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街,再也回不去了!

2021-02-07 深度瀋陽


從一條土道一路走過來的太原街,曾經是瀋陽人的驕傲。


走在今天的太原街上,卻感覺她是那麼空洞,那麼浮華,那麼無聊,一種悵然若失的滋味,苦上心頭。


整個瀋陽太原街,儼然一副空架子!



人不多,也不少。


總之,太原街往日的繁榮不再了!太原街昔日的輝煌沒有了!




看看太原街,除了中興,幾乎全都是一樣規模的大廈。


一樣的牌子;一樣的布局;一樣的代言人;一樣的乏味!今天的瀋陽太原街,只要去一家商場,別的都算去過了。


走在今天的太原街上,感覺人群都是自東向西一個方向走,要麼是去萬達,要麼是去火車站,要麼是去地下。


有的商廈,基本處於倒閉狀態,有的商廈,基本處於半癱瘓狀態,冷冷清清!今後的狀況,恐怕更糟……




冷眼看去,極盡奢華。


現代的裝飾材料,現代的風格以及現代色彩,都使我們目眩。


但我們一點也不仰視它,因為它沒有靈魂。


究其原因,非常簡單:千店一面,毫無特色經營!


太原街的瀋陽味道、瀋陽人值得留戀的記憶、原本在這條街上的瀋陽著名老字號,早都已經被「取締」!


中街,儘管已經面目全非,但畢竟還有幾幢老樓得以保存,而太原街主街,卻整個被摧毀了。


這個摧毀,不是市場的需要,是政績的慫恿,是體制的庇護。




我們從不一概地反對商業用地的開發,更不是什麼為反對而反對。


我們反對的是,拆除具有較高的文化和歷史價值的街區和建築。因為這樣的建築,是城市文化歷史的符號,是最直觀的歷史記憶。



對於80後的人們,瀋陽太原街原來是什麼樣,他們可能很少知道,或者根本不知道。


所以,作為一個瀋陽人,一個時代的記錄者,我有義務,也有必要,對昔日的繁榮加以還原!



從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瀋陽太原街不分節假日,幾乎天天門庭若市,車水馬龍。


除了自身東西走向的較大規模商店,它的南北兩翼特色店、專業店,加之縱橫交錯的胡同店鋪,形成了一個完整的商業網絡。



太原街西側路口堵頭,是一處規模很大的藥店,文革後期改名叫「東方紅大藥房」。


圖右下角為東方紅大藥房


它的北側,是一個神秘,沒有名字,不對外的商店。但那個時期的瀋陽老百姓都知道,它是著名的「太原街4號」。


這個店,是專門特供副食品的店,每天從這裡拉出來的高檔副食品,讓人們羨慕不已,瞠目結舌……



在那個年代,市面上很難看到的中華煙、茅臺酒、梅林牌罐頭、酸黃瓜罐頭等高檔食品,整箱、成批地從這裡拉出。


每次拉出,幾乎都有不少圍觀的群眾,人們的目光,一直目送著遠去的貨車……它的特供對象是:行政13級以上高幹、位於北陵的瀋陽友誼賓館、位於中山廣場的遼寧賓館、位於三經街的瀋陽「安樂窩」、部隊師以上的首長……



順著藥店往前走,是著名的「文物商店」。


這裡主要是鑑定文物和收購文物。在這裡,除了看不到新石器時代的文物,從先秦兩漢、春秋戰國時期開始,到唐宋元明清各時期有代表性的文物,幾乎都可以看到。


每天在這裡觀賞的人們絡繹不絕,人們十分安靜,即使驚訝,也絕不玻璃心。那個時期的人文環境,真是讓人感嘆!


