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762年四月,唐肅宗李亨病逝,太子李豫在李輔國、程元振的擁立下登上皇位,史稱唐代宗。李豫即位時是三十六歲,他對宦官李輔國的掌權深感不安,在登基後短短幾個月的時間內,先是削奪了李輔國的所有權力,然後又暗中派人將其刺殺。但是,李輔國雖死,可他掌握的軍政大權,卻又落入了宦官程元振的手中。
程元振是京兆三原人,生年及家世沒有記載。從《舊唐書》能夠得知,他在唐玄宗時期就進入宮中,與當時的李輔國開始勾結。不過,他那時官小位微,只是單方面的討好李輔國而已。他自知利害所在,並懷有野心。前文講的張皇后密謀一事就是程元振洩露給李輔國的,這就說明他對宮廷之事了解甚多,而且懷有不可告人的目的。正是因為他幫助李輔國,發動宮闈事變,才得以親近李豫,開始他平步青雲的發跡史。
擁立李豫登上皇位之初,程元振一夜之間就富貴加身,成為了朝中新貴。雖然他有了高官顯位,但與被代宗尊為"尚父"的李輔國相比,實在是小巫見大巫。很自然的,他就對李輔國產生妒恨,蓄意打倒李輔國,取而代之。
當時,李輔國因為權勢極盛,引起了很多滿朝文武的不滿,但大多人都只是敢怒不敢言,就連代宗也深為憂懼,但一直都找不到親信之人幫忙。程元振抓住時機,主動建議代宗削弱李輔國的權勢。代宗一看李輔國的同夥程元振都反對李輔國了,認為此時打擊李輔國不會出現麻煩。於是,代宗聽從了程元振的建議,在李輔國毫無防備的情況下,迅速削奪其所有權力。當代宗命藥子昂代替李輔國為行軍司馬時,藥子昂自知無力與宦官勢力匹敵,辭不受命,導致這一要職落入程元振手中。接著,程元振又幫助代宗,指使刺客殺死李輔國,割下他的腦袋扔入廁所,斷取其右臂扔在玄宗的陵墓前。
程元振幫助代宗除掉李輔國後被提拔為驃騎大將軍,封為邠國公,掌管全部禁軍。僅僅不到一年的時間,程元振就權震天下。程元振掌握軍政大權之後,露出本性,其氣焰一度超過李輔國,軍隊將士都不敢直呼其名,而叫他"十郎"。
程元振得勢後,肆無忌憚地陷害功臣名將,排擠異已,以鞏固自己的權勢。大將郭子儀是前朝有功之臣,程元振妒忌郭子儀在朝中任事一久,會受到代宗寵信。於是,他一有機會就在代宗面前講郭子儀的壞話,結果搞得郭子儀擔驚受怕,不得已請求代宗解除自己的副元帥、節度使等職,交出兵權,在京城閒居。名將李光弼深得代宗信用,程元振便勾結握有兵權的宦官魚朝恩,在代宗面前造謠中傷李光弼,使李光弼失去代宗的信任,弟弟李光進也受到牽連被貶官。
宰相裴冕在肅宗時沒有推薦李輔國當宰相,而李輔國擁立代宗得勢後,裴冕有心攀附李輔國。但他卻在一些事情上忤逆了程元振,於是遭到程元振的誣陷,被貶為施州刺史,離開京城。
由於程元振專權自恣,為所欲為,搞得朝廷內外文武百官人人自危。安史之亂雖被平息,然而藩鎮割據勢力依舊興起;外邦鄰國紛紛起兵反唐;各地兵禍戰事不斷發生。廣德元年十月,吐蕃率兵大舉進攻長安,代宗急忙下詔命令各地的軍隊勤王解圍,但卻無一起兵。代宗無計可施,只好棄城逃到陝州魚朝恩操縱的神策軍中。
當此國難,太常博士、翰林侍詔柳伉上疏代宗,他指出,只有誅殺程元振才可維繫民心、軍心,如果這樣做後沒有效果,願以身家性命抵罪。代宗看罷奏章,覺得眾人之意不可違,但又不忍心殺死程元振,只是下詔削去程元振官爵,讓他回家種地去了。
代宗將程元振削職為民的詔書發布後,各路兵馬紛紛起兵討敵,不久就收復長安。賊心不死的程元振,聽說皇帝回到長安後,扮做女人,偷偷混進京城,躲在司農卿陳景詮家中,四處活動,妄圖官復原職,結果被人發現。廣德二年正月,御史大夫王升揭發,程元振被流放,途中被仇家所殺,死於江陵。
程元振在宮廷的政治舞臺上,僅僅表演了三年左右的時間,但他對唐代宗李豫即位初期的朝政危害頗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