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木:朝鮮擁核,誰應當負歷史責任(之四)

2021-01-08 觀察者網

【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修木】

朝鮮國家領導人金正恩於3月25日至28日應邀對中國進行非正式訪問,成為最近最大的新聞之一。

朝鮮半島無核化,自然成為雙方會談中的重要話題。

在會談中,習近平指出,今年以來,朝鮮半島形勢發生積極變化。朝方為此作出了重要努力,我們對此表示讚賞。在半島問題上,我們堅持實現半島無核化目標、維護半島和平穩定、通過對話協商解決問題。我們呼籲各方支持半島北南雙方改善關係,共同為勸和促談作出切實努力。中方願在半島問題上繼續發揮建設性作用,同包括朝方在內的各方一道努力,共同推動半島形勢走向緩和。

金正恩表示,當前朝鮮半島形勢開始向好發展。我們主動採取了措施緩和緊張局勢,提出了和平對話建議。按照金日成主席和金正日總書記的遺訓,致力於實現半島無核化,是我們始終不變的立場。我們決心將北南關係轉變為和解合作的關係,舉行北南首腦會晤,願意同美方對話,舉行朝美首腦會晤。如果南朝鮮和美國以善意回應我們的努力,營造和平穩定的氛圍,為實現和平採取階段性、同步的措施,半島無核化問題是能夠得到解決的。在這一進程中,我們希望同中方加強戰略溝通,共同維護協商對話勢頭和半島和平穩定。

許多謠言不攻自破。

其實,每一個重要歷史事件都不是突然發生的,只要閱讀朝鮮半島核問題的歷史,就絲毫不會對事情目前的進展感到意外,也不會在各種雜音的幹擾下迷失。

本文系香港中文大學修木博士參考已故著名記者唐•奧伯道夫 ( Don Oberdorfer )所著《兩個朝鮮》;時任美國官員傑爾·斯威特(Joel S.Wit)丹·佩爾蒙(Dan Poneman)和羅伯特·加盧奇(Robert Gallucci)等合著《焦點展望:第一次朝鮮核危機》(The first North Korean nuclear crisis);當時常駐北京的CNN資深國際新聞記者齊麥可(Mike Chinoy)所著《熔毀》(Meltdown);《紐約時報》駐白宮記者貝克(Peter Baker)著《榮火時代:布希與切尼在白宮的日子》(In Days of Fire:Bush and Cheney in the White House)等歷史資料,分析梳理25年來美國方面對於朝鮮擁核歷史責任系列文章的第四篇,同時也是最後一篇。

上文講到,美國小布希政府以「莫須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罪名打爛了伊拉克,而朝鮮抓住機會進行「核衝刺」,反而令看似強大的小布希政府進退失據,連連妥協,最後留給歐巴馬一份「令人瞠目結舌」的外交遺產。

本文接上一篇,講述本已連連妥協的美國政府,轉手將朝核問題「包裝」稱對美日韓軍事同盟加強控制的理由,直到朝鮮不但核試驗屢屢成功,洲際飛彈也終告突破,川普才發現無牌可打而變得抓狂,不但經濟制裁和大型軍演嚇不住朝鮮,就連此前精心布置的反導系統在朝鮮飛彈試射時也成為擺設。韓、日等美國盟友不得不考慮一個問題:與美國結盟得到的是保護,還是災難。

本文還對朝核問題二十年的歷史作了一個小結,認為朝鮮擁核並非世界末日,朝核問題也應當從長計議,堅持通過對話與協商解決問題。

朝鮮國家領導人金正恩於3月25日至28日應邀對中國進行非正式訪問

朝鮮擁核是誰之過:川普抓狂的背後

核心提示:理解朝核問題的現狀,需要歷史的角度。朝鮮擁核之後,美國並不著急,因為朝鮮威脅的存在,是美國在韓、日駐軍與建立飛彈防禦的最好理由。要到17年朝鮮在洲際飛彈上獲得進展,就要將美國納入其核威懾之下,這才讓白宮抓狂。

