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榮歲月《老山故事:和英雄一起戰鬥過的日子》

2020-12-15 齊魯晚報網

-- 寫在12月2日炮兵偵察英雄花陳兵犧牲三十五周年之際

李子敏

英雄的背後其實就是平凡,平凡凝聚升華成偉大,正是這點滴平凡細節,彰顯出英雄非凡的人格魅力。

謹以此文表達我對花副連長的深切緬懷。

花陳兵,乳名水標,1958年7月20日出生於江蘇省南通縣小海鎮老圩村一個農民家庭。1978年1月,花陳兵參 軍入伍 ,歷任班長、偵察排長等職,1979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8 4 年, 任炮兵 12師22團指揮連副連長。1985年隨部隊參加老山對越自衛反擊戰,同年8 月,榮立二等功。 1985年12月2日,犧牲於老山前線,部隊為 他追記一等功,並把他堅持戰鬥的一號觀察所命名為「陳兵觀察所」。1986年5月15日,中央軍委主席鄧小平籤署命令,授予花陳兵「炮兵偵察英雄」光榮稱號。

1984年12月,部隊接到了赴雲南老山作戰的命令。過完1985年元旦,我們這批新兵就提前結束了新兵連訓練,下到了老連隊。我被分配到了團指揮連電話二班,當了一名電話兵。花陳兵副連長也剛從偵察排長提升為副連長調任指揮連不久。

我對花副連長的第一印象,黝黑恬靜的臉龐帶著一種軍人特有的英氣,特別是他那一雙明亮有神的大眼睛,充滿了果敢和睿智,一米六八左右的個子敦厚壯實,給人以和藹、平易和嚴謹的感覺。

我下到老連隊以後,因為是新兵,和連隊首長接觸的機會很少,平時早操時,由連長、指導員等連首長輪流領隊出操,花副連長帶隊出操比較多,僅此而已。給我印象最深的是,花副連長帶隊出操時,他那雙三接頭皮鞋上的鐵鞋掌,踩踏在柏油路上發出的「咔咔」聲特別清脆,他領喊口號時的聲音不是很洪亮,但卻很帶有磁性。後來,我又被調到了總機班擔任話務員,這樣,在電話裡和花副連長接觸的相對就多了起來。我入伍時,部隊的交換機已由老式的磁石機更換成了當時比較現代的共電式,每次花副連長要電話時,只要信號燈一亮,花副連就操著被嚴重曲阜化了的江蘇口音「總機你好,請給我接作訓股」,「總機你好,請給我接司令部」,每次都很客氣,沒有半點的首長架勢,從沒有因為我是他連隊的兵,而使用過命令的口氣。

雖然我們是總機班,但在臨戰訓練的日子,除在機房值班外,我們也要背上幾十斤重的電話線、槍枝、防毒面具等裝備,和電話一班、二班的戰友做負重訓練。有一天夜晚,我和電話班的戰友們負重長跑,行至孔廟西邊的大道上時,從後邊傳來一陣清亮的自行車鈴聲,「副連長好!」,老兵陶國華眼尖,看到副連長忙於打招呼,當時花副連長騎一輛永久牌自行車,看來是帶著月蘭嫂子去西關電影院看完電影回來,「你們別訓練的太晚了,早點回去休息!」他簡單地和我們寒暄了幾句,就帶著月蘭嫂子越過我們前行了,月蘭嫂子幸福地依偎在他的身後,一幅恩恩愛愛的畫面慢慢消失在路燈的光影裡,我多麼希望這一幅溫馨的畫面停留在那一時刻,永不散去。這是他最後一次陪著愛人去看電影,不久,我們的部隊就開赴雲南,那時花副連長的女兒花蕊才幾個月大。

1985年3月15日,部隊起程開赴。我們早早吃過了早飯,全連集合在連隊的操場上,陶長根副指導員給全連拍了一張全連最全最全的全家福,這也是我們連很多人和花副連長唯一的一次合影。隨著歲月的侵蝕,照片已有些發黃和模糊了,記憶卻依然清晰。

陶長根副指導員是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是軍內外知名的攝影家,他的很多作品在《解放軍報》、《解放軍畫報》等國家級報刊登載,陶副指導員為我們連隊和乃至全團保留下很多寶貴的前線資料照片,為宣傳「老山精神」做出了卓著的貢獻。花副連長很多在前線的戰鬥、生活照片大都是由陶長根副指導員拍攝的。

