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高層建築太多,導致這座城市,每年下沉大概17釐米之多

2020-12-11 莫守說旅遊

在人口逐年增加的趨勢下,住房問題似乎已經成為困擾所有人的問題, 地就這些, 如果你想擴大城市的容量增加人的生存空間,只能最大限度地利用其他空間, 只有這樣,才能解決住房給人們帶來的這些問題。

但問題來了,高樓的大規模建設在一定程度上的確大幅度增加了人們的生存空間,但帶來了什麼嚴重後果? 因為高層建築的建設,每年都有下沉17釐米左右的城市, 我相信搭檔在推測這是哪裡, 是的, 這裡是雅加達。

雅加達(Jakarta)又名椰城,是印度尼西亞的首都和最大的城市,還是東南亞第一大城市,世界著名的海港之城。雅加達是印尼的經濟,文化,政治中心,經濟主要以金融居多,佔該國生產總值28.7%,並擁有國內最大的金融和主要工商業機構。

這個城市作為印度尼西亞的經濟中心,接受大量的外來人口,為了使這個城市能夠持續運轉,對於各種高層建築不斷建設的現狀,如果不節制地持續下去,雅加達很有可能在地上的重擔下消失在地球上。建築學家進一步發現,雅加達的地面下沉嚴重,地面平均每年下沉約5釐米,北部部分地區也無法逃避地面下沉的命運,以每年17釐米以上的速度下沉。

一位專家預測,2050年這個城市面積的三分之一將被海水淹沒, 這樣就有數百萬人流離失所,有很多犧牲者, 面對這種情況,政府似乎暫時無法採取最終方案, 強行拆除建築物都是問題。

旅行也是一種生存方式旅遊多的是生活的閱歷,多了解了解各個城市的發展,多為自己的知識庫添磚加瓦,文中的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本文作者刪除。

