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原生態的自然環境下,還有更為獨特的稻魚鴨共生的耕作模式。黎平侗族人種稻必須養魚,魚在田間遊動,可疏鬆土壤促進水稻生長,放鴨子進田,可取食稻田裡的害蟲,排出的糞便又是水稻最好的肥料。
九月侗鄉,糯禾飄香。黎平侗寨裡掛滿了金色的稻子,摘禾,烤魚,晾禾,金色的侗寨美成一幅畫。
香禾糯一年只產一季,產量稀少,營養和口味也更好。其蛋白質含量 ≥7.0% ,以及人體必需賴氨酸含量都超過一般優質稻米。
養育一方的糯稻
幾千年來,香禾糯不僅養育了一代代的侗家人,如今,也仍然是當地人脫貧致富的支柱產業之一。
這種深藏大山之中的「糯稻中的大熊貓」出山之後,成為非常受歡迎的珍貴食材。這也為以種植香禾糯為生的貧困農戶們,帶來了重要收入。
56歲的吳培奶,同那深深植根於黎平土地上的香禾糯一樣,她的家裡世世代代植根於黎平,一代又一代地種植著這古老的糯稻。從前香禾糯不為人知,如今卻成為了吳培奶一家人的生活支撐。
秋收時節,黎平縣高構村第一書記林文全,帶領當地團隊為高構村豐收的香禾糯收集相關的資料,以便對接外面的企業來做線下的採購和電商平臺的線上銷售。
△高構村第一書記林文全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侗家人熱情淳樸,香禾糯米不僅是養人養胃的飽腹之米,它還蘊含著厚重的民族文化,富足了人民,涵養著精神。
一碗香禾糯,品嘗一方山水田園裡的古老味道,讓米飯的滋味回歸自然,返璞歸真。
香禾糯是侗族地區的傳統農作物,歷史悠久,是侗族人的主食。具有上千年歷史,被國內外學界稱為「特種糯」中最具民族地域特色的品系之一。
深藏山中的糯稻之王
香禾糯是侗族人特有的糯稻品種,其蛋白質和人體必需賴氨酸含量都超過一般優質稻米,並具有氣味香醇、糯而不膩、營養豐富、口感極好等特點,素有「一家蒸飯滿寨香」的美譽,被稱為「糯中之王」。
每到做飯的時間,侗族寨子裡總是隱隱浮動著甜絲絲的香氣,清香沁心。揭開蒸籠蓋子,熱氣騰騰,鼻子瞬間被香氣喚醒。
香禾糯蒸出的米飯,既粘又軟、油質多,噴香可口。每一粒米飯肉眼可見的亮鋥鋥的,飽滿有韌性。
它是煲粥、製作餈粑、湯圓、甜酒等各種傳統糕點的上等原料,平時煮飯煲粥時,混入一些香禾糯,米飯的口感也會提升很多。
春節期間打餈粑,用香禾糯做出的餈粑,口感更彈韌,香氣也更清甜。
品嘗生態田園
香禾糯是貴州特有的珍稀水稻品種,聯合國糧農組織界定其為世界 「特產稻」,並且獲得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認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