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島國際電影節大師班 王小帥談拍電影執著:「拍電影咬著牙,像...

2020-12-12 瀟湘晨報

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南國都市報12月9日消息(記者 譚琦)從1993年的處女作《冬春的日子》開始,王小帥就發現了電影的秘密,無論是《十七歲的單車》還是《我11》,一直到最近的《地久天長》,他都在自己的作品中梳理著時間,凝視著時間。12月9日,第三屆海南島國際電影節首場大師班活動舉辦,知名導演王小帥到現場與青年導演交流,以「電影是對時間的凝視」為題,講述他對電影的執著,與電影結緣的故事。

第三屆海南島國際電影節大師班現場。記者 沙曉峰攝

執著

「每次拍電影咬著牙,像愣頭青一樣」

在王小帥導演的電影裡,有著他獨特的個人生活印記,比如對三線記憶的雕刻描摹,他也通過對這些記憶的回顧,重新抒寫了這段記憶所棲息的那段歷史。

「1989年電影學院畢業之後,我就被分配到福建電影製片廠,我當時認為,到小的電影製片廠去,年輕導演實現夢想的可能性會多一點。」王小帥在論壇中談論起自己成長的經歷,他從小在貴州山區中長大,隨後搬家到武漢又來到北京學習美術,隨後考取了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

王小帥。記者 沙曉峰攝

就像王小帥電影中的許多主人公一樣,無論是對故鄉還是對人生抉擇,王小帥既沉溺又疏離。

分配到福建電影製片廠後,王小帥發現,理想和現實還是有差距的。「當時一年有一個指標,意味著這個電影廠一年只能拍一部電影。」作為年輕人的王小帥自然是沒有機會拍攝電影,只能參與場記等邊緣的工作,和拍電影的理想相距甚遠。無奈之下,1993年,王小帥回到北京,成為「北漂」,走上了拍電影的道路。

王小帥大師班現場。記者 沙曉峰攝

第一部電影《冬春的日子》的靈感就是來源於王小帥在美院附中學習的生活,後來拍攝《青紅》時也是回到貴陽後看到變化的想法。「我幾次去貴陽,看到周邊都在變化,樓盤建起來了,道路建起來了,生活的軌跡都要一點點地消失。」王小帥覺得,如果自己再不記錄下來,就再也拍不到了。「所以我就咬咬牙,開始拍起來。」王小帥說,自己每次拍電影都是咬著牙,特別像愣頭青一樣地要把這個事情做成。

堅守

「對世界保持敏感柔軟的心」

「找到大眾的共同點、共情點,我覺得是電影成功最基本的底線。」在分享電影如何找到大眾情感的交流時,王小帥認為,電影創作的時候要保持著一顆敏感、脆弱和柔軟的心。「這樣你才能對發生的事情有觸動,有感受。」王小帥還常常關注新聞,在報紙和短視頻甚至是朋友圈中找到電影故事發生契合的點,可能會觸動思考、反思和創作衝動。

王小帥。記者 沙曉峰攝 自2014年開始,王小帥傾力打造個人藝術創作上的「壯年之作」——「家園三部曲」,其第一部正是蜚聲中外的《地久天長》,目前第二部《沃土》的各項籌備工作正在進行中,計劃明年秋天開拍。王小帥透露,第三部作品可能會關注知識分子群體。「如果還有機會的話,我還會繼續拍下去。」王小帥想要在電影裡傳達歸屬感、中國家鄉等概念,展現每個人都背負著的時代烙印。

王小帥認為自己是一個比較保守的人。「大家都追時尚、追變化,但我總是想著不要變化太快。」王小帥說,或許自己會將對世界發展的思考和現代化過程帶進作品中。

歸屬

「電影裡漂流感或許會伴隨一輩子」

對王小帥來說,他仿佛一直在一種矛盾中探索著,他看重電影的票房,卻又不願意為了票房而放棄自己對電影藝術的一些堅持。「這樣的問題對電影人來說都是會思考的,但這並不是一個非此即彼的問題。」王小帥認為,一部電影在開始製作的時候就會考慮,是要體現個人性的創作還是電影工業性、市場化的一面。每個人擅長的內容和關注的點是不一樣的,他認為應該共同來面對電影的多元化的問題。與此同時,王小帥發現許多青年導演仍在不斷地輸出內容,這對觀眾來說仍然是一件幸運的事情。