相關焦點

  • 一年下沉17釐米的大都市,50年或沉入海底,1000萬居民咋辦?
    世界上有許多一線城市,而一線城市蘊藏著巨大的就業機會和發展商機,大多數年輕人會選擇在一線城市發展,但是,世界上最悲慘的一線城市已經出現,這個城市每年將下沉17釐米,而在另外50年中,該城市可能會被海水淹沒。
  • 首個要沉入海底的城市,下沉速度25釐米,2050年消失不見?
    隨著科學技術和經濟的不斷發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各種摩天大樓的建成,已成為城市的鮮明標誌,但是還有缺點,龐大的高層建築導致一些城市沉沒,這是咖啡館之旅,帶小咖啡帶你去看看。雅加達,印度尼西亞的首都和最大城市,位於爪哇島的西北海岸,這座城市僅740平方公裡,人口超過一千萬,眾所周知,印度尼西亞以其美麗的風景而聞名,其迷人的島嶼海灘是受歡迎的旅遊勝地,作為印度尼西亞的首都,雅加達是一個繁榮的城市,環境優美,吸引了許多人居住在這裡。
  • 首個將沉入海底的城市?每年下沉10釐米,卻並不是日本島
    最近,根據自然資源部國家海洋信息中心海洋觀測網絡和相關數據,1993—2019年間,全球平均海平面上升速度為每年3.2毫米;2019年比2018年高8.5毫米,這是自有衛星觀測記錄以來的最高速度。如果全球氣候變暖趨勢遲遲不能得到改善,未來海平面上升速度將會加快,這已是關係到全人類的重大問題,必須引起高度重視。也許這些數據並不足以引起大家的關注,甚至還有一些人仍然認為與自己無關,那就讓我來舉個例子,第一個要沉海的城市,每年都要沉10釐米,但不是日本島。
  • 世界上將會沉入海底的城市,下沉速度25釐米,可能在2050年消失
    隨著全世界急速發展的隨著全世界都在飛速的發展高樓大廈,不斷的在建造,不過對環境你有很大的影響,全球的氣候都在不斷的變暖,這是我們大家都有目共睹的事情,城市發展非常的迅速,經濟越來越繁榮,但是與此同時也有一些城市正在慢慢的下沉,甚至最終將會消失,那麼這個地方到底是哪裡呢?
  • 這座城市為什么正以令人震驚的速度下沉?1200萬人的首都準備大撤離!
    像他這樣私自挖井的人,在這條街上並不少見。塔林大道是雅加達最繁華的商業大街,在這條大街的兩旁,到處都是摩天大樓、購物中心和酒店。而當雅加達市政當局視察塔林大道的80座建築物時卻發現,其中56座建築擁有自己的地下水泵,當中33座屬於非法開採。
  • 雅加達下沉的命運能否改寫?
    但這次,印度尼西亞的遷都之舉可能是迫在眉睫了,因為它們的首都雅加達快要「消失」了——雅加達受海平面上升和地面沉降的影響,正在被海水吞沒。事實上,全球多個沿海城市,紐約、曼谷、大阪、威尼斯……都面臨與雅加達同樣的考驗。    研究學者認為雅加達的下沉是可以阻止的,就像東京和休斯敦一樣,這兩個地區在上個世紀70年代,由於過度開採地下水,每年的下沉趨勢比雅加達還要快。
  • 美國丹佛,15座最具代表性的高層建築,最早的建於1910年
    丹佛是一座位於落基山脈山腳下的城市,根據維基百科的記載,丹佛第一座高層建築始於1892年的「公平大廈」,此後越來越多的高層建築在丹佛拔地而起,以滿足日益增長的人口和經濟需求。下面根據高度和建築的建造年份及用途,從所有建築中選出丹佛15座最具代表性的高層建築。
  • 500米「限高令」下,多座城市地標性建築「削高」
    中新網 鄭茜 攝  中新經緯客戶端5月10日電(薛宇飛)今年4月24日,蘇州工業園區公布了已經停工數年的蘇州中南中心的規劃方案,如外界預料,這座超高層建築的建設高度從原來的729米降到了499米。至於為何是499米,3天後的一份文件似乎能揭開答案。
  • 外媒:中國北方城市普遍沉降 超採地下水是主因
    新華社記者楊世堯攝  參考消息網8月3日報導外媒稱,在中國河北省滄州市的人民醫院,曾有一棟三層建築逐漸沉入地面,建築高度下降嚴重,直至整個一層消失。  據埃菲社7月31日報導,由於該建築無法繼續使用,當地政府4年前決定將其拆除,並在原址上建起噴泉。這座噴泉如今仍在,提示著滄州這座下沉的城市的特殊之處。
  • 歐洲有座「小人國」,最高的建築都不超過2米,本地人只有3釐米!
    世界如此之大,它需要我們每個人用心去探索和發現,如今,旅遊業發展迅速,許多人會選擇在業餘時間去旅遊,看看祖國的大好河山,對一些中國人來說,他們厭倦了看中國的山川,開始嚮往國外的美景,想體驗世界各地的風土人情,歐洲作為一個神奇的大陸,每年都會吸引很多人去那裡旅遊,一些西式建築深受很多人的喜愛
  • 1億套房荒廢,高層建築出現「隱患症狀」
