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爾察克的春季攻勢迅猛 列寧都喪氣 這是蘇維埃最危急的時刻

2020-12-26 騰訊網

高爾察克的春季攻勢迅猛 列寧都喪氣 這是蘇維埃最危急的時刻

為拯救祖國與自由而獨裁

1919年1月1日,新任「最高執政」的高爾察克發表「全俄臨時政府」的政府宣言,稱政府的目標是「把祖國從布爾什維克的枷鎖中解放出來,恢復社會秩序、法律和國家制度」。按高爾察克自己的說法,他本人「不會走向反動之路,也不會走向黨派的死亡之路」,並且許諾在將來「人民可以依據自己的意願選擇適合自己的政治制度,它依據的是全世界所讚譽的偉大自由思想」,但是在之前,他必須「創建一直強有力的軍隊,戰勝布爾什維克」,因此,「為了拯救祖國和自由,現階段應該限制民主」。

在這份宣言中,高爾察克想要向所有人表明,他的獨裁是暫時,不會與任何黨派結盟也不會尋求復闢,對革命那些最關鍵的矛盾,諸如土地問題、邊疆民族自治問題,他都會將其留待以後的立憲會議上來解決。這到底是有多少是他真實想法,又有多少是權宜的政治允諾?隨著白軍最終覆滅,這些問題也成了沒有答案的紙上文章,在這些信誓旦旦的宣言中,高爾察克只做到了一點,那就是用「強有力的軍隊」和布爾什維克作戰。

春季進攻

1918年年末的時候,高爾察克就和手下將軍們擬定了春季進攻計劃。挑起進攻的考量主要是基於兩點,一方面捷克軍團在10月之後就以「已經盡到斯拉夫兄弟的責任和義務」為藉口實際停止了戰鬥,高爾察克政府迫切需要組織進攻迅速擊敗紅軍,從而獲得協約國的外交認可和支持,進而爭取在凡爾賽和會上佔據有利地位;另一方面的考量更為現實,從統治地域的人口、資源和工業上看,蘇維埃政權無疑都擁有著絕對優勢(蘇維埃控制人口為白軍控制區2.1倍,並且佔據主要工業區),如果是拼消耗的持久戰,「最高執政」是絕不可能戰勝列寧的。

1919年2月16日,東線白軍總參謀長列別捷夫向全體白軍發布了高爾察克的作戰命令,14.3萬白軍兵分三路,西方集團軍4.7萬餘人在烏法方向上對布柳姆貝格的紅軍第五集團軍(1.1萬人)發動進攻;蓋達率領西伯利亞集團軍向西北方向的紅軍第二、三集團軍發動進攻;別洛夫指揮的南方集團軍在哥薩克的協助下向奧倫堡進發,並且負責牽制紅軍第一集團軍。按高爾察克政府的計劃,東線白軍的目標是奪取伏爾加地區,然後在那裡從中部直取莫斯科,或者北上或南下,和當地的白軍匯合。

3月4日,高爾察克白軍在烏法-薩馬拉一線向紅軍發動了全面進攻。短短六個星期內,白軍取得了重大進展:西伯利亞集團軍3月7日攻佔了奧漢尼克,以每天40到50俄裡的速度挺進;3月12日,西方集團軍攻克烏法,使得紅軍已經無力抵擋高爾察克西進,到4月中旬,高爾察克白軍已經逼近6個月前捷克軍團和「人民軍」控制的範圍。與此同時,在南俄的鄧尼金也攻佔了頓巴斯,意圖從南向北威脅莫斯科;在俄羅斯和愛沙尼亞邊境上的尤登尼奇也攻佔普斯科夫,開始向彼得格勒進軍。

蘇維埃政權垮臺指日可待?

巨大的軍事勝利,不僅讓高爾察克的威望空前高漲,也讓他的獨裁政權第一次獲得如此廣泛認可:一直敵視他的外高加索阿特曼謝苗諾夫宣布和高爾察克和解,並且承認「全俄臨時政府」;鄧尼金在5月10日宣布,承認高爾察克是俄羅斯國家最高執政和最高總司令,作為回報,高爾察克任命鄧尼金為南俄武裝力量總司令和自己副手兼繼承人;北方白衛軍領導人米列爾和西北方面白衛軍尤登尼奇也在承認高爾察克政府為合法統一政府之後被任命為北方和西北方白軍總司令。一時間,蘇維埃政權似乎已經岌岌可危,垮臺指日可待,高爾察克所需要的只是等待,等待幾路白軍攻克莫斯科和彼得格勒後,就可以名正言順地成為俄國的統治者了。

