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莫斯科公國到俄羅斯帝國再到蘇維埃,一個帝國的演變史!

2021-01-08 鴻淵看人文
羅馬帝國的象徵

大家都知道俄羅斯是世界上最大的國家,國土面積達到了驚人的1709.82萬平方公裡,同時也是聯合國的五位常任理事國之一,在國際上有著非常深刻的影響力。但是網友們都知道俄羅斯的一些歷史嗎?我想知道的應該不多,今天小編帶大家看看俄羅斯都有哪一些歷史吧~

基輔羅斯時期

若是想要明白俄羅斯的歷史那麼首先從名字了解。俄羅斯、白俄羅斯以及烏克蘭這三個國家在主體民族上面屬於一個人名族——東斯拉夫人又稱「羅斯」,在11世紀開始羅斯人建立了第一個屬於自己民族的國家,那就是基輔羅斯,這也是這是三個國家的共有前身。顧名思義,基輔羅斯的國家首都設立在基輔,目前基輔是烏克蘭的首都。

基輔的東正教教堂

基輔羅斯是九世紀維京人奧列格建立的以東斯拉夫人為主體的東歐君主制國家,在十世紀的時候基輔羅斯不斷的擴張,這個國家還很快跨過烏克蘭平原和黑海,對君士坦丁堡發起了進攻,在當時羅斯人在文明上還是屬於野蠻落後的,其戰鬥力也十分的強大,很快就把拜佔庭人打的求和。雖然東羅馬人在戰爭中處於下風,但是他們也把東正教的信仰與文化帶給了羅斯人,這也是後期俄羅斯成為東正教文化中心的原因。

但是好景不長,羅斯人在12世紀中期時遭遇了分裂,整個國家分成了18個小公國,統一的國家不復存在。這也導致13世紀時,蒙古人的金帳汗國入侵時羅斯人毫無抵抗能力,羅斯人很快就被徵服了,此後羅斯人的發展中心轉移至東北部莫斯科一帶,蒙古人開始對羅斯人進行長達兩個半世紀的統治。

俄羅斯帝國時期

十五世紀下半葉,在金帳汗國的統治下有一個公國漸漸的崛起了,那就是莫斯科公國。說到莫斯科公國,就不得不說真正讓莫斯科獨立的領導者——伊凡三世。伊凡三世是使俄羅斯取得了獨立的莫斯科大公,莫斯科大公國最終統一了雅羅斯拉夫爾、諾夫哥羅德、彼爾姆、特維爾這幾個俄羅斯公國,這幾個公國被伊凡三世以前的莫斯科大公們多次徵服過並向莫斯科公國臣服,。

1480年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擊敗欽察汗國分裂後的大帳汗國,使得俄羅斯從大帳汗國獨立出來,到16世紀30年代瓦西裡三世時期,以莫斯科公國為中心的俄羅斯統一國家基本形成,此時莫斯科公國一直致力於對外擴張。同時,伊凡三世娶了在拜佔庭帝國滅亡時逃往西方的拜佔庭末代皇帝的侄女——索菲亞·帕列奧羅格公主,大公伊凡三世迎娶拜佔庭帝國末代公主索菲亞後,莫斯科公國便以拜佔庭帝國的繼承人自居,將索菲亞帶來的拜佔庭象徵雙頭鷹奉為國徽,這也給後來的伊凡四世自稱沙皇(凱撒,同時也是莫斯科公國對東羅馬皇帝的稱呼)帶來了法理基礎。

到了伊凡四世時期,整個國家對外急劇擴張,並且擊敗很多蒙古人的汗國,在這個時期莫斯科公國完成了對俄羅斯沙皇國的轉變,1721年彼得一世在與瑞典王國進行大北方戰爭勝利後,被俄羅斯元老院授予「全俄羅斯皇帝」的頭銜,俄羅斯正式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帝國。俄羅斯帝國在十八世紀下半葉女沙皇葉卡捷琳娜統治時期達到了最鼎盛的狀態,直到十九世紀中葉在克裡米亞戰爭中失敗,才顯現出俄國農奴制度的弊端,此後俄羅斯帝國開始落後於其他的歐洲列強國家。1914年8月,政局動蕩不定的俄羅斯參加一戰,不堪的戰局直接導致了1917年的二月革命,尼古拉二世籤署退位聲明,俄羅斯帝國滅亡,俄羅斯共和國(俄國臨時政府)成立,但同年就被布爾什維克通過十月革命推翻,由蘇俄取代。

蘇聯時期

蘇聯全稱「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是世界上第一個共產主義國家聯盟。它的主體國家就是1917年11月通過十月革命獲得俄國政權的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

蘇聯是當時世界上國土面積最大的國家和人口第三多的國家。疆域橫跨東歐、中亞、北亞的大部分;陸上與挪威、芬蘭、波蘭、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羅馬尼亞、土耳其、伊朗、阿富汗、中國、蒙古及朝鮮接壤;與瑞典、日本、美國的阿拉斯加州和加拿大隔海相望。國土面積最高峰達到了驚人的22,402,200 平方公裡!

