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危機中,瑞士「土豆鴻溝」凸顯

2021-02-27 瑞士資訊swissinfo


從德語《一瞥報》(Blick)報導的警局調查來看,警員加強了巡邏,但幾乎沒有給出罰單,人們似乎都待在了家裡。(Keystone / Alexandra Wey)

隨著防病毒戰役的展開,瑞士的「土豆鴻溝」(Röstigraben)更加凸顯-後者體現的是瑞士拉丁語和日耳曼語系地區間社會文化的差異乃至分歧,而這一稱謂因德語區的特色食品「黃金土豆餅」而得名。

法語區《時報》(Le Temps)在3月17日的文章中寫道:「法語區各地政府主張堅決阻斷一切,以減緩新冠病毒的傳播。這顯然令他們和德語區猶豫不決的各州政府之間劃出了一道「土豆鴻溝」。

新冠病毒在瑞士蔓延,各級政府也採取了一系列史無前例的緊急應對措施,人們的生活發生著巨大的改變。

提契諾州政府主席Christian Vitta最近也強調過這些地區差異。「各州新冠疫情有所不同。在以義大利語區提契諾州(Ticino)為代表的一些地區,病毒蔓延情況較為嚴重。因此,很難制定全瑞士統一的防疫方案,各州各地在實施聯邦方案時必須進行適應當地情況的調整。」 Vitta在3月24日接受法語電視臺RTS採訪時表示。

和瑞士其他地區一樣,提契諾州也關閉了「非生活必需品」類的商店-這是聯邦政府頒布的一項統一措施。但3月22日,同義大利接壤的提契諾州多邁出了一步:宣布關閉所有工業企業。

當病毒在周邊國家傳播開來時,聯邦委員會(瑞士政府)面對各州表現出謹慎的態度,並採取了適度的措施,在全國範圍內實施了「部分禁閉」。

更加嚴格的措施

最近的一項調查顯示,各州居民對政府防疫措施的評估存在差異:將近一半(49%)的受調者認為聯邦委員會反應太慢,其中提契諾州(68%)和法語地區(64%)的不滿情緒比德語區(42%)更為強烈 。

另外,在接受調查的瑞士法語區居民中,59%的人希望政府採取更嚴格的措施來限制個人自由,而瑞士德語區和義大利語區受訪者中,分別只有38%和30%的人有此願望。

另一個有趣的指標是:70%的瑞士德語區受訪居民表示,對聯邦委員會的舉措充滿信心。在母語為法語和義大利語的瑞士人中,這一比例僅為45%。

上述民調是調研機構Sotomo在瑞士廣播電視集團(SRG/SSR,瑞士資訊swissinfo.ch母公司)的委託下進行的。該機構經理、政治分析家Michael Hermann解釋說,各地疫情嚴峻程度不同,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釋民眾觀點的差異。「在瑞士法語區,多數人主張追隨法國模式,採取強制措施限制額外出行。也許文化因素在公民對國家或對個人責任的角色認知上有所影響。在瑞士德語區,人們對個人責任的信賴比在法語區更為顯著。」

此外,Michael Hermann還指出,新冠病毒的傳播具有文化地理特徵。「拉丁美洲國家的居民更依賴觸覺。同日耳曼國家相比,拉丁美文化背景下的社交距離要近得多。」

個人責任

沃州歷史學家Olivier Meuwly指出,瑞士文化是北歐和南歐文化的混合體。「日耳曼文化假定個人責任趨導集體責任。而這一觀點不存在於南方文化,後者認為命令就應該自上而下地傳達。」

在社會學家、洛桑大學研究員Olivier Moeschler看來,上述調查結果並不令人驚訝。「這些結果再次印證了在其他許多領域中能夠觀察到的、廣義和人類學意義上的文化差異-即在瑞士偏日耳曼和偏拉丁語文化地區間,人們自我表達和觀點表述方式上的不同。」

