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雨連連溼氣重,3道應季祛溼湯做起來

2020-12-12 瀟湘名醫

這幾日連下了幾天秋雨,白天暑溼蒸騰而上,夜晚則開始涼了。要警惕,初秋的溼冷更容易傷人。

在夏秋過渡的季節,溼氣比較重,體內有溼的孩子,不要急著滋補潤燥。孩子不燥,何必強行潤燥?反而會打破身體內外的平衡。秋雨季的兒童保健,最重要的是抓住一大要點:祛溼,兼顧兩個調理原則:健脾+防寒,寶寶自然安秋無憂。

秋天除了易生內溼,還要注意外溼

很多家長都知道,中醫所講的溼,分內溼和外溼。

所謂內溼,就是脾胃運化不利,體內的水反為溼,谷反為滯,水溼內停。簡單地理解就是,脾胃好了,體內的水能成為津液,能像小溪一樣濡養著五臟六腑,這種狀態就是健康的。

當脾胃負擔過重,體內的水就只能成為死水泥塘般的水溼、痰飲,和食滯一樣阻礙了氣血暢行,還會讓脾胃更受累。

有的家長不明白,不是說秋天很乾燥嗎?寶寶怎麼還會生溼?飲食不當、脾胃受損,正是秋季生內溼的一大主因。

除了內溼,秋季還要提防外溼。初秋時節的特點是「一場秋雨一場寒」,外部環境氣候潮溼,導致外溼明顯。

有的寶寶淋了雨受了涼,抵抗力差點的就會外感風寒;抵抗力好些的,或家長懂得應急驅寒的,表面上可能沒大事,其實外溼也會多少影響體內的水平衡,健脾消積的效果沒之前那麼明顯了。

這也提醒了生活在南方,外部環境常年多雨、潮溼的家長孩子,脾胃健運是少生病的前提,而合理祛溼則是脾胃健運的前提。

有這5個溼氣特徵,可用這3個方祛溼防溼

判斷寶寶是否溼氣重,主要看以下5個特徵:

一看舌苔:舌苔白厚、或者發黃,舌體上容易有牙齒的痕跡。

二看大便:大便溏稀,不成型,黏在便池上不易衝掉。

三看胃口:胃口不好,食欲不振。

溼氣重會影響脾胃運行、影響消化。如果寶寶食量明顯減少,不想吃,很可能也是體內有溼氣。

四看精神:精神狀態差,容易睏倦、無力。早上起床也還是睡不醒的樣子,無精打採。

五看體態:體態虛胖,常出汗,汗液黏膩,易累易多病,則多屬痰溼質,體內溼氣重。

出現以上這些情況,就屬於體內有溼,不建議給寶寶吃寒涼的食物,也不要盲目潤燥。溼氣重的時候,孩子多少都容易有積食的。建議家長可以採取這套方案:

祛溼前期:

方法:素食+祛溼+消食,如四星湯,桃苓湯(溼滯偏熱)等。

祛溼後期:

方法:祛溼+健脾,如健脾祛溼湯等。

現在正值秋雨季,有一些家長常疏忽的做法,容易導致寶寶生溼,要儘量避免:

避免吃生津解暑偏寒的夏季瓜果,或滋陰偏寒的秋季瓜果;避免吃甘肥滋膩、厚重大補的食物;避免過於信奉「秋凍」,天冷下雨不添衣;避免過度興奮跑跳、過量運動、大量出汗後沒注意防寒;避免空調、風扇直吹入睡,避免天氣陰涼有雨時,窗戶對著床大開。

秋季祛溼,更要顧脾

我常常強調,孩子的五臟六腑脆弱嬌嫩,祛溼不等於粗暴地天天喝陳皮薏米水。一味靠外力祛溼,容易損傷陽氣,也難以形成良性循環。

尤其在秋天調養保健,之所以要祛溼,多是在給夏天不正確餵養導致的脾胃受損做緊急補救。只有把夏天囤積的溼祛掉,脾胃才能有比較好的基礎去斂藏補益,囤積充足的陽氣抵禦秋冬寒邪和疾病。