蘇俄的成立時期當時處於一戰,蘇維埃俄國在承諾交出1,207,000平方公裡和賠償6,000,000,000馬克後,結束了與同盟國之間的戰爭,不過一戰一結束該合約立即終止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後,英國、法國、日本、波蘭、美國等國因不滿蘇俄單方面退出對德戰爭,以及沙皇俄國債務等問題,對俄國革命進行了武裝幹涉(即蘇俄內戰)。國內忠於沙皇的勢力以及富農、地主和資產階級力量組織白軍發起了反對蘇維埃政權的戰爭。經過俄國內戰,蘇維埃紅軍擊敗了白軍以及協約國的聯合武裝幹涉,鞏固了政權。

此後蘇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上做出了主要貢獻,在與納粹德國作戰時總犧牲達到了可怕的千萬之數,這對於蘇聯的後來的冷戰有著極大的影響。蘇聯政權存在了大約70年,最終因為隨著東歐劇變,蘇聯的加盟共和國政府也紛紛效仿東歐諸國,意圖脫離蘇聯而獨立。1991年12月25日,戈巴契夫宣布辭職,將國家權力移交給俄羅斯總統葉爾欽。12月25日晚,蘇聯國旗從克裡姆林宮上空緩緩降下。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宣告解體,國際共產主義運動遭受重大挫折。12月26日,代表們象徵性舉了手,蘇聯最高蘇維埃自行解散,標誌著蘇聯作為一個主權國家從現實和法律上正式結束其存在。