在不同語言區域,人們對國家的態度也不同:「在瑞士法語區,人們更願意參照法國的國家主義和中央集權模式;而在瑞士德語區,人們則更加接受德國的聯邦主義制度。(…)法國在很大程度上建立在「自上而下」的模式基礎上-強大的權威被認為必不可少,這是一種有時會令人懼怕,但又被人寄予厚望的控制性權力。而在德國,更多的是協商、協調和自下而上的現實。」

「個人責任」的概念似乎也因地區而異。在瑞士法語和義大利語區,科研人員和地方官員要求聯邦當局施加更嚴格的禁閉規定。但在德語區,政客們則只是大力呼籲民眾遵守新的禁足措施。

同法語和義大利語區居民相比,瑞士德語區人是否更加自律,更尊重防疫措施和社交距離規定呢?這個問題很難回答。

不管怎樣,瑞士全國各地民眾現在似乎都能更好地遵循聯邦衛生局的建議。從德語《一瞥報》(Blick)報導的警局調查來看,雖然警員加強了巡邏,但幾乎沒有給出罰單,人們似乎都「乖乖」待在了家裡。空曠的街道已成為瑞士各地的常態。

媒體迴響

瑞士媒體報導反映出民眾面對新冠危機的不同文化行為。如果說法語區媒體目前似乎基本支持聯邦委員會的抗疫戰略,但他們很迅速地對聯邦與各州之間協調工作的「混亂」提出批評,並對聯邦制運轉的緩慢和局限表達出不滿。

但嚴化禁閉的訴求似乎令一些德語報紙感到不安。《每日導報》(Tages-Anzeiger)寫道:「所有法語區政客都為法國總統的權力所著迷。」 《新蘇黎世報》(Neue Zürcher Zeitung)也認為此項要求不僅過激且有害於大局。

如果說早前,法語區人曾經嘲笑一位知名醫生提出的『瑞士德語喉音重、飛沫多,增加感染風險』的論點,現在人們的情緒發生了變化,正如《每日導報》使用更加溫和的口吻進行的總結:「全國現在應該表現出團結一致。我們沒有留給負面情緒的空間。」

原文連結:

https://www.swissinfo.ch/chi/swi/45665730

(推薦閱讀 請點擊下面左下角 閱讀原文)


瑞士政府「疫考」,瑞士民眾點讚還是拍磚?
瑞士地方「志願者」團結一致抵禦病守在抗疫一線與新冠病毒病奮戰的瑞士醫護人員瑞士目前的局勢:新冠感染已逾2.2萬人

(文中最下端的相關文章)

