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三萬
摘要:同樣是連隊的軍政主官,行政級別都是連級,軍銜都是上尉,連長和指導員到底誰的權力更大?
同樣是連隊的軍政主官,行政級別都是連級,軍銜都是上尉,連長和指導員到底誰的權力更大?
指導員,政治指導員的簡稱。是指解放軍連級單位以及武警部隊中隊級單位的政工幹部,是和連長、中隊長平級的首長。
連長,是在軍隊中連一級編制以及武警部隊中隊級編制的最高軍事主官,一般由上尉或中尉擔任。
應該說兩者是一樣大,我們軍隊本身就是實行這樣的雙首長制,從三灣改編開始,一直如此。連長主抓部隊平時訓練,戰時指揮軍事工作。指導員主抓政治思想工作。自從軍隊建設正規化以後,部隊幹部任職前都必須有軍事院校專業學歷,其中連長和指導員就各自需要從事學習不同的專業科目,也就是說從源頭上起,他們就已經是分工不同的兩條線上的人,只不過工作是同在一個連隊,只是分工不同,負責各自的工作。儘管一般習慣,各種公文行文,在同時提到這兩個職位時,也總是把連長放在前,指導員放在後,但是我們也要牢記人民軍隊的組織原則是——黨指揮槍!
軍隊畢竟是發揮軍事力量進行軍事打擊的國家暴力機構,其餘所有工作包括政治思想工作,也是圍繞在提高和保障軍隊戰鬥力的輔助位置上,這是針對軍隊建設工作而言,具體針對連長個人,指導員有負責輔助連長工作的職責,似乎是一個輔助工作位置,可是不要忘記,指導員也負有監督連長工作,督戰部隊的工作,並且是擁有對連長執行紀律處罰的權力的。
同時,具體工作,具體到不同的連隊、不同的人,有的連隊連長會強勢一些,有的連隊指導員會強勢一些,這都不奇怪,這是個人習慣和處事風格,部隊內部也是有潛規則認可的場合,連長和指導員各負責一攤的同時,還有互為對方工作副手的職責,雖然連長指導員工作不是一條線,但是部隊基層工作路數並不複雜,也沒誰規定連長思想工作不許做得比指導員強,或者指導員軍事技能不許超過連長,我軍原本的歷史上,就從來不缺乏軍政雙優的幹部人才。連隊戰士都是一幫年青小夥子,他們才不會在乎上面的工作分工,反正誰強我服誰,就愛聽誰的,這個誰都沒辦法。部隊裡連長指導員的職位,說穿了其實也是年青人的職位,相比部隊戰士們那種小青瓜蛋子,他們也不過稍長几歲的老青瓜蛋子,自己也都是各方面都爭強好勝的年紀,性格、為人處事的方式方法,還缺乏打磨,還正是這方面成長的起步階段,不能說他們性格強勢就是缺點,也不能要求他們這時做事就能面面俱到。
不過部隊雙首長制是制度,遇到這種強勢的人,也只是多搶工作,並不可能多搶職位,現代軍隊制度建設,抓的就是制度,不會因個人軍政雙優就連長指導員一肩挑,那麼這中情況真的就只能說是性格問題。但是即使遇到這種連對主官中,有一個特別強勢主官,導致另一個沒什麼存在感,也並不能改變即使在這個連隊,還是雙主官連隊,連長和指導員,也照樣是連隊權力平衡和制衡的一對主官。
指導員是政工幹部,連長是軍事幹部。指導員和連長在軍隊中負責的領域不同,各自的權力也是分開的,其實並沒有大小之分。
在解放軍中,一般情況下,連長是連隊黨支部副書記,而指導員是連隊黨支部書記,所以在政治上連長受政治指導員監督。
確切說,人民軍隊實行的是黨委統一領導下的首長分工負責制。連長是軍事主官,指導員是政工主官,二者的行政級別是一樣的,都是正連級,軍銜也一樣,基本都是上尉。不存在誰的權力大誰的權利小。指導員是黨支部書記,負責思想政治教育、黨務等工作,連長是副書記,負責軍事訓練、執勤等工作。雖然有分工但是不分家,連長會的指導員也要精通,比如訓練、部隊管理等,絕對不是門外漢,否則戰士就會小看。指導員會的連長也要精通,比如政治教育、政治學習等。否則指導員臨時不在了,部隊的教育就會停滯。唯一有區別的在於會議的組織上,連隊行政會議一般由連長組織召開,連長不在指導員也可以組織召開;黨的會議,如支委會、黨員大會,如果書記不在,副書記是不能單獨組織召開的。總之,二者只有職務之別,並無權力大小之別。單位好,大家一起受益,單位差,誰也跑不掉,一起吃瓜落。
人民軍隊是有「政治委員」制度的。這種制度來自蘇聯,但是,真正發揚光大卻是在解放軍。政治指導員在中國最早來自於黃埔軍校學生軍為主的北伐軍,當時叫做黨代表或者政治委員。軍、師設黨代表和政委,團設政治指導員。三灣改編後,人民軍隊建立了「支部建在連上」的制度,連隊中的黨支部書記就是政治指導員。
後來,人軍隊進一步明確了政治委員制度。團和團以上單位設立政委,營一級設立政治教導員,連一級則設立指導員。班排級作為基層作戰單位,黨員或者黨小組要起到先鋒模範作用。通過這一整套制度,人民軍隊才牢牢掌握在黨的手中,成為真正的人民子弟兵。
所以,有人問,連長和指導員,誰的權力大?
在解放軍中,實行的是「雙首長制」,政治主官同時擔任黨委書記或黨支部書記,而軍事主官擔任黨委副書記。也就是說,當召開軍事會議時,連長是最大的,但是召開黨支部會議,指導員作為支部書記就成了最大的。
雖然設立了指導員制度,但是,指導員和連長一般不會發生衝突,因為我們有一整套的制度,保障兩人配合默契,互相合作。
當然,在實際操作中,連長和指導員平級,權力自然是不分大小的,但是影響力有大小,話語權有大小。比如有的連隊,連長比指導員有話語權,有的連隊指導員比連長更強勢,產生這種差距主要取決於兩個因素:一是誰資歷更老,一般資歷老的在連隊會更有發言權;二是誰的天線更長,有發展前景的一般會更吃香。
在建隊時間比較久的連隊,都有一個不成文的規定,那就是誰的資歷更深,誰的權力就更大。也就是說誰是連隊的老主官,誰的權力就更大,新來的主官,要多聽從老主官的意見。
實際上,說白了就是在級別相同的情況下,論資排輩。
比如,連長已經當了3年,這時候人事調整,提拔了一個副連職幹部來當指導員,這時候肯定是連長資歷更深,所以權力就更大,凡事都是連長拿主意。當然,當連長提拔或調走了以後,再調新的連長來,那就是指導員就當家了,連隊的事情以指導員的意見為主。以此類推,循環往復。
當然,這個規律並不是絕對通行的,因為有的單位可能風氣不好,或者是有人不遵守「潛規則」,那就是另外一番情況了。
還有一種情況是,誰能力素質更強,誰為人處世更周到細緻,誰作風更加霸道,誰的權力就更大。當然,這種情況是建立在隊長和指導員能力水平差距較大的基礎上的。
所以,連長和指導員權力是一樣,但在實際工作中,會因為資歷、能力、處事風格、發展前景等因素,在影響力和話語權方面會有所不同。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