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6-08 10:2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6月4日,中華醫學會重症醫學分會副主任委員、中國醫學救援協會理事、衛生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專家組成員,遼寧省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重症專家組組長、遼寧省醫學會重症醫學分會主任委員、遼寧省醫師協會重症醫師分會會長、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重症醫學科主任、馬曉春教授圓滿完成為期52天的支援黑龍江牡丹江、吉林等地新冠肺炎患者救治任務,凱旋而歸。
遼寧省衛生健康委黨組副書記、副主任宋良偉在車站迎接
我院院長尚紅院士在車站迎接
我院黨委書記王振寧在車站迎接
與科室同事合影
熱情洋溢的迎接隊伍
2020年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出現之初,馬曉春教授作為對重大公共衛生事件具有豐富經驗的著名專家,在1月20日的國務院聯防聯控會議後就進一步明確了對此次疫情的嚴重程度及可能影響的判斷,一個有關抗疫的「整體」思路在他的腦海裡初步形成。
他向管理部門建議應使更多具有重大公共衛生事件處理經驗的專家參與管理和決策;他參與推動重型標準的修訂,建議對患者按病情嚴重程度進行分層管理;他建議在管理上要根據患者總量和嚴重程度,合理精準的調配醫療資源,組成以重症醫學專業為主的管理隊伍;他建議各地醫療隊以「整建制」模式接管相應病區;他建議重症患者應集中救治……馬曉春是這麼建議的,也是這麼執行的。從1月20日開始,他便帶領著中國醫大一院的重症治療團隊奮戰在新冠重症患者救治工作的第一線,守遼寧、遠程支援武漢重症治療、馳援黑龍江牡丹江、吉林,哪裡有需要,哪裡便有他的身影。此外,馬曉春還在重症醫學科人員極度緊張的情況下,帶領為數不多的人員為醫院重症患者的救治提供了非常重要的保障。
馬曉春牽頭組建了遼寧省重症患者救治前線指揮部,設計建立省內ECMO機動小組、重症應急支援梯隊,集中全省的重症醫學資源共同應對重症患者的救治。他輾轉於省內瀋陽、大連、錦州救治中心,先後五次趕赴朝陽進行會診,為保持我省新冠肺炎重症病例的低死亡率做出巨大貢獻。
馬曉春還與醫院眾多專家一道,坐鎮醫院後方,為醫院派往武漢的三支醫療隊提供技術支持,對前方發回的重症病例進行多學科會診,提出合理化診療建議,為馳援武漢醫療隊的提供了堅強的技術保障。
馬曉春教授奔赴牡丹江
4月14日下午16時,已在遼寧抗擊新冠戰場奮戰三個多月的馬曉春,按照國務院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醫療救治組)要求,乘坐高鐵奔赴黑龍江省牡丹江市指導當地重症新冠肺炎救治工作。
在牡丹江開展救治工作
在牡丹江,馬曉春和來自其他省份的重症專家一起支援從綏芬河轉運至牡丹江市的重症、危重症新冠肺炎患者救治工作。一個月以來,馬曉春與當地醫院醫護人員密切配合,用豐富的重症救治經驗和高超的專業技術為當地醫院提供強大技術支持,共指導救治409例病人,其中重症及危重症病人22人,實現了醫護人員零感染,病人零死亡。
在吉林開展救治工作
5月14日,在完成牡丹江的抗疫工作後,馬曉春接到緊急通知,以國務院新冠肺炎聯防聯控機制醫療救治組專家身份,轉戰吉林和舒蘭,指導和支援兩地提升新冠肺炎防治救治能力。到達後,馬曉春深入當地定點醫院,幫助其理順院感流程、查找防控漏洞、分析出問題原因、討論整改辦法、指導危重症患者救治,確保新疫肺炎患者篩查與救治有序進行。馬曉春每日進艙對病人進行床頭查房,及時調整病人的治療方案,最大限度降低了重症患者的病亡率,為守護患者生命築起一道堅固的白衣長城。
與舒蘭治癒患者郝某合影
在這場沒有硝煙的疫情防控阻擊戰中,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堅決貫徹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應對疫情的各項工作部署,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能勝,先後派出多支醫療隊,守遼寧、援武漢、綏芬河、吉林,在各條戰線上都圓滿地完成了醫療救治任務,同時嚴格落實院感要求,實現了醫務人員零感染,用實際行動踐行著國家區域醫療中心的職責與擔當。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