相關焦點

  • 「土豆鴻溝」把瑞士人分成了兩個世界
    土豆大家都不陌生,鴻溝也不言而喻,那麼土豆是怎樣成為鴻溝的,這一點如果不是在瑞士土生土長或者生活了一定年頭的人,是無從知曉的。
  • 瑞士人天生就會四門語言???別再羨慕嫉妒恨了!關於瑞士人和瑞士語言你不得不知道的「土豆鴻溝」……
    譯者為瑞士人Eva Lüdi Kong。有些讀者可能會感到奇怪,為什麼德文譯本會由一個瑞士人來完成呢?這就不得不說說「土豆鴻溝」和瑞士語言分區那些事兒了。△今年法蘭克福書展亮相的《西遊記》德文全譯本。(圖片:中國網)瑞士是有四門官方語言的國家,分別是德法意和列支羅曼語,注意:並不是很多人認為的德法意和英語哦!
  • 糾結中的瑞士人一直在問:「奶酪火鍋和新冠可以並存嗎?」
    新冠疫情反彈二次壓境歐洲, 各國都在積極的防護措施,但心大的瑞士人卻想著用奶酪火鍋來抗衡新冠,在euronew.fr上一條新聞「Fondue et Covid-19 sont-ils compatibles ? 」 (奶酪火鍋和新冠可以並存嗎?)
  • 新冠肺炎疫情凸顯「美式人權」危機
    中國人權研究會11日發表《新冠肺炎疫情凸顯「美式人權」危機》文章。全文如下: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來人類經歷的最嚴重的全球公共衛生突發事件,也是世界各國面臨的一次「人權大考」。病毒沒有國界,疫病不分種族。科學採取疫情防控措施、全力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是各國政府共同承擔的人權責任。
  • 瑞士男足官方:沙奇裡感染新冠病毒
    10月6日,瑞士男足官方宣布,球隊邊鋒沙奇裡感染新冠病毒。瑞士男足在其官方公告中確認,球隊邊鋒沙奇裡新冠病毒檢測結果呈陽性,將遵循防疫相關規定進行隔離這已經是近期利物浦隊內第三名球員感染新冠病毒,此前確認感染的還有蒂亞戈以及馬內。在此之前,利物浦今夏新引進的左後衛齊米卡斯也一度感染新冠。由於傷病及轉會等原因,沙奇裡本賽季還沒有代表利物浦在英超聯賽有過出場。
  • 彌補數字鴻溝 治理共識開啟數字經濟新時代
    全球範圍內數字經濟鴻溝則更加巨大,近期蘭德公司智庫專家發表了題為「跨越數字鴻溝——運用技術解決全球難民危機」的研究報告。報告指出,在過去20年中,全球被迫流離失所者的人數增加了一倍多。難民和援助他們的組織已將技術作為一種重要資源,技術在解決人道主義環境中的問題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彌補數字鴻溝,成為各界共識,也正在考驗著各方。
  • 聯合國敲響警鐘,比新冠病毒更可怕的危機或即將來臨
    從某種程度上而言,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的大爆發相當於引發了一場世界大戰,疫情不僅導致了各國的經濟持續衰退,同時也造成了不少的感染者因此斃命,世界格局也因為疫情而發生了不少變化。 比新冠病毒更可怕的危機或即將來臨 根據相關媒體報導,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秘書長比斯利當地時間11月14日接受採訪時表示,比新冠病毒更可怕的危機即將來臨,那就是糧食危機。
  • 你知道什麼是薯餅鴻溝嗎?
    瑞士官方語言有 4 種之多,因此一般人眼中的瑞士便是多語言、文化共融之地。事實上操不同語言的人各據一方,劃分成不同語言區,而薯餅鴻溝便是德語區與法語區的隔閡。薯餅鴻溝(Röstigraben)由兩個詞語組成,rösti是瑞士德語區的傳統菜黃金薯餅,graben則解作壕溝,組合起來便成為了象徵瑞士德語及法語區之間的薯餅鴻溝。
  • 瑞士鐘錶店的黑暗未來
    新冠危機前的琉森州天鵝廣場。今天,中國遊客在瑞士已經銷聲匿跡,鐘錶銷售商們愁眉不展。
  • 新冠是「史無前例」的危機嗎?
    新冠病毒危機迫使我在過去兩個月中取消了兩次會議,但我在馬尼拉的一位合作者從未參加過亞洲以外的學術活動,因為他的旅遊籤證申請一直被拒絕(加拿大大使館兩次,美國大使館一次)。另一個朋友是菲律賓的博士生,她等了兩個月才得到在黎巴嫩進行研究的批准。她不得不為自己的研究寫了一份「備用提案」,以防籤證申請被拒絕,只能換題目做別的。越來越多的美國和英國學者對當前的「停滯」進行了反思。
  • 美國到了十字路口 巨大的貧富分化和階級鴻溝或將引發內戰?