因此,秋季祛溼,更要顧護好脾胃。而且,對於孩子來說,祛溼只有與健脾雙管齊下,才能有較好的功效。孩子沒積食的時候,可以選擇一些性平,兼顧健脾益氣和祛溼功效的食物,比如:泥鰍,味甘、淡,性平,利水祛溼、補中益氣、健脾養胃;芡實,味甘,性平,祛溼利水、健脾補中、溫補腎陽、固精補腎;赤小豆,味甘、酸,性平,健脾益氣、利水除溼、解毒排膿。

具體的食療方有很多,以下3個供家長參考:

花生瘦肉泥鰍湯

材料:花生10g,瘦肉50g,泥鰍25g,薑片、鹽、胡椒粉少許。

做法:瘦肉切塊,焯水待用,泥鰍處理乾淨;鍋內加5碗水,大火燒開後加入瘦肉、花生、薑片,再次燒開後轉小火煮1小時;揭蓋倒入泥鰍、鹽、胡椒粉,煮5分鐘即可。

功效:利水祛溼,補中益氣。

適用年齡:3歲以上寶寶對證,少量多次分服。蠶豆病寶寶可以服。

芡實核桃糊

材料:去核紅棗2枚,芡實15g,核桃仁10g,白糖適量。

做法:豆漿機內倒入食材,加適量溫開水,打成糊狀即可。

功效:祛溼利水、健脾補中。

適用年齡:2歲以上寶寶少量多次分服。蠶豆病寶寶可以服。

核桃花生雙豆湯

材料:核桃仁10g,排骨50g,水發赤小豆10g,水發眉豆10g,鹽適量。

做法:排骨焯水待用;鍋內加約5碗水,大火燒開後加入食材,再次燒開後轉小火煮1小時,加入適量鹽調味即可。

功效:利水祛溼,健脾補腎。

適用年齡:3歲以上寶寶,對證少量多次分服。蠶豆病寶寶可以服。

【來源:人民網科普】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冬季溼氣重?這款男生也可以喝的祛溼湯安排
    原本冬季就比較溼冷,尤其今年氣溫普遍偏低,成都已經下了一場雪,雖然近幾天天氣放晴,俗話說下雪不冷化雪冷,在室外曬著太陽還好一點,在室內真的是透骨冷,加上成都本來就溼氣重,就感覺更冷了。「中醫」講究,冬季祛溼,養腎為主。
  • 溼氣重吃什麼 三種食療祛溼效果更好
    我們都知道飲食在我們的日常生活是比較重要的,那麼在發生溼氣重的時候我們應該吃什麼進行祛溼呢?下面就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吧。溼氣重吃什麼第一:清熱祛溼粥我們都知道體內發生溼氣重的時候我們可以通過飲食食療的方法來進行有效的去除,清熱祛溼粥就是其中的一種食療,下面就讓我們一起去看一下吧。
  • 早上起來,3種表現可判斷體內是否溼氣重,若你有,需及時祛溼
    很多人都知道,體內溼氣重對身體的傷害比較大。但是大部分人並不能判斷自己體內是不是溼氣重,也不知道要通過哪些方面來判斷。實際上,體內溼氣重從早上起來之後的種種表現就能判斷出來,以下幾點最明顯,很多人都中招了,那麼你該去溼氣了。第一:看臉大部人早上起床之後,都會去照照鏡子,看看自己早上的狀態,通過看臉就能判斷出自己是不是體內溼氣重。
  • 體內溼氣重的人,這3類食物要儘量少吃,5種食物,祛溼健脾
    體內溼氣重的人,這3類食物要儘量少吃,5種食物,祛溼健脾導語:溼氣是百病之源,溼氣重的人首先對容貌會產生巨大的影響,皮膚暗淡粗糙,長斑長痘,眼袋下垂拉低了自己的顏值,對體型也有很大的影響。因此溼氣重的人,這類食物一定要少吃。3、口味重的食物大家都知道,吃鹽太多會影響腎,通常「重口味」的朋友都比較容易惹「溼氣」,腎是人體的先天之本,脾胃是人體的後天之本,而腎跟脾胃是相互補益的,腎不好,就會影響脾胃,加重脾胃的負擔。所以溼氣重的人,最好飲食清淡,不要太重口味。
