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太極拳的長拳快練,才是太極拳自始至終所要追求的結果呢?
在最原始的祖本「老三本」《太極拳譜》中,記載的搭手樣板是「活步搭手」,也就是二人很快速的搭手練法,而搭手與練拳架是一致的,「走架即是搭手,搭手即是走架」嘛,所以,按《太極拳譜》說的高級成熟階段,無論是二人搭手還是個人走架,都必須要做到快練,也就是長拳快架。
而我們比較常見的定步推手,只是個半成品而已,只是通向活步快速搭手的過程。同樣,與其相匹配的練拳方法就是慢騰騰的太極拳練法。再明顯不過的道理,這只是太極拳的一個入門過程,既不是太極拳的全部,更不是太極拳的高級階段和結果。
太極拳的全部功夫程序就如同修公路,先畫出路線,然後實實在在地夯實,慢慢沿著畫好的線路踏踏實實地修築,最後全程完工通車,任意馳騁。
剛開始確定公路線路的時候,就必須得按照汽車快速行駛的軌跡要求來規劃公路線路,拐彎轉角之時必須要圓滑走圓弧,否則的話,修成的公路只能走慢車,跑快車的話,必然會翻車。
太極拳功夫程序也是這樣。必須先用長拳快練劃出行拳的軌跡,也就是所謂的「招熟」,然後再慢慢地按照行拳的軌跡走架、扶架子練內功,拓寬和增長內勁勁路;最終勁路暢通無阻,仍歸於快速如意馳騁。
太極拳的起始規劃與最後結果都是要做到快的,這一點從一開始拳架的勢勢相承、圓轉無滯的編排形式就可以證明,用勁越大,拳勢圓轉運行越快。但要做到長拳的快如流水,卻也離不開中間過程的「慢功夫」。
太極拳的功夫都在盤拳架之中
太極拳的長拳快練本是一氣呵成,無有定式,綿綿不斷。普通習太極拳者都是從目前的普通拳架入手的,有招式名稱,每一式有一個招牌的定式。
終日盤拳架的任務就是先練出每一式的勁路,一式一式,步步向前。然後悟出式式相連不斷、內勁一氣貫穿、忘卻招式、圓轉如意的長拳心法,則走架「修路之工程」才算是完工矣。此後,道路暢通,快慢從心所欲,任意馳騁矣。
今日太極拳之弊端與改進
太極宗師楊澄甫,早期下工苦練之時,也練過快拳架,故其後期只練慢架不是錯,因其心中有快架的歷練、根基,心中無滯圓融,快慢從心所欲。但其後期之傳人只學了練慢架,不知有快練,也沒有快練的方法傳承,那就是學的不全面,就像是沒有畢業的學生,沒有學完全部的課程。
今日的太極拳跼面,就是只有慢練的畸形、不全面的太極拳。
太極拳本是少年兒郎習武健身的第一優良拳術,不是外家拳術的理念可比。上個世紀二十年代,趙堡的和慶喜老先生用家傳的「和式太極拳」理念——耍拳,短短幾年的時間,就培養出了好幾位宗師級的傳人。「耍拳」的理念,符合少年的性情,又符合太極大道自然而然、順應萬物之本性、順勢而為的精神,不知不覺間練就身手敏捷、全體輕靈的功夫。看「耍拳」之名,就可知不會是慢慢騰騰的樣子,而是如玩耍一般輕快自然。
仍然以修築公路來比喻太極拳的全部功夫課程。要修一條公路有三部分的分工:圖紙設計,具體施工,完工後的使用。按照本文開頭時的說明的話,設計與完工後的使用相當於太極拳的快練長拳,只有中間過程的具體施工相當於太極拳的「慢工夫」。確實的是,太極拳的「慢練法」,是太極拳的練功法,改造身心素質的特有手段,同時也是養生健身的好方法,這是它的優點,最適合中老年人的養生術。但也絕不可因此就閹割了太極拳的老少皆宜、能快能慢的整體功夫。
太極拳的長拳快練,才是太極拳自始至終所要追求的結果。
太極拳的慢練法,只是一種練功法,《十三勢歌》曰,「想推用意終何在,益壽延年不老春」,即指這種慢練法。但作為太極拳的撐門面功夫,絕對還是長拳快練、快打。
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一人一太極,利萬物而不遺才是太極大道的精神。太極拳能快能慢,老少皆宜,才是太極拳的整體面貌,只有一種「慢騰騰」練法的太極拳,絕不會是祖先創拳的本義,也只能淪為一種畸形的、不全面的拳術。
愛好太極拳的朋友們,看一看是不是這麼個理?如果是,那就頂起來啊,讓我們一起愛護太極拳,保護太極拳,讓太極拳健康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