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立統一規律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2021-01-11 學信網

  唯物辯證法是一個完整的科學體系,包括一系列的基本規律和範疇,其中對立統一規律是唯物辯證法體系中的實質和核心。如下,跨考教育張老師給大家詳解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含義

  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於一切事物中,存在於一切事物的發展過程始終,即所謂矛盾無處不在,無時不有。

  一切事物都是對立統一的,矛盾是事物的普遍本質,沒有矛盾就沒有世界。人的思維中的矛盾是客觀世界矛盾的反映。承認矛盾的普遍性是一切科學認識的首要前提,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包含矛盾的,對任何事物都是可以分析也是應該分析其矛盾的。

  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具體事物在其運動中的矛盾及每一矛盾的各個方面都有其特點。具體表現為三種情形:一是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特點;二是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發展過程和發展階段各有不同特點;三是構成事物的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質、地位和作用。

  在矛盾群中又存在著根本矛盾和非根本矛盾、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根本矛盾貫穿事物發展過程的始終,規定著事物的性質。由於矛盾的性質、地位以及條件的複雜性,矛盾解決的形式也是多種多樣的,主要有:矛盾一方克服另一方;矛盾雙方同歸於盡;矛盾雙方形成協同運動的新形式;矛盾雙方融合成一個新事物。

  用不同的方法解決不同的矛盾是馬克思主義的一個重要原則。分析矛盾特殊性既是科學地認識事物的基礎,又是正確地解決矛盾的關鍵。只有如實地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才能認清事物的本質和發展規律,才能採取正確的方針和辦法去解決矛盾。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是馬克思主義的活的靈魂。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相互關係及其意義

  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個性。矛盾的共性是無條件的、絕對的,矛盾的個性是有條件的、相對的。任何現實存在的事物都是共性和個性的有機統一,共性寓於個性之中,沒有離開個性的共性,也沒有離開共性的個性。矛盾的共性和個性、絕對和相對的道理,是關於事物矛盾問題的精髓,是正確理解矛盾學說的關鍵。矛盾的共性和個性相統一的關係,既是客觀事物固有的辯證法,也是科學的認識方法。人的認識的一般規律就是由認識個別上升認識一般,再由一般到個別的辯證發展過程。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辯證關係原理是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同各國的具體實際相結合的哲學基礎,也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哲學基礎。未來人類社會的變化將更加劇烈而深刻,新情況、新問題層出不窮。掌握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辯證關係的原理,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我國實際和時代特徵相結合,與時俱進,不斷開拓新境界,是我們面臨的重大課題。

  3.矛盾分析方法

  在唯物辯證法的方法論體系中,矛盾分析法居於核心的地位,是根本的認識方法。

  矛盾分析法內容:分析矛盾特殊性的方法,「兩點論」與「重點論」相結合的方法,抓關鍵、看主流的方法,在對立中把握同一與在同一中把握對立的方法、批判與繼承相統一的方法等,都是矛盾分析法的具體體現。

