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疑的一天。這可能會寫成一個小合集,也是私教課和教培課上老師才會細講的內容,感興趣的同學可以關注一下。
昨天上課,企業課,一周一次。
有同學提出這樣的需求:老師可以把課上動作要點說一說嗎?不然總怕練錯了。
好,沒問題,滿足,自己的學生自己寵。
不過有一點要提前申明:以下是我自己的上課理念,每個老師的理念都不一樣,經過我的實踐適合大部分初學者建立覺知。但是如果不適合你也很正常。一切練習請優先尊重自己身體的感覺。
如題,今天的主題是前屈。
什麼是前屈?
之前說過,就是關節活動的一個方向:屈,就是關節角度變小。
比如這個就是前屈,髖的前屈:
如果光看關節活動還應該包括頸、胸、腰、骶的前屈。
我的課堂上會優先特別強調髖的前屈是因為:大部分同學腰腹力量過弱,需要練習,糾正習慣。
在髖的前屈中,專注於屈髖,脊柱保持原有的延展或放鬆。
比如在站姿前屈中,我們會看到很多同學在練習時因為力量不足,都會急於把手先落下去,然後藉助手的力量把身體向下拉或者拉向腿。
比如這樣:
一是因為腿部後側肌肉過於緊張,二是因為腰腹力量太弱。但正因為這樣,我們才需要去平衡,腿部後側肌肉應該有控制地拉伸,而腰腹核心力量應該收緊,最後在進入體式停留時呼吸放鬆,以便在體式中舒適地保持更長的時間,獲得更多的益處。
所以初期練習可以選擇屈膝,站穩以後,慢慢進入體式,以獲得對腰腹更好的覺知。甚至初期腰腹力量不足時,可以嘗試屏息進入,之後慢慢嘗試呼氣進入。
要注意的是,屏息進入體式是為了更好感受腰腹核心的覺知和延展,一旦身體熟悉這個過程後,立刻改為呼氣進入。不要屏息練習。
將意識和專注放在屈髖上,如果腿後側緊張,可以微屈膝蓋,比如這樣:
如果力量足夠,嘗試伸直膝蓋:
以上是站姿前屈。
此外你會發現有很多體式看起來都很相似:
同樣都是屈髖,但是有仰臥的:
坐立的:
站立的:
還有斜一些的:
手、腳,以及身體的空間位置可能不一樣,但是屈髖是一樣的,脊柱延展是一樣的,那麼屈髖的感覺也是類似的。
那以上就是今天的分享啦~
再次總結一下,其實任何一個練習的本身如何練習都不是固定不變的,具體練習方法取決於你想想如何藉助和運用這個練習幫助你建立身體的覺知。
我就聽說有同學上完我的課說,Mohini老師教的站姿前屈是屈膝的。
我是瑜伽老師Mohini,不光告訴你怎麼練,還告訴你為什麼要這麼練。下次分享再見啦~
OM~
PS:如果你還滿意今天的分享,歡迎點擊「在看」分享給大家,如果你喜歡我,「關注公眾號」就更棒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