  • 腿上若有4個表現,或在告訴你體內溼氣重了,該祛溼了
    二、祛溼健脾非常重要,這4種湯水,多飲用或可讓身體更加健康 1、冬瓜乾貝湯 冬瓜具有很好的清熱生津、消暑除煩的功效
  • 夏季溼氣重該如何去除 祛溼的小技巧推薦
    不然的話,溼氣重的話,總覺得身體很沉重,整個人也更容易發胖。夏季溼氣重該如何去除1、運動排汗每天堅持適量的運動,可以活絡身體器官的運作,提升身體的功能,加速溼氣排出身體內部。之所以推薦運動祛溼,是因為運動之後,身體容易發熱而出汗,部分溼氣就會隨著溼氣被排出去了。
  • 它是最好的「祛溼湯」,堅持每天吃,祛溼排毒,面色紅潤體質好!
    它是最好的「祛溼湯」堅持每天吃,祛溼排毒,面色紅潤體質好!最近幾天臉上莫名其妙的長了一些痘痘,去當地診所問了下。醫生說我體內溼氣重,導致身體內分泌紊亂,所以才會這樣的。還說我是不是也有失眠和大便不成形的症狀,我一聽果然都被說中了。
  • 三伏溼氣重,嘗嘗這祛溼四物粥,美味馥香,去淨溼氣一身輕鬆
    天氣熱,人們飲水就多了起來,喝水量幾乎是冬季、春秋季節的數倍,攝入過多的清水,也會增加體內的溼氣。其次,就是三伏天,人們愛吃雪糕,愛喝冷飲、冰鎮啤酒等,這也助長了體內溼氣的增加。人體內溼氣重了,最顯著的表現就是大便溏稀,有時候粘在座便器上面,衝不下來。如果有了這些表現,就應該祛溼了。
  • 體內溼氣重?可能與這3點有關,保持這3個好習慣,或能幫助祛溼
    導語: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人面臨著溼氣重的問題,溼氣重不僅會導致口臭、肥胖,還會影響身體和生活的各個方面。面對溼氣重,你可能只知道抱怨,但你應該去找到一些原因和學會一些方法來幫助身體祛溼。
  • 溼氣重的人,常吃這4種食物,或能有效地幫你祛溼健脾
    一:身體中溼氣重的人,儘量不要碰這3類食物01、油膩食物常吃油膩食物不僅會影響腸胃的消化和吸收,同時還會增加肥胖的概率加重身體中的溼氣,所以說在平常我們儘量少吃油膩的食物,避免身體中溼氣加重。02、生冷寒涼食物常吃寒涼生冷的食物會損傷陽氣,從而會導致脾胃虛弱,而且還會加重身體中的溼氣,導致溼氣不能夠及時的排出,所以說如果想要祛溼的話,平常就要少吃生冷寒涼的食物。03、口味重的食物吃口味重或者是鹽過多的食物,不僅會影響到腎和脾,同時還會加重身體中的溼氣,所以說溼氣重的人在平常一定要以清淡的飲食為主,儘量別吃重口味的食物。
  • 今日穀雨|溼氣重的人要注意,多喝這3碗湯,祛溼排毒養好脾
    今天就跟大家分享一下牛奶紅豆薏米湯、冬瓜薏米湯、苦瓜黃豆湯,這三款祛溼湯的做法。看天氣預報,最近降雨的地方還真不少,趕緊動手做起來,把溼氣都趕跑~01紅小豆和薏仁米能夠祛溼健脾、利水消腫、促進新陳代謝,有很好的養生功效。其中豐富的膳食纖維、礦物質和維生素,還能養護腸胃增強體質呢!
  • 越是潮溼天,這湯越要多喝,鮮香甘甜,養胃健脾祛溼,春天別錯過
    春分過後,氣溫漸漸升高,春雨綿綿,氣候也開始變得潮溼了起來,春天有一些體制稍微差的人就會明顯地感受到春困的困擾,整天昏昏欲睡,整個人都顯得特別沒精神,這其實和體內溼氣重也是有一定的關係的,每年的初夏季節也是溼氣特別重的季節,因此這個時候,我們除了適當的加強身體鍛鍊,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
