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高爾察克,時至今日俄羅斯富有爭議的白軍統帥

2020-12-26 騰訊網

俄國內戰時期的白軍「最高執政」高爾察克是一位傑出的艦隊指揮官,水雷專家,海洋學家,但他並不是一位成功的軍事家,戰略家,政治家。

高爾察克

1917年二月革命爆發,高爾察克被解除了黑海艦隊司令的職務,臨時政府派他到美國海軍充當顧問,協助完成進攻土耳其的計劃(此時一戰尚未結束),高爾察克到達美國後發現計劃已經取消,但他不急著回俄國,先去了日本然後逗留在哈爾濱,同年十一月布爾什維克發動起義,高爾察克聞訊向英國海軍提交了申請,希望加入英國艦隊繼續對德作戰。

海洋探險的高爾察克

起初英國接受了他的申請,一番權衡過後,他們認為高爾察克更適合回到俄國指揮白軍作戰,高爾察克勉強答應了,據他的妻子回憶丈夫有不祥的預感,多年後一位白軍軍官這樣評價高爾察克:「他是透明的,喜怒哀樂都掛在臉上,陌生人只需要一個星期就能把他摸透,他是上級命令的奴隸,為了俄羅斯他可以做任何事情,但對待下級他喜怒無常,極端情緒化,一點小事就能把他點燃,他反對特權,無意中又在使用特權,他沒有自己的戰略計劃和參謀系統,全憑周圍那些人七嘴八舌的告訴他怎麼做,他沒有業餘愛好,社交能力幾乎為零」。

參加協約國軍事會議的高爾察克

高爾察克擔任西伯利亞軍事部長後,英國政府援助了60萬支步槍,6831挺重機槍,20萬套冬季作戰服,他的部隊成為白軍中最強的一支,英國政府承諾會繼續提供援助,但有個先決條件,那就是高爾察克必須首先說服美國承認他的西伯利亞政府,英國隨後將和他籤署援助協議,高爾察克不懂大國之間的合縱權謀,此刻美國幹涉軍7000人就在西伯利亞,並且幫助他抵制了企圖蠶食西伯利亞的日本人,高爾察克卻一直沒有拜訪他們的司令官格雷夫斯將軍,就民族尊嚴而言他是對的,但英國人漸漸對他失去了興趣,隨著戰事的失利,他們轉而支持鄧尼金。

西伯利亞時期的高爾察克

1918年11月高爾察克宣誓就職全俄白軍」最高執政「,鄧尼金,尤登尼奇等將領承認了他的地位,但他從來沒有拿出一套切實可行的完整的聯合作戰計劃,各地白軍還是各自為戰,在對待鄰國盟友方面,他對極端仇視布爾什維克的芬蘭置之不理,對西伯利亞的捷克軍團疏遠甚至有些歧視,高級軍事會議不通知捷克軍官參加,即使他們幫助鎮壓了鄂木斯克的叛亂也無濟於事,相同境遇的還有波蘭第5步兵師。

捷克軍團

高爾察克部隊的戰鬥力和單兵素質高於成立不久的蘇聯紅軍,這也是他們從西伯利亞一路進軍到伏爾加河畔的重要原因,然而,行軍途中高爾察克執行了嚴酷的掃蕩政策,他試圖以軍人的手段恢復社會秩序,對於所有擁有武器的人(有些是村民自衛隊)一律消滅,有通敵嫌疑的村莊夷為平地,甚至抱怨的人也將被判處十年以上勞役,這種一刀切的做法最終導致了平民變成了遊擊隊,遊擊隊紛紛加入了蘇聯紅軍,包括一些原本反對布爾什維克的地方武裝,當高爾察克和託洛斯基決戰時,十餘萬遊擊隊活躍在他身後,他的供應線被完全切斷。