專訪王小帥。記者 沙曉峰攝

王小帥對海南島國際電影節的舉辦充分地肯定,回想起自己第一次參加電影節的感受,也不禁笑出聲來。「第一次去洛杉磯電影節的時候,上火了吃錯了藥,嘴腫得像怪物一樣,就去與電影的觀眾見面。」王小帥回憶道,第一次帶著自己的電影和觀眾見面,頭髮很長耷拉著,看起來十分窘迫,當時就想找個地縫鑽進去。

在王小帥的電影中,常常會感受到一種漂泊感。「可能缺少家鄉的歸屬感,就會在作品中表現出來。」王小帥說,這樣的漂泊感或許會伴隨著一輩子,又或許在電影中找到了自己的歸屬。

王小帥。記者 沙曉峰攝

王小帥簡介:

王小帥,中國獨立電影先鋒人物,享譽國際的電影導演。從影二十餘年,執導十三部電影長片,八次入圍三大國際電影節,六次入圍主競賽單元。其處女作《冬春的日子》即為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收藏,更入選英國BBC「電影誕生一百周年之百部最佳影片」。其憑藉最新作品《地久天長》獲得第14屆亞洲電影大獎最佳導演獎、第2屆北京電影學院「學院獎」最佳導演稱號、以及第32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編劇;此前作品《左右》獲得第58屆柏林電影節最佳編劇銀熊獎,《十七歲的單車》曾獲柏林電影節評審團大獎銀熊獎,《青紅》獲坎城電影節評委會獎,《地久天長》更創紀錄榮獲第69屆柏林電影節最佳男女演員雙銀熊殊榮。

