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規曹隨」為什麼被後世稱頌呢?

2020-12-14 著名書畫家張言好

「蕭規曹隨」是指西漢第二任丞相曹參遵循第一任丞相蕭何制定的各項制度治理國家的故事,成語出自《史記·曹相國世家》:「參代何為漢相國,舉事無所變更,一遵蕭何約束。」

曹參畫像資料圖片

蕭何是興漢三傑之一,本是秦朝舊吏,才能出眾,本來可能到秦中央政府任職,秦末天下大亂後給劉邦經營後方,提供源源不斷的兵源與糧草是劉邦戰勝項羽奪得天下的大功臣,曹參則是劉邦手下戰功最多的將領之一,蕭何與曹參也都是漢高祖劉邦的故舊人士,奪取天下後,劉邦任命蕭何為第一任丞相,實施很多措施,恢復國力與民生,對漢朝的興旺有重大貢獻!

蕭何與曹參是故舊相知

蕭何臨死推薦曹參繼任丞相之職,曹參任相國後,凡是蕭何立下的法度規矩都沒有變更,一切照蕭何的辦法去處理,而他自己則整日飲酒,不怎麼過問政事,這引起下屬的不滿,紛紛來找他問個究竟,可無論誰來,曹參一律勸他們喝酒,不談政事,漢惠帝因此令在朝中做官的曹參的兒子去問其父緣故,其子回家以勸諫的形式詢問父親,沒想到被曹參暴打了一頓!

漢惠帝得知此事甚為不滿,在朝堂當面譴責曹參的行為,曹參當即給皇帝謝罪後說:「請陛下考慮一下,陛下能比得上高祖英明神武嗎?」漢惠帝說:「我怎麼敢與先帝相比呢!」曹參又問:「陛下看我與蕭何誰更加高明呢?」漢惠帝說:「依我看,你似乎不如蕭何!」。曹參接著說道:「陛下說的極是,高祖皇帝與蕭何平天下後,定的法令已經俱全,而且明確無誤,現在陛下只需垂拱而治,無為而治,我們這班朝臣守住職位,按部就班,遵循原有法度不改變,不就可以了嗎?」漢惠帝和朝臣們聽後均表示信服!

漢惠帝劇照

後世把這個故事稱為「蕭規曹隨」,曹參這種做法,按照社會是發展角度看,不一定全對,但是漢初經過長時間戰亂,民不聊生,急需休養生息,蕭何去世時國家的經濟、民生都正在恢復之中,這時國家的各項法規制度不宜變化,曹參的做法是對的,事實證明曹參任丞相三年,極力主張清靜無為不擾民,遵照蕭何制定好的法規治理國家,使西漢政治穩定、經濟發展、人民生活日漸提高,他死後,百姓們編了一首歌謠稱頌他說:「蕭何定法律,明白又整齊;曹參接任後,遵守不偏離。施政貴清靜,百姓心歡喜。」

從社會發展的規律看,經濟、人文、科技總在不斷變化,國家的法規政策也需要根據社會環境來適當改革,實際上整個歷史發展就是個動態的改革過程,但是在國家平穩發展時期,政策的連續性是有利於國計民生的,頻頻的政策變化會讓人民無所適從,從這點上看,曹參是一個很有智慧的人,他明確知道漢初最需要的是恢復民生,而蕭何的政策還在有效期內,又何必變化呢?所以看起來曹參沒有新政,似乎沒有大作為,其實能遵循有效的政策制度,放棄新官上任三把火顯示自己與眾不同更有才能的做法,有時是更為難能可貴的,曹參之守舊是為國為民,因此他既有建國之戰功,又有無為而治的政績,留美名於青史!司馬遷寫史記,曹參的級別是《曹相國世家》,對曹參英勇善戰與清靜無為治國都進行了肯定與稱頌!

