微笑:「他們也蠻辛苦的,希望大家相互體諒,少闖紅燈。」
人在聲聲勸,電腦語音循環叮嚀。這種人機「疊加」、溫情管控的畫面,在全市各大繁華路口同步「直播」。
今年以來,仙桃推進「智慧交通」建設,新建42個路口電子警察,安裝「彩虹道閘」10座、違停抓拍系統78套,新建、改造升級73個信號燈路口。「車輛違停明顯減少,闖紅燈的非機動車、行人至少減少50%。」交警二大隊副大隊長何文發說。
評論
創城無止境 實幹繪新圖
□ 尹立群
夢想不休不止,蝶變鋪展眼前。
歷經全市上下多年艱苦努力和接續奮鬥,仙桃文明城市創建一年躍升一個新臺階,城鄉環境面貌、社會公共秩序、公共服務水平、居民生活質量、社會風尚建設都有了明顯改善。
金字招牌重千鈞,重就重在創城不僅是為了拿獎牌、爭榮譽,更是為了在更高層次上提高城市治理水平、提升市民文明素質、優化發展環境、推動高質量發展,用城市文明繪就城鄉居民的幸福底色。
創城無止境,創建永遠在路上。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比的不僅僅是形象、是內涵,還有常態化堅持、精細化落實、長效化管理。仙桃市委、市政府決定,用3年時間,持之以恆、堅持不懈補短板、惠民生,抓好與市民日常生活相關的小事、具體事、煩心事。
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是一場實打實、硬碰硬的戰役,惟有苦幹實幹,用「打鐵的勁」做「繡花的活」。內外兼修,「裡」「面」並重,綿綿用力,久久為功,按照文明城市創建規劃、目標、要求,統籌布局,打好底色,精準推進,仙桃正努力用汗水和智慧繪就最美的文明圖景。(湖北日報 攝影:賢雙 晴霄 祖格 張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