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從一上手就開始練真正的太極拳?

2020-12-26 太極與養生

一開始我們就要做到「啞巴吃餃子,心裡有數。」

「莫讓浮雲遮望眼」。

01先解決如何練的問題

先看看多數人是怎麼開始的。你可以從網上找到很多種說法。這裡就不囉嗦了。

有人建議,先學24式簡化太極拳。 大學的時候,我也是這麼學習的,學會了24式,練了一陣子,就放棄了。現在很多大學也這麼練。

還組織大學生參加萬人太極拳活動,場面異常壯觀。

然而,如果沒有比賽,平日裡,校園裡再也很難看到自發練習太極拳的學生了。

問題到底出在哪裡了?誰能說得清。

此路(先學24式)在現實裡沒有行得通:學會招式,卻不堅持練。

2. 有人建議:跟著網上名師的教學視頻,一招一式的學。

有人就是這麼幹的,學了24式簡化太極拳,再學36式,42式,楊85;學了拳,再學太極扇,完了學劍,學刀。忙的不亦說乎,生活運動倒也很充實。

但是,必須要提出一些問題來思考清楚,回答明白。練了這麼多,學了這麼多,啥是太極拳?太極拳的規律是啥?每天練那麼多,練出太極的功夫了嗎?

能回答明白的,就是真的太極拳。

要是說不清楚,答不明白,那就是沒入門,那就是湊熱鬧的外行人。

3. 有人建議:先站無極樁。

4. 有人建議:先壓腿,學各種手法、掌型,步法,再串起來練。

大家看來看去,是否感覺眼暈,到底聽誰的?究竟該咋練呢。

我們有那麼多時間去揮霍嗎?

02先明道

想學真正的太極拳,不想浪費時間,一投手一抬足,要有太極味兒,就得先懂太極。

不明白道理,自己瞎練,就跟創拳一樣艱難,開宗立派可不是誰都能幹的。

因此先找入門的書籍鑽研一下。這方面書籍很多,陳鑫的《陳氏太極拳圖說》就是一本很不錯的入門書。還有洪滌懷、李方明著《太極拳述真》等很多。

開始習練之前,一定要先學太極理論。

如果你練了很久,卻不明理,就可能造成差之毫厘謬以千裡的局面,這可不是你想要的結果。

拳論指出:「學太極拳先學讀書。拳理明白,學拳自然容易。」

花點兒時間研究明白啥是太極,比練了十幾年還稀裡糊塗要好太多了。

這也許多讓一些人畏難,但是如果你通過練太極拳,學會了中國文化,傳承好中華瑰寶,善莫大焉。

03練基本功

「練拳不練功,始終一場空」。我把「到老一場空」改成了「始終一場空」,因為有不少人從老年才開始學拳。

人都老了,還練啥功?其實養生不分老少,網上有見到118歲的老師傅練太極拳的視頻。

太極拳的基本功,招式都很簡單易學。

然而把太極拳的規律,融入基本招式裡面,就不能速成了。

有人云「理可頓悟,法宜漸修。」即便明理了,修煉到身上,卻要假以時日。

古人云「太極十年不出門。」

這裡的基本功,不是站樁,不是壓腿,不是套路。而是一些簡單的動作。

通過單式,學習太極的基本規律。

這些規律,你可以從太極圖裡來悟出:

1. 漸變規律;

2. 陰極而陽,陽極而陰的轉化規律;

3. 陰陽平衡規律;

4. 太極的水性;