那時,文物店出售的部分文物,在今天看來,也價格不菲,但絕對不是贗品!購買者寥寥無幾,只有港澳臺人士或外賓問津,成交者均在店內密室洽淡。




與文物店相鄰的商店,是「絲綢商店」。


這裡,凡是蘇州、杭州的新款絲綢,可以很快上市。幾十種花色,帶有濃鬱江南風格的絲綢,漂亮極了。瀋陽及周邊城市、地區的人們結婚,都到這裡買絲綢,做新婚被面。



再往前走,是「瀋陽玻璃器皿商店」


這個專業店,不僅為醫藥部門及各單位的化驗室提供專業醫療、化驗用玻璃器皿,還為普通百姓提供生活用玻璃產品。


從玻璃器皿商店往右拐,是一個胡同。胡同對面,是當時著名的「婦女兒童用品商店」。


這個專業店,經營婦女兒童服裝、用品,還經營各種兒童玩具。


應有盡有,是真正的兒童樂園!



順著胡同往前走往右拐,是著名的「東北電影院」。


它之所以著名,是因為這裡電影開幕前的獨特鐘聲。


東北電影院的鐘聲,不僅在全東北獨一無二,在全國也極為罕見!人們對東北電影院的鐘聲,達到了肅然起敬的的程度。


甚至每次去看電影的目的,都是為鐘聲而去。


東北電影院內部


東北電影院內部


五十年代東北電影院的流動售票處


東北電影院票根


在「婦女兒童商店」的前面,是當時瀋陽人都知道的「蘭州商場」。


每到節假日,這裡幾乎擠到推不開門的程度!老百姓叫它大眾百貨。


蘭州商場右側的胡同,有一個瀋陽市唯一放映新聞紀錄片的電影院,叫「新聞電影院」。


那時,人們對新聞紀錄影片,情有獨鍾。



過了胡同,前面就是有名的「南江食品店」。


每到夏季的周六周日,二樓開設帶有西餐風格的特色午餐。沒有炒菜,只有啤酒和拼盤,主食是各種麵包。拼盤以各種香腸為主,非常獨特,是自己製作的。其誘人的味道,在樓下就可以聞到。


每逢夏季休息日,人們寧可排隊,也要等候這頓風味獨特的午餐。


文革期間,該店更名「沁園春」,後來徹底消失。


上世紀八十年代的沁園春



南江食品店的前面,是太原街唯一的「外文書店」。


這裡不僅經營外文圖書、唱片、磁帶、教材,還有一個最大的特點就是,每逢新年春節,這裡出售的明信片、賀年卡,質量堪稱藝術品。


外文書店


外文書店右側,是「瀋陽第一百貨商店」。


它規模較大,和「聯營公司」的規模不相上下,但所處位置不如「聯營」。它的優勢在於,有自己的電梯,而且是典型的非全封閉歐式電梯,這在那個年代,是不多見的。


那時候,有句俗話叫:「土包子進城,先逛『一百』,後逛『聯營』」。


日偽時期的一百,那時叫「滿蒙毛織株式會社百貨店」



和「一百」緊挨著的,是有名的「大隆高級服裝商店」。


在「大隆」的斜對過,是著名的「秋林公司」。


它是早在偽滿時期,俄羅斯在中國辦的連鎖店。瀋陽秋林公司,是太原街上唯一提供外匯商品的商店。太原街上唯一的「出國人員服務部」,就設在這裡的四樓。


這裡的櫃檯全部是高高在上,有一尺高度,顧客買東西都得仰視購買。儘管如此,顧客並不覺得不舒服,因為這裡的東西,在其他商店,是很難看到的。女服務員帶三角頭巾服務,建國初期,還曾有前蘇聯的女服務員在這裡賣貨。


當時圈樓、秋林公司的員工裝扮


此外,「秋林公司」一樓西式糕點專賣店,每天顧客盈門。


其獨特的味道,精美的製作,繁多的品種,堪稱太原街上一絕。八十年代後,這種西式糕點,在瀋陽徹底絕跡!


