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紛爭,內亂不斷,為何東漢末年沒有出現外敵入侵的現象?

2020-12-14 可愛的風箏啊

東漢末年,軍閥紛爭,政治混亂,由於皇權的衰弱,導致地方政府權力過大,造成了群雄紛起的局面。但是很少聽到東漢時期關於外敵入侵的事情,像是漢武帝時期的匈奴,對朝廷的威脅十分大。唐朝時期的突厥,宋朝時期的金人。每當國家混亂的時候,就是外敵入侵的最好時期。但東漢末年是一個神奇的時期,內亂的戰火彌散全國,但是在歷史上卻沒有特大外敵入侵的記載,這是什麼原因呢?

首先東漢末年國內亂,外方也亂,不過事情沒有那麼的嚴重。東漢朝廷的衰弱與國內軍閥的混戰,給了外方少數民族機會,想要入侵中原。但是華夏民族是很團結的,雖然為了國內的權勢一直打個不停,但是外敵入侵的時候,也絕不會放過他們,這時候就是一致對外的時候。就拿三方大的勢力來說,曹操主要對戰匈奴與烏恆,劉備守住了西方,而孫權則鎮壓了南方的小國家,甚至發現了如今的臺灣。其中做出主要貢獻的還要屬曹操。當時曹操首要攻打的就是匈奴,公元192年爆發了內黃之戰,曹操將侵犯北方的於夫羅打敗了,於夫羅抵抗不住曹操的進攻,在第二年的時候就投降了。

之後曹操徹底的拆分匈奴將其拆成了五個部分。之後曹操針對的就是烏恆這波勢力,烏恆可以說是最能夠威脅到中原政治權利的一波勢力。再加之袁紹的兩個兒子在官渡之戰失敗之後,投奔了烏恆,他們二人更加的了解中原的勢力與情形。所以烏恆在他們的指引之下,瘋狂的像中原發動攻擊。這時候,剛收拾完匈奴的曹操,決定徵討烏恆。其實曹操在中原其實也是備受夾擊,提出討伐烏恆這個建議的時候,還受到了底下謀士與將領們的反對,只有少數人支持他。但他還是決定先去徵討烏恆,轉過頭來在進行內戰。

公元207年,曹操決定徵討烏恆,這次出去的人馬可謂是曹操所有的精銳,並且曹操親自帶隊出發,可以說是規模龐大的徵討行動。起初的行動並不順利,又遭遇了惡劣的天氣,又面對虎視眈眈的對手,很多謀士都勸曹操撤兵。但是曹操堅持了下去,從側方直接攻打烏恆的老窩,一場白狼山之戰,將烏恆的首領全部殺死,烏恆二十萬人馬死的死,傷的傷。少數存活的還當了俘虜。之後邊界數十年,都沒有聽到過烏恆的聲音。曹操的「秋風蕭瑟,洪波湧起」就是在這場戰爭的過程中所寫,震撼了後世的英豪。

說起抗擊外敵,不得不說的就是西涼馬家了,單說這個名字大家會覺得陌生,但是這個家族是十分了不起的,比如馬超就是出身於這個家族。馬超是一位連曹操都懼怕的武將,他的父親馬騰也是西涼十分出名的武士。但是他們的名聲就足以震懾住外敵了,而且西涼馬家以騎射出名,入侵中原的鮮卑族和匈奴人也是遊牧民族,擅長馬術,但是他們的能力與馬家人差了不是一點半點的,一旦產生對抗,是沒有勝算的可能的。

所以東漢末年,雖然三國割據,誰都不服誰,都想要消滅對方一統中原。但是在面對外敵上還是很統一的,而且勢力範圍劃分的也很均勻。曹操向北抗擊匈奴,劉備向西攻打羌戎,孫權守住南海。每個人都將自己的範圍管理好,也就給世人一種東漢時期沒有外敵入侵的假象了。可見東漢時期的軍閥,即使內部爭得多麼的慘烈,都憋著消滅對方的想法,但在民族大義上,外敵入侵之時,還是一致對外的。也體現了華夏民族在大是大非面前絕對團結一致的力量。