相關焦點

  • 莫斯科公國、沙皇俄國、俄羅斯帝國、羅曼諾夫王朝,有何關係?
    讀俄羅斯歷史,肯定會讀到莫斯科公國、沙皇俄國、俄羅斯帝國、羅曼諾夫王朝這幾個國家或朝代,要清楚了解俄羅斯歷史,就必須嚴格區分這幾個國家或朝代,那這幾個國家或朝代到底有何關係?根據史學界對俄羅斯歷史的劃分,俄羅斯歷史只有兩個朝代,先是留裡克王朝,後是上面提到的羅曼諾夫王朝,但這兩個朝代都是以統治者的名字或統治家族的姓氏去命名朝代,不是正式國號,而上面提到的莫斯科公國、沙皇俄國、俄羅斯帝國才是正式國號。
  • 莫斯科公國向俄羅斯帝國擴張路線及與周邊國家關係
    我們從克裡米亞汗國的獨立到滅亡以及其與俄羅斯的關係演變的講述,探尋克裡米亞汗國與俄羅斯帝國在南下過程中的糾葛。到了15世紀,金帳汗國在南徵北戰中走向了下坡路,而西邊新生的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確實愈發強大起來,1430年,奧斯曼土耳其在對抗金帳汗國的過程中幫助克裡米亞汗國從金帳汗國下獨立了出來。而這時,莫斯科公國還在為擺脫蒙古人的統治而努力。面對著共同的敵人--金帳汗國,1474年,兩國締結盟約共抗金帳。
  • 折戟君士坦丁堡,俄羅斯帝國的黑海宿命
    1917年的冬夏之交,面對青年土耳其黨人統治下搖搖欲墜的奧斯曼帝國,俄羅斯帝國似乎已經是勢在必得。一、「第三羅馬」的歷史與野心俄羅斯對君士坦丁堡的垂涎還要追溯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四個世紀之前。1469年,索菲亞·帕列奧羅格,這位拜佔庭帝國末代皇帝的侄女遠嫁莫斯科公國。這場政治婚姻為相對落後的俄羅斯帶來了更為文明的拜佔庭文化,並持續影響了俄國數個世紀。
  • 俄羅斯領土奮鬥史:從一個凌弱小公國,到領土面積世界第一的大國
    就國土面積而言,如今的世界第一大國毫無疑問是疆域總計超過一千七百萬平方公裡的俄羅斯聯邦。不過,如今位於亞歐大陸北方的巨無霸在當年不過是橫掃歐亞的蒙古帝國轄下一個小小的公國。那麼,從莫斯科公國到一個橫跨歐亞的大帝國,再到如今的世界最大國家,俄羅斯經歷了怎樣篳路藍縷的擴張呢?
  • 繼蒙古帝國之後亞歐大陸上最大的帝國,俄羅斯帝國是如何崛起的?
    ,為日後俄羅斯的崛起保留了火種。 由於當時羅斯地區最繁華的幾個城邦都被蒙古人摧毀了,北方的莫斯科公國逐漸成為羅斯新的中心,莫斯科公國也因此越來越強大,到15世紀時吞併了羅斯北方的諾夫哥羅德公國等其他城邦,逐漸統一羅斯北方地區。
  • 小小的莫斯科公國,在蒙古人統治下,為何能崛起成龐大的俄羅斯
    不過,就是這樣一個威震世界的東歐大國,卻沒有令人信服的悠久歷史。無論是其民族起源的羅斯人,還是它發祥的東歐平原,在人類文明歷史上都是默默無聞,在13世紀到15世紀時,還被野蠻的蒙古人統治了200多年。
  • 俄羅斯600年(上):一個沒有「帝國民族」的帝國
    所謂帝國民族,指的是在一個帝國內部,存在某個在政治、經濟、社會和文化上佔據主導地位的族群團體,帝國在某種程度上是屬於它們的。也許會有人立刻反駁道:怎麼會呢?俄羅斯人難道不是這個帝國的主體人群嗎?不,並不是這樣的。俄羅斯帝國的前身是基輔羅斯(860–1240),也曾是東方大國,繁盛一時。後來國家分裂割據,分為若干公國,有點東周春秋的模樣。
  • 鄭非丨俄羅斯600年:一個沒有「帝國民族」的帝國(上)
    所謂帝國民族,指的是在一個帝國內部,存在某個在政治、經濟、社會和文化上佔據主導地位的族群團體,帝國在某種程度上是屬於它們的。也許會有人立刻反駁道:怎麼會呢?俄羅斯人難道不是這個帝國的主體人群嗎?不,並不是這樣的。俄羅斯帝國的前身是基輔羅斯(860–1240),也曾是東方大國,繁盛一時。
  • 莫斯科自稱「第三羅馬」,東正教的中心是如何轉移到俄羅斯的?
    自此莫斯科主教一直佔有「基輔和羅斯總主教」的稱號。從此莫斯科大公和主教就結成了同盟,隨著莫斯科公國成為羅斯地區最強大的公國,莫斯科東正教的地位也得到提升。▲奠定莫斯科東正教和莫斯科公國基礎的伊凡大公,從他之後弗拉基米爾大公的位置再也沒有落到其他公國東正教和莫斯科王公相談甚歡的時候,東羅馬帝國遭到了奧斯曼土耳其的進攻。
  • 莫斯科為何自稱第三羅馬?東正教中心是如何轉移到俄羅斯的?
    隨著基輔羅斯的擴張和君士坦丁堡的重視,到了基輔羅斯的後期,基輔主教區已經管轄了烏克蘭等十幾個教區。好花不常開,蓬勃發展的基輔羅斯遇到了一個強大的敵人,斷送了它所有的努力。13世紀蒙古西徵,不僅佔領了基輔羅斯,還導致了基輔羅斯再次分裂成若干公國。蒙古人的進攻破壞了基輔當地的教堂,基輔的主教馬克西姆選擇了弗拉基米爾作為自己的駐地。