從「秋林公司」折返,回到太原街西側的店鋪,西南側是有名的「花魚宮」。


這裡出售各種金魚珍品,當時有名的「金魚紀念郵票」上的12種金魚,在這裡基本都可以買到。



太原街西側堵頭,是「和平區文化館」。


這個文化館很有意思,平時是文化輔導,但每到新年,他會把堵頭門市辦成掛曆專賣店。這個掛曆專賣店,可以說是全瀋陽市,掛曆種類最全的。


1977年的和平區文化館,魯美在這裡搞活動


除了文化館,老瀋陽還有文化宮,五十年代的市文化宮


58年以後的市文化宮,看,已經在用簡化字了


繼續往東走,是太原街唯一的水果專賣店。


這裡一年四季,南北方的應季水果都可以買到。


與水果商店相比鄰的,是著名的「工藝美術商店」。


這裡有各種工藝美術品,尤其是出售的陶瓷工藝品,非常精美。


工藝美術商店一樓的檀香木扇子、二樓的文房四寶,每天銷量都很大。這裡還出售許多書法名家最鼎盛時期的書法真跡,以及國畫、工筆畫名家的作品。



過了「工藝美術商店」,再過「照相器材商店」往右拐,是有名的「園路餐廳」。


園路餐廳不講求西式大餐,而是面向普通大眾,最出名的是「罐雞」、「罐牛肉」、「番茄義大利通心粉」。一樓是快餐,這裡的「澄沙包」和元宵,是瀋陽市最著名的小吃。


此外,這裡生產的冰棍、冰淇淋,也是瀋陽市冷飲中的名品。


那時,瀋陽市的大街小巷,經常可以聽到「園路冰棍」的叫賣聲。


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期,園路餐廳設外攤賣元宵


繞過「園路餐廳」右拐,就是著名的「圈樓」(當時的瀋陽人都這麼習慣的稱呼)——其實叫「和平副食商店」。



瀋陽人都喜歡到這裡買菜,哪怕是離市區較偏遠的居民,也會乘車來「圈樓」買副食品。


臨街的門臉



這裡不僅供應各種蔬菜、水果、雞鴨魚肉、各種調料,那個年代,有時還可以買到特殊副食品種,比如鯨魚肉、野豬肉、野狍子肉、駱駝肉……


這是目前在網上能夠找到的唯一一張展示圈樓內部結構的照片,可以清晰的看出菜床的弧形結構


當年,圈樓裡有個全國著名的人物——「李素文」。


這個從服務員幹起來的服務明星,以她始終如一的「微笑服務」,幹到後來的中共中央委員、遼寧省革命委員會副主任,甚至代表中國婦女,登上聯合國的講臺。


當年,李素文的櫃檯,經常是圍觀者超過購買者,多數人是來看她怎麼「為人民服務」的。


李素文在服務人民


李素文在分享心得


「園路餐廳」對過,就是「聯營公司」的東門。「聯營公司」(中興大廈的前身)是建國初期,瀋陽市公私合營最典型的產物。


聯營公司的建築,外觀是土黃色的馬賽克罩面,樓梯扶手是天然黑色大理石,帶有花紋。


聯營公司是太原街上最大的百貨商店,也是太原街的標誌性建築。



聯營公司西側的胡同內,有一家大眾小吃,他就是有名的「楊家吊爐餅」。


太原街南側的「和平文化用品商店」,是太原街上唯一的文化用品店。與和平文化用品商店相鄰的是「和平照相館」。


文革之前,太原街的新中國照相館,叫和平照相館


這個照相館,和「生生照相館」並列為瀋陽著名照相館。


這裡的櫥窗,不同時期擺放過遼寧省勞動模範、瀋陽市勞動模範、藝術家、以及部分領導人的大幅照片。


招牌裡為什麼沒有館字?在當時,這樣稱謂很潮


太原街拐角東側,是有名的「南軒酒家」。


他是太原街上唯一一家經營南方風味的飯店。


和「南軒酒家」遙相呼應的,是瀋陽市著名的「勺園飯店」。


這裡經營正宗的魯菜,每天中午晚上,這裡叮噹三響的叫勺聲,此起彼伏的報菜名聲,昭示著生意興隆。



「勺園飯店」的南側,是瀋陽市著名的「洪大理髮店」,


這裡是瀋陽當時的高檔理髮店。理髮師幾乎全部是上海人、揚州人。該店的理髮水平,瀋陽市屈指可數。


1983年,這位新娘的髮型就是在洪大理髮店,排了一天隊才燙上的


但是,所有的這些,都已經徹底消失了。


深度君一直認為,從中山路到中華路的這一段太原街,應適當保留。


其它地域,盡可開發。


這樣,我們和我們的後人,便能從這些留存的建築中,最直觀地看到,我們的瀋陽曾經有怎樣的歷史,怎樣的滄桑和怎樣的奮鬥。


但是,在我還沒有出生,還沒有機會說出這些書生氣十足的話時,太原街已經不可逆了……


80年代的瀋陽太原街


遺蹟基本不可能重現,如果重現了,那一定是個假文物!


今天看來,太原街味道豈止是「變了」,而是「完了」。多年來對太原街實行的「外科手術」式的改造,使得大批老字號,在這裡被先後「處決」。


太原街的優勢在於,它完完全全的面對著瀋陽站。



設想一下,如果主街得以保留,它必將是一個極具特色的旅遊景點,因為它有歷史價值!


它既有民族記憶中的一段恥辱,


也有民族商業發展中的一段榮耀。


看看其他城市,北京的王府井、西單東單、西四東四;上海的南京路、淮海路、城隍廟;天津的勸業場;大連的天津街等著名商業區... ...