責任編輯:林鴻偉【來源:南海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海南島國際電影節丨導演王小帥:我每次拍電影都像個愣頭青
    12月9日,王小帥來到海南島國際電影節大師班,與內地年輕導演開始一場有關「創作」與「導演風格」的對談。12月9日,王小帥出席第三屆海南島國際電影節大師班活動。武威 攝對現實保持敏感成創作源泉王小帥有張寫滿故事的臉。
  • ...海南島國際電影節·大師班迎來首位嘉賓王小帥!(附大師班日程表)
    12月9日下午第三屆海南島國際電影節·大師班迎來首位嘉賓中國內地導演、編劇王小帥導演王小帥:我每次拍電影都像個愣頭青自處女作《冬春的日子》開始,到最新電影《天長地久》,近30年的導演生涯,王小帥並不高產,卻一直堅持自己的表達,其電影多次入圍歐洲三大電影節並屢獲國際大獎。12月9日,王小帥來到海南島國際電影節大師班,與內地年輕導演開始一場有關「創作」與「導演風格」的對談。12月9日,王小帥出席第三屆海南島國際電影節大師班活動。
  • 海南島國際電影節|王小帥:拍電影很「愣頭青」,創作從不主題先行
    2020年12月9日,第三屆海南國際電影節大師班第一期邀請知名導演王小帥出席,進行了主題為「電影是對時間的凝視」的創作心得分享。第一次參加電影節吃錯藥,從坎城學會對電影真正的敬畏王小帥導演從影二十餘年,執導了十三部電影長片,多次入圍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主競賽並屢屢斬獲大獎。
  • 導演王小帥出席第三屆海南島國際電影節大師班:用電影熔鑄時間記錄...
    12月9日,王小帥出席第三屆海南島國際電影節大師班活動,並與青年導演交流。」等,自處女作《冬春的日子》開始,到最新電影《地久天長》,20多年的導演生涯,他拍的電影多次入圍歐洲三大電影節並屢獲國際大獎。12月9日,王小帥來到第三屆海南島國際電影節大師班活動現場,與內地青年導演開啟一場有關「時間」「創作」「記錄」的對話。  對現實保持敏感成創作源泉  王小帥有張寫滿故事的臉。即使在電影節宣傳海報上,在對話現場,帶著笑聊著天,他微微向下的眉眼也刻著思慮。這與他作為一名知識分子對社會對現實的關注不無關係,這與他的電影總是充滿強烈個人色彩和人文關懷不無關係。
  • 第三屆海南島國際電影節·大師班迎來首位嘉賓王小帥!(附大師班...
    導演王小帥:我每次拍電影都像個愣頭青有許多標籤,貼在王小帥身上,比如「中國內地第六代導演領軍人物」「中國獨立電影先鋒導演」等。自處女作《冬春的日子》開始,到最新電影《天長地久》,近30年的導演生涯,王小帥並不高產,卻一直堅持自己的表達,其電影多次入圍歐洲三大電影節並屢獲國際大獎。12月9日,王小帥來到海南島國際電影節大師班,與內地年輕導演開始一場有關「創作」與「導演風格」的對談。
  • 【海南島國際電影節】王小帥:如果態度垮了,電影就什麼都不是了
    記者 | 劉燕秋 編輯 | 1 王小帥是國內第六代導演的代表,從影二十餘年,執導了十三部電影長片,多次入圍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主競賽並屢屢斬獲大獎。
  • 「海南島國際電影節」王小帥:如果態度垮了,電影就什麼都不是了
    記者 | 劉燕秋1王小帥是國內第六代導演的代表,從影二十餘年,執導了十三部電影長片,多次入圍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主競賽並屢屢斬獲大獎。他最近的一部電影《地久天長》獲得第32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編劇獎、第11屆中國電影導演協會2019年度表彰大會年度導演獎以及第14屆亞洲電影大獎最佳導演獎。
  • 王小帥、馬基迪等中外導演將在海南電影節開「大師班」
    王小帥、馬基迪等中外導演將在海南電影節開「大師班」 發布時間:2020-12-06 23:15:24   作者:蘇亦瑜   來源:中國新聞網
  • 陪你一起去電影的島嶼——海南島國際電影節走筆
    一個椰子真的濺起了大海的漣漪海南島國際電影節的金椰獎在海之南掀起了一片電光聲影的浪潮12月5日晚第三屆海南島國際電影節開幕式在三亞海棠灣舉行這場國際光影盛會如約而至即日起海南島全島電影院以及多個知名海灘將展映昨日重現的電影《戀曲1980》或者來自歐洲的
