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媒:中國消費者「興趣消費」欲旺盛使日企銷售受益

2020-12-11 中國網

中國網11月23日訊 據《日本經濟新聞》報導,在興趣和娛樂相關領域,很多日本企業出現銷售觸底反彈趨勢,戶外相關商品也在國內外表現強勁。「興趣消費」的復甦構成支撐,從2020年7月至9月的財報來看,部分企業將實現超過上年同期的淨利潤。

報導稱,高端相機和手錶以中國市場為中心出現銷售復甦。其中,表現強勁的是無反相機。以佳能為例,新產品的在線發布會吸引175萬人,受到很高的關注。佳能7月至9月合併淨利潤(美國會計準則)達到166億日元。以相機等為主力的成像業務的營業利潤同比增加2.7倍,並上調了2020財年(截至2020年12月)的業績預期。

日本國際相機影像器材工業協會的數據顯示,無反相機的對中國供貨額7月至9月同比增加了2成。尼康高端相機也表現強勁,在此前中國的「雙十一」購物節中確保了高於上年的銷售額。

報導指出,在新冠肺炎疫情後中國經濟迅速復甦的推動下,中國的個人消費維持著旺盛狀態。以卡西歐計算機為例,價格10萬日元左右的「G-SHOCK」高端機型目前銷售強勁。銷售額增至上年的近2倍。卡西歐4月至6月出現9億日元的最終虧損,但7月至9月實現了61億日元的淨利潤。

日本動漫加速中國年輕人二次元消費潮

《日本經濟新聞》稱,在中國年輕人當中,衍生自日本漫畫和動畫的相關消費正在擴大。喜愛以高中制服等為原型的服裝風格的女性不斷增多。據預計,2020年相關市場規模將增加至三年前的3倍。而另一方面,在男性當中,排量250cc以上的摩託車也受到喜愛,預計市場規模將達到三年前的2倍,這些都或將為日企帶來了商機。

據中國調查公司統計,「Cosplay服裝」、中國傳統服裝等相關類型的服飾,2020年的市場規模預計約達170億元,是2017年的3倍。一家日系流通企業的高管表示,「日系服裝品牌也關注著中國市場動向。」

另一方面,摩託車則在年輕男性之間獲得了很高人氣。受賽車題材漫畫《頭文字D》的影響,在中國,以漫畫主人公藤原拓海的父親經營的「藤原豆腐店」命名的餐飲店也相繼出現。

報導稱,因為改造四輪車在中國有非常嚴格的限制,所以作為其替代,騎著250cc以上的摩託車的年輕人增多。據業界統計數據等顯示,2020年250cc以上摩託車的銷量預計增至三年前的約2倍。大型日系車企的高管指出,「中國愛好摩託車的年輕人增加,感覺到市場在擴大。」(李金秋)