蘇維埃的確遇到了最大的危機,然而卻沒有喪失鬥志。這得歸功於兩個最堅定的布爾什維克:史達林和託洛茨基。就連列寧都流露蘇維埃會像巴黎公社一樣雖敗猶榮的喪氣言論之時,這兩個意志同樣剛強的人依然要堅持作戰,他們說服黨中央對蘇維埃控制地區的工人、共產黨員和共青團員實行總動員,光一次就動員了2.5萬工人、1.5萬共產黨員和3000共青團員投入到東線戰場,到了戰況最激烈的4到6月,兩個月時間裡蘇維埃在東線就動員了近10萬工農加入紅軍。4月7日,聯共(布)中央宣布東方戰線為主要戰線,委任伏龍芝、圖哈切夫斯基和邵林為東線紅軍指揮官。12日,列寧發布《俄共中央關於東線局勢的提綱》,提出「必須竭盡全力粉碎高爾察克」。

高爾察克白軍已成強弩之末

紅軍在伏龍芝和圖哈切夫斯基等人指揮下發動烏法戰役,擊退了高爾察克白軍

面對轉入內線作戰,還擺出了背水一戰態勢的紅軍,前期進展順利的高爾察克白軍卻已經是強弩之末了:貧瘠的西伯利亞本來就無法支撐起10多萬白軍,高爾察克軍隊的補給只能依靠美國和日本的外援——但是必須通過效率低下的西伯利亞大鐵路從太平洋運到歐洲,這和沒有補給也差不了多少,到了6月,高爾察克的西方集團軍已經損失了2.5萬人,超過全軍戰鬥人員的一半,但沒有任何補給,甚至還有1700多名士兵實際上沒有武器。為了維持軍隊,白軍已經不得不開始劫掠當地居民和農民,又在實際上將人們逼向了紅軍。而天時也站在了紅軍一邊:4月下旬開始,整個東線出現春汛,別說後勤,就連進軍也成為麻煩:火炮深陷在泥濘中。由於夏季的軍靴運不上來,士兵不得不赤腳行軍,以至於就像「東正教教堂前面的成千的乞丐,……他們厭倦了長期的戰爭和最近的戰鬥」。

白軍已經只差最後臨門一腳,但是已經無力進攻,進展急劇放緩;紅軍雖然被擊敗,但卻積攢起更強大的力量。兩支軍隊就在伏爾加地區春汛的泥濘中跋涉,等待最終決戰的到來。只是高爾察克這個天真的理工男可能完全沒有想到,這場虎頭蛇尾的春季攻勢,既是他人生的巔峰,也將是他最後的輝煌,接下來的短短的半年之中,他就會迎來自己的覆滅。