朝鮮對美國另有價值

對比柯林頓與小布希時期朝核問題引起的大小波瀾,歐巴馬時期朝美之間倒是相對平靜,不免讓人有幾分詭異的感覺。93年朝美兩國外交官第一次坐下來談判核問題的時候,美方官員義正辭言地警告 :「沒有任何一位坐在美國總統位置上的人會容忍朝鮮獲得核武器!」

其後十幾年間,美國政府屢屢警告,媒體每每起鬨,戰略分析家推測要打仗,預言恐怖結局。到朝鮮真正擁核時,歐巴馬的應對之策卻只是「戰略耐心」,媒體也沒有多少焦急的呼聲。這樣的結果顯示此前的美國很有幾分虛張聲勢,也顯示朝鮮擁核並沒有傷害到美國戰略利益的核心。

進入新世紀的前後,美國在東北亞其實還有一樁比朝核問題更大的擔心:冷戰已經結束,該以什麼理由維持在韓國與日本的駐軍。美國主導亞洲的安全,得靠在韓日的基地投射其軍事力量,駐軍韓日是美國亞洲戰略的基石。冷戰期間對付蘇聯的威脅為駐軍提供充足的理由,但是冷戰之後這一理由已經消失。駐外美軍又不時發生軍紀與犯罪問題,騷擾民眾,開車撞人,甚至強奷、綁架、殺害婦女等等。涉事的官兵不受當地的法律管轄,犯案之後交給美國軍事法庭審理,幾乎都是從輕發落,甚至不了了之。都到二十一世紀了,韓日兩國還要忍受美軍的治外法權,都出現過反對駐軍的呼聲。

02年6月一輛美國軍車壓死兩名韓國女學童,其後美國軍事法庭判肇事士兵無罪,引發反美浪潮。抗議集會上,韓國民眾舉著剪碎的星條旗表達不滿。

在這裡不妨引用當時的一則新聞,看一看美國專家對駐軍問題的敏感程度。00年6月金大中訪問平壤實現歷史性的南北峰會,引起廣泛關注。曾經給白宮當過顧問的美國學者何漢裡,在當時做出如下分析 :如果金大中的訪問帶來半島的和平,東北亞地區反倒會有麻煩,美國得撤走在韓國的駐軍,接下來也難以維持在日本的駐軍,因此美國無法在西太平洋部署任何陸地先遣部隊,而中國就得面對日本的國防預算增加與軍事現代化加速,也是相當頭疼。且不論這其中跳躍式的邏輯是否紮實,也不論保護中國是不是美國駐軍的目的,不難看出維持駐軍對美國有多麼重要,以至一場峰會就可以帶出這麼多聯想。

小布希01年上臺之後,朝核問題引發的爭議與韓國內部的反美情緒攪在一起。02年下半年韓國大選,盧武鉉勝選正是借著反美情緒的爆發,而小布希當局推倒框架協議也碰巧發生在同一時期。盧武鉉主張與朝鮮交往,與小布希的對朝策略不對板,甚至被美國官員定性為「反美」。首爾與華盛頓的關係在他任期內走到低谷,六方會談發展到後來韓國幾乎公開與美國反目。但是,沒有美國的配合,金大中與盧武鉉對朝交往的政策終究無法達到預期的效果。06年朝鮮核爆之後,南北和解更多出一道難以跨越的障礙。朝鮮擁核對美國其實是好壞參半:就不擴散來說,它不是美國想看到的結果;但是就維持駐韓美軍與韓美聯盟的格局來說,它卻有益於美國的戰略算計。

命中注定朝鮮無法成為越南

朝鮮飛彈的利弊,在不同的總統之下有不同的算計。柯林頓原本計劃以外交消除朝鮮的飛彈威脅,但是小布希卻反過來,想以朝鮮飛彈的威脅作為發展飛彈防禦的主要藉口 。飛彈防禦是共和黨大力倡導的國防項目,小布希上臺後更不惜為此退出《反彈道飛彈條約》,引發俄美之間、俄國與東歐國家之間許多矛盾。在亞洲,韓國與日本開初都對加入飛彈防禦不熱心,金大中甚至公開站出來反對 。但是隨著朝鮮核爆與飛彈試驗的恢復,韓日也都漸漸轉態,為飛彈防禦做出貢獻。近兩年,薩德的部署也引起韓國與中國之間的糾紛,讓那些擔心韓國在經濟上與中國走得太近的美國人看到一點安慰。