曹參劇照

相關焦點

  • 蕭規曹隨是怎麼回事?
    蕭規曹隨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很著名的典故,「蕭」,自然是指漢代的開國丞相蕭何,那麼,「曹」,又是指何人呢?「蕭規曹隨」又到底指的是什麼意思呢?讓我們先來看一看蕭何。在殷切地關懷了蕭何的身體狀況後,漢惠帝詢問他,將來誰可以接替他的丞相職務,蕭何不願意表示自己的意見,只是說,有誰能像陛下那樣了解臣子呢?漢惠帝百思不得其解,又想到應該按照漢高祖劉邦的遺囑,便再問蕭何,你看曹參怎麼樣?蕭、曹二人由於共同輔佐劉邦創造基業,舊時關係非常要好,齊心協力,可後來劉邦建漢論功行賞時,曹參的權力和地位都比不上蕭何,二人之間由此產生了矛盾,關係日漸疏遠起來。
  • 蕭規曹隨----漢朝宰相曹參
    漢初的曹參。那麼曹參為何一定要這樣做呢?其實他不是沒有能力,只是沒有施展而已。4、曹參在國政建設方面本來沒有什麼韜略,既然蕭何已經為自己完善了國家的大方略,一切都井井有條自己又何必畫蛇添足呢。雖然後世總是推崇「蕭規曹隨」但在當時國家基礎未定強敵環伺的國際形勢和後權獨霸的政治環境下,蕭何、曹參二人作為當時國家的輔政者其實都是不合格的,這樣的歷史遺留問題使得漢王朝在文景之治前,國力一直得不到基礎的保障。
  • 有德如伯夷叔齊,才能為後世所稱頌
    子貢問孔子伯夷、叔齊是怎麼樣的人,孔子是怎麼評價的呢?他說「古之賢人也」,是古代的賢者,很有德行的人。人們到了孔子的那個時候,還在稱讚伯夷、叔齊,說他們兄弟讓國,又孝又悌,能夠長養社會好的風氣。人這一生如果爭名奪利,就把人生空過了,辜負了難得的人身。因為你縱使得了全球首富,全球大總統也不能活兩百年;縱使能活兩百年,死後也像齊景公沒有人稱嘆。
  • 「蕭規曹隨」的治世之道
    這就是「蕭規曹隨」的治世之道,一種不和世道爭短長、但與社會共和諧的太極之道。 曹參向漢惠帝解釋蕭規曹隨 曹參是漢惠帝時代的主要丞相,史稱「曹相國」。
  • 蕭規曹隨,其實是曹參的無奈
    曹參是誰呢?因為「蕭規曹隨」這句成語,定格了曹參的文臣身份,但他之前是一位出色的武將。有多出色呢?韓信出山之前,曹參是劉邦帳下頭號得力戰將,東徵西討,攻城拔寨,十分出色。彭城一戰後,劉邦陣營大潰敗,韓信從此獨立帶兵,外線作戰,收復北方諸國。此時,曹參是韓信的副手,每次都是按照韓信制定的戰略,獨自帶領軍隊,和韓信互相呼應,一虛一實。
  • 蕭規曹隨:無為而治的智慧
    年輕的惠帝劉盈看不下去了,就讓在宮中上班的曹窋趁回家休沐時,向父親詢問,為什麼無所作為。父親揍了兒子一頓。這一來,惠帝不高興了。在曹參上朝的時候,就對曹伯伯說,是我讓你兒子去問你的,曹伯伯出任丞相以來,無所作為,是不是看不起我這個年輕的皇帝。
  • 蕭規曹隨:適用的制度就是好的制度,應當得到延續
    蕭規曹隨,意思是說蕭何和曹參在西漢初期先後任丞相。蕭何創立了規章制度,死後,曹參做了宰相,仍照著實行。比喻按照前任的成規辦事。在今天看來,蕭規曹隨這一成語往往多用於貶義語境。既然蕭何所制定的制度仍然適用於漢惠帝執政時期,那麼為什麼要捨近求遠,重新制定不知是否適用的制度,而遺棄已有且適用的制度呢?漢惠帝二年,蕭何去世,曹參接替蕭何做漢朝的相國。雖然他不如蕭何那樣能夠制定出一套適用西漢初期國家現狀的制度,但是他能夠清楚地知道蕭何所制定的制度並沒有過時,繼續遵循蕭何制定的法度,就可以治理好國家。