相關焦點

  • 東漢末年,群雄爭霸,為何沒有異族趁虛而入?
    自董卓亂政以來,中央政權式微,各地軍閥為了爭奪地盤,擴大自己的勢力,常年紛爭不斷。最終曹魏、蜀漢、東吳三大勢力在角逐中強勢勝出,得以各踞一方,成三國鼎立之勢。三國之間為了一統天下贏得最終勝利,常年也是混戰不已。而自古以來,每當中原地區局勢混亂之際,便是邊疆外族趁機進犯之時。
  • 三國亂成一鍋粥,為何卻沒有外族入侵?你看看是誰在鎮守邊疆
    而東漢末年,又開始出現三雄爭霸的局面,群雄割據,按歷史的角度來說外族勢力可以趁虛而入。但是,奇怪的是打了那麼多年我們看到的焦點依舊是魏蜀吳三國爭霸的場景。是什麼原因讓內亂紛爭的三國依然沒有被外族勢力入侵?他們又是以什麼樣的態度來對待外族勢力的呢?
  • 三國打的亂成一鍋粥,可為何沒外族入侵?你看是誰在鎮守邊疆
    東漢末年,群雄並起,中原大地烽火遍地,民不聊生,為了奪取天下,各路豪傑你爭我奪,兵來將往,原本太平的天下,再起喧囂。經過一番混戰,牌桌上最後僅剩下魏蜀吳三國,三方勢力各佔一方,將天下攪成了一鍋亂粥。中原內亂,在漢人內戰不休的時候,為何三國時期卻沒有發生外族入侵中原的事情?關外的少數民族可不是吃草的羊,而是吃肉的餓狼,一旦聞到了一點肉腥味,便會一窩而上。
  • 三國戰亂不斷,為何沒有異族大面積入侵?只因有這5位虎將存在
    在煙波浩渺的中國5000年歷史當中,東漢末年的三國時代一直戰亂不斷時代,為何在三國時代沒有出現異族大面積入侵的情況,其實這些都是因為有這五位虎將的存在,這才讓外族沒有一點機會,下面小編帶大家認識一下。夏侯淵:雖然他在三國爭霸中的戰績,不如曹仁等名將突出,但是他在打擊異族方面的貢獻,卻不容忽視——他曾剿滅了割據三十餘年的宋建勢力,也曾數度大敗馬超及其部將,甚至重新打通了河西走廊,恢復了中原與西域的聯繫,被評價為「虎步關右」。
  • 東漢末年為何會出現群雄割據?主要有這五大原因
    那麼,東漢末年為何會出現如此大亂?為何會出現如同春秋戰國時間那種群雄割據呢?東漢末年之所以出現如此大亂,主要是有以下這五方面的原因:一、政治上州牧隻手遮天東漢的地方行政機構沿襲了秦漢以來的郡縣兩級,郡之上設有州,只不過,州開始僅僅是個監察單位,州刺史只負責考核郡守和縣令的政績,既無政權也無兵權。
  • 東漢末年分三國,為何戰火不息,內憂卻無外患?實則是一致對外
    提及戰爭,中國古代所佔比例最多的也便是外族的不安分入侵,入主中原,他們希望以此建立新的朝代和國家。那麼,面對這些情況,國立較為弱小的國家也會想方設法安撫他們,以求安穩生活,比如和親。而在中原紛爭時期,外族強行入侵,結果可能就沒有肯定和和平了。比如,東漢末年時期。
  • 他只是三國末年的無名小將,卻依靠3000人,擊潰了數萬外敵!
    有人說,三國時期是中國歷史上人才最為鼎盛的時期。頂級的人才像曹操,諸葛亮,郭嘉,司馬懿,周瑜,孫策等;次一等的人才像五虎上將,五子良將,還有江東群英;再次一等的比如王平,丁奉,曹彰等,這些人名氣就已經很小了。
  • 中國歷史上最牛的2個時期,國內打得快崩潰了,外敵還被打得求饒
    按理來說,這個時候,外部的敵人一定會趁著內亂打入中原,然後大撈一把,然而,當時敢這麼做的外敵,最後都非常後悔。尤其是楚國,通過對南方蠻族作戰的不斷勝利,最終奪取了戰國七雄中疆域最為遼闊的土地,也成了當時能夠一統天下概率最大的國家。第二個時期:東漢末年—三國時期
  • 三國文學之蔡邕:東漢末年公認的文學大家,為何歷史知名度不高?
    如果要了解三國文學的發展,就不可能不了解東漢末年的文學概況。公認的三國上限是公元184年,也就是黃巾起義爆發的那一年。而在文學史上,三國文學的上限則不好講,一般把東漢大文學家蔡邕被殺的那一年(公元192年)當成三國文學的上限。
  • 東漢末年四國鼎立,為何羅貫中卻只寫了魏蜀吳,被抹去的是哪國?
    很多朋友都知道東漢末年出現了三個國家,即魏蜀吳三國鼎立。但是在三國爭雄天下時還有一國,即東漢末年是四國鼎立。第四國就是遼東的燕國,一個被忽略的政權。 東漢末年既然是四國鼎立,為何羅貫中卻只寫了魏蜀吳,難道燕國不值一提嗎? 東漢末年,燕國首先割據一方。
  • 三國亂成一鍋粥,為何卻沒外族入侵?你看看鎮守邊關的是誰
