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河畔,四行倉庫

2021-03-02 秋名山四寶

   凡於我民族有功者,不會也不容抹掉英雄的功業。

本文首發自秋名山四寶(ID:phellodendron)

【合作交流,請加微信號:iAmy0437】

作者 | 文有發 

排版 | Ben King 

封面&頭圖來源 | 秋名山四寶 

▲電影《八佰》片尾曲《蘇州河》,原唱:那英

1分20秒的路程

那一天,我掐著表,從四行倉庫走過西藏路橋1分20秒,看似不到500米的距離,我,走了1分鐘,而他們,卻走了四天四夜。

▲西藏路橋,拍攝/文有發

來到上海,本就是一場衝動的意外,只做轉機只用,所以內心並無太多的旅行指引,本規劃著想去些繁華的地方,以便增長一些知識,左不過如同廣州新城一樣的商業氣息,唯一有區別的,可能就著黃浦江水,是一種比人情更殘酷的經濟博弈。時間也不多,倒不如靜靜地尋求著那一番不為人所知曉的另一層景象。

上海,在中國近代乃至現在都在全國的發展中起著關鍵作用,其中既有經濟的,也有文化和歷史的。前者於旅遊者的眼光來說更代表著無可比擬的宏觀實力,而後兩者,才是追尋一座城市的靈魂所在。於是,我選擇了曲阜路站,蘇州河旁。

這兩個地方,對於沒有踏足過上海的夥伴而言,顯得如此陌生,而對於我來說,卻是那樣的真切與陌然。

觸動我的淚腺機關,說起對它的真切,是情緣於去年上映的一部電影《八佰》,管虎導演的意志,讓我們能在時空的煙雲下再次領略其中的民族情懷,我也曾把它作為自己的論文和文章進行研究,十數次的翻看,已在我腦子裡凝固起一種聳然於高山的精神,加之這次的書寫,已經是我對它的第三次動筆,也是我第一次近距離感受觸摸英雄足跡的肌理,我覺得,我在這,得到的,遠遠比我想像的,來的更為深刻,更為震撼。

▲四行倉庫外景,拍攝/文有發

這裡的建築,一如在保護四行倉庫一般,沒有黃浦江的摩天大樓,七八層的公寓整齊錯落地排在曲阜路旁,狹窄的人行道引著前來的旅者往蘇州河旁走著,大片的舊區籠絡著右側盡頭那一座磚石外露的建築,偌大的工廠車間式的橫豎鐵柱包裹著玻璃,數個人高的巨型鐵門清晰地反映出這座建築的用途,也正是因它的存在,中國的抗戰史,也在這裡,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不同於參觀其他的博物館,內心未有很大的激動之意,更多的是懷著敬意,去試圖翻看一座城乃至一個民族的鬥爭史。和大多數旅者一樣,迎著1月飄灑的上海細小雨點帶來刺骨的冷,在暈滿雨點的鏡片中,一切都如此的朦朧卻真實,映襯出這裡的遲暮和無助。

▲四行倉庫部分內景,拍攝/文有發

沿著蘇州河往晉元廣場走去,不時抬頭45度角靜靜地看這座賦予了英雄靈魂的倉庫,重複上演著的只是自然變化的流水依舊如70多年前那樣,泰而不驚,任四方來敵,我自歸然不動。

轉彎進入四行倉庫的四行倉庫正面,是晉元廣場,千瘡百孔的牆壁無聲地講述著那場戰爭的無比慘烈,這裡,記載著英勇下跳的無懼吶喊,這裡,記載著謝晉元將軍的激情演講。

此時,真實的四行倉庫與電影《八佰》的情景在我腦海剪影,小雨裹挾著寒氣逐漸變大,滴落到地上,像極了當年的保衛戰的戰況,熟悉,陌生,影像,真實,二重時空在這裡交匯,只聽得,四百人的孤軍,在強自己數百倍的敵人面前,沒有所謂的退縮,四天四夜的每一個時間段裡,都在用自己的鮮血的微弱力挺著這最後陣地。射擊嗖嗖,無法判斷出每個彈孔背後的射擊手,但這每一個彈孔所留存的,都有四百英雄的堅毅長歌。

歷史不會騙人,文物展現真意,昨天,今天,天空的藍,豔陽的紅,凡於我民族有功者,不會也不容抹掉英雄的功業。

在近代這場抗擊外來侵略的作戰中,無論是誰,凡敢於亮劍在前,那股由內而發所凝結的民族志氣,早已超越了輸贏的客觀比較,凝結於民族的心骨之上,此是真正的英雄所在,民族所系。