無論如何改造,都保留著基本的原汁原味,保留著在老百姓心目中感情深厚的「老字號」店鋪。


再看瀋陽,反思太原街的變化,盲目追求大規模商廈的林立,是典型的好大喜功的表現,是對百年商業文明的徹底「屠殺」……


朋友,請你記住太原街。


記住太原街,就是記住我們這座城市歷史中的,一個充滿遺憾的斷面。



· END ·

 你有什麼想說的?下方留言區聊聊唄。

相關焦點

  • 去太原必去的7條風情美食街
    在柳巷,從早餐到宵夜,從正餐到小吃,不愁沒得選,只愁選哪個。清和園的頭腦,牛王廟的小吃,六味齋的熟肉……太原人誰不知道這些經典老店?經過好幾代太原人的味蕾檢驗,他們隨便一個都是各自領域的代表。鐵板魷魚、糖炒慄子、上帝炸雞……街邊小吃更是花樣繁多。柳巷的神奇之處還在於其總會給太原人帶來新一波的美食浪潮,風靡太原的串串叔叔和披薩獵手就誕生在這裡。
  • 我們,再也回不去了
    小四在《悲傷逆流成河》裡這樣寫到:「這個世界上最殘忍的一句話,不是對不起,也不是我恨你,而是我們再也回不去。再也回不去,就是這樣簡單不過的一句話,生生將兩個原本親密的人隔為疏離。」林夕和小諾遇見的那一天,小諾正在電梯裡忙亂的收拾自己的頭髮。可是林夕還是看出了小諾眼神裡藏不住的悲傷。
  • 家在太原 | 孫琨:遠去的橋頭街
    「認一力」尤為突出的是牛羊肉蒸餃,「皮薄、邊小、餡大、呈半月形,不開口,不露餡」。餃子的蒸製專人負責,做到既不欠火夾生,又不過火塌底,現賣現蒸,不賣回籠。因此認一力的餃子,口感獨到而且餘味醇厚,一咬順嘴流油。安良田先生的兒子安海繼承父親傳統,將認一力發揚光大。惜在1954年公私合營被定為資本家,退休之後只有40元退休金,一直到病逝,也未摘去資本家的帽子。
  • 家在太原 | 滄桑巨變新民街
    國師街1936年前稱為新民西街,由於當時的「山西省立國民師範學校附屬小學校」,簡稱「國師附小」1920年在此地成立(地址現太原十八中學),在上個世紀20年代的國師附小是全省一所頗具特色、影響很大的小學校,新民西街這條很不知名的小街,亦因駐有國師附小而聞名省城,後來新民西街因此而改為國師街。
  • 太原義井小吃街!
    從此,太原可能再無義井小吃街啦!無論是美食種類,還是食客人數,這條在中國版圖上並沒有姓名的美食街,完全不輸(甚至要贏)馳名中外的西安回民街、南京夫子廟、成都寬窄巷子……要說義井小吃街都有哪些不可錯過的美食,那真是十個指頭都數不過來。現在距離拆遷只剩不到一星期,每天去一趟,挨家挨戶吃,恐怕都吃不完。
  • 張愛玲的《半生緣》:我們再也回不去了
    電視劇《半生緣》改編自張愛玲同名小說 ,劇中當顧曼楨在十多年後再與男主相逢後,昔日的甜蜜湧上心頭,但兩人眼裡的喜悅更多的被哀傷掩蓋,無語凝噎,最後只有一句:我們再也回不去了。而半生之後,便再也回不去了,不如放下。