    在中國過去的歷史上,遊牧民族扮演了一個很重要的角色,每當中原政權陷入內亂爭鬥不已的時候,遊牧民族就會趁勢入侵,給中原的王朝造成了非常大的困難,這種詳細事例可以說是數不勝數,參考秦末漢初的匈奴、西晉八王之亂時期的羯族、隋末唐初的突厥,五代十國的契丹以及明末的清軍
  • 東漢末年這個人的一個建議,改變了東漢歷史,這才有了三國
    有朋友說,你這個說法不對,董卓死了以後,賈詡曾經建議李傕、郭汜殺回長安,為董卓報仇,而且他們真的這樣做了,開啟了三國的潘多拉盒子。其實這只是表面現象,如果賈詡真的是認可董卓的,不會不出一個計策的,只要有賈詡出謀劃策,董卓也不會死,賈詡之所以勸李傕、郭汜打回長安,主要是為了自保。
  • 並沒有被遺忘的交州,聊一聊東漢末年交州軍閥的興衰
    相對於其他州郡來說,東漢時期的交州可能存在感要弱一些。首先在地理位置上它在東漢的極南,距離中原地區太懸遠;其次在民俗上當地人對東漢朝廷的統治也沒有太多歸屬感,管理非常不便,生產力也不高。不過交州也並非一個完全被遺忘的地區,和中原地區的戰亂還有一些絲縷的聯繫。那麼交州地區發生過哪些戰爭,又存在過哪些軍閥呢?
  • 東漢末年,軍閥混戰不斷,他們維持軍隊的糧食從哪兒來?
    眾所周知,劫糧道是中國古代軍事史上屢見不鮮的戰術,特別是在東漢末年,更是如此頻繁地使用這一手段,究其原因,是因為當時的軍閥誰也丟不起軍糧。東漢末年的各路軍閥培植勢力無非就一個字——搶。搶人、搶糧、搶地盤。
  • 三國打成一鍋粥,外族為啥不趁機入侵?看看他們當時都經歷了什麼
    東漢末年,分三國,烽火連天不休。 三國這段充滿紛爭的歷史時期,成為如今人們津津樂道的談資,得到了「不是英雄,不讀三國」的高度讚譽,令無數人為之傾倒著迷。然而,在歷史之上,中原王朝與與遊牧民族之間的戰爭似乎從未間斷,在三國這段亂世期間,那些遊牧民族趁機入侵,三位「霸主」是如何應對的呢?
  • 三國混亂了60年,異族為何不趁勢入侵?要等西晉建立才五胡亂華?
    到了明朝末期,隨著各地起義軍出現,清軍抓住了這個機會,直接招降吳三桂,一舉拿下了中原。說到五胡亂華和滿清執政,很多人心裡會產生一個疑問:為何三國時期沒有外族入侵?當時也是比較亂,外族勢力也存在不少,像烏桓國、羌戎部族等等。
  • 袁紹袁術這樣的紈絝子弟,為何能夠迅速成為東漢末年的最大的勢力
    袁紹和袁術兄弟倆,能在東漢末年軍閥割據的混戰中,迅速成為天下最強大的勢力,背後的原因究竟是什麼?值得深究。袁紹從公元189年逃離京城,到公元199年成為天下勢力最強大的諸侯,只用了十年時間,而袁術也不差,在公元197年,就以絕對的實力敢冒天下之大韙而稱帝。
  • 東漢末年亂世,劉表一個文弱書生,為何單槍匹馬就能收取荊州
    劉表單騎取荊州被稱為三國時期的一段佳話,作為東漢正宗的漢室後裔,劉表的出身還是很好的,出身好就意味著劉表從小就享受到很好的教育,同時在他成長過程中,也因為劉表有才能,位列東漢末年的「八俊」之一,所謂的八俊其實就是八個既有才能又有名聲的士人組合。
  • 三國中原亂成一鍋粥,為什麼遊牧民族不敢入侵?漢朝太牛了
    「三國鼎立時期,吳國、蜀國、魏國割據佔領我國中原,戰亂不斷,乃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亂世之時。」但是在戰爭之中,只有中原地區的混亂,是中原地區人民死傷不斷,人口遷移。卻是從來沒有發生過遊牧民族侵略中原地區的事情,這是因為什麼呢?主要有三個原因,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 2020CJ新遊《帝國神話》首曝:東漢末年三國題材,冷兵器騎砍作戰
    作為一款國產端遊,《帝國神話》面向的是全球市場,預計在2021年在Steam發行,遊戲採用東漢末年為時代背景,而戰鬥方式則是類似於《騎馬與砍殺》那樣的冷兵器對戰。東漢末年三國題材的生存遊戲,再融入騎砍的作戰方式,讓這款遊戲看點十足。根據曝光資料顯示,《帝國神話》並不是類似於那些以武將為核心的傳統三國遊戲,反而更像是一個全新類型的三國題材遊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