當時,我們連隊和曲阜縣公安局是東西鄰居,我們連在西,公安局在東,兩個院子中間還特意留了一個便門,花副連長是個籃球迷,經常組織我們連和縣武警中隊搞一些籃球比賽,我們沒有訓練任務時,武警中隊就在我們連隊的操場上訓練擒拿格鬥,兩個兄弟單位的關係十分友好融洽。做為軍產,指揮連的老院子依然存在,這個坐落在五馬祠街上的灰磚院落,在曲阜這座繁華的古城裡,顯得是那麼的樸素而安靜。院中的那棵老石榴樹仍枝繁葉茂,每年六月依舊花紅爛漫。如今,物是人非,難免多了幾分悽涼。

到了雲南之後,我們連駐紮在文山州硯山縣稼依鎮大稼依村進行適應訓練。炊事班設在大稼依烈士陵園內,連首長也分散住在農戶家中,我們總機班和陶長根副指導員住在嶽汝松老人家的二層木樓上,對面是硯山縣第二中學。在此期間,訓練基本都是以班排為單位,連裡的集中活動很少。閒暇之餘,花副連長常來找老鄉陶副指導員聊聊天,他每次到來,都要到我們總機班裡坐坐,用兄長般的關愛和我們拉拉家常,詢問一下訓練情況。後來,我和老兵李文法去駐紮在平原街的師部學習載波通訊技術,在我們學習期間, 5月13日,花陳兵副連長帶領兩名偵察員先於 大部隊接防,來到位於老山50號高地凸出部的老山炮兵群一號觀察所。 自打那以後,我再也沒見過花副連長。我到了前線以後,被分配到炮兵群陣地3號總機工作,和花副連長的觀察所相隔幾十裡地遠。

在前線的日子裡,每當聽到花副長接轉電話時,他依然還是用那平和的口氣。在前線我們使用的是20門磁石輕型交換機,他每次通完話總要回一下鈴,並說:「謝謝小李、小尹」。

1985年12月1日,大戰前夜,炮陣地上運送炮彈的車輛往返不停,戰友們熟練地在夜色中,卸車、開箱、擦炮彈、裝引信(引信,炮彈頂部的一個錐形裝置,主要功能是引爆炮彈和設置爆炸模式),忙碌了整夜。

1985年12月2日清晨,著名的「12.2」戰役打響,整個炮陣地萬炮齊發,隆隆的炮聲震的山搖地動。當時我的工作室是一間用竹子搭建的簡易房,小竹房被震的來回搖晃。伴隨著隆隆的炮聲,指揮戰鬥的電話一個接著一個,線路處於高度繁忙之中,整個炮擊過程持續了數個小時,我們的152加農炮管被燒的熾熱,老兵們都調侃地在炮管上點菸抽。

上午10時左右,在團部總機上的「胖子」(前面提到的小尹,名叫尹成忠,因為長的又黑又胖又結實,我們都習慣喊他胖子),打來電話告訴我一個驚天噩耗,「花副連長犧牲了」,我當時就懵圈了,等我緩過神來,急切地向胖子確認「是真的嗎?什麼時候的事?」,胖子說「是真的,今天早晨的事,我們連的汽車剛把副連長從一號觀察所拉回來,人已經用塑膠袋裝起來了」,聽到這個不幸的消息,全連戰友無不處在一種極度的痛苦之中。我也想去看最後一眼副連長,可是,當時的戰爭環境不允許,只有強壓悲痛,堅守戰鬥崗位。那時,小花蕊剛滿一周歲零一個月。

後來,聽戰友們講,為了更好地完成第二天的戰鬥任務,12月1日,花副連長和戰友們為作戰準備到了深夜,12月2日,花副連長和戰友們凌晨3點多就早早起來了。戰鬥打的正酣時,花副連長和偵察班長葛傳火正在執行引導火炮射擊的觀察任務,突然,一發罪惡的炮彈落在了觀察孔右側,強大的衝擊波把站在觀察孔旁側的葛傳火班長推倒在地,葛班長當時就昏迷了過去,而站在觀察孔正方向的花副連長則被強大的衝擊波推的倒退了兩步,倚在了鋼構工事上,而後身子便鬆軟地歪倒在了地上,嘴角微微流出了鮮血,他27歲的鮮活生命永遠定格在了那一瞬間,公元1985年12月2日7時38分!