5. 和諧的規律。

《陳氏太極拳圖說》中云:「拳名太極,實天機自然之運行,陰陽自然之開合,一絲不假強為,強為者皆非太極自然之理也,不得名為太極拳。

04行雲流水練套路

「太極者,無極而生」。啥時候悟出了無極,那你就進了太極的門道了。

將太極拳的規律練到身上來,再去修煉套路,就能達到行雲流水的境界了。這時候,行拳,那就是一種享受,堪比神仙在世了。

把嘴上的拳理修到身上。能不能找到明師,看你的造化了。

只要是對健康有好處的,我們就要堅持去做。如果你覺得有用,建議收藏或轉發給朋友。贈人玫瑰,手留餘香。也歡迎大家評論。

相關焦點

  • 練太極拳如何才能真正松下來
    ,首先要看他放鬆的功夫如何.沒有鬆柔,就沒有太極拳特有的味道,不論那一派、那一式的太極拳.,心虛則百體皆虛.」一動無有不動,一靜無有不靜.這一動一靜,首先是指大腦的統一指揮功能.所以,打拳必須先使大腦松靜下來.即所謂「洗心滌慮」,排除雜念,使思想純靜地、專一地全心全意集中到拳上來.只有如此入靜,才可以考慮「一羽不能加,蠅蟲不能落」高度靈敏功能的境界.太極拳強調用意,強調意念力的鍛鍊,首先必須使大腦總是處於松靜狀態,然後才可以言集中和調動意念力的運用.
  • 練太極拳如何心靜
    練太極拳最重要的原則是&34;。這指的是在運動時,思想集中心神專一,意識不斷地指導動作,並且靈活變換,使任何動作都有一定的指向,沒有顧此失彼的亂動。這個原則應該始終貫串在整個練拳過程之中。北京晉僖太極養生館張晉僖老師教學拳照(一)用意指導動作練太極拳時,未動之前,端正姿勢,呼吸自然
  • 練太極拳與不練太極拳的人,人生有何區別?
    練太極拳的人與不練太極拳的人,人生到底差在哪兒?從一天來看,兩者似乎沒有任何區別;從一月來看,差異也是微乎其微;從一年來看,差距雖然明顯,好像也沒什麼了不起的;但是三年五年之後,身體和精神狀態的差距就很大了;等到十年之後再來看,兩者之間的差距也許就是一種人生對另一種人生不可企及的鴻溝。 練太極拳對身體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為了自身的健康著想,即使再忙,也要練套太極!
  • 為什麼練太極拳動作精準很重要?又應該如何練呢?
    但如何練太極才能達到很好的養生作用呢?洪爐點雪循經太極拳創始人李兆生先生在《中國循經太極拳二十四式教程》中,提到了&34;的概念。只有動作精準,才能真正利於氣血的暢通,經絡暢通,促進人體的新陳代謝,發揮各種組織、器官的最佳功能。
  • 怎樣才能練好太極拳?
    根據他的觀察和畢生練習太極拳的體會,認為一般練好太極拳要具備以下一些條件:首先是自己愛好,知道太極拳的功能;其次要有明師,即真正懂得太極拳的老師;三,是有練拳的地方;四,有練拳的時間;五,能下苦功練,願意吃苦,樂於吃苦;六,要有恆心。這些條件是對以提高太極拳技擊水平為目的的練習者而言的,一般以強身為目的的人不必如此要求。(按現在情況,應加本人有穩定的工作崗位和經濟收入,能安定心情。)
  • 練太極拳​腰如何才能起到帶領四肢的作用
    二.練拳向什麼方向努力我們常是學會一套拳,每天照樣練,對提高的方向不明確,不知如何努力。拳譜講的著熟、懂勁、神明三個階段,太極拳提練體、練氣、練神三個階段。著熟與練體對應,懂勁與練氣對應,神明與練神對應。一般練拳處於練體練氣之間。練體是練身體的柔軟,使身體達到鬆柔;練氣是使內氣充盈。我們不以技擊為目的,僅為健身。
  • 練太極拳如何保養膝蓋
    初學者練太極拳,因為方法不當、不懂保養而容易傷到膝蓋,要領一:慢拳高練,快拳低練。因此膝關節的受力負荷是很大的,故慢拳應高練,快拳應低練。慢拳如太極十三勢,動作緩慢,練習一遍的時間較長,故重心應放高;快拳如武當玄武拳,動作迅疾,練習一遍的時間較短,而且由於快拳本身的動作要求,重心應放低。初學者不區別拳法的快慢,將重心一直壓得很低,這樣容易受傷,應知慢拳高練,快拳低練。
  • 練太極拳的心路歷程
    練太極拳也有十多年的時間了,這期間經歷的酸甜苦辣滋味,感慨頗多。可以說十多年的習練過程就是品味這酸甜苦辣的過程。十多年來,迷茫過,徘徊過,甚至也萌生過放棄的念頭,可以說是走了不少的彎路,但很慶幸,自己最終還是堅持了下來。現將自己練太極拳的心得體會告訴給正在練太極拳和想要步入到太極拳領域的朋友,希望能有幫助。
  • 練太極拳的三個訣竅,拳友們可根據實際情況結合!
    ,才能把太極拳真正練好,這是擺在每個太極拳愛好者身上的永恆命題和永恆使命。為了讓太極拳發揮儘可能大的效益,學練太極拳者必須先明確自身練太極拳的目的是什麼?然後,再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扎紮實實地錘鍊好自身的太極功夫。總結先賢練出太極功夫的規律,除了拳架套路、內功心法、太極思維含三為一不可偏廢的總原則外,還必須明白何為太極拳。以下三種學練太極拳的關竅至關重要。
  • 太極纏絲勁如何在拳架中練