晉元廣場上,黑色的階梯上所敬獻的香菸花朵,早已超越了祭品的實質,鼓舞著再戰的將士,飄渺著,一首鍛刻在機槍下的視死如歸。

▲晉元廣場上擺放的部分祭品,拍攝/文有發

踏入博物館內部,我震驚了,我沒有拍一張照片,我相信,這裡的一切,已經在我腦海形成了固有記憶,重播之後的一切,使我對這裡的所有,有了一層新的認識。

這裡的故事是沉重而神聖的,四百人凝成的戰爭神殿,敬意,是我唯一能給他們的禮物,在火的烈焰中,靜靜地讀完他們的故事,完成一次基於歷史的有機蛻變。

蘇州河南北,88師524團,侵華日軍,在不到五百米的地方相互僵持,四天四夜,沒有人會知道第二天怎麼樣?但是,不戰,就意味著死亡,就意味著淪陷,就意味著亡國!

當524團的先輩們從四行倉庫毅然抱著炸藥包跳下時,電影的聲音在我耳旁回想,交織著不同的地方鄉音,忠孝不能兩全,以己之身,報以國家,無國,哪還有家?

四百將士,可敵萬夫!這場戰,四天四夜的苦,早已上升為一種力量,任槍林彈雨,任敵眾我寡,只要手裡仍存一塊陣地,心中仍存一絲光熱的意志,走過去,就有贏的希望和奇蹟。

▲四行倉庫紀念牆,視頻拍攝/文有發

戰爭過後,這四百人流落異鄉,卻自始至終沒有這裡,也沒有忘記心中那一團火。縱使深陷監獄,被迫勞工,若干年後,可能彼此不知身在何方,但這裡的所有,回歸塵土,那射進倉庫的每一個空洞,都是他們功勳立業最美的見證。蘇州河水並未乾竭,只是那帶了孔洞的庫牆,還在等著,他們的重聚……

踏著蘇州河上的西藏路橋,我平穩地走著,1分20秒,而70多年前,他們卻用生命,走了四天四夜;回過頭來,站在曾經的租界上,回看著這座滄桑的建築,不禁心生哀戚,不知是雨,還是淚,鏡片在冷冽的寒風中莫名的滴著,落在平行時空上,我看見了他們過橋後的無奈和落寞,四天四夜,在這裡,不純在單純的時間概念,那一雙雙布滿血絲的眼球,眺望的,是庫外含在眾人心間的家國。

河上,或許存在著軍事上的勝負之分;河岸,那相互的扶持,早已脫離簡單的勝負區別,唯不變的,是煙雨褪去,久不見的陽光,重新貼在庫牆上,顯得厚重結實,車水馬龍的叮噹響在西藏路橋跑著,這裡的故事,沿著蘇州河水,波紋依然,從容不驚。