據團幹部股張立志幹事回憶,他當時參加了花陳兵烈士後事的處理工作,張見到花陳兵烈士的遺體時,感覺象是熟睡中一樣安祥,只是嘴角有一絲的血跡。現場搶救的軍醫分析,在猛烈的衝擊波的衝擊下,心肺等內臟器官嚴重受損,倒致花副連長的犧牲。

1986年6月,我做為先前分隊的一員,早於大部隊返回到了原駐地曲阜縣,為部隊凱旋做準備工作。回到曲阜的第一件事,就是去花副連長的家中看望嫂子辛月蘭,當時月蘭嫂子在曲阜縣人民醫院工作。原以為月蘭嫂子看到我時會放聲大哭,而月蘭嫂子的堅強遠遠超出了我的意料,或許是因為遭受了太重的打擊,讓這個不到三十歲的女人變的更加剛強,或許是強忍著,不願意當著一個戰士的面流淚,月蘭嫂子很淡定,沒有任何的表情,嘴裡一直念叨著「陳兵是好樣的」,「你們平安回來就好」!可以想像月蘭嫂子當時的心情,同是去前線打仗的戰友,一個個活蹦亂跳的回來了,而自己的丈夫卻犧牲在了前線,除悲傷、悲痛,更多更多的是失落,是無盡的思念!

大部隊回來以後,每逢節假日星期天,戰友們都到月蘭嫂子家幫她幹些零活,再後來,月蘭嫂子搬出了部隊家屬院,搬到了曲阜北城門外的新住所,戰友們再去幫她幹些零活,她總是以「你們訓練忙」為由拒絕了大家。

如今的花蕊,已成為了一名和她爸爸一樣優秀的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官!

現在,花陳兵烈士靜靜地在家鄉的烈士陵園裡安息,每當清明節或他犧牲的祭日,總有戰友前來奉上鮮花,也有戰友通過網上祭掃的方式,緬懷這位親密的戰友和仁愛的兄長!

(本文圖片由時任炮22團指揮連副指導員陶長根拍攝)