  • 嶽飛最落寞的一首詩,寫盡了英雄遲暮,歷來為後世所稱頌
    作為嶽飛最落寞的一首詩,詞中寫盡了英雄遲暮,山河未明的愛國擔憂,歷來為後世所稱頌。圖片源自網絡,文中觀點為作者原創
  • 「蕭規曹隨」這個典故的由來
    這就是「蕭規曹隨」這種說法的來歷。治道貴清靜而民自定曹參主張的是「治道貴清靜而民自定」也就是主張當政者要簡政安民,國家才會安定,這種思想就叫「清靜無為」,或「無為而治」。這種政治思想,是適合經過秦的暴政和多年動亂,人民渴望過安定生活的社會現實的。曹參的主張對勞苦大眾的休養生息起到了促進作用,使飽受戰亂折磨的底層人民有了喘息的機會,為漢初幾十年的繁榮穩定做出了應有的貢獻。
  • 稱頌耶和華的聖名
    網絡圖片稱頌耶和華的聖名(兒童靈修)[詩113:1-9]1你們要讚美耶和華2耶和華的名是應當稱頌的,從今時直到永遠!3從日出之地到日落之處,耶和華的名是應當讚美的!4耶和華超乎萬民之上,他的榮耀高過諸天!5誰像耶和華我們的神呢?他坐在至高之處,6白己謙卑,觀看天上地下的事。7他從灰塵裡抬舉貧寒人,從類堆中提拔窮乏人,8使他們與王子同坐,就是與本國的王子同坐。9他使不能生育的婦人安居家中,為多子的樂母。你們要讚美耶和華!
  • 「蕭規曹隨」是怎麼來的
    如果你去幹擾它,那奸人到哪裡容身呢?因此把這件事擺在前面說。所謂獄市,就是獄訟市場,即民間重大糾紛的法外仲裁處。這裡既有賢隱俠客、富商巨賈,也有江洋大盜、探丸借客。民間的重大案件,包括命案,都可以在獄市中得到調停解決。有人藉此行俠仗義,評定是非,安撫百姓;也有人通過「擺平爭議」,獲取利益,大發橫財。
  • 曹參:蕭規曹隨,千年老二亂世有為與治世無為之局
    歷史上提到曹參最多的就是「蕭規曹隨」,更多時候曹參是出現在蕭何後面的。蕭規曹隨除了說明蕭何與曹參在西漢朝堂上出場順序外,更多的是指蕭何與曹參對於西漢初期的行政措施的交替接手。似乎曹參給眾人的感覺就是永遠排在蕭何後面,有種千年老二的感覺。
  • 漢朝的「蕭規曹隨」是怎麼回事,整天喝酒的曹參真有治國之才嗎?
    漢朝的「蕭規曹隨」是怎麼回事,整天喝酒的曹參真有治國之才嗎?曹參的兒子被父親斥責了之後回到了宮中,告訴了漢惠帝自己的遭遇,第二天下朝之後,漢惠帝就把曹參留了下來,跟他說你兒子說的那些話都是我的意思,你為什麼要打罵他?聽到皇帝的語氣當中有責怪的意思,曹參馬上跪地磕頭請求皇上息怒。曹參隨後說道:「在您看來,您和先帝誰更加英明神武呢?」皇上說那肯定是先帝更加英明神武了,曹參又問那您覺得和我蕭丞相誰更有治國之才呢?
  • 資治通鑑:蕭規曹隨,新領導上位後的基本操作!
    上面這段材料,算是蕭規曹隨這個成語的出處。要說咱們中國的政治,有個地方做的比全世界都好。那就是領導換屆了,不會隨意推翻以前領導制定的政策。這讓一些好的政策能夠一直貫徹下去。反觀國外,換個總統上臺說不定立馬就把以前總統定的東西推翻。你做事東搞搞西搞搞,沒有個一貫的方向,能成啥事?當然這個扯遠了。
  • 蕭規曹隨,是何含義?曹參短短幾句話,透露出清靜無為的大智慧