    而太極呢,過去全不講站樁。雖然北京陳式的田派田秋茂已經公開教授什麼養生樁和技擊樁,但那完全是意拳門內的東西。最近十幾年太極門內也開始重視樁功了。但是,那些東西是過去沒有的。有的只是南拳意義上和少林拳意義上的外家拳法樁功。
  • 練太極拳以養氣為主
    作者馬權友拳照練太極拳以養氣為主我有一弟子,跟我練拳前,就學過太極拳,而且在當地練拳人中是練的好的。 此弟子加入權友隊伍後,一時間練拳刻苦,上進心強,但雖然半年來拳技有所提高,但內氣變化不明顯。他自己也著急,經常跟我講:「我啥時候練得像師父那樣內氣充足呢?
  • 練太極拳半途而廢的原因在哪裡?
    北京晉僖太極養生館張晉僖老師教學拳照為什麼在追求太極真諦的修煉人群中淺嘗轍止、半途而廢者甚多?要害是習練者心不沉,意不靜。首先,習練者對太極拳修煉必須有一個正確的認識。陳鑫拳論曰「 運用在心,此是真訣」,「身法端凝莫測,收斂精神,別無他訣,心平氣和則得」。
  • 練太極拳不能洩氣
    作者馬權友練太極拳不能洩氣>作者馬權友 練太極拳多年後,身上應該產生一定的功力,自然會有內勁,發勁時應該很猛,但是有時會覺得有勁卻使不上勁。這種現象的出現,有多種原因,其中不排除有&34;意志&34;方法&34;柳暗花明又一村」,也許會開悟,會領悟到太極的真諦,看到太極拳殿堂的輝煌。 練拳要走好自己的路,只要能讓自己身心愉悅、拳後舒服就行。當你的拳練的不好時往往沒人注意你,當你把拳練的好時,就會引人注目,有水平的觀者會肯定你,鼓勵你,但也會讓練拳二把刀的人妄議,說你這不對,那不行,因為他嫉妒你。
  • 李經梧:練太極拳講悟性
    古人是先明白太極拳拳理後,再一招一式地學套路,等學完套路後,既起到了強身健體的作用,又能技擊。而我們現在呢?絕大多數人是先學套路,馬馬虎虎地學完,然後再回頭悟拳理,這是與古人不同之處。我認為要想練好太極拳,必須先明白太極拳的拳理,讓拳理在自己的身上能具體地體現出來,這才是我們的最終目的。下面我只就怎樣悟拳理,以及練習太極拳過程中意氣神的要求,談談我個人的粗淺看法。
  • 向愷然先生練太極拳之經驗(二)
    練他種拳術的人,工夫即算不深,只是練過拳的必有相當體力,比較未經練過的強健。唯練太極拳的人,以不尚力原故,初練一年半載,體力並不見得比尋常的人發達許多。體力既不比人強,而太極拳的用法,又遠不及他種拳式之簡易、易於領會。無論初學的人,就是對太極拳用過三五年苦工夫的,除卻照一定的規矩推手而外,若教他將太極拳一手一手的用法,從頭至尾解釋出來,恐怕能辦得到的很少。
  • 怎樣練好太極拳?練,用心練
    怎樣練好太極拳?首先要「練」,太極拳的功夫是每天循規蹈矩認真練拳得到的。很多身懷絕技的人都是每天練拳不輟,從不間斷。練太極拳,也稱打太極拳,確切的說:叫「盤架子」。因為太極拳的套路自始至終走弧線,有人說,太極拳套路是由大小不同的環組成,故稱「亂環拳」,弧線是盤出來的。練拳開始,切記走孤線,忌直來直去走直線,久之,得不到太極拳特有的圓活趣味和層的功夫。
  • 為什麼練太極拳膝蓋疼?如何預防和避免?
    中華文化,絕非一朝一夕練好太極,則要申申世世申申世世,為太極注入活力!練太極拳很多人膝蓋疼痛、甚至受傷,從而談『拳』色變。那到底應該如何避免練太極拳造成的膝蓋疼痛或者損傷呢?02如何避免練拳膝蓋疼痛?避免膝關節的運動傷害,一是不能片面地追求高難度、低身法的動作,二是動作不夠規範,三是要做到帶功行拳,氣護周身,四是震腳時湧泉穴要空,不可踩實。初學者練拳時,可以適當佩戴護膝,對膝蓋起到穩定、保護的作用。
  • 練太極如何才能真正松下來?
    實踐證明,拳走低架最有利於增強下盤的穩固,也只有下盤紮實,才更有利於腰以上各個部位的放鬆,同時也有利於虛腿的靈活性,從此處可以理解松與緊的辨證關係。為此,平時就要注意鍛鍊低架,鍛鍊下盤,特別是獨立步的支撐力,而為周身放鬆創造條件。六是從推手中練「吃虧」入手,借對方之力來鍛鍊放鬆。推手,主要練借力的技巧.而借力,必舍已從人,順遂對方來力。
  • 從基本功入手,讓太極新手快速上手
    學拳多年,卻一直沒有紮實的基本功,導致拳技提升緩慢?從基本功入手,讓太極新手快速上手!這套「任收零基礎學習太極拳」視頻課程一共包含3節課:關節活動操,樁功與步法,纏絲勁。意在通過課程幫助初學者,從最簡單的基本功練習開始,把入門太極的基礎打好,這些都是以後學習套路必備的! 只有把入門太極的基礎練到位了,才能有效避免各種錯誤的發生!
  • 淺談太極拳如何健身養生?
    那麼太極拳是如何做到健身養生呢?養生功效在哪裡?有的太極愛好者甚至教拳師傅都不明白太極如何健身養生,只知道出汗了,鍛鍊了就達到養生目的了,錯!錯!錯!今天來分享一下我對太極健身養生的研究和理解。 太極拳的健身養生,以我的理解要從健身和養生兩個方面來練。 健身是練外,養生是練裡。什麼是練外呢?我們身體是內在骨節支撐,外在肌肉經絡包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