高爾察克檢閱部隊

1919年3月,白衛軍攻陷距離莫斯科1160公裡的格拉佐夫,一個月後蘇聯紅軍展開反攻,高爾察克的部隊堅持到11月終於崩潰,紅軍長驅直入搗毀西伯利亞白衛軍老巢鄂木斯克,俘虜5萬人,其中包括10名將軍,高爾察克在捷克軍團護衛下沿著西伯利亞鐵路向靠近蒙古的伊爾庫茨克逃亡,中途被左翼的社會革命黨武裝攔住,相對布爾什維克,社會革命黨相對溫和,他們只想了結高爾察克的政治生命,高爾察克被迫辭去了所有職務,作為交換條件,捷克軍團將繼續護送他到伊爾庫茨克。

鄂木斯克白軍屍體,大多受過虐待

高爾察克到達伊爾庫茨克並未見到約好的英國軍事聯絡員,迎接他的又是社會革命黨的民兵,他們帶走高爾察克時捷克軍團並未阻攔,高爾察克隨後被交給城裡的幾個布爾什維克特派員,原來這裡的社會革命黨已經向布爾什維克投降,英國人這時在哪裡?他們是否拋棄了高爾察克是個謎了,經過一周的審訊,高爾察克被押赴刑場執行槍決,他表現得鎮定無畏,臨刑前一刻禮貌地對行刑官說:「希望你能幫我個忙,告訴我在巴黎的妻子,我將在天堂祝福她和兒子」,行刑官回答:「會的,如果我沒有忘了的話」。

高爾察克臨刑前照片

高爾察克不是個複雜的人,他可以專心做好每一件事情,比如日俄戰爭中巧妙地用水雷炸沉日本巡洋艦「高砂」號,帶領科考隊深入白令海線,發表令學術界矚目的論文《喀達海和西伯利亞的冰》,一戰中成功襲擊土耳其運煤船導致其工業癱瘓,然而如果交給他一個政權或者一個國家那將是個悲劇,和他交往過的英國軍官回憶:「一個不高大的,不合群的人,他似乎沒有太多朋友」,美國總統威爾遜稱他為一個標準的俄國軍閥,他的海軍同僚形容他為「滿面愁容的大男孩」,高爾察克至今在俄羅斯也是一個富有爭議的人物,1997年,俄羅斯掀起一股為高爾察克平反的運動,有些團體提議將他列為俄羅斯歷史上的愛國人物,忠於信仰的典型,1999年這兩項提議被軍事法庭拒絕,2001年被俄羅斯最高法院再次拒絕,2012年即將下水的新型護衛艦申請以他命名被俄羅斯國防部否決,另一方面,在伊爾庫次克,彼得格勒矗立著他的紀念碑。