找記者、求報導、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我要報料

相關焦點

  • 清明祭:」影像英雄「袁熙烈士與他參加的老山」1.7戰鬥」
    "影像英雄"袁熙烈士與他參加的老山」1.7戰鬥」四月四日上午,甘肅省慶陽市西峰區什社鄉政府、什社中學組織120多名幹部職工和學校學生
  • 戰鬥英雄李海欣與老山「7.12大捷」
    什麼是英雄?摧鋒之正銳,挽瀾於極危,可以稱為英雄!在上世紀80年代中越邊境老山防禦作戰中,有一個高地的名字如雷貫耳,全軍皆知,這就是「李海欣高地」。1984年7月12日,李海欣率領14名戰士堅守142高地,與越軍一個營鏖戰10小時,頂住了敵人上千發炮彈的轟炸,先後打退敵人6次輪番進攻,斃敵104名,用血肉之驅與戰友們一起牢牢守住了陣地。像先輩們創造的「上甘嶺」英雄傳奇一樣,「李海欣高地」也成為了新時期我軍軍魂的象徵。
  • 陸軍航空兵學院邀胡國喬講述新時期傳承和弘揚老山精神研究與實踐
    憑著一顆忠於黨、忠於人民、報效祖國的赤誠之心,視死如歸,奔赴疆場,英勇戰鬥,甘灑一腔熱血。英勇頑強、不怕流血犧牲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老山作戰,我軍參戰部隊驍勇善戰,捷報頻傳,訴說著一個個傳奇式的英雄故事。
  • 文山建州60周年成就展進京城,將軍和英雄模範與首都各界群眾共享「老山精神」
    文山建州60周年成就展進京城大批將軍和英雄模範與首都各界群眾共享「老山精神」  【英雄旗幟】在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建州
  • 老山的美麗女孩
    整個演出過程我們隨著劇情和戰友們一起歡呼、流淚,臺上、臺下,演員和觀眾情感產生強烈的共鳴,那感人的場面、那濃濃的情意、那獨特的氛圍是以前在看任何演出時都沒有經歷過的!老兵們永遠無法忘記百姓支前的感人故事,我們永遠懷念和民兵在一起戰鬥的日子。       老兵黑黝黝的側臉,忖託著女孩無暇淚面,曾經的草綠色軍裝,在白潔的花裙背後更加翠綠。女孩優雅的抹淚,裝飾的頭花像一朵白蓮,在六尾秀卷的紅寶石鏨上定格,與頭頂上的「旗中旗」在同軸線上,一朵美麗潔白的雪蓮花,託起老山主峰和那英勇插旗的戰士,宛如軍旗上的那根纖維。
  • 參加1985年老山「9.23」戰鬥138師穿插排排長,懷念參戰勇士們……
    作者,徐克勝,1985年老山、八裡河東山「9.23」戰鬥的穿插排排長,他激情撰文,回憶當年犧牲的烈士和參戰戰友們!在紀念著名的濟南軍區赴滇輪戰「9.23」戰鬥35周年之際,我們參戰官兵有幸讀到了孫榮遠同志創作的《揮戈南疆》一書。
  • 老山英雄朱永明:鋼鐵勇士的壯麗人生
    19歲,他壯志凌雲上戰場,不到三個月,身負重傷——被地雷炸掉雙手,一隻眼睛失明,榮立戰時一等功,成為被禮讚歌頌的戰鬥英雄。
  • 老山前線陣地過春節,戰士們大顯身手寫春聯,廁所對聯盡顯幽默!
    老山前線陣地過春節,戰士們大顯身手寫春聯,廁所對聯盡顯幽默!幾年的對峙和輪戰,湧現了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事跡,令人垂淚不已。不過在當年艱苦的老山作戰前線,戰士們在緊張作戰之餘也有一些自己的娛樂方式,尤其是臨近春節時,對於很多戰士來說,雖然是第一次體驗在炮火連天的陣地上過除夕,但卻有些莫名的興奮。離春節還有幾天的時間裡,戰士們就迫不及待地開始想著如何寫春聯了。
  • 王仁先,真英雄!劉亞洲上將為他撰文,老山一所學校以他名字命名
    1984年「7.2大捷」後不久,劉亞洲以軍旅作家的身份來到老山前線進行採訪。某團作訓股李參謀給他講了一個故事。老山激戰前,失戀中副連長王仁先與苗家女子阿巖相好,觸犯軍紀,受降職處分。王仁先帶著處分上戰場,在戰鬥中表現出色,最後英勇犧牲。為他立墓碑那天,阿巖在王仁先的墳頭上插滿了過濾嘴香菸。
  • 老山插旗照中的「主人公」羅仕忠,現狀如何?
    因為出於工作的需要,羅際明和戰友幾乎對每一張戰鬥照片了如指掌,戰鬥之後的大部分照片更是被用作展覽。像老山插旗照這樣經典萬分的照片不可能不會在戰士之間流傳,他也不可能沒有任何印象,然而事實上,他和戰友卻從未見過。
  • 老山作戰最美的"戰地女神"
