腓力找著拿但業,對他說:「摩西在律法上所寫的和眾先知所記的那一位,我們遇見了,就是約瑟的兒子拿撒勒人耶穌。」拿但業對他說:「拿撒勒還能出什麼好的嗎?」腓力說:「你來看!」耶穌看見拿但業來,就指著他說:「看哪,這是個真以色列人,他心裡是沒有詭詐的。」拿但業對耶穌說:「你從哪裡知道我呢?」耶穌回答說:「腓力還沒有招呼你,你在無花果樹底下,我就看見你了。」拿但業說:「拉比,你是 神的兒子,你是以色列的王!」(約翰福音 1:45-49 和合本)
拿但業在無花果樹下的禱祈,終蒙應允,今主親臨眼前。一日,好友腓力領救主訪拿但業,向他介紹救主乃拿撒勒人耶穌。雖然虔誠如拿但業,在主前赤露敞開,亦明主旨,然聽來者是拿撒勒人,竟態度輕蔑,說:「拿撒勒還能出什麼好的嗎?」對山地人的歧視,使猶太民族對包括拿撒勒在內的加利利地始終惡感。後來猶太公會文士們論斷耶穌之時,就提到「先知豈有從加利利出來的嗎?」可見猶太人種族歧視和地域歧視非常嚴重,虔誠人亦染。他們全然不知先知約拿正是加利利人士。人常臆斷,凡虔誠愛主者,定然對事不對人,事事公平公正,操守純良。實則人既有信仰追求,亦浸染於環境。當猶太整體都對加利利地區歧視,那再虔誠的人也會被影響。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希特勒推出針對猶太人的滅族計,開始並未獲得大多數國民支持。然盲從者愈眾,德意志民族主義日漸膨脹,使原本對這類事件持反對態度的德國人最終默許惡行。不容爭辯,希特勒統治的德國,絕大多數國民是基督教徒。大屠殺為何發生在基督徒為主的國家?德國牧師潘霍華認為,當時德國基督徒普遍領受所謂的「榮耀十字架」,即成功神學。認為做基督徒只為獲得更多利益,看中「基督徒」這個身份符號,並不願為十字架付出代價,更別提付出性命。所以當希特勒的邪惡計劃施行之時,絕大多數基督徒保持沉默,甚至默許縱容,終成納粹幫兇。今天耶穌來這真以色列人拿但業家中。主誇拿但業心中沒有詭詐,顯然是指其心直口快,心口如一,雖然他認知未必正確,但不是口蜜腹劍表裡不一的小人。所以耶穌並沒有因為他詆毀自己而生氣,反而認定他是真以色列人。所謂真以色列人當然不是從血統論,而是從信仰論, 神的真選民,必是尋求 神旨意的人。當今教會,確有人以中東以色列國為真以色列人,顯然新約已多次言明,真以色列人指的是那信亞伯拉罕所信之 神,靈性之亞伯拉罕子孫,亦稱為 神的兒女。全地真尋求 神榮耀國度的眾基督徒所組成的真教會就是真以色列人。拿但業的國家早已落入到羅馬的鐵蹄,他亦淪為賤民,但是他內心從沒失去信仰,始終相信上帝的義必定彰顯,主的救恩定來到,因此他沒有向巴力屈膝。他堅持在自家庭院無花果樹下默默祈求 神的應許早日實現。今天主耶穌到他面前,他的禱告終蒙垂聽。所以,當耶穌回答他說:「腓力還沒有招呼你,你在無花果樹底下,我就看見你了。」就這一句話,拿但業態度立時轉變,在主面前宣告說:「夫子,禰是 神的兒子,禰是以色列的王。」拿但業為何僅憑一句話就態度大變?原因只一,乃是他在無花果樹底下所求,只 神知己知,並無與人言。今有一位完全不認識的人,提到他在無花果樹底下之事,他就不得不相信這就是他禱告蒙應允的證明。拿但業自知所求為何,也知不可遲疑。主前求告者當如此?常聽人言在主前祈求云云,可當主的旨意真臨到時,卻遲疑不敢領受,以至於陷入失望。抓住主的應許比不知為何卻迫切禱告更重要,禱告多未必都得垂聽,而垂聽了卻不知抓住應許就毫無意義了。施比受更為有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