  • 太原這條街:人來人往,小吃和旅館無數,卻被稱為「墮落街」
    文/城中村發生的那些事兒(歡迎個人分享與轉載)人生即是一場充滿意義的旅行,背起行囊轉身滿眼滄桑相信很多中年人都有一件讓自己焦慮的事情,就是自己那在外上學的孩子,尤其是剛剛走出去的那一年對於曾經在太原上學的人而言,他們也許忘不掉一條街,就是許西社區的那條街,許多人都曾在此流下淚水或是揮汗如雨,許西社區這條正街就是讓許多人成長的街。許多人都在懷念,曾經一下課就有三五個同學攛掇,一起去網吧玩,在許西一待就是一晚上,而那些美味又實惠的飯菜也隨時迎接後生們到來。
  • 中心街東延月底通車,太原去晉中又多了條快速路
    中心街東延月底通車,太原去晉中又多了條快速路 2020-10-27 12:1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心傷透了,就再也回不去了
    心傷透了,就再也回不去了 心傷透了,就再也回不去了 和一個懂你的人說話, 是一種減壓
  • 徐克,我們再也回不去了
    作為一部giallo邪典片可以給它4.5★,只不過是用武俠的外殼包裹;大偵探福爾摩斯+玫瑰之名;天后抱著靜兒說「愛過,代價太大」兩人關係曖昧;兩位女演員在片頭名字排序上一上一下一左一右不相伯仲;一向犧牲的劉德華在電影裡沒死;看到吳耀漢、泰迪羅賓兩位老戲骨很雞凍。
  • 繼柳巷後太原值得一去小吃街是哪?義井是其中之一,這裡不可錯過
    ,太原市似乎增加了一點「冷漠」,一些代表太原記憶的古老建築消失了。在談論舊街道時,必須談論食物,有人可能發現太原的食物與其他地方不同,太原的食物基本上都藏在一些街道上,也吸引了許多其他地方,太原市的遊客經常錯過它,今天,我將向您介紹一下,在柳巷銅鑼灣之後,太原值得一遊的美食街,快來看吧。
  • 一旦不愛了,就再也回不去的星座
    一旦不愛了便是不愛了,這裡說的不愛不是分手後就是不愛了,而是分手後如果對方保持著單身的姿態,那麼他愛的在等你,如果說他選擇了新的感覺,對不起,真的回不去了,跟著星座洞君一起來看看都有哪些星座吧雙魚座不愛了不是要分手,而是在分手後的雙魚座在愛一個人的時候,會保持住自己的單身的資格
  • 有時,我們也懷念,那個再也回不去的曾經
    人生路上,我們一直走走停停,一路收穫,也一路失去著,直到最後,我們再也回不去青蔥歲月裡的自己,那個純真的自己,滿臉笑顏,溫暖如初。忘了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們不再那麼用力的笑,正如我們再也不會那麼傷筋動骨的去愛一個人了。
  • 有些人,依舊深愛,卻再也回不去了
    歌詞如此應景,怎叫人不動容,不落淚。如果可以,真想放聲大哭,讓悲傷逆流成河,淹沒所有記憶。一遍一遍地聽,一直一直地問自己,都已過了這麼久,為何還是一想起就傷感不已?說好要放下的,為何就是做不到?我曾經等過你,因為我也相信,你說的萬水千山細水長流,如今不能再愛你,讓暖陽護理周全,若再次地邂逅於人海,也還愛你。終究,還是無法放下曾經深深愛過的你。