相關焦點

  • 蘇州河畔「最後的戰役」:四行倉庫保衛戰,《八佰》壯士慨以慷!
    (一)1937年,蘇州河邊,四行倉庫,「八佰」士兵,立於此處。淞滬會戰,是抗日戰爭打響之後,中日雙方第一次全面會戰。中央軍的戰略思想很明確,核心目標:改變日本的侵略方向,擊破日本「三個月內亡中國」的妄想。
  • 蘇州河畔,建築滄桑
    文│曹偉 編輯黃琳上海蘇州河遠眺電影《八佰》的上映,讓眾人目光皆為蘇州河畔四行倉庫所吸引,以至於近日來不斷在網上見到關於參觀四行倉庫抗戰紀念館務必預約的友情提示。蘇州河,上海的母親河,蜿蜒曲折的貫穿於這座城市腹地之中,成為近代上海發展的見證者,而兩岸林林總總的各色建築,更承載了歷史與現實的點滴。正如四行倉庫印證了中華民族的艱苦抗戰與不屈不撓,蘇州河畔的其他建築同樣意義非凡。
  • 真實四行倉庫保衛戰
    該片講述了「八百壯士」——中國國民革命軍第三戰區88師524團的一個加強營,固守上海蘇州河畔的四行倉庫、阻擊日軍的故事。    留下來有可能死亡    日本人在1937年8月13日發動了「八一三事變」,淞滬會戰由此拉開序幕。
  • 看過《八佰》後,重遊四行倉庫,這裡曾是民國四大銀行的金庫
    四行倉庫前世今生 上海作為中國近代金融業發祥地之一,許多著名中資銀行將總行設於或遷至上海,並將各銀行相關倉庫就建在水運交通便捷的蘇州河兩岸,四行倉庫就是其中最廣為人知的一個。
  • 四行倉庫最後撤退了嗎? 謝晉元為何會同意勇士撤離四行倉庫?
    當天夜裡,一位女童子軍隊員,冒著危險衝過蘇州河,將一面國旗獻給了謝晉元部,全體官兵更加受到鼓舞,謝晉元激動地說:「你給我們送來的不僅僅是一面國旗,而是我們中華民族誓死不屈的堅毅精神!」並下令立即將國旗升起。30日,日軍再次對倉庫發起攻擊,但在謝晉元部的堅決反擊下,始終難以向前一步。再作戰時,蘇州河南岸的老百姓紛紛向守候在倉庫的士兵呼喊示意,並不時提醒告訴士兵日軍所在的位置。
  • 電影八佰講述了什麼 守衛「四行倉庫」的是哪支部隊
    1937年淞滬會戰末期,國民革命軍第88師524團留守上海四行倉庫,與租界一河之隔,孤軍奮戰4晝夜,造就了罕見的被圍觀的戰爭;為壯聲勢,四百人對外號稱八百人。守衛「四行倉庫」的是哪支部隊「中國不會亡,中國不會亡,你看那八百壯士孤軍奮守東戰場,四方都是炮火,四方都是豺狼,寧願死不退讓,寧願死不投降。」這是抗戰慷慨悲壯歌曲《歌八百壯士》中的歌詞。
  • 《八佰》與真實的四行倉庫保衛戰
    傍晚17時30分,站在上海市閘北區南部的蘇州河邊,東側是西藏北路橋,當年叫「新垃圾橋」,在蘇州河北岸就是淞滬會戰中赫赫有名的「四行倉庫」。作者所在的位置就是當年上海市民隔岸觀看四行倉庫保衛戰的地方,一百多米外的四行倉庫,當年彈雨紛飛,炮聲震耳欲聾,在如此近的距離上觀看炮火連天的戰鬥,這種場面在世界戰爭史上實為罕見。
  • 四行倉庫保衛戰:一場震驚全世界的戰爭直播
    1937年,上海蘇州河北岸,曾經的燈紅酒綠被戰火和硝煙所掩蓋,歌舞昇平被不絕於耳的槍炮聲所代替。曾經最繁華的十裡洋場,此時變成了人間煉獄。整座城市陷入戰火,看到的都是廢墟。2020年,上海蘇州河北岸,高樓聳立車來車往的繁華,比曾經的十裡洋場還要熱鬧。只是,四行倉庫那一面滿是彈孔的牆壁依然醒目。
  • 一條蘇州河相隔,一邊天堂一邊地獄,四行倉庫保衛戰究竟有多慘烈
    上海市民慰問第88師同時,四行倉庫是一座位於蘇州河北岸的高大建築物,牆體非常厚實,適合展開定點的防禦阻擊。令人非常可笑的是,蘇州河北岸一片戰事蕭條、殘垣斷壁,而南岸卻依然燈光璀璨,歌女們還喝著歌曲。真的是一條蘇州河,將一邊變成了天堂、一邊變成了地獄。
  • 真實四行倉庫保衛戰:「八百壯士」只有四百人
    電影《八佰》講述了「八百壯士」——中國國民革命軍第三戰區88師524團的一個加強營,固守上海蘇州河畔的四行倉庫、阻擊日軍的故事。  這個故事取材於淞滬會戰期間發生的真實事件。許多人看過電影後,都被「八百壯士」堅貞不屈的鬥爭精神所折服,進而對「四行倉庫保衛戰」產生了興趣,這是一場什麼樣的戰爭?
  • 四行倉庫修繕工程設計師揭秘:8個炮彈孔430個槍彈孔 真實記錄那段...
    但旁人有所不知,當時圍繞那面彈痕累累的西牆修複方案,建築設計團隊經歷了幾番激烈爭論,最大的博弈點在於修復到什麼年代——1935年四行倉庫落成之際,還是1937年四行倉庫保衛戰之後?這一問題,影響了整個修繕方案的方向和進程。不能忘卻的歷史,每一處修繕都值得較真。
