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長和指導員誰的權力更大?從「劉老莊英雄連」的戰鬥故事說開去

2020-12-16 東北行營

新四軍3師「劉老莊連」之所以能夠創造奇蹟,以82人硬剛上千名日偽軍整整八個小時,除了戰士們勇敢無畏之外,還因為有個堅強的指揮核心:出身八路軍115師的連長白思才,16歲參加紅軍的江西老表,軍政素質都非常過硬。而正是軍事主官的出類拔萃,才使這個地方部隊升格的連隊,在短時間內就具備了強悍的戰鬥力。

(連長白思才劇照)

在整個劉老莊的戰鬥中,從戰鬥決心、戰鬥部署再到戰鬥指揮,都是以白思才為核心進行的,而指導員李雲鵬更多承擔了戰鬥期間的思想動員工作,在戰鬥中則完全服從白思才的指揮,因為在戰場上一支部隊只能有一個核心:「軍旅之事,以一而成,以二三為敗」。全連苦戰至1943年3月18日黃昏,已經身負重傷的白思才,率領李雲鵬以下20多人向敵人發起白刃衝鋒,最終全部壯烈犧牲。

許多軍事愛好者錯誤解讀了「軍政雙主官制度」的內涵,認為連長、指導員的關係跟團以上的主官、政委一樣,就好像《亮劍》劇中李雲龍和趙剛那般:「團長管軍事,政委管生活」,其實是不準確的。確實,政治委員的「最後決定權」始自紅軍時期,並且是不分領域的決定權,這一規定在抗戰時期的1942年得到糾正,即作戰中必須由軍事主官下決心,當然也包括與軍事相關的訓練、行軍等等,而政委主要負責政治工作,雙方分工明確。

(指導員李志鵬劇照)

但那是團以上單位的情況,就營連級部隊來說,他們屬於徹底的基層作戰單位,與團部、旅部和師部等有明顯的不同,並沒有整套的軍政班子,而須以精幹靈活的編制承擔一線作戰任務。因此無論是營教導員和連指導員的地位,事實上都被弱化了,與各級政委的權力並不能相提並論,在戰爭期間,這一現象尤為突出。

道理很簡單,部隊畢竟是以「能打仗、打勝仗」為第一要務的,因此連隊的絕大部分工作也都圍繞著備戰和戰鬥進行,連長的分量自然更重些。戰爭年代,又有哪一項工作能夠完全與作戰分開?所以指導員除了在連長有思想動搖、怯戰甚至叛變的情況下,才會行使政治指導員的最後權力,而在大部分時間和大多數情況下,幾乎就是連長的助手,連隊的二號人物。

即便與連長在重大問題上產生不同意見時,按規定指導員也無權立即解除連長的指揮權,而必須上報上級單位,在戎馬倥傯之中,請示和回復都未必及時,因此連長仍然是一號人物。其實蔣軍嫡系部隊也是有「連隊指導員」這一職務的,比如張靈甫的整編第74師就存在著,這個角色負責毒化官兵思想,監視全連是否有「異動」等等,當然也從屬於「連座」而存在,所以還應注意,指導員職位與「政委」不同,並非我軍專有。

上個世紀90年代,筆者所在的公司借用某幹休所的院子搞設備,剛好這邊也駐著一個建制不全的連隊(連部帶一個排),如今非常懷念和指戰員們在一起相處的日子,特別享受每天早上還沒起床、19歲的連部通訊員就把粥和饅頭送到床頭的的感覺。隔三岔五,連長、指導員、司務長我們四個夜裡就出去喝點,煞是愜意。

言談舉止間,很容易發現上尉連長才是真正的「話事人」,點什麼菜、喝什麼酒、啥時出發啥時撤退,都是連長拍板,那個中尉指導員笑呵呵的基本聽招呼,所以得見,在和平年代其實也應該是連長的職權更大些,相信當過兵的朋友都應該有準確的認知。