美國媒體上流行著一種說法:中國害怕朝鮮垮掉之後,與一個統一在韓國主導之下,親美的半島為鄰。其實,美國才是最害怕一個統一的半島。沒有朝鮮的存在,如何維持美國在韓、日駐軍?如何說服韓、日參加飛彈防禦?前一陣,希拉蕊出書講述她的敗選歷程,接受公共電視採訪時被問起如何應對朝鮮,她的回答是 :「清楚表明我們會做出一切努力來保護我們的盟國,韓國與日本,包括安裝更多的飛彈防禦。」作為歐巴馬的第一任國務卿,希拉蕊一語道破的是「戰略耐心」的著力之處。

朝鮮或許註定要當美國的敵人,才符合美國的戰略利益。這一點也可以從朝鮮與越南的對比之中看出來。同樣是站在前蘇聯陣營,同樣是與美國打過仗,冷戰期間越南給美國帶來的打擊遠大過朝鮮。但是冷戰結束後,美國的思維並不僵化,越美關係正常化相當順利。儘管兩國在意識形態與人權問題上的對立依然存在,美國完全可以放下恩怨,換一個角度來看待、甚至拉攏越南。越南與朝鮮的最大不同在於南越已經不存在,美國在中南半島上沒有韓國那樣的落腳點,因此對越美關係的戰略評估也就完全不同。