    根據英國高層建築與城市居住區委員會的排名,全世界最高的20座建築物中有11座位於中國。 根據我國《民用建築設計通則》建築設計標準,超過100米的建築就屬於超高層建築。而根據國際公認的標準,高於152米的大樓即屬於摩天大樓。 現在,且不說動輒幾百米的超高層地標,各地新建的百米高層住宅,早已使樓市變成了真正意義上的「高樓荒漠」。
  • 這座城市是印度尼西亞的一切,它就是雅加達
    大自然的形成已經花費了數億年的時間,演變成適合人類生存的環境,人與自然應共存,當我們對環境造成破壞時,自然也會給我們一些反饋,這將導致一些災難。當然,由於地球上大陸板塊的特殊性,許多國家/地區,因為在遭受多年折磨的地震帶中會經歷地震,在海邊也有一些城市,也將受到海洋災害的影響,雖然我們人類非常強大,但是有時候面對自然災害似乎是如此渺小而無能為力。
  • 印尼雅加達地勢下沉原因 大部分區域可能會被水淹沒
    雅加達地處爪哇島西北海岸,整座城市坐落在海岸邊的一片沼澤地帶上,一共有13條河流在這裡縱橫交錯,地勢低洼,易受海水侵入。   研究者表示,到2050年,這座城市的大部分區域可能會被水淹沒,看不到未來。雅加達北部在10年裡下降了2.5米(8英尺),並且還在以每年1-15釐米的速度下沉。
  • 巴西最「無奈」雕像,因為處於710米的山頂,每年都會遭受雷擊
    隨著中國城市化的快速發展,廣州、北京等城市因為歷史文化底蘊深厚、城市的教育實力強勁,逐漸吸引了其他國家的學子以及創業型人才的到來,這很好促進了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也幫助國內的很多國際化都市走向了「文化共存」。
  • 泰國這座城市的名字,翻譯成英文172個字母,中文僅2字就搞定
    泰國獨有的風土人情加上發達的旅遊業每年都會吸引眾多國際遊人前往。在泰國佛教同樣是盛行的宗教,所以來到這裡可以看到非常濃厚的宗教氛圍i,但是其傳承和建築風格又和國內大不同。曼谷作為泰國的首都不僅是政治中心,在經濟旅遊各方面都處於國內領先,小時候在課本上還有一篇關於曼谷大象的文章,人們對於曼谷的現代化進程似乎有些低谷,但是來到實地才會發現過去的看法都是誤解。
  • 珠峰不僅會長高,還會下蹲,一場大地震讓它矮了60多釐米
    1975年,中國登山隊第二次攀登珠峰,測得了8848.13米(冰雪高度)的海拔數據,這個數字成為此後30年的珠峰海拔權威數據,與1975年相比,45年間長高了73釐米,平均每年1.62釐米。大約從3800萬年前開始,由於印度板塊與亞歐板塊的碰撞,喜馬拉雅山從一片汪洋大海中逐漸升起。
  • 英媒:雅加達成為全球下沉最快城市
    【環球網報導 實習記者 郅晨格】據英國廣播公司(BBC)8月13日報導,由於石油開採,過度抽取地下水和海平面上升,印度尼西亞首都雅加達成為全球下沉最快的城市。「雅加達的淹沒不是個可以一笑了之的話題。」報導稱,過去10年中雅加達的地表陷落了2.5米,陷落速度是全球沿海城市平均數的兩倍。現在雅加達的很多地區海拔已經低於海平面。如下圖,由於石油開採,雅加達的一些建築已經陷入地下,人們不得不遷出房屋。
  • 共享單車下沉遇險:這幾個城市就是搞不定
    正因為如此,在部分三、四線城市共享單車配套的保養成本,通常是一線城市的幾倍甚至更高。據他了解,這兩年不少品牌在下沉市場投放了共享單車之後,都不堪維養成本的重負。即便限制運營區域、加強運維管理,也只是徒勞增加管理成本,難以從根本上杜絕損毀、盜竊的現象。
  • 每年10萬人放棄北漂,年輕人為什麼選擇下沉二三線城市?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名牌高校畢業生放棄在北上廣工作,轉而下沉到二三線城市甚至鄉鎮基層。近日,杭州市餘杭區的一份招聘公示引發熱議,名單中全部為來自清華北大的碩博畢業生,其中一部分學生就職於街道辦事處。後經餘杭區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證實,公示截圖為2018年招聘情況。多位受訪專家認為,人才回流地方的趨勢早已有之。舊題重議,是因為疫情之下就業難題更為突出。
  • 廣州的這座圓形建築,又外國人設計,光起名字就花了10W
    廣州作為中國一線城市,確實在很多方面優於萬城,尤其是現代格局建築。監管有方的高層建築太多了,外來的專用建築在廣州還是比較缺乏的,因為畢竟作為中國第一強省的省會,政府監管做得很好。當然在廣州肯定會有一些漏網之魚,就在廣州西部偏遠的郊區荔灣,有一個酷似銅幣的原型建築,估計是全國最圓的現代建築,周圍沒有其他高層建築,顯得特別突出。不多說了這座奇葩就是廣州圓,號稱造價10多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