所以這還引申出另外一個問題,即連長的軍齡和黨齡普遍高於指導員,無形中也造成連長的話語權高於指導員。比如開篇介紹的劉老莊連連長白思才,那可是參加過平型關戰役的老紅軍,是林彪的兵,早在30年代初就當了紅軍。而指導員李志鵬是抗戰爆發後參軍的青年學生,雖然曾在延安抗日軍政大學學習過,但軍中資歷明顯不如白思才。

(劉老莊八十二烈士劇照)

在2003年版布的《政治工作條例》之第44條明文規定:「政治指導員和連長同為全連人員的首長,共同負責全連的工作。政治指導員對全連的政治工作負主要責任」。而在職責中又具體規定:協同連長組織指揮戰鬥,做好戰鬥動員、宣傳鼓動、健全組織、鞏固部隊、瓦解敵軍和執行寬待俘虜政策的工作。

可以發現,指導員負責的工作範疇,基本是連隊的輔助性工作,尤以政治思想工作為主,在軍事上更是連長的助手。而連長則要負責連隊的全面工作,其實政治工作和包括戰場上臨時任命幹部,也有相當的決定權,如此評估下來,連長的職權範圍必然大於指導員,這是顯而易見的。

(指導員殺鬼子也不含糊)

相關焦點

  • 作為軍政主官,連長和指導員到底誰的權力更大?
    連長好比文親,指導員好比母親,父母揍了孩子,還需要媽媽去哄,有的父親強勢霸道母親軟弱,相反有的母親強勢,父親三腳踹不出屁來。連長和指導員誰的權力大取決於個人能力、人格魅力,誰的威望更高。指導員嗎做做思想工作對連長明顯過格、貽誤戰機、叛變行為可以通過上報或者是以黨支部的決議來否決他的錯誤行為,從三灣改編以來支部建在連上一直是我軍克敵致勝的法寶。簡單說:就是平級。我軍在團級以上部隊設政委一職,營級設教導員,連排級設指導員,都是代表黨組織指導部隊的政治工作。所以指導員和連長權力一樣大,就如同省委書記和省長一樣都是正部級幹部。
  • 同樣是連隊的軍政主官,連長和指導員到底誰的權力更大?
    李三萬摘要:同樣是連隊的軍政主官,行政級別都是連級,軍銜都是上尉,連長和指導員到底誰的權力更大?同樣是連隊的軍政主官,行政級別都是連級,軍銜都是上尉,連長和指導員到底誰的權力更大? 指導員,政治指導員的簡稱。
  • 同為連隊主官,連長和指導員誰的權力更大?
    連長和指導員同為連隊主官,在連隊內分工負責各自的工作,同為連隊主官,那麼連長和指導員誰的權力更大呢?連長,是連一級的軍事首長。當過兵的人都會通過自己的切身經歷下以下定義,那就是連隊的軍事任務大多是由連長負責的。
  • 部隊的連長和指導員,誰的權力更大呢?分工不同,沒有大小
    在部隊的連隊,都是雙主官設置,即連長是軍事主官,指導員是政工主官,兩者都是正連級的幹部,在職務上只是分工不同,沒有大小之分。連長負責作戰指揮、軍事訓練、裝備維護等等工作,要知道在部隊當中,每天都要進行作戰訓練,軍事訓練,體能訓練,裝備的維修維護等等,這些由連長負責的工作,相較指導員只負責政工,要更多更實,所以從這一點看似乎連長的權力更大一些。
  • 基層連隊,連長和指導員誰的權力大一些?
    部隊中所稱的基層,都是以連為單位。連長和指導員作為基層連隊的軍政主官,對基層士兵負有直接責任。那麼,連長和指導員究竟哪一個的權力更大一些呢?首先了解下指導員和連長各自的職權和管轄的範圍:在中國人民解放軍中,連長是連隊黨支部副書記,政治上受政治指導員(黨支部書記)監督。連長和政治指導員平級,都是正連級,分工負責連隊的軍事工作和政治工作。 1、指導員,政治指導員的簡稱。
  • 天天學習|「劉老莊連」,不朽的英雄番號