相關焦點

  • 中國對朝鮮擁核「溫柔」,對韓國樂天「下狠手」?胡說八道!
    那些不同意見主要包括:認為美國是「薩德」的始作俑者,中國「惹不起美國」而制裁韓國,是專揀軟柿子捏;質疑國家為何對朝鮮擁核那麼溫柔,對韓國「為了自衛」而部署「薩德」卻出手如此重;還說經濟制裁不應作為武器,為了國家之間的糾紛制裁樂天這樣的一家公司,尤其不對。
  • 美媒:朝鮮現在是擁核武國家;美國或許不接受,但卻無能為力
    今年是韓戰爆發70周年。三八線的硝煙早就散去,但是朝鮮與美韓並未籤訂和平協議,雙方仍然處於戰爭狀態。美國從未放棄政權更迭,美軍在三八線南端虎視耽耽,朝鮮的國家安全受到嚴重威脅。儘管舉行了兩次美朝對話,但是美國從未放鬆對朝鮮的制裁。朝鮮別無選擇,只能擴大軍備,以阻止美國對其採取任何可能的行動。
  • 李曉鵬:過去六十年朝鮮核問題歷史的詳細回顧
    朝鮮核問題最近又成了焦點。美國人藉口朝鮮核試驗在韓國部署薩德,不僅如此,還威脅要對朝鮮動武。習總親自前往美國和川普會面,其中一個重要議題就是朝鮮核問題。據川普自己後來回憶,說習總給他講了十分鐘朝鮮問題,他就發現原來朝鮮核問題有好多東西他以前不知道,於是開始改變思路,又跟習總深聊了很長時間的朝鮮問題,最後改變了看法。
  • 原南京軍區副司令:朝鮮半島歷史上拖累中國
    東亞朝鮮半島方向,因戰略縱深不深,面積不大,人口不多,經濟落後,內戰不止,對中央政權威脅不大,理應不是主要戰略方向。可是在歷史上,這個方向往往發展成主要戰略攻防方向,常常對中央政權形成威脅,甚至導致災難性的後果。隋唐時期就是難啃的骨頭秦漢及前,在朝鮮半島相繼有箕子朝鮮和衛滿朝鮮。
  • 美以阻止伊朗擁核計劃或要泡湯了
    美國和以色列阻止伊朗擁核的計劃或要泡湯了!美國和以色列原本以為,伊朗核科學家遇害後,遭受重創的伊朗會消停一段時間,不敢再違背美國和以色列的意願進行核活動。美國、以色列怎麼也沒想到,不願意「人為刀俎,我為魚肉」的伊朗最終還是選擇了順勢而為。
  • 日本玩起廢核與禁核「兩面派」 全球核不擴散還有多遠?
    作為世界上唯一曾經遭受核武器襲擊的國家,日本政府在二戰後一直大力宣傳「核爆歷史」,努力打造戰爭受害者形象,對外則宣稱致力於推進全球無核化進程。不過,這顯然與它實際的選擇「心口不一」。10月27日,當聯合國大會投票啟動《禁止核武器條約》指定談判時,日本政府卻投下了反對票。
  • 哈薩克斯坦:蘇聯解體後第三個擁核大國,為何銷毀核武器?
    蘇聯解體後,時任總統納扎爾巴耶夫才知道原來有這麼多核彈頭,讓哈薩克斯坦瞬間成為擁核大國。那麼哈薩克斯坦又如何棄核銷核的? 擁核的煩惱 蘇聯解體後,對哈國境內的這些核彈,納扎爾巴耶夫很上火。因為這些飛彈在蘇聯時期屬於高度絕密,哈國人也不知道,只有蘇聯軍方知道。直到葉爾欽告訴納扎爾巴耶夫,他才知道哈國一夜之間成為核大國。
  • 傳說、歷史與認同:檀君朝鮮與箕子朝鮮歷史之塑造與演變
    李成桂開國之初,就顯示其對明朝親附的態度,不久即以「權知國事」的名義,派使臣韓尚質以「和寧」(李成桂出生地)、「朝鮮」請國號於明朝。朱元璋以為「東夷之號,惟朝鮮之稱美,且其來遠,可以本其名而祖之」,乃賜其國號為朝鮮,是為朝鮮王朝。請求中國皇帝賜予國號,在朝鮮半島歷史上也僅此一次。
  • 韓戰誰勝誰負的評論
    「這次失敗---是美國有史以來所遭受的最嚴重的失敗……在朝鮮的這次失敗是不能補救的。」美國國務卿艾奇遜稱此為「美國歷史上路程最長的退卻。」 西點軍校評論:中美兩軍的戰鬥接觸是在中朝邊境地區展開的,單從地理上講,始於鴨綠江而終於三八線,勝負之勢是不言自明的。沒有必要歪曲和掩蓋。
  • 兩高一部:防衛過當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應減輕或免除處罰
    為統一法律適用,《指導意見》第十一條至第十三條明確:認定防衛過當應當同時具備「明顯超過必要限度」和「造成重大損害」兩個條件,缺一不可;判斷是否「明顯超過必要限度」,要立足防衛人防衛時所處情境,結合社會公眾的一般認知作出判斷;「造成重大損害」是指造成不法侵害人重傷、死亡。造成輕傷及以下損害的,不屬於重大損害。
  • 美國有五千多核彈卻要朝鮮棄核?南朝鮮議員一語中的引反動勢力抨擊