  • CCTV綜藝頻道4分鐘聚焦第三屆海南島國際電影節精彩瞬間
    12月11日,央視綜藝頻道[中國文藝報導]欄目播報《第三屆海南島國際電影節主題活動正在三亞舉行》稱,第三屆海南島國際電影節正在三亞舉行,自12月5日開幕以來,已經舉辦開幕式、展映板塊、大師班等多場主題活動。
  • 深度對話丨王小帥:電影是對時間的凝視
    又是一年海南島國際電影節,又是一年大師班。這一次第三屆海南島國際電影節大師班的首場嘉賓是著名導演王小帥。在這場名為「電影是對時間的凝視」的主題大師班中,小帥導演會為我們分享怎樣的故事和心得呢。
  • 第三屆海南島國際電影節大師班 與五位大師相約在海南
    仰望海南島的冬夜星空,星光純淨而閃耀,一種獨屬海島的美麗和浪漫傾灑。因為純淨,因而親近。「大師班」是電影節裡與觀眾最親近的活動之一,它穿透了觀眾和電影創作者之間的銀幕界限,將夢境的悲歡離合拋灑至現實的喜怒哀樂裡。
  • 王小帥、萬瑪才旦、郝蕾、徐崢……這些明星要來第三屆海南島國際...
    本屆海南島國際電影節累計收到來自114個國家及地區的報名影片4376部,同比數量達到了去年的293%。經過兩屆努力,海南島國際電影節在全球電影人心目中的地位正在穩步攀升,已成為越來越多「新鮮佳作」的首選地。除了報名影片數量創新高,展映單元「中國首映」率也創新高。
  • 北京國際電影節大師班李安等演講內容 談創作心路歷程
    北京國際電影節大師班李安等演講內容 談創作心路歷程  第十屆北京國際電影節已經進入尾聲,在本屆北影節上,嘉賓雲集的電影節電影大師班,無疑是電影行業從業者與影迷關注的焦點。一直以來,北京國際電影節不僅是影迷們的狂歡,更是國內外電影從業人員的盛大聚會。
  • 【海南島國際電影節】萬瑪才旦:希望做一個冷靜的觀察者
    2005年,在中國電影誕辰100周年之際,萬瑪才旦帶著《靜靜的嘛呢石》進入大眾視野,這是在中國電影100年的歷程中第一部真正意義上的藏族電影,也因此,萬瑪才旦被稱為「藏地新浪潮」的代表人物。12月10日,萬瑪才旦現身第三屆海南島國際電影節大師班,與主持人頓河圍繞「藏地影像詩」這一主題展開了一場關於藏地、關於電影的對話。
  • 王小帥談《我11》:中國藝術電影欲遮還羞的尷尬
    我特別喜歡一位希臘導演安哲羅普洛斯,他的電影就並不靠商業化,全是由政府補貼拍的,完全可以據此生存。  王小帥:其實藝術與商業在面對市場時,並不一定是兩個極端的命運。藝術電影也可以拿到票房,比如《桃姐》。1994年日本電影《情書》,在中國大陸票房很慘,但在日本卻成為票房冠軍。 王小帥VS程青松:我們都是弘揚藝術片的異類
  • 第三屆海南島國際電影節明日開幕!大師班嘉賓陣容、公益大使公布→
    電影節·大師班將迎來五位重磅嘉賓「大師班」是電影節裡與觀眾最親近的活動之一,它穿透了觀眾和電影創作者之間的銀幕界限,將夢境的悲歡離合拋灑至現實的喜怒哀樂裡。第三屆海南島國際電影節·大師班即將迎來五位重磅嘉賓,他們分別是:中國內地導演、編劇王小帥,中國內地導演、編劇萬瑪才旦,伊朗導演、編劇馬基德·馬基迪,義大利導演、編劇愛麗絲·洛爾瓦徹,以及中國內地演員郝蕾。屆時,五位嘉賓將分別以線下和線上的方式,與數位優秀青年導演以及現場觀眾進行近距離接觸,分享創作心得。
  • 第三屆海南島國際電影節·大師班嘉賓與日程公布
    12月4日,第三屆海南島國際電影節·大師班公布嘉賓以及日程安排。本屆大師班的五位嘉賓分別是:中國內地導演、編劇王小帥;中國內地導演、編劇萬瑪才旦;伊朗導演馬基德·馬基迪;義大利編劇、導演愛麗絲·洛爾瓦徹;中國內地演員郝蕾。屆時,五位嘉賓將分別以線下和線上的方式,與數位青年導演以及現場觀眾進行分享創作心得。
  • 海南島國際電影節|國際電影合作高峰論壇舉行
    12月9日,第三屆海南島國際電影節國際電影合作高峰論壇舉行,聚焦 「打破壁壘,共商全球化影視合作新策略」,電影業界權威人士積極探索變化的國際環境中有效的溝通機制與合作模式,這將對全球電影業界在新形勢下的合作提供積極的思路和依據。
  • 海南島國際電影節丨「她·臺前·幕後」女性電影論壇:女性電影人與...
    12月8日,第三屆海南島國際電影節舉行「她·臺前·幕後」女性電影論壇。導演高群書,出品人、製片人、演員梁靜,導演薛曉璐等正活躍在臺前幕後的電影人,圍繞國內女性電影遇到的困境與機遇各抒己見,並探討了海南可以進行影視開發的女性電影題材。其中瓊中女足的故事已經進入影視開發製作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