相關焦點

  • 帝國的奇謀與列寧的1917
    列車到達德國邊境城市哥特馬丁根後,這行人下車換上了停在鐵軌上的另一列火車,一節封閉的車廂,這列火車將取道瑞典開往目的地俄國彼得格勒。在這列火車上,坐著以後無產階級偉大的導師、俄國十月革命的領導者列寧。那為什麼列寧會選擇一列德國的列車選擇在這個時候回到俄國呢?這背後又有怎樣的秘密與曲折呢?
  • 《列寧在1918》除了「麵包會有的……」這句經典臺詞,還有哪些?
    在改革開放前,中國人的物質和文化生活還都非常貧乏,看一場電影,即便是看的是一場露天電影,大家也都爭先恐後地去觀看,真像過年一樣看得興高採烈。《列寧在1918》就是在新中國成立後不久和改革開放前經常在中國播放的一部經典外國譯製片。《列寧在1918》是前蘇聯的一部黑白故事影片。
  • 作為紅色蘇維埃最大的敵人,波蘭軍為什麼從來不和白衛軍聯合進攻
    在蘇聯建立前,全世界的資本主義和反動勢力都妄圖扼殺蘇維埃政權,除了四面八方湧來的外國武裝幹涉,還有沙皇時代的餘孽和資本主義政府的走狗。其中最堅決反共反蘇的就是波蘭,自從18世紀普魯士、奧地利、俄羅斯三國瓜分波蘭以後,波蘭大部分領土被沙俄吞併,波蘭人民對俄國的仇恨日益加深。
  • 同樣是被抓,為何沙皇只是流放列寧,而列寧卻殺沙皇全家呢?
    來到莫斯科的列寧受馬克思主義的影響,對於《共產黨宣言》非常的認同,為此他專門把這本書翻譯為俄語,讓更多的俄國人民閱讀,列寧大肆宣傳無產階級的精神,讓沙皇大為震怒,於是派人把列寧流放到了極寒之地西伯利亞,永世不得返回,不過,列寧經過化妝逃到了西歐,為後來的革命埋下了伏筆。
  • 沙皇沒有殺列寧,為什麼列寧一定要殺了沙皇全家
    列寧是蘇聯的締造者,他出生沙俄一家貧苦的家庭裡面,在年輕的時候,他曾鬧過革命被抓過,俄國的沙皇並沒有殺了他,而是僅僅將他流放到寒冷的西伯利亞。然而,大革命成功後,列寧一開始放過了沙皇。後來,為什麼一定要殺了沙皇全家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一下這到底為什麼?在19世紀末的時候,列寧就曾多次參加各種學生運動,鬧革命。慢慢的列寧就上了沙俄警察的黑名單。
  • 列寧與美國總統威爾遜曾經「互為知音」
    列寧(資料圖)幾乎人人都知道,美蘇在冷戰期間是彼此最大的假想敵,然而在蘇維埃政權建立之初,美國總統伍德羅·威爾遜和蘇俄領導人列寧之間還曾有過「互為知音」的一段插曲。1918年3月,蘇維埃和德國籤署《布列斯特條約》,從東線騰出手來的德軍大舉進攻西線,感到軍事壓力的英法開始醞釀對蘇俄武裝幹涉。威爾遜先是表示拒絕,但由於陸軍部長和國務卿等人都被英國說服,最終他同意參與協約國對蘇西北部的軍事幹預,並派出7000名美軍和英、法一同出兵。
  • 列寧珍貴彩色照片:圖4列寧正在擼貓,圖8是列寧漂亮的妻子
    列寧,原名弗拉基米爾·伊裡奇·烏裡揚諾夫,世界著名的馬克思主義者,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理論家、思想家。他是蘇俄和蘇聯的主要締造者、十月革命的主要領導人,同時也是20世紀最有影響力和最具爭議的人物之一。圖為列寧著名的肖像老照片,這幅珍貴的肖像照經常被當作巨幅畫像懸掛在重要場合。
  • 前蘇聯的七位領袖都是怎樣上臺的?蘇維埃領袖背後不堪入目的往事
    列寧是蘇聯第一任領導人,經過了長期的革命活動,在十月革命之後,終於驅逐了沙俄的勢力,第一次建立了一個無產階級政權。他的人生可以算得上是標準的創業過程,作為蘇聯第一任最高領袖,從勝利者的角度上看,自然是名至實歸。不過從沙俄的角度上來看,自然是屬於叛亂分子無疑。當然,這個問題我們就不再糾結了,畢竟數千來年多少偉大的哲人們都沒有爭論透徹,更何況咱們呢。
  • 1917年十月革命爆發,蘇維埃俄羅斯在百年前正式誕生
    在列寧領導的布爾什維克成功在複雜多變的環境中奪取勝利。1917年沙皇尼古拉二世的費奧多芙羅娜皇后與拉斯普丁主導下的沙俄,當時貪汙盛行,日趨腐敗。最終導致沙俄在一戰東線戰場被德國擊敗,導致俄軍近1500萬人傷亡,農村因此荒蕪,最後致使首都彼得格勒出現大面積的饑荒。沙俄市民最終在1917年3月8日的國際婦女節(俄歷2月23日)高呼要麵包。
  • 末代沙皇全家遭滅門,真正的兇手終於曝光,俄羅斯專家:不是列寧