  • 四行倉庫平面圖來了
    電影根據真實歷史事件改編,展現了1937年淞滬會戰末期,國民革命軍第88師524團留守上海的四行倉庫,孤軍奮戰四晝夜的戰鬥場景。該片全景還原了四行倉庫的建築面貌,然而作為一部商業電影,為了提升視覺效果,免不了對真實情況做一些戲劇加工。那麼實際的四行倉庫到底長啥樣?一起來看看!
  • 《八佰》:真實的八佰、現實的四行倉庫,更讓人唏噓澎湃
    80多年前,淞滬會戰中,國軍慘敗,整個上海蘇州河北岸還未淪陷的陣地只剩四行倉庫,四行倉庫是金城、中南、大陸、鹽業四大銀行的倉庫,有著堅硬的混凝土的外壁,就算是輕型坦克炮彈也難以攻破,這裡也就成為了八佰壯士最後駐守的要塞,在河北岸陰暗的四行倉庫裡,四百多散兵們背水一戰,謝晉元對戰士們說,死守四行倉庫,與最後陣地共存亡,這個倉庫就是我們四百多人的墳墓。
  • 鉤沉|父親謝晉元與四行倉庫保衛戰
    他立即會同第一營營長楊瑞符少校分頭通知各連,全營向四行倉庫集中。四行倉庫是金城、大陸、鹽業、中南四個銀行儲蓄會的堆棧,位於蘇州河北岸新垃圾橋(現西藏路橋)西面,是一幢五層樓的鋼筋水泥建築,倉庫內儲存了幾萬包糧食、牛皮和絲繭等物資,由於牆厚樓高,易守難攻。部隊進駐後,父親與一營長楊瑞符集合部隊作簡短動員,說明奉命掩護大軍撤退並據守四行倉庫,第一營已是離開大部隊的一支孤軍。
  • 感懷「四行倉庫保衛戰」文章《卒的沉思》
    去年初冬,有機會去了上海的原四行倉庫舊址,它位於靜安區西藏路的西側、蘇州河的北岸。現在這裡被上海市政府闢為「上海四行倉庫抗戰紀念地」,一塊灰白色的大理石碑上鐫刻著這一標誌,立在原倉庫的南側外牆下。但四行倉庫映入我的眼帘時,還是讓我感到了強烈的壓抑和震撼:特別是西側牆體外,密密麻麻的彈孔和日軍平射炮轟擊過的牆洞記錄著當年的鏖戰,鐵灰色的斷壁殘垣默默而獰厲的聳立著,牆壁上「四行信託部上海分部倉庫」11個大字只剩下了7個完整的字,其餘的不是殘缺就是完全被炸掉。
  • 電影《八佰》中真實的四行倉庫保衛戰:「八百壯士」只有四百人
    原標題:真實四行倉庫保衛戰:「八百壯士」只有四百人最近,電影《八佰》在各大影院熱映。該片講述了「八百壯士」——中國國民革命軍第三戰區88師524團的一個加強營,固守上海蘇州河畔的四行倉庫、阻擊日軍的故事。這個故事取材於淞滬會戰期間發生的真實事件。
  • 八百壯士悲歌:精銳部隊已消耗殆盡,明知四行倉庫不堪一擊,新兵們卻...
    慷慨悲壯歌曲《歌八百壯士》創作於1938年,紀念一年前發生在上海蘇州河畔的四行倉庫保衛戰。四行倉庫八百壯士往事,當今因電影《八佰》再次引起國民現象級關注。 因此,若由第88師老兵守四行倉庫,肯定不是將全營拉進倉庫裡。而是這樣做:一個步兵營裡的兩連上火線,一連控置為預備隊。四行倉庫的東面與南面是公共租界,日軍只能由西面與北面進攻。這兩個方向,應該鑿通民房,部署三段式碉堡,構成多層重疊據點群。步兵營防禦正面800米、縱深500米,再加500米警戒陣地,第1營的縱深據點群展開來,理論上應由蘇州河畔一路部署到上海火車站。
  • 真實的四行倉庫保衛戰:423人對抗2000日軍,殲敵兩百餘人
    電影八佰的故事背景,就是著名的四行倉庫保衛戰 ,而電影我們都知道會有誇張的成分在,所以扣除誇張成分讓我們今天來好好聊聊這真實的四行倉庫保衛戰。四行倉庫是當時上海最大的四所銀行與交通銀行共同建設的聯合倉庫,因為需要存放的東西多, 又有大量高價值的物品,所以四行倉庫也是建得又大又堅固,普通的炮彈不能傷它分毫,是個很好的作戰場所。同時日本人還不敢動用重炮,畢竟四行倉庫就位於蘇州河北岸 ,而蘇州河南岸是當時的美英租界。
  • 這是四行倉庫保衛戰歷史畫面
    四行倉庫保衛戰,是世界戰爭史上的一個傳奇。蘇州河的南岸以及四行倉庫的東面,都是當時的公共租界,屬英美勢力範圍。從四行倉庫四面發起攻擊的日軍,怕誤傷租界,不敢動用遠程大炮,也不敢用飛機投彈。來自世界各國的人士聚集在蘇州河南岸,隔岸觀看了這場戰鬥。
  • 真實的八佰,現實的四行倉庫,更讓人唏噓澎湃!電影《八佰》背後的...
    淞滬會戰,國軍慘敗,整個上海蘇州河北岸還未淪陷的陣地,只剩四行倉庫! 四行倉庫是由大陸銀行和北四行的聯合倉庫,是座鋼筋混凝土結構的六層大廈,就算是輕型坦克炮彈也難以攻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