相關焦點

  • 消費升級引發「摩託熱」:高端車型需求旺盛,「觸網」銷售成首選
    高端車型需求旺盛,車企加速布局鑑於國內摩託車市場的日益火熱,以及消費升級所帶來的中大排量車型需求,全球各大摩託車企早已在此領域布局,並加速尖端車型的導入以搶佔市場高地。尤其對進口車型而言,高端大排量摩託車正成為市場主流。
  • 在華大型日企:不可能撤出中國
    沒有企業敢說「我們比在中國的時候賺錢」 在老齡化背景下,日本能否接得住這波撤資潮也是一個關鍵。日媒分析認為,為迎接資本回流,日本國內必須做好兩方面的準備,一方面是持續推動數位化進程,一方面是擴大內需市場。
  • 媒企共生,共襄盛舉——媒企盛典2020閃耀廈門
    2020年11月15日下午,由中國廣告協會主辦,廣告人文化集團承辦的媒企盛典2020 於廈門國際會議展覽中心C3廳隆重召開,本屆盛典由美蘭德諮詢作為獨家大數據合作平臺,邀請數百位重量級企業領軍人及眾多媒體、廣告公司等廣告主需要的業界資源到場見證。
  • 日媒:日企為何不肯離開中國
    這項政策被日本國內大肆報導,不少人認為很多日企會計劃撤離中國,或縮小在華規模。最近我在中日美三國進行網上演講時,被多次問及日企是否會受該政策影響撤出中國。由於受到各方詢問,我一有機會就會諮詢那些深諳日企在華投資動向的專家及進軍中國市場的日企經營者。他們的結論是,上述政策對日企在華的「投資態勢」幾乎沒有任何影響。
  • 日媒分析:日企為何不肯離開中國?
    這項政策被日本國內大肆報導,不少人認為很多日企會計劃撤離中國,或縮小在華規模。最近我在中日美三國進行網上演講時,被多次問及日企是否會受該政策影響撤出中國。由於受到各方詢問,我一有機會就會諮詢那些深諳日企在華投資動向的專家及進軍中國市場的日企經營者。他們的結論是,上述政策對日企在華的「投資態勢」幾乎沒有任何影響。首先,申請津貼的日企很少。
  • 天貓國際引領新消費浪潮,滿足廣大消費者強烈購買慾
    眾所周知,傳統外貿產業鏈條冗長,除海外層層經銷體系,還需通過專業的貿易商進行出口轉銷,層級多、效率低、消費者剩餘少。跨境電商繞過代理商或多層分銷渠道,直連國外生產商與海外消費者,節省大量銷售資源,提升供應鏈效率。  今年「雙11」購物節的盛況不僅僅拉動我國經濟的發展,世界經濟同樣受益。
  • 後疫情語境下,中國大陸赴日遊客消費趨勢如何?
    2018年中國大陸赴日遊客838萬人,佔總數的26.9%;在日本的消費達到1.545萬億日元,佔總額的34.2%,是全體赴日遊客中消費貢獻最大的力量。2019年入境遊客總數3188萬人,總消費為4.8萬億日元;中國大陸赴日遊客959萬人,佔總人數的30%,消費1.77萬億日元,佔總額的36.8%,同比增長16.8%。
  • 日本鼓勵日企回遷政策其實未提中國,九成日企稱不會遷供應鏈
    近日,「日本政府出錢讓日企撤出中國」的說法引發討論,中日產業鏈真的面臨脫鉤嗎?澎湃新聞記者發現日本相關政策要點旨在口罩、呼吸機等抗疫產品的國產化。九成華東地區日企表示並無改變供應鏈計劃,松下等大型日企也對記者表示將繼續深耕中國市場。
  • 日媒:達到日本現在人均消費水平 中國消費市場還需擴五倍
    參考消息網9月26日報導 日媒稱,中國消費市場規模在2013年超過日本,2015年已相當於日本的1.7倍。今後,隨著民眾收入水平的上升,中國消費市場無疑將長期呈擴大趨勢。據日本《富士產經商報》9月25日報導,近年來,不僅沿海地區,中國內陸城市年輕人的穿衣打扮也接近發達國家的年輕人,對服裝不全看重實用性,時尚因素正起著引領作用。特別是女性時尚的變化非常徹底。不少人閱讀講談社的《ViVi》雜誌,學習著裝、化妝、美容技巧。報導稱,這是因為全球性品牌產品不僅在中國沿海地區,在內陸地區也有越來越多的專賣店。
  • 1700多家日企「撤離中國」真相調查:大部分日企並無撤出中國打算
    針對日企縮小在華業務的原因,該報告顯示前五位的因素分別是:當地銷售減少、成本增加、出口低迷、難以確保勞動力和發展潛力小。當地銷售減少這一因素的影響程度不斷增強,2018年回答這一原因的企業佔比為37.5%,2019年這一數字已上升到66.7%。
