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落的帝國:吳哥如歌

2021-01-14 手機鳳凰網

▲氣勢恢宏的吳哥王城入口

空曠的廟宇卻被歷史擠滿

做晚課的僧侶面朝神像,雙掌合十,虔誠地跪拜

文/圖 許志偉

黃昏天空中由遠及近的黑點是幾十隻華麗的緋胸鸚鵡,它們是柬埔寨熱帶雨林的常客,貪嘴而喧鬧,炫目的羽翼像是件奢華的鬥篷,幾乎要擦著巴肯山神廟屋頂上的砂巖浮雕。這些傢伙炫耀著自己的飛行技巧,讓人浮想聯翩的是,十個世紀前,這裡的僧侶也曾看著這些聒噪的鳥兒飛落到神廟旁的大樹上,肆無忌憚地大嚼果實……給僧侶們清苦而寂寞的修行帶來片刻歡娛。而現在,神廟遺址周圍到處是各種膚色的遊客和販賣水果、飲料的攤販,甚至還有趕象人,山頂上擁擠得像個沙丁魚罐頭,當然,也有舒坦的地方———你要是願意花上幾十美金,可以坐著熱氣球升到和緋胸鸚鵡一樣的高度,喝著現榨的甘蔗汁,從鳥兒們的視角來欣賞落日熔金的瑰麗。

然而大多數人還是在黏嗒嗒的汗水中等待著落日,等待著象徵吳哥帝國光輝歲月的吳哥寺被如血殘陽渲染到極致的時刻。我想,那是屬於諸神的黃昏……

1 雨林裡的驚世建築

遊客們的倒影在蓮花池裡被魚兒弄碎,燥熱了一天的雨林開始冷卻下來,最後一抹夕陽在大殿的迴廊裡掃過,砂巖上的淺浮雕石刻仿佛剛剛完工,那裡雕刻著吳哥最著名的神話故事———攪拌乳海。這個聽上去有些怪異的名詞卻是眾神和惡魔大戰的縮寫,在這幅史詩般恢弘的石刻巨畫上,88個惡魔和92個頭戴金盔的神正在攪動大海以提取長生不老的仙丹,雙方都極力想得到這種靈丹妙藥。巨蛇盤踞在大海中心的曼荼羅山上,眾神和惡魔都以巨蛇為繩索競相拖拉曼荼羅山,攪動海水。而印度教的大神———毗溼奴神則化身為一隻巨大的海龜,將它的殼作為曼荼羅山的支點……梵天、溼婆神、猴神都出現在戰場上,空中還有無數的仙女以歌舞助戰,當然,眾神獲得了最後的勝利,或許,惡魔是因空中婀娜的仙女才心猿意馬敗下陣來……

▲3000多個迷人的阿布薩拉(仙女)幾乎遍及吳哥的各個角落

3000多個迷人的阿布薩拉(仙女)幾乎遍及吳哥的各個角落,僅她們的髮型就有30多種,這樣惟妙惟肖的石刻在九個多世紀後依然滌蕩著每一位觀者的心海,磅礴大氣的場景幾乎讓人不知今夕何年。

吳哥窟完全有資格和同時期的任何建築精品相提並論,作為吳哥王朝鼎盛時期的代表性建築,它是神話靈感、創作激情、高超工藝的完美統一體。全盛時期的吳哥王國版圖宏大,包括了今天的緬甸和越南的部分領地。作為高棉帝國的政治、宗教、社會文化中心,這裡曾經生活著百萬人口,而同時期的倫敦才不過是個5萬人的小城鎮。

彼時,人和神共同居住在這片廣袤的雨林。所不同的是,包括國王在內的所有凡人只能住用木材搭成的建築,無論是國王的宮殿或百姓的小屋都如此,只有眾神才能住由砂巖所構建的廟宇。

十幾個世紀之後,唯有神的居所依然屹立,鐫刻在巖石上的阿布薩拉(仙女)依然面露神秘而攝人魂魄般的微笑。人們對吳哥窟的朝覲和膜拜,讓這座世界上最宏偉的宗教建築從沒在真正意義上被荒棄過。

2 眾神的住所

夕陽穿透高大的棕櫚樹後,已是強弩之末,灑進以黑褐色為主基調的吳哥窟裡,做晚課的僧侶面朝神像,雙掌合十,虔誠地跪拜。他們在遊客相對較少的傍晚來這裡散步或參拜,微笑著滿足各種膚色、年齡、信仰、國籍的人們的合影要求,然後找一個安靜的角落,細細品味心中的經卷和眼前恢弘的廟宇。

在象徵著宇宙中心的主塔裡———這裡曾經供奉過毗溼奴大神的雕像,遊客可以安靜地冥想,似乎真的可以藉助七頭蛇組成的彩虹橋,去往眾神的住所和花園。

世界上只有在少數的幾個地方,早上才能夠如此優雅地醒來。塔布隆寺宛若一個由3D動畫構建的魔幻世界。800多年前,國王為他的母親修建了這座氣勢恢宏的廟宇,然而今天,它已經被熱帶叢林所吞噬,樹木發達的根系像八爪魚一般將寺廟纏繞起來,似乎輕易間就能將眼前的建築群如積木般摧毀。令人敬畏的自然力量在這裡被詮釋得極盡完美,這樣的場景或許會給你帶來些許不安———青苔、巨大的根系、斷壁頹垣、殘缺不全的雕塑……是的,這裡的確是《古墓麗影》的取景地之一,安吉麗娜·朱莉曾在樹上摘下一朵茉莉花。樹影婆娑的塔布隆寺以斑駁的投影,讓本來就如迷宮般的建築愈發具有特殊的藝術氣質,一種緩慢地被吞噬、被毀滅的悽美。

巴戎寺,那些頗有超現實主義的微笑

巴戎寺的超現實主義在數百年後依然激蕩著來這裡的每一位旅行者。216尊佛像的面孔從各個角度注視著訪客和這片大地,清晰的或模糊的,甚至只有一個大概的輪廓,這些面孔象徵著神與君主的統一,象徵著神權與君權的絕對權利、控制以及仁慈。事實上,這些面帶微笑的巨大的觀世音菩薩頭像,與當時君主的面容是如此相似,你隨時都能看到他們,或者說,他們在任何空間都在注視著你。巴戎寺就是吳哥王城的中心,他面朝東方,當太陽從地平線升起,溫暖的光線就會像漣漪一樣掠過每一座雕像,他們的微笑是如此迷人而神秘莫測。

▲僧侶們在中午的炎日下,快速走過滿是雕刻的籟王平臺

聖劍寺東門的兩層希臘風格的建築讓它看上去與吳哥其他寺廟有所不同,它們的作用像是圖書館,研究者認為,這座建築或許是雅典的舶來品。而聖劍寺本身卻是吳哥最大的寺廟之一,而且當時是作為君主的臨時住所而修建的。寺裡的石碑詳細記載了這裡作為皇室拜神、學習場所的功能。事實上,聖劍寺供奉著515位神,一年中18個重要節日的慶典活動都要在這裡舉行。這裡擁有整個吳哥工藝最為精湛的雕塑,仙女、智者、妖魔、軍隊、國王,神衹,它們的故事被保存在