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德語《一瞥報》(Blick)報導的警局調查來看,警員加強了巡邏,但幾乎沒有給出罰單,人們似乎都待在了家裡。(Keystone / Alexandra Wey)
隨著防病毒戰役的展開,瑞士的「土豆鴻溝」(Röstigraben)更加凸顯-後者體現的是瑞士拉丁語和日耳曼語系地區間社會文化的差異乃至分歧,而這一稱謂因德語區的特色食品「黃金土豆餅」而得名。
法語區《時報》(Le Temps)在3月17日的文章中寫道:「法語區各地政府主張堅決阻斷一切,以減緩新冠病毒的傳播。這顯然令他們和德語區猶豫不決的各州政府之間劃出了一道「土豆鴻溝」。
新冠病毒在瑞士蔓延,各級政府也採取了一系列史無前例的緊急應對措施,人們的生活發生著巨大的改變。
提契諾州政府主席Christian Vitta最近也強調過這些地區差異。「各州新冠疫情有所不同。在以義大利語區提契諾州(Ticino)為代表的一些地區,病毒蔓延情況較為嚴重。因此,很難制定全瑞士統一的防疫方案,各州各地在實施聯邦方案時必須進行適應當地情況的調整。」 Vitta在3月24日接受法語電視臺RTS採訪時表示。
和瑞士其他地區一樣,提契諾州也關閉了「非生活必需品」類的商店-這是聯邦政府頒布的一項統一措施。但3月22日,同義大利接壤的提契諾州多邁出了一步:宣布關閉所有工業企業。
當病毒在周邊國家傳播開來時,聯邦委員會(瑞士政府)面對各州表現出謹慎的態度,並採取了適度的措施,在全國範圍內實施了「部分禁閉」。
更加嚴格的措施最近的一項調查顯示,各州居民對政府防疫措施的評估存在差異:將近一半(49%)的受調者認為聯邦委員會反應太慢,其中提契諾州(68%)和法語地區(64%)的不滿情緒比德語區(42%)更為強烈 。
另外,在接受調查的瑞士法語區居民中,59%的人希望政府採取更嚴格的措施來限制個人自由,而瑞士德語區和義大利語區受訪者中,分別只有38%和30%的人有此願望。
另一個有趣的指標是:70%的瑞士德語區受訪居民表示,對聯邦委員會的舉措充滿信心。在母語為法語和義大利語的瑞士人中,這一比例僅為45%。
上述民調是調研機構Sotomo在瑞士廣播電視集團(SRG/SSR,瑞士資訊swissinfo.ch母公司)的委託下進行的。該機構經理、政治分析家Michael Hermann解釋說,各地疫情嚴峻程度不同,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釋民眾觀點的差異。「在瑞士法語區,多數人主張追隨法國模式,採取強制措施限制額外出行。也許文化因素在公民對國家或對個人責任的角色認知上有所影響。在瑞士德語區,人們對個人責任的信賴比在法語區更為顯著。」
此外,Michael Hermann還指出,新冠病毒的傳播具有文化地理特徵。「拉丁美洲國家的居民更依賴觸覺。同日耳曼國家相比,拉丁美文化背景下的社交距離要近得多。」
個人責任沃州歷史學家Olivier Meuwly指出,瑞士文化是北歐和南歐文化的混合體。「日耳曼文化假定個人責任趨導集體責任。而這一觀點不存在於南方文化,後者認為命令就應該自上而下地傳達。」
在社會學家、洛桑大學研究員Olivier Moeschler看來,上述調查結果並不令人驚訝。「這些結果再次印證了在其他許多領域中能夠觀察到的、廣義和人類學意義上的文化差異-即在瑞士偏日耳曼和偏拉丁語文化地區間,人們自我表達和觀點表述方式上的不同。」
在不同語言區域,人們對國家的態度也不同:「在瑞士法語區,人們更願意參照法國的國家主義和中央集權模式;而在瑞士德語區,人們則更加接受德國的聯邦主義制度。(…)法國在很大程度上建立在「自上而下」的模式基礎上-強大的權威被認為必不可少,這是一種有時會令人懼怕,但又被人寄予厚望的控制性權力。而在德國,更多的是協商、協調和自下而上的現實。」
「個人責任」的概念似乎也因地區而異。在瑞士法語和義大利語區,科研人員和地方官員要求聯邦當局施加更嚴格的禁閉規定。但在德語區,政客們則只是大力呼籲民眾遵守新的禁足措施。
同法語和義大利語區居民相比,瑞士德語區人是否更加自律,更尊重防疫措施和社交距離規定呢?這個問題很難回答。
不管怎樣,瑞士全國各地民眾現在似乎都能更好地遵循聯邦衛生局的建議。從德語《一瞥報》(Blick)報導的警局調查來看,雖然警員加強了巡邏,但幾乎沒有給出罰單,人們似乎都「乖乖」待在了家裡。空曠的街道已成為瑞士各地的常態。
媒體迴響瑞士媒體報導反映出民眾面對新冠危機的不同文化行為。如果說法語區媒體目前似乎基本支持聯邦委員會的抗疫戰略,但他們很迅速地對聯邦與各州之間協調工作的「混亂」提出批評,並對聯邦制運轉的緩慢和局限表達出不滿。
但嚴化禁閉的訴求似乎令一些德語報紙感到不安。《每日導報》(Tages-Anzeiger)寫道:「所有法語區政客都為法國總統的權力所著迷。」 《新蘇黎世報》(Neue Zürcher Zeitung)也認為此項要求不僅過激且有害於大局。
如果說早前,法語區人曾經嘲笑一位知名醫生提出的『瑞士德語喉音重、飛沫多,增加感染風險』的論點,現在人們的情緒發生了變化,正如《每日導報》使用更加溫和的口吻進行的總結:「全國現在應該表現出團結一致。我們沒有留給負面情緒的空間。」
原文連結:
https://www.swissinfo.ch/chi/swi/45665730
(推薦閱讀 請點擊下面左下角 閱讀原文)
(文中最下端的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