  • 俄羅斯帝國的君主稱號到底是什麼?
    沙皇和皇帝是不同的,在中世紀,公元1480年莫斯科公國推翻了金帳汗國,終止了與蒙古人之間的臣屬關係,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專程派員奔赴義大利,將流亡於此的東羅馬帝國末代公主索菲亞迎娶。於是莫斯科公國倒插門成了「羅馬第三帝國」,羅馬帝國的君主稱"凱撒",所以作為繼承者的莫斯科公國,君主自然也就叫做凱撒了,翻譯過來就是「沙皇」,意思是俄羅斯王國(沙俄)的最高權力者。
  • 莫斯科公國是如何脫離蒙古人的統治和一步步崛起的?
    而在800年前,俄羅斯不過是一個面積5萬平方公裡左右的小公國——莫斯科公國。 那麼莫斯科公國是如何最終拜擺脫蒙古人的統治,又是如何一步步崛起的? 莫斯科公國的大公取得弗拉基米爾大公位後又掌握了從俄羅斯各地向金帳汗國繳收貢賦的徵集權。而莫斯科大公常常把貢賦的一部分據為己有,壓制其他公國,發展自己。
  • 俄羅斯歷史上劃時代的兩位強人,完美複製蒙古帝國神話
    蒙古帝國對於亞歐大陸的影響是深遠的,其中受他們好戰基因影響最深的就是蒙古四大汗國——欽察汗國下屬的一個公國——莫斯科公國。莫斯科公國莫斯科公國本來是一個很不起眼的小國,就跟中國春秋時代的一個小諸侯國如申國、黃國一樣,無足輕重,可是這個小國卻又像春秋的秦國那樣,由小變大,由弱變強,最終成了一統俄羅斯的軍事強國。
  • 由基輔羅斯公國到莫斯科公國,俄羅斯是如何進行統一和擴張的?
    而俄羅斯國家的形成,則主要是由東斯拉夫人建立的。一、由基輔羅斯公國到莫斯科公國的建立公元9世紀以前,東斯拉夫人的生活狀態主要以原始氏族公社為主,但這時與之前相比,生產力已經有了明顯的提高,出現了鐵製工具,並逐漸形成了以家庭為主體的生產單位,農村公社逐步取代了氏族公社。
  • 最強子孫三代各創輝煌,孫子更是成為了第一任俄羅斯帝國沙皇
    正是有了這樣的傳統,莫斯科公國歷屆就任的大公,都把推翻金帳汗國作為他們就任的最重要的目標。 到了德米特裡兒子瓦西裡一世的孫子伊凡一世開始,推翻金帳汗國成了他一生的使命。
  • 從地圖看世界4000年帝國演變史,唯一不變的,是中國
    2、亞歷山大帝國 亞歷山大帝國就是馬其頓帝國的極盛時期,處在希臘北部的馬其頓在亞歷山大的帶領下,滅亡了波斯帝國,進而東徵,建立了一個比波斯帝國版圖還大的帝國,如圖:
  • 俄羅斯600年(下):一個沒有「帝國民族」的帝國
    ,俄羅斯帝國的做派非常古典主義,與其說它是一個近代民族帝國(民族在帝國政治中佔有一定分量),倒不如說它是一個階級國家。帝國慷慨的給予了被徵服者以帝國主體人群所無法享受到的政治與經濟好處(部分政治自治權利與自由),而承擔帝國代價的普通俄羅斯人則際遇不佳。而這其實是古典帝國的常態。在這個帝國內,俄羅斯人和其他民族之間存在一定的政治與社會隔離,最典型的就是波蘭和芬蘭兩地。波蘭自1815年後成立所謂波蘭王國,以沙皇為國王,但有自己的憲法和王國議會。芬蘭則是芬蘭公國,也有自己的議會,實行高度自治。
  • 沙俄為了出海口遷都到聖彼得堡,為何蘇聯又把都城遷回莫斯科
    在歷史上,發祥於莫斯科公國的沙俄,在彼得大帝統治下,為了尋找出海口和佔領更多的土地,不斷對外侵略擴張。直到北方戰爭,擊敗北海強國瑞典,奪得了令人垂涎的波羅的海東岸和芬蘭灣,才獲得了出海口。 如願以償的彼得大帝因此在芬蘭海灣,建立起一個新城市聖彼得堡。
  • 俄羅斯歷史概況
    他頭戴戰盔、身披鐵甲、左手持盾、雙腿跨馬的紀念像一直矗立在莫斯科市中心特維爾大街中段莫斯科市政府前面的廣場上。1283年莫斯科公國正式建立。1547年,莫斯科大公伊凡四世加冕稱沙皇,建造克裡姆林宮,莫斯科大公國逐漸發展為東北羅斯的政治、經濟、文化和宗教中心,領導其他公國擺脫了蒙古韃靼的統治,使俄羅斯成為一個獨立的國家。
  • 蒙古帝國統治過俄羅斯,為何俄國卻稱中國為契丹,而非蒙古
    公元1206年,鐵木真在斡難河河源稱成吉思汗,建立了大蒙古國,隨後百年之中,蒙古鐵騎席捲歐亞大陸,包括如今的俄羅斯地區。1243年,金帳汗國成立,疆域囊括俄羅斯地區。公元1283年,莫斯科公國正式建立,俄羅斯帝國的前身出現,與此同時俄羅斯人將中國命名為「契丹」(Kitan),直至今天,翻譯過來就是「契丹人民共和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