  • 有些人,依舊很愛,卻再也回不去了
    歌詞如此應景,怎叫人不動容,不落淚。如果可以,真想放聲大哭,讓悲傷逆流成河,淹沒所有記憶。一遍一遍地聽,一直一直地問自己,都已過了這麼久,為何還是一想起就傷感不已?說好要放下的,為何就是做不到?我曾經等過你,因為我也相信,你說的萬水千山細水長流,如今不能再愛你,讓暖陽護理周全,若再次地邂逅於人海,也還愛你。終究,還是無法放下曾經深深愛過的你。
  • 家在太原 | 老街舊話之一:督軍街、小濮府與柳巷
    萬字巷不直,由東向西快到督軍街的時候突然向南轉了個彎,再向西行。這個彎很小,仿佛一條雙向對開的隧道因為測量不準而對接上出現的偏差。小彎處坐東朝西是座小廟,有門無窗,黑洞洞地閃著幽幽的香燭火光,火神宮是小廟的名稱,轉彎以後的這段胡同也就便叫做火神宮了。這個街名大約在上世紀六十年代就已消失,統一到萬字巷裡去了。其位置在如今省政府門前街心花園的東南角。
  • 歲月如梭,光陰似箭,再也回不去了 #懷舊 #童年回憶
    歲月如梭,光陰似箭,再也回不去了 #懷舊 #童年回憶 原標題:歲月如梭,光陰似箭,再也回不去了 #懷舊 #童年回憶
  • 太原柳巷美食街,羊雜割和頭腦,當地人引以為豪的小吃
    太原柳巷美食街,羊雜割和頭腦,令我痴迷的味道如果說有一座城,是由一條又一條的美食街交錯而成的,那麼我估計很多喜歡旅遊的人,應該都會想到太原這座城市。因為這座城當中,美食街實在太多太多,而卻又各具特色。從仿古建築錯落有致,五湖四海味道在此匯聚的太原食品街;再到廚師藏虎臥龍,味道香氣四溢的桃園二巷美食街;然後到呼朋喚友,貨真味香的老軍營美食街;然後就是裝修考究,譽滿南城的體育路美食街;還有就是涮鍋烤串相鄰,私房與火鍋緊挨的文興路美食街;更有街道雖窄,但是味道卻是包羅萬象的許西美食街,這些都是太原的招牌美食街區。
  • 有些圖,只要看錯一眼就再也回不去了!
    這個世界神奇無比,存在著各種稀奇古怪的事物,有一些東西,我們第一眼看到它們的時候可能不覺得有什麼,不過如果給它們加上某種設定之後,你可能再也沒辦法直視它們了,來跟隨獵奇君一起看看這些神奇的圖吧。以前看這張海報的時候沒什麼感覺,可是自從看到大家的惡搞之後,我再也沒辦法直視這張照片了,這嘴巴一定是加了特效吧。
  • 我們再也回不去了——《半生緣》
    「我們再也回不去了」。十四年後,在嘈雜的小酒館,曼楨對世均說。「下雪的日子,我好像見到一個人像世鈞,但一轉身,又不見了。如果我們倆結婚生子,很順利的話,我們之間也就不成其為故事了。」開篇就是在曼楨平靜的敘述中展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