  • 真心提醒:最好的「祛溼湯」,一周喝一次,趕跑溼氣,氣色好人
    今天是芒種節氣,這個時節的氣溫顯著升高、雨量充沛、空氣溼度大,熱天還特別容易出汗,這個時候就容易體內溼氣重。因此平時多吃一些清熱祛溼的食材,還是很有必要的。我們當地人就特別愛煲湯喝,一年四季都少不了煲湯,當然不同的季節煲湯所用的食材搭配,也是順應節氣的。現在這個炎熱潮溼的氣候,平時我們會喝一些清淡的絲瓜雞蛋湯、苦瓜瘦肉湯等等,一周還會做一次滋補祛溼不上火的老火靚湯來喝。
  • 體內溼氣重,身體會這4個表現,祛溼不妨試試這3個方法
    一、四肢沉重溼氣重常見的症狀就是做什麼事情都感覺沒有力氣,渾身軟綿綿的。四肢無力,頭重腳輕,身上像裹著一塊布,也打不起精神來。二、食慾不佳溼氣重的另一個明顯特徵就是舌苔特別厚,且顏色發白。嘴裡不管吃什麼都沒有味道,因而食慾不佳。
  • 不須隱瞞:最好的「祛溼湯」,一周喝一次,趕跑溼氣,氣色好人
    六月,最好的「祛溼湯」,一周喝一次,趕跑溼氣,氣色好人更精神。今天是芒種節氣,這個時節的氣溫顯著升高、雨量充沛、空氣溼度大,熱天還特別容易出汗,這個時候就容易體內溼氣重。因此平時多吃一些清熱祛溼的食材,還是很有必要的。
  • 它是天然的「祛溼藥」,溼氣重的人喝了,排出溼氣身體清爽
    溼氣重直接會影響到人的代謝功能,人體內的毒素無法排出,所以會引起很多不舒服的症狀,比如消化不良大便不成形,身體乏力容易疲憊,臉上長出痘痘粉刺,頭昏腦重沒精神等等,都與溼氣有關。溼氣可通過拔罐,艾灸等方式來強行祛除,也可以通過食物調理來改善祛溼恢復健康。它是天然的「祛溼藥」,溼氣重的人喝了,排出老溼氣身體也清爽了。
  • 快到三伏天了,趁機堅持每天喝這碗祛溼湯,趕走寒溼,順利度炎夏
    想要祛溼驅寒,光是說說也沒那麼簡單,還是需要一些東西來輔助,那就是熱熱的茶湯了。喝上一碗,全身出一場汗,你會發現,身體越來越輕,再也沒有以前那種沉重感了,這就說明已經有些效果出來了。美食君之前做了一些非常有效的祛溼寒湯,大家也可以挑選一下自己感興趣的來試試看。
  • 身體有「溼氣」,可試試這兩款祛溼湯
    市中醫院治未病科主治中醫師招晶晶給出了建議,而且一年中最熱的三伏天就是最好的祛溼時節。4個信號看有沒有「溼氣」招晶晶提醒,判斷體內溼氣重,可以這樣判斷。首先,看精神狀態。有的人早上不願起床,整天覺得身體睏倦,無精打採,難以集中精神,工作效率下降;或者覺得身體沉重,像是有東西包裹著,不願意活動,這是體內有溼氣的表現。其次,看飲食情況。
  • 體內溼氣重很傷陽氣 教你快速祛溼小技巧
    為此,請務必及時做好祛溼的措施。體內溼氣重該如何祛溼:1、少吹空調現在天氣炎熱,很多人多喜歡待在空調房裡面,因為有空調的地方很涼快。長期待在空調房裡,大量溼寒之氣會透過人體的皮膚進入到身體內部,從而造成體內堆積大量的溼氣。
  • 體內溼氣重可能與這幾點有關,保持這3個好習慣,或能幫助祛溼
    一、體內溼氣重,可能與這3點有關,別不當回事1、 三餐飲食不規律飲食不規律,包括暴飲暴食,一天三餐不定時,有的人早飯不吃,尤其是上班一族,早飯不吃是常事,中飯要到很晚才吃,晚上回來的時候也是隨隨便便對付,這樣的飲食習慣,會使腸胃功能紊亂,腸胃功能紊亂,溼氣便有了可趁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