    英雄的鮮血染紅了她,為什麼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開鮮花!」2019年10月1日,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閱兵式上,戰旗方隊100面榮譽旗幟整齊列陣,氣勢如虹通過天安門廣場,接受黨和人民檢閱。100個英雄番號氣壯山河、浩氣長存。其中,「劉老莊連」榮譽戰旗赫然在列。「劉老莊連」受閱已不是第一次。2015年9月3日,為了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天安門廣場舉行盛大閱兵儀式,「劉老莊連」英模部隊邁著鏗鏘的步伐,接受了祖國和人民的檢閱。
  • 為什麼指導員的權力比連長大?
    連長和指導員,到底誰的權力更大,相信很多人都想過這個問題。表面上看,連長和指導員屬於平級關係,一人抓軍事,一人抓政治,同為連隊的軍政主官,在工作中相互協調,相互督促,共同完成連隊裡的各項軍事政治工作。但實際上,連長和指導員,其中一人的權力的確更大。那麼到底是連長的權力更大,還是指導員的權力更大呢?
  • 連長和指導員的職責區別是什麼?如何才能幹好主官的工作?
    作為軍政主官,連長和指導員到底誰的權力更大?其實連長和指導員權力都是一樣的,部隊實行的事雙首長分工負責制,雙方地位是相同的,只是分工不同而已!今天我們就這個話題一起交流一下!一、連長主要負責什麼工作根據《中國人民解放軍內務條例》規定,連長和政治指導員同為全連人員的首長,共同負責全連的工作。
  • 劉老莊連:八十二勇士奮戰至流盡最後一滴血!熱血軍魂,永垂不朽
    「劉老莊連」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濟南軍區某部第4連的榮譽稱號抗日戰爭時期為新四軍第3師第7旅第19團第4連。1943年,第4連82名指戰員在蘇北淮陰的劉老莊與日軍進行了殊死相搏的血戰,全部壯烈犧牲。侵華日軍第4連連長白思才,16歲參加紅軍,經歷過長徵和平型關戰役,是一名英勇善戰的青年指揮員;指導員李雲鵬,從江蘇豐縣師範學校投筆從戎,經過4年戰鬥考驗,已是軍政兼優的政工幹部;副連長石學富
  • 連長白思才:團長,我連已無法突圍,先走一步,請為弟兄們收屍
    4連連長白思才,指導員李雲鵬滕地站了起來,說:「請團長放心,4連保證完成任務!」團長走到白思才面前說道:「這是一個十分艱巨的任務,你們將與40倍已的敵人展開激烈的拼殺,其結果是可以想像的,你們有把握嗎?
  • 連隊指導員與連長平起平坐?派出所指導員卻要接受所長的領導?
    原標題:連隊指導員與連長平起平坐?派出所指導員卻要接受所長的領導?近日,有讀者私聊我,說發現個有趣的現象,在體制內黨內一把手都能領導行政一把手,為何在部隊連隊指導員是黨支部書記卻不能領導任副書記的連長?
  • 連隊指導員是支部書記能領導連長?為何派出所指導員卻是二把手
    近日,有讀者私聊我,說發現個有趣的現象,在體制內黨內一把手都能領導行政一把手,為何在部隊連隊指導員是黨支部書記卻不能領導任副書記的連長?脫胎於軍隊體制的公安派出所指導員與連隊指導員同為政工領導,為何派出所指導員卻不是黨支部書記,只是派出所的二把手?
  • 新兵分配,連長和指導員誰說了算?很多人都想錯了!