    1984年4月—9月參加老山對越自衛反擊戰的主攻戰和防禦戰中榮立一等功,被昆明軍區授予「模範衛生員」榮譽稱號。1984年9月至1988年7月軍校學員。1988年8月服役於中央警衛局從事醫療保健工作至退休。18歲的青春,18歲的芳華。
  • 聚焦軍改:從步兵到特種兵,這支33年前老山參戰部隊這樣重塑
    4月28日,是第75集團軍某特戰旅正式組建的日子。巧合的是,這一天也是該旅前身作為主攻部隊,在33年前取得老山戰鬥勝利的紀念日。就在這一天,歷史與當下交織出一幕奇妙的場景:上午組織紀念儀式,肅穆的軍樂聲中,旅領導帶頭向陳列在旅史館中的英模雕像獻花;下午緊接著舉行旅成立大會,全旅官兵向軍旗致敬,迎接從步兵到特種兵的轉型挑戰。
  • 靳氏最美家庭事跡展播 | 武威市民勤縣戰鬥英雄靳班長家的故事
    1984年10月,靳學智積極響應國家號召光榮入伍,在部隊經過一年艱苦、緊張、有序的訓練後,於1985年12月和戰友們開赴老山前線,參加對越自衛反擊戰。1985年7月18日晚上正式鑽進了進出必低頭、站立必彎腰、即便躺下了也要彎著胳膊的貓耳洞。在狹小、悶熱、潮溼的環境下和戰友們一起創造了世界軍事鬥爭史上有名的「裸體戰爭」。
  • 老山人物傳:王曙光,我這個缺少了雙腿的英雄哥哥
    大約是前年的時候吧,一張著名的照片在網絡世界裡被廣泛傳播,在那張被取名為「4個人1條腿」的照片裡,講述了4位戰鬥英雄和功臣的故事,他們分別是:一等功臣、原67軍199師596團班長鄭守勇,被昆明軍區授予「戰鬥英雄」榮譽稱號的原11軍31師92團5連9班班長安忠文,原14軍41師123團「鋼鐵戰士」吳長軍;還有一個人就是王曙光,對他的介紹是:一等功臣
  • 臨潁英雄李海欣烈士,祖國和人民永遠不會忘記
    前言:今年的7月12日,是收復老山作戰勝利35周年紀念日。在收復老山和防禦作戰中,不能忘記這樣一位英雄,他就是建國後10大英雄之一的李海欣烈士。李海欣,男,漢族,中共黨員,高中文化程度。1962年8月生於河南省臨潁縣王孟鎮墳臺村的一個普通農民家庭。
  • 「青團」和老山前線抗戰老兵特殊的情結|百家故事
    #精品欄目中,本主題將聚集全平臺的優質故事內容,讀百家故事,品百味人生。(這不是一篇美食文章,所以略過青團的詳細做法,這裡講述了一個老山前線對越防禦戰老兵的故事,感興趣請接著往下看)院壩裡的老丈人把碗放凳子上,找來三炷香點燃插在青團上面,向天三鞠躬!當我們走出去時,嶽父已是滿面淚痕,本以為是祭天呢,可他曾是一個挺拔的軍人,也是一名退休醫生,不迷信!
  • 範廟小學開年第一課:傳承紅色基因 爭做時代新人 聽英雄講故事
    孩子們的上半年大多是在家中由網課陪伴一路走來,下半年的校園生活臨近結束之際,又迎來了新冠疫情新一輪的侵襲,國際大形勢的緊張、恐懼無形中也影響著孩子們的生活和學習。為了使孩子們能順利地完成本學期的學習,以堅定的信心和信念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在新年伊始,河南省臨潁縣王孟鎮範廟小學於2021年1月16日特舉辦開年第一課少先隊隊課——聽英雄講故事。
  • 老山戰場也有「風語者」:上海籍戰士用方言傳令,越軍難懂
    數十年後,這種利用方言傳遞戰鬥信息的手段,在老山前線再次出現,使用這一戰術的,就是大名鼎鼎的「硬骨頭六連」。1984年夏,南京軍區陸軍第1軍奉命開赴老山,當地群眾中到處都在說「賀龍的部隊來了」。經過短期適應性訓練,1軍部隊於12月進入陣地,接替老山防務。
  • 「二級戰鬥英雄連」的戰旗,來了!
    在慶祝祖國成立70周年閱兵儀式上,由100面榮譽旗幟組成的戰旗方隊首次亮相,一面印著「二級戰鬥英雄連」的旗幟威風凜凜、飄揚其中。▲方隊中的「二級戰鬥英雄連」連旗這面鮮豔的戰旗承載著一個連隊的榮光,在全國人民的注視下,通過天安門廣場,接受檢閱。今天,前線哥就帶大家去了解一下戰旗的故事——那段艱苦卓絕的戰爭歲月。
  • 【再見吧媽媽】老山主攻營長臧雷在(7月22日)CCTV3《回聲嘹亮》欄目傳承老山精神,深情朗誦《致戰友》(完整視頻)
    重溫昨天(22號)晚上九點在CCTV3套播出,老山烈士親屬及老山主攻營長臧雷參加央視綜藝《回聲嘹亮》大舞臺,  本期經典作品:《再見吧媽媽》完整版視頻!  請戰友們組織繼續觀看!  這是一個難忘而珍貴,  值得永遠銘記的好視頻!  請大家收藏!  並一起轉發和分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