    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蕭規曹隨」。在位期間,曹參終日飲酒,無所事事,朝臣們見曹參不理政事,便好言相勸,誰知,見面後,曹參就先拿出美酒給他們喝,直到喝得酩酊大醉為止,眾位大臣也沒能開口勸諫,就這樣,習以為常了。久而久之,曹參的種種做法逐漸引起了漢惠帝的不滿。
  • 從蕭規曹隨的故事,看古代賢能從實際出發,順應民情之智慧
    漢惠帝劉盈看到這樣的情形,內心十分不滿和奇怪,為什麼自己的宰相不好好的在為政之事上花費心思,反倒是要去進行這些無聊的社交活動呢?難道是他對自己有什麼不滿之處,通過這樣的方式來暗示自己嗎?於是終於有一天,漢惠帝的不滿爆發了,他召來了宰相曹參的兒子,當時在朝廷裡身為中大夫的曹窯,對他囑咐道,你下次放假回家的時候,替我問問你的父親,為什麼整日裡與人飲酒聊天,卻不向如今的皇帝稟報政務、也不去建立新的規章制度呢?這樣下去怎樣才能使得國家繁盛、百姓順服呢?但是你不要告訴他這是我要你問的。
  • 義薄雲天的關羽,為什麼被後世一再的封神?
    但是,義薄雲天的關羽,為什麼被後世一再的封神?三國演義當中的關羽為報曹操禮遇之恩於萬馬軍中取顏良首級而解了曹操白馬之圍,赤壁之戰後又於華容道放走戰敗的曹操,一樁樁一件件都是值得後世傳頌的。我認為,義薄雲天的關羽一再的被後世封神,是因為關羽自身體現的忠義完全超越了古今,超越了常人所無法想像的境界,而這種價值觀正是我們所需要的。 參考資料:1.《三國志.關羽傳》2.《華陽國志》3.
  • 爐石傳說:蕭規曹隨,巨龍降臨冒險模式開啟,與怪盜最終決戰
    目前公布的玩法和模式跟之前的古墓驚魂基本一致,蕭規曹隨。當然全新版本肯定又有所區別,兩個故事線分為戰勝英雄或者反派,這就是為什麼最開頭說體驗探險者協會和怪盜軍團的最終決戰。也就說,你能選擇成為那些虐你痛苦如斯的反派,教育讓你無能為力的英雄。
  • 他是古代著名昏君,留下一句名言被後世追捧千年
    在位前期,孟昶還勉強能做到蕭規曹隨,亦步亦趨按照父親當年的套路走,雖然無所作為但也無大過惡,但隨著國家承平日久,孟昶表現出不思進取、貪圖逸樂的本性,國事日非,逐漸墮落成一個昏君。《新五代史》記載,「昶好打球走馬,又為方士房中之術」,身為皇帝卻不理朝政,沉迷於踢球賽馬,更為令人不齒的是,他招引一批江湖術士入宮,教他學習「房中之術」。
  • 大秦戰將蒙恬,後世流芳幾千年之久,他的一生究竟是何等輝煌呢?
    蒙恬究竟是一位什麼將領呢?可能我們不太了解。因為秦王朝的短命,以至於他那些本該耀世稱雄的大將而也隨著王朝的湮滅而沉寂在歷史的長河中。今天介紹一下戰神蒙恬,為的就是讓我華夏的英雄每一位都得到銘記。守護北境,築造秦長城以為後世而御狼一般的匈奴。名聲在外,使匈奴不敢進犯華夏,就是放馬都不敢到這裡來,以傾漢室幾朝之力才得打殘匈奴的情況來看,當時這是一種何等的震撼呢!名將之後,青出於藍蒙恬的祖父蒙驁,從齊國來到秦國做官做到上卿。秦襄王時蒙騖被任命為秦國的將領,攻打韓國,攻佔成皋、滎陽,置設三川郡。襄王時,蒙騖攻打趙國,攻佔了趙國37座城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