    於是在新兵訓練期間,有的新兵就開始揣摩,如果自己希望分配到一個理想崗位,那麼在部隊到底是誰說了算呢?對於大部分的新兵,接觸最多有說話權的領導,恐怕就是新兵連的連長和指導員了,再想接觸更高一級如新兵營營長和教導員等,相對就要少得多,甚至直到新兵訓練結束,許多新兵連營長或教導員等領導,恐怕一次都沒有機會單獨接觸過。
  • 劉老莊82烈士,為何收殮84具遺體?2具日軍屍體,無法分離
    3營長將這項危險而艱巨的任務交給了4連,連長白思才、指導員李雲鵬受領任務很堅決,立刻帶領部隊趕到村外設置阻擊陣地。很快,大霧中日偽軍的身影慢慢出現在4連官兵眼前。可是,堅貞不屈的4連官兵根本不予理睬,而是朝著這個漢奸連開數槍。臨近上午9時,霧氣漸散,3營主力帶著4連炊事班已經順利轉移,整個劉老莊只剩下4連的82名官兵。
  • 連長和指導員同為連隊的主官,哪個更有「權」?
    在連隊,連長和指導員同為連隊主官,兩人同為正連職幹部,要說連隊幹部有多大權力,這樣說並不準確,連長、指導員作為最基層的指揮員,更多的是一份責任和擔當!在很多人可能看來,連長作為連隊的軍事主官,又是軍事指導員,在連隊是1號首長,連長在連隊肯定是說話說了算的那個。實際上,連隊是我軍最小的基層單位,我軍實行的黨領導下的首長分工負責制,連長和指導員同為連隊主官,級別相同都為正連職,我軍是是實行黨的領導,指導員為連隊的黨支部書記,連長為連隊的黨支部副書記。
  • 劉老莊壯烈戰鬥的4個讀點
    原標題:劉老莊壯烈戰鬥的4個讀點 連史館一封原四連指導員李雲鵬的家書記錄了當時情形:「如家音回報,可惜我不能等收了,我已離開此地,轉入本省淮陰了,因現無一定的地址,以至家音也不能等收。
  • 光榮歲月《老山故事:和英雄一起戰鬥過的日子》
    我下到老連隊以後,因為是新兵,和連隊首長接觸的機會很少,平時早操時,由連長、指導員等連首長輪流領隊出操,花副連長帶隊出操比較多,僅此而已。給我印象最深的是,花副連長帶隊出操時,他那雙三接頭皮鞋上的鐵鞋掌,踩踏在柏油路上發出的「咔咔」聲特別清脆,他領喊口號時的聲音不是很洪亮,但卻很帶有磁性。
  • 【紀念抗日戰爭勝利75周年 走進英雄連隊】劉老莊連:傳承不滅英雄...
    在中華民族抗戰史上,有這樣一支英雄連隊,被譽為「我軍指戰員英雄主義的最高表現」。面對20倍於己的日偽軍,全連82名官兵毫不畏懼、奮勇殺敵,最終全部以身殉國。這支連隊就是「劉老莊連」。新時期,連隊官兵傳承「忠勇無畏、血戰到底」的戰鬥精神,在強軍路上再次發起新的衝鋒。
  • 《戰火熔爐》:指導員犧牲前,為什會任命趙和為代理連長?
    在一次戰鬥中趙和頭部中彈,被送回國內治療,差一點就成了植物人,身體恢復以後趙和是有選擇的,他可以選擇留在國內,沒人會說他是逃兵,可是他還是毅然決然的踏上了二次入朝的列車,因為現在他知道要和誰死在一起。隨著戰場局勢的變化,部隊在撤退途中遭遇了美軍,由於一些人情緒化嚴重影響了對敵情的判斷,導致指揮失誤,讓四連的處境變得很被動,連長和指導員先後犧牲,指導員在犧牲前任命趙和為代理連長,將四連剩下的人都交到了趙和的手裡。
  • 做鐵甲先鋒 鑄「鐵軍」忠魂——走進第82集團軍某旅「劉老莊連」
    新華社呼和浩特8月27日電題:做鐵甲先鋒 鑄「鐵軍」忠魂——走進第82集團軍某旅「劉老莊連」劉濟美、相甲奇結束了在內蒙古朱日和訓練基地長達4個月的駐訓,在返回部隊駐地前一晚,「劉老莊連」班長王寧從指導員手裡莊嚴地接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