  • 疫情後迎來消費旺季 白酒銷售如何站上「風口」?
    原標題:白酒銷售如何站上「風口」? 來源:四川日報 受疫情影響,在錯失春節消費旺季、三月小陽春、端午節後,中秋國慶旺季期間,白酒市場終於開啟緩慢復甦模式。從此前多家酒企披露的三季報可以看出,雖然銷售業績已呈現復甦趨勢,但復甦的速度並未達到市場預期。
  • 日媒攬要12月1日:中國《出口管制法》生效 日本關注對日企影響
    原標題:日媒攬要12月1日:中國《出口管制法》生效 日本關注對日企影響1.共同社:奧運五環標誌完成檢修重回東京臺場隨著東京奧運會和帕運會延期至明年夏季,暫時從日本東京臺場海濱公園內水上撤去的奧運五環紀念標誌,於12月1日完成安全檢查和維修後重新歸位。五環標誌將展示至明年8月奧運會結束,夜晚計劃每天亮燈。
  • 紅星觀察|清酒的契機:RCEP籤署後,日企為何青睞中國西部市場?
    日本貿易振興機構(JETRO)成都事務所所長田中一誠說,中國的西部市場對日企充滿吸引力,而在他們看來,成都是進入中國西南市場的重要一站。日企「敬酒」桌上擺著回鍋肉、麻婆豆腐等傳統川菜,每個人面前,則不停有人送上不同品牌、但都是來自日本原產的清酒——這是一場頗有本地風味的日本酒品鑑活動。
  • 揚州餐企入駐天貓 首日銷售破千萬
    網上下單,網友可以憑電子憑證直接到店消費。昨天,揚州本土餐飲品牌星倫多海鮮自助入駐天貓。據了解,星倫多旗艦店前後籌備了6個月,包括團隊搭建、選品、開業方案以及相關資質審核等,於9月13日正式上線,單日銷售即破千萬元。「我們藉助阿里巴巴集團的平臺,打通線上線下營銷鏈路,助力企業的數位化轉型。」東園集團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 3.15消費者權益日:消費維權英語表達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口語>實用口語>正文3.15消費者權益日:消費維權英語表達 2012-03-15 14:44 來源:新浪教育 作者:
  • 「日企排隊撤出中國」真相調查
    針對日企縮小在華業務的原因,該報告顯示前五位的因素分別是:當地銷售減少、成本增加、出口低迷、難以確保勞動力和發展潛力小。當地銷售減少這一因素的影響程度不斷增強,2018年回答這一原因的企業佔比為37.5%,2019年這一數字已上升到66.7%。
  • 日媒:日企正在中國各地培養「日本粉」
    《日本經濟新聞》4月9日文章,原題:日企開始在中國培養粉絲 近日,提供日式服務和活動的體驗型商業設施在中國多地亮相。
  • 面對消費升級,這些奶企的「營銷秘籍」值得一看
    今年以來,疫情之下,企業如何銷售產品,如何贏得消費者的心,成為奶業行業的一個熱點話題。為此中國奶業協會信息宣傳部對重點奶企優秀營銷做法進行了梳理提煉和歸納總結,形成一套應對消費升級的「營銷秘籍」,為奶業與消費協同發展增添助力。  奶業作為國民營養健康不可或缺的產業,已經邁入高質量發展階段。
  • 日媒:與中國脫鉤,新德裡只會傷害印度消費者
    來源:環球網原標題:日媒:與中國脫鉤,新德裡只會傷害印度消費者日本《日經亞洲評論》7月15日文章,原題:印度試圖與中國脫鉤的錯誤做法只會傷害本國消費者。副題:長遠而言,禁止TikTok和拒絕北京參與建設5G網絡對印度人毫無益處 印度認為,其對中國投資、商品和手機應用的依賴使其在其他領域變得脆弱,因此決定必須與中國經濟脫鉤,著力加強自身產業。除了對中國投資施加新的限制,並禁用59個中國手機應用,印度還考慮提高多達300種中國產品的進口壁壘。印度選民們似乎一致認為需要給北京一個教訓。
  • 大批日企撤離中國?商務部回應
    在10日舉行的例行新聞發布會上,商務部新聞發言人高峰表示,所謂「大批日本企業撤離中國」的說法根本站不住腳。高峰指出,據日本貿易振興機構對在華日資企業的調查顯示,2015年至2019年,在華日企擴大、維持和縮小在華業務的比例基本保持穩定,其中計劃縮小在華業務的企業佔比較小。2016年至2019年均在5%至5.4%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