相關焦點

  • 高爾察克的春季攻勢迅猛 列寧都喪氣 這是蘇維埃最危急的時刻
    按高爾察克政府的計劃,東線白軍的目標是奪取伏爾加地區,然後在那裡從中部直取莫斯科,或者北上或南下,和當地的白軍匯合。 短短六個星期內,白軍取得了重大進展:西伯利亞集團軍3月7日攻佔了奧漢尼克,以每天40到50俄裡的速度挺進;3月12日,西方集團軍攻克烏法,使得紅軍已經無力抵擋高爾察克西進,到4月中旬,高爾察克白軍已經逼近6個月前捷克軍團和「人民軍」控制的範圍。與此同時,在南俄的鄧尼金也攻佔了頓巴斯,意圖從南向北威脅莫斯科;在俄羅斯和愛沙尼亞邊境上的尤登尼奇也攻佔普斯科夫,開始向彼得格勒進軍。
  • 《無畏上將高爾察克》,豆瓣評分7.6,卻看到堪比《上邪》的女子
    在看完電影《無畏上將高爾察克》後,對高爾察克的英勇事跡一略而過,不是因為他的經歷算不上驚心動魄,而是因為安娜更讓人驚嘆;更引起注意的,是在他生命最後時光陪伴在身邊的安娜。雖然觀看的是俄羅斯的電影,人們穿著異邦服飾,說著俄語,但一瞬間,腦海中始終回想著「乃敢與君絕」。
  • 蘇俄內戰時期「三國演義」:紅軍和白軍大戰,黑軍又是什麼角色?
    在蘇俄內戰時期,紅軍的最大死敵無疑就是白軍,又叫白衛軍,和紅軍相比看名字都是對立的,事實上雙方也都視對手為死敵,紅軍和白軍他們兩者「不是你死就是我活」!俄國白軍其實只是在特殊歷史背景下產生的一個陣營統稱,並不是一支真正意義上的完整獨立軍隊。歷史學家普遍認為白軍沒有一個統一組織,是一系列與紅軍相對立的軍事組織的統稱,主要由支持沙皇的保皇黨、軍國主義者和溫和社會主義者組成。白軍主要將領有鄧尼金、高爾察克等人,一直都被紅軍貶稱為「白匪軍」。
  • 第一次世界大戰時俄國的「婦女敢死營」,作戰勇猛,下場卻很悲慘
    家境貧寒的雅什卡在5歲時便開始為地主家幹活,因此生得身體健壯有力。16歲時,雅什卡嫁給了當地一名男子,夫婦經營一家小店,過著平淡的生活。但好日子沒過幾天,第一次世界大戰就爆發了,她的丈夫應徵入伍。1915年6月,雅什卡接到消息,丈夫殞命沙場。悲痛不已的雅什卡決定赴前線為丈夫報仇。但當時的俄軍不允許婦女參戰,於是雅卡什直接給沙皇發電報,請求參軍,結果得到了沙皇的批准。
  • 火影中最具爭議的話題,時至今日都在討論,岸本設定太模糊
    作為一部已經完結了好幾年的作品,時至今日談起《火影忍者》這部動漫依舊是話題不斷。因為火影忍者確確實實是日漫史上比較經典的作品,但同時也充滿了爭議性,前前後後連載十幾年,直至完結有些設定都前後衝突,一些伏筆至今沒有解決,經典的同時也充滿了槽點。
  • 《萬國覺醒》紫色統帥天賦怎麼加點 紫色統帥天賦加點攻略
    紫色統帥需要在經過完善的培養以及正確的天賦加點之後才能體現出真正的強度,在此之前並不能給到自己陣容太大的幫助,所以玩家在獲取紫色統帥之後,最重要的還是要將天賦以及加點的方法摸... 萬國覺醒紫色統帥怎麼培養?
  • 在互相絞殺的呈現裡,你們實現了眾生平等——《紅軍與白軍》
    在1918年的蘇聯,由於剛成立的蘇維埃政權不穩定,赤軍和沙俄勢力聯合起來的白軍展開了生死決鬥。在伏爾加河畔的某處,紅、白兩軍的爭奪反覆出現,輪番佔領,支援紅軍的國際主義戰士(多數是匈牙利人)的據點被白軍攻佔。在屠殺過程中,一部分紅軍逃到附近的一家中立戰地醫院,雙方先後佔領醫院後都進行了複式屠殺……在《紅軍與白軍》中,人們看到了殘酷、冷酷的戰爭,一個權力與暴力交織的世界。
  • 俄羅斯雙頭鷹國徽的輪迴
    1497年,雙頭鷹作為俄羅斯國家標誌圖案首次出現在伊凡三世的國璽中,至今已過去500多年。然而,如今紅底盾牌上金色雙頭鷹的國徽卻是從2000年才正式被憲法承認為國徽的,數來也只有十多年而已。從雙頭鷹第一次出現在國璽上到今日,雙頭鷹的形象幾經變更,一度被除去。今日,人們常用雙頭鷹來寓意俄羅斯力求東西兼顧的外交政策,將其視為俄羅斯的精神象徵與「政治密碼」,雙頭鷹國徽的歷史也成為俄羅斯歷史的縮影。