相關焦點

  • 對立統一規律1:矛盾及其同一性和鬥爭性
    唯物辯證法是一個完整的科學體系,包括一系列的基本規律和範疇,其中對立統一規律是唯物辯證法體系中的實質和核心。如下,跨考教育張老師給大家詳解矛盾的同一性和鬥爭性。  矛盾是辯證法的核心概念。辯證矛盾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對立統一關係,是指事物或事物之間的對立和統一及其關係。
  • 關於哲學「矛盾」問題的幾點思考
    梳理有關矛盾論的知識點,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以便更加全面回答問題矛盾觀的主要原理:(1)矛盾就是對立統一。它要求我們堅持用對立統一的觀點看問題,在統一中把握對立,在對立中把握統一,防止片面性。(2)矛盾的普遍性原理。它要求我們承認矛盾,分析矛盾,勇於揭露矛盾,積極尋找正確的方法解決矛盾。(3)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 毛主席《矛盾論》:事事有矛盾,時時有矛盾,要一分為二看問題
    這篇文章,我們接著原著的寫作邏輯,來解讀《矛盾論·矛盾的普遍性》,正式開始解讀矛盾分析法。所謂矛盾分析法,是指運用矛盾的觀點,去觀察和分析各種事物的矛盾的運動,並根據這種分析,指出解決矛盾的方法。運用矛盾分析法,分析各種事物的矛盾運動時,必須堅持對立統一的辯證觀點,要在統一中看到對立,也要在對立中看到統一。
  • 馬克思主義哲學(八)辯證法的三大規律
    唯物主義的辯證法其全部內容可以總結成一句話即:兩個特徵,三大規律,五對範疇。一、對立統一規律1、矛盾分析法1.1、矛盾的同一性:雙方相互依存、相互貫通的性質和趨勢。有條件的、相對的。1.1.1、一方的存在和發展必須和對方的存在和發展為條件。1.1.2、矛盾雙方互相貫通,相互滲透,包含有相互轉化的趨勢。
  • 考研政治|矛盾分析法萬能公式
    矛盾是反映事物內部和事物之間對立統一關係的哲學範疇。第一,矛盾具有普遍性和客觀性,即矛盾存在一切事物發展過程的始終,矛盾無處不在,矛盾無時不有。所以,我們要承認矛盾,正視矛盾,解決矛盾。(可舉例)第二,矛盾具有同一性和鬥爭性。兩者相互依存,互相制約,構成事物矛盾運動,推動事物發展。所以,我們要在對立中把握同一,在同一中把握對立,促進事物轉化。(可舉例)第三,矛盾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特殊性是指事物所包含的矛盾及每一個矛盾所包含的各個方面各有其特點,都是個性與共性的有機統一,共性寓於個性之中。
  • 高中政治說課稿:《矛盾就是對立統一》
    推薦信息:教師招聘報名入口 成績查詢 考試試題及答案 公益講座一、教材分析1.教材結構:《矛盾就是對立統一》是高二哲學常識第三課第一節的第一框,是唯物辨證法中的很重要的一框,是從第二課"普遍聯繫"中引出矛盾的思想,著重掌握矛盾的概念,在整個辨證法中起到一個基礎作用,為後面所要學習的知識作好鋪墊。
  • 對立統一化太極
    拳論講的「陰陽相濟」,也就是現代馬克思哲學唯物辨證法中的對立統一規律。怎樣運用這個規律化解太極拳之理呢?關鍵要研究對立統一規律的內涵,也就是先研究對立中的「統一」,再研究統一中的「對立」。用對立統一規律的屬性,採用類推求同法,來理解太極拳中的陰陽相濟關係。對立與統一是相互依存的。所以,研究對立,必須研究統一中的「一」。這個概念大小是不能確定的。
  • 如何理解人的生死矛盾對立與統一
    如何理解生死矛盾的對立統一生與死肯定是對立的,也好理解的怎麼去理解統一呢?是像玄學說的生即是死,死即是生,沒有生,就沒有死。是這樣模糊的大概理解嗎?肯定不是,馬克思主義是科學的,也是活的,肯定不能這樣模糊理解的。
  • 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轉化背後的哲學思考
    ●黨的十九大對主要矛盾轉化的新論斷,就是對歷史與發展的觀點的秉承  ●我們黨不僅勇於直面這一矛盾與後果,還將之定位為「關係全局的歷史性變化」,並全力以赴,彰顯的正是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的方法論精神  ●堅持矛盾分析的辯證觀點,是我們黨全面推進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方法論利器  ●從主要矛盾變遷以及矛盾的特殊性、普遍性原理出發
  • 《矛盾論》:中國傳統文化有大量辯證法,但沒有形成完備理論
    中國古代,人們把具有對立統一和相互轉化特徵的,一切具體與抽象的規律,都歸納為陰陽範疇。中國古代的陰陽之道,源自人們對大自然長期探索,在社會實踐中總結出來的規律,並以此為思想基點與框架,而形成的一套認識世界的哲學思維,在華夏文明繁衍中佔據重要地位。
  • 從矛盾的對立統一性看待生態文明
    從矛盾的對立統一性看待生態文明 發表時間:2015-03-10   來源:威海文明網   唯物辯證法指出,一切存在的事物都由既相互對立、又相互統一的一對矛盾組合而成。矛盾著的雙方既對立又統一,從而推動著事物的發展。那麼,如何從矛盾的對立統一性看待我們的生態文明建設呢?    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提出,既要金山銀山,也要綠水青山,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在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這個兩難的抉擇中,既存在著相互矛盾的對立性,但也孕育著相互促進的統一性。
  • 高考文綜政治理論課哲學部分經典規律邏輯解析
    他在「本質論」中,闡述了辯證法最基本規律---對立統一規律。黑格爾說:「既對立而又統一,這就是矛盾」,對立和同一是矛盾的兩個根本屬性,矛盾是事物發展的源泉和動力。因為矛盾引起的發展和對立面轉化,才表現為量變到質變,又由質變到量變的無限反覆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