    十二年之後,美國處理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的那一批人,又一次出現在政治舞臺上。過去二十年,美國遭受了三次巨大的災難,「911」事件,2008年金融危機和當下仍在持續惡化的新冠疫情。這三次災難的影響至今仍在持續。
  • 消除數字鴻溝刻不容緩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數字經濟在恢復生產、促進經濟復甦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已成為全球經濟增長的新引擎。今年11月以來,國家主席習近平在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亞太經合組織第二十七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金磚國家領導人第十二次會晤等多個場合提到數字經濟。習近平指出,數字經濟是全球未來的發展方向,創新是亞太經濟騰飛的翅膀。
  • 經世言:美國社會分裂鴻溝難以彌合
    種種亂象的根本原因不在美國大選本身,而在於美國社會出現嚴重分裂對立,鴻溝難以彌合。先看貧富差距。美國在西方國家中貧富分化最為嚴重。最富有的10%家庭佔有美國全部家庭淨資產的近75%。1989年至2018年,最底層50%的家庭財富淨增長基本為零。美國是目前唯一有數百萬人處於飢餓狀態的發達國家。
  • 足壇危機!丹麥前國腳確診感染新冠病毒,尤文紅軍舊將被緊急隔離
    新冠疫情在全球範圍內不斷擴散,牽動所有人的心,在公眾健康面前體育比賽也受到衝擊。繼亞洲多國相繼暫停足球聯賽後,歐洲疫情的中心義大利也不得不做出意甲空場比賽的決定,隨後瑞士成為又一個宣布國內聯賽停擺的國家。
  • 瑞士足協官方:多特蒙德後衛阿坎吉新冠檢測呈陽性
    虎撲10月8日訊 瑞士足協官方宣布,多特蒙德後衛阿坎吉新冠檢測呈陽性,他為無症狀感染者,目前已經被隔離此前沙奇裡新冠檢測呈陽性,瑞士足協官方透露,兩者並無關係,沙奇裡是由於早期感染,不具備傳染性。今晚瑞士和克羅埃西亞的友誼賽將正常進行。(編輯:姚凡)
  • 打新冠疫苗的第二天,燉上一鍋土豆五花肉,鮮香美味和米飯很配
    因為工作需要,一直在防疫第一線,單位組織我們科室去打了新冠疫苗,今天是打疫苗的第二天,醫生說近期要避免劇烈活動,要忌菸酒,而且儘量少吃辛辣的食物,所以近期我家飲食比較溫和,避免吃辛辣和涼菜
  • 新冠病毒正在殺死歐盟?默克爾背水一戰帶領歐洲走出危機
    ▲圖片來源:新京報網文 | 趙柯近日,歐洲新冠肺炎確診和死亡病例激增,已成為新冠肺炎「大流行」的「震中」。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坦承歐洲低估了新冠病毒,表示未來很長一段時間歐盟都要忙碌於應對疫情;德國總理默克爾首次就當前疫情危機發表電視講話時,也語氣沉重地強調,這是德國自二戰後面臨的最嚴峻的挑戰。
  • 新冠疫情下瓜地馬拉內政危機
    新冠疫情之下,中美洲的瓜地馬拉發生大規模抗議示威活動,國會大樓遭到焚燒,一項有爭議的消減教育醫療開支的預算被擱置。瓜地馬拉國會議長羅德裡格斯在一份預先錄製的廣播發言中說,國會中一些黨派的領導人為了瓜地馬拉的穩定,同意擱置預算。
  • 央行溫信祥:消除數字鴻溝 釋放數字紅利 實現支付普惠發展
    他表示,近年來支付的網絡化、移動化、平臺化發展態勢凸顯,產生了網絡效應、規模效應,使其入口特徵更加顯著,被隔離在數字支付之外的群體,也難以享受數字普惠金融發展帶來的福祉,甚至導致數字時代的金融排斥。在這樣的背景下凸顯了數字鴻溝的問題,在我們監管政策制定過程中,消除數字鴻溝實現支付普惠也是始終要考慮的一個重要方面。
  • 況傑:分眾"趟渾水"凸顯危機管理的重要
    《天下公司》"名家專欄",知名企業危機管理、投融資專家況傑為您評說,分眾趟渾水,凸顯危機管理的重要。  況傑:各位聽眾大家好,我是況傑,歡迎收聽《傑說公司》,今天我們來分享的題目是分眾淌渾水,凸顯危機管理的重要性。近  日樓宇媒體廣告巨頭2005年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的分眾傳媒淌進了一灘渾水,什麼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