    1918年7月17日凌晨,葉卡捷琳堡市居民都在熟睡當中。誰也沒想到,一場血腥的屠殺在當地商人伊格納季耶夫別墅的地下室裡進行。遇害者是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全家(沙皇夫婦以及5個孩子),還有御醫、廚師、女傭等11人。這是一個震驚世界的大事件,究竟誰下令殺害末代沙皇全家的?
  • 真正的高爾察克,時至今日俄羅斯富有爭議的白軍統帥
    ),高爾察克到達美國後發現計劃已經取消,但他不急著回俄國,先去了日本然後逗留在哈爾濱,同年十一月布爾什維克發動起義,高爾察克聞訊向英國海軍提交了申請,希望加入英國艦隊繼續對德作戰。,多年後一位白軍軍官這樣評價高爾察克:「他是透明的,喜怒哀樂都掛在臉上,陌生人只需要一個星期就能把他摸透,他是上級命令的奴隸,為了俄羅斯他可以做任何事情,但對待下級他喜怒無常,極端情緒化,一點小事就能把他點燃,他反對特權,無意中又在使用特權,他沒有自己的戰略計劃和參謀系統,全憑周圍那些人七嘴八舌的告訴他怎麼做,他沒有業餘愛好,社交能力幾乎為零」。
  • 《無畏上將高爾察克》,豆瓣評分7.6,卻看到堪比《上邪》的女子
    對傳統文化感興趣的朋友,對這首古詞並不陌生。而一個異域的女子,以自己曲折的一生,生動的演繹了同樣火熱的情感。在看完電影《無畏上將高爾察克》後,對高爾察克的英勇事跡一略而過,不是因為他的經歷算不上驚心動魄,而是因為安娜更讓人驚嘆;更引起注意的,是在他生命最後時光陪伴在身邊的安娜。
  • 年輕蘇維埃:我要贏了!什麼?被波蘭擊敗了!
    在強大的後援下,白軍佔領了絕大多數蘇維埃土地,並控制住了許多主要城市,並不間隙的打擊蘇維埃。但是在持續的作戰以及列寧等人的優秀軍事指揮下,蘇維埃成功的擊敗了白軍主力,並不斷地從戰爭中鞏固自身力量,愈加強大的蘇維埃讓敵人更加恐慌,於是他們出動了——波蘭!
  • 紅二十六師 列寧小學 被服廠 舊址
    大月兒衝列寧小學舊址【位置】襄州區峪山鎮大月兒衝(今星火村境內)。【形成過程】1930年3月9日,中共湖北省委派常委聶洪鈞抵達鄂北,重建鄂北特委。10月,中共鄂北、鄂西南兩特委合併組成鄂豫邊特委,並正式成立鄂豫邊革命委員會,內設土地、經濟、文化、軍事、肅反、裁判6個委員會,並建立槍炮廠、子彈廠和紅軍醫院等,同時要求各鄉村開設新型學校一一列寧小學。邊區文化委員會明確要求「一個鄉建立一所列寧小學」,以「訓練參加蘇維埃革命鬥爭的新後代」。當時襄陽縣蘇維埃政府所轄36個鄉建立31所列寧小學,有學生510多名。
  • 列寧黨內民主思想探析
    列寧十分重視在黨內開展批評,他指出:「共產黨人的責任不是隱諱自己運動中的弱點,而是公開地批評這些弱點,以便迅速而徹底地克服它們。」(28)敢不敢批評和能不能批評,這是衡量一個黨成熟與否的標誌。「一個政黨對自己的錯誤所抱的態度,是衡量這個黨是否鄭重,是否真正履行它對本階級和勞動群眾所負義務的一個最重要最可靠的尺度。
  • 十月革命後,列寧和布爾什維克,如何對待退位的沙皇全家
    當時的臨時政府對沙皇一家的待遇還是相當不錯的,尼古拉二世除了沒有統治權,生活和待遇都和在皇宮中一樣。但尼古拉二世的好日子還沒過幾天,列寧就發動了十月革命。蘇維埃紅軍逮捕了沙皇全家,並且未經審判,直接將沙皇全家全部出去。1917年底,沙皇全家被蘇維埃紅軍囚禁在一所別墅內。
  • 列寧與克倫斯基:勝利者與失敗者(上)
    列寧和克倫斯基這兩個不同陣營的領導人,他們的個人生活有著非常多的交集。 正因為對十月革命的關注,人們也就很容易關注到十月革命之前克倫斯基與列寧的政治角逐。前者是一位溫和派的社會主義者,在1917 年7 月至10 月擔任俄國臨時政府總理。而後者在臨時政府被推翻後,成為第一屆蘇維埃政府人民委員會主席。
  • 列寧的宣傳思想工作理論及其當代價值
    在列寧看來,「為了向工人灌輸政治知識,社會民主黨人應當到居民的一切階級中去,應當派出自己的隊伍分赴各個方面」。在十月革命成功後,列寧對「灌輸」理論進行了完善。他提出了社會主義建設分「兩步走」思想,認為如果不把蘇維埃國家的思想灌輸到群眾中去,「就不能從走向社會主義的第一步(從工人監督)進到第二步,即轉到工人調節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