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畝稻花十裡香,一家蒸飯十家香
世居從江的侗族人民將特色水稻香禾糯傳承至今
傳統的人工勞作
保持著每一粒米的原滋原味
長達180天的自然生長
稻魚鴨共存的耕作模式
使得產量稀少的香禾糯彌足珍貴
營養豐富、口感極佳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地處黔桂交界大山腹地的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從江縣,侗族人民世居於此,有著悠久的稻作歷史。香禾糯是當地侗族農民千百年來利用當地特殊水土資源和氣候環境栽培選育,並傳承至今的一種特色水稻品系。
從江縣地處雲貴高原東南邊緣,苗嶺山脈向廣西丘陵山地過渡地帶。縣內山區丘陵佔全縣土地面積的98%。縣境內最高海拔為1676米,最低海拔137米,相對高差1539米。不同海拔梯度,形成了不同的局部小氣候,高海拔地區多霧、陰冷、熱量低,低海拔地區溫熱、雨水充沛。多種多樣的梯田生態系統,是選育不同品種香禾糯的絕佳生境,勤勞的從江人民在這塊寶地上選育了140多個品種的從江香禾糯。
山高谷深,田地零碎,由於當地沒有機械化的基礎,因此家家戶戶還有養牛的習俗,牛耕田,人的雙手雙腳也必須緊貼著土地,傳統的人工耕作,人工收割,沒有現代化的高效,卻保持著每一粒米的原滋原味。正所謂「一畝稻花十裡香,一家蒸飯十家香」。
香禾糯種植於海拔350-750米的高山梯田,從耕種到收穫,需要長達180天的自然生長,一年僅此一季,產量稀少,彌足珍貴。苗鄉侗寨依然保留著「稻飯魚羹」的生活傳統,稻魚鴨共存的耕作模式,在小小的稻田裡形成一個互利共生的生態圈,因此無需打農藥,施化肥,每一粒米都純天然,更健康。
香禾糯米色晶瑩剔透,無雜質異色,氣味香醇、糯而不膩、營養豐富、口感極佳,被稱為「糯中之王」。是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貴州省無公害農產品。
2020年9月23日晩上7:00至8:30,中國農業銀行聯合貴州廣播電視臺綜合廣播共同策劃「京黔攜手 總分聯動 情系從江 愛心助農」中國農業銀行助力貴州從江脫貧攻堅直播帶貨活動,來直播間盡情選購吧!
(圖片來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