    宋永吉說,「大家想想,有人把講述暗殺朝鮮最高領導人內容的搞笑電影刻錄成DVD,隨著10萬個氣球放飛到朝鮮境內」,強調此舉可能刺激朝鮮發射遠射炮作出回應。他表示,「我們國家保守勢力的錯誤在於,他們一邊對朝鮮進行妖魔化宣傳,把朝鮮視為殺人惡魔,一邊還認為自己的行為非常理性」。
  • 朝鮮軍事力量如何?能否與世界軍事強國叫板?
    朝鮮的軍事力量雖然和美國、俄羅斯無法抗衡,但在亞洲也是不容小覷的,朝鮮現有人口約2500萬多人,但總兵力卻達128萬人,作為對比,中國有近14億人口,兵力才有218萬人,由此可以看出朝鮮是一個全民皆兵的國家。
  • 朝鮮承諾停止核試驗!全力發展經濟!川普發推了…
    據韓聯社報導,韓國總統文在寅19日向媒體公開表示,這次朝鮮不但表明了完全棄核的態度,而且沒有提出美方無法接受的條件,如從撤走駐韓美軍。朝鮮只要求停止對朝敵對政策、確保自身安全。這一次朝鮮方面宣布放棄核試驗的決定時間點比較特殊,27日就要進行朝韓首腦會談,19日又剛剛開通了首腦熱線,朝方的決定給未來的朝韓首腦會談以及美朝首腦會談提供了很好的方向,「朝鮮很明確,就是讓外界放棄『朝鮮在棄核問題上模稜兩可』的印象,表明自身在棄核問題上的決心。」
  • 中國已經開始第二次「抗美援朝」大規模援助朝鮮?
    一是朝鮮第五次核爆以來,中國高管首訪朝。 10月24日,中國外交部副部長劉振民率領代表團抵達平壤,出席中朝邊界聯合委員會第三次會議。在抵達平壤後,代表團曾前往萬壽臺,向已故朝鮮領導人金日成及金正日的銅像獻上花籃致意。據外交部新聞發言人陸慷介紹,劉振民副部長此次率團赴朝鮮,是作為中朝邊界聯合委員會中方首席代表,與朝鮮外務省副相樸明國共同主持中朝邊界聯合委員會第三次會議。
  • 世局2020丨各方博弈變量複雜,朝鮮半島或面臨多重變局
    展望2020年,變局依舊,調適不止,誰能在「活」、「通」、「新」三字上下真功夫,求得實績,誰就能在變化的大潮中傲立潮頭。澎湃新聞「外交學人」今起選刊其中部分文章,希望能向讀者展現,在2020年,一些國家和地區能否順勢而為、應時而動、靈活變通、把握先機,通過戰略與政策的調整來應對和適應變化的形勢。
  • 中國核建:2019年社會責任報告
    中國核建長期堅守和傳承著「兩彈一星」精神和「四個一切」核工業精神,多次獲得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讚譽。作為核電站核島檢維修主要承包單位,中國核建檢修業務覆蓋中國大陸所有商運核電站,擁有在大修工作中廣泛運用的國家授權專利100餘項。
  • 朝鮮會有「四月戰爭」嗎?
    不管是誰,如果要在半島生戰生亂,那就必須為此承擔歷史責任,為此付出相應代價。朝鮮會有「四月戰爭」嗎?聽聽國際問題專家怎麼說在「四月戰爭」一說甚囂塵上的同時,各方外交牌也是一張接著一張打。在剛閉幕的朝鮮最高人民會議第五次會議上,朝鮮宣布時隔19年重設外交委員會,被韓聯社解讀為展示「朝鮮重視對外關係的決心」。而中美俄韓日等國的穿梭外交也是步伐頻仍——習主席與川普通話、中國政府朝鮮半島事務特別代表武大偉訪韓、美國國務卿蒂勒森訪俄,以及美國副總統彭斯即將開啟的日韓之旅等等,朝鮮問題均成為一項重要議題。
  • 「美擁有5000多核彈頭卻要求朝鮮棄核?」韓國官員言論引爭議
    當時,在韓國國會圍繞旨在禁止向朝鮮散發宣傳單的《韓朝關係發展法》修正案進行阻撓議事過程中,宋永吉發言強調,散發宣傳單此舉可能刺激朝鮮方面的強烈回應。他表示:「我們國家保守勢力的錯誤在於,他們一邊對朝鮮進行妖魔化宣傳,把朝鮮視為殺人惡魔,一邊還認為自己的行為非常理性」。
  • 恆大可能四大皆空,中超班霸沉淪誰之過?卡納瓦羅負主要責任
    恆大可能四大皆空,中超班霸沉淪誰之過?卡納瓦羅負主要責任 原標題:恆大可能四大皆空,中超班霸沉淪誰之過?
  • 清官修《明史》對萬曆朝鮮之役的歷史書寫
    黃宗羲贈詩一首,特別提到「是非難下神宗後,底本誰搜烈廟終」,⑩意為明神宗以後的史實,是非難斷;崇禎朝又無實錄參考,是為修史之難。朝鮮之役正是萬曆年間一件大事,如何書寫,怎樣評斷,也是重要問題之一。康熙二十三年,徐元文任《明史》總裁,私自聘請萬斯同,館於其家,與修《明史》。後來徐乾學、張玉書、王鴻緒等任總裁,皆先後禮聘萬斯同為其修史,一直到康熙四十一年萬斯同辭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