  • 遠徵歐洲的蒙古統帥——拔都
    蒙古歷史上最傑出的軍事統帥之一,蒙古人因他對部下寬大,稱他為撒因汗。拔都(1207年-1255年),金帳汗國的建立者,成吉思汗長子朮赤之嫡次子,遠徵歐洲的蒙古統帥,元朝歷史上最傑出的統帥之一。  拔都,1227年繼父汗位,襲封地。1235年,奉蒙古大汗窩闊臺之命,率大將速不臺和宗王拜答兒、合丹、蒙哥等西徵。
  • 莫洛夫:俄羅斯人為何不怕中國索回西伯利亞
    首先我要說的是,現有俄羅斯遠東領土都是通過合法程序獲取的,當然這也包括上世紀九十年代的中俄邊境條約,這點大家都無話可說。因此,所謂中國人對俄羅斯佔領「中國領土」爭議目前僅僅是個歷史感情問題,不是現實法律糾紛問題。這個條約是中俄關係的基石,如果沒有這個安定的北方邊界,中國絕對無法大規模搞改革開放。
  • 末代沙皇一家被殺,真正的兇手大白於天下,俄羅斯專家:不是列寧
    2016年8月,俄羅斯發生了一則爆炸性新聞。俄羅斯「末代沙皇謀殺案」首席調查員弗拉基米爾·索洛韋夫對媒體表示:「包括歷史學家和檔案學家在內的頂級專家進行了長期調查。現在,我可以非常肯定地宣布,沒有可靠的文件證明列寧或斯維爾德洛夫(時任蘇聯全俄中央執行委員會主席)下令處決沙皇一家。」
  • 從莫斯科公國到俄羅斯帝國再到蘇維埃,一個帝國的演變史!
    雖然東羅馬人在戰爭中處於下風,但是他們也把東正教的信仰與文化帶給了羅斯人,這也是後期俄羅斯成為東正教文化中心的原因。但是好景不長,羅斯人在12世紀中期時遭遇了分裂,整個國家分成了18個小公國,統一的國家不復存在。這也導致13世紀時,蒙古人的金帳汗國入侵時羅斯人毫無抵抗能力,羅斯人很快就被徵服了,此後羅斯人的發展中心轉移至東北部莫斯科一帶,蒙古人開始對羅斯人進行長達兩個半世紀的統治。
  • 聊聊俄羅斯(正文)
    並引起其親密戰友託洛茨基的不滿,列寧隨之調其回京,免除了他外交委員的職務,同時任免他為軍事委員,主管對意圖復闢顛覆新生無產階級政權的「白匪軍」以及以英法日為主的外國幹涉軍的作戰。「白匪軍」的主要將領有鄧尼金和沙俄海軍上將高爾察克等,其部隊以黑海和頓河的哥薩克騎兵為主,另一部分白軍在西伯利亞,1918年初有3萬5千名捷克戰俘由西伯利亞鐵路通過遠東及海道,要回國參加歐洲西線的戰事,不料這些戰俘在途中發難,一路上又繼續招兵買馬,對新生的蘇維埃政權發起進攻,但最終這些白軍都敗於託洛茨基領導的紅軍之手。而外國幹涉勢力也由於各有算計,都淺嘗輒止。
  • 中國歷史上真正頂級的軍事統帥,只有八位,其餘都是浮雲
    然而,頂級的軍事統帥卻是屈指可數。在小編看來,要想成為頂級的軍事統帥,必須具備三個核心要素,即:一是需要頂級的戰略眼光;二是需要頂級的輝煌戰績;三是需要頂級的統軍能力。 按照這一標準,中國歷史上真正頂級的軍事統帥,只有以下八位: 第一位:孫武
  • 屢次為俄羅斯開疆,為何俄人身份仍存疑?
    關於哥薩克人的起源,其實現在也是個爭議問題。因為雖然故哥薩克有了相對確定的歷史之後就是說俄語的,但在早期,哥薩克人卻曾自認為是突厥人的後裔。比如哥薩克人的早期政權之一紮波羅熱聖體在公元1710年通過的憲法裡就曾經明確聲稱哥薩克是公元9世紀曾生活於中亞與東歐之間的可薩突厥人的後裔,不過這種說法卻遠非定論。
  • 抒情小詩,時至今日,我才發現
    時至今日,我才發現是你想得太多,不是人家對你的絕情,人家根本沒有對你動情,表面上的熱情實際上是人家寂寞的敷衍品。時至今日,我才發現人家根本不把感情當作感情,而自己卻一味強調曾經的衝動,事實上,你不難發現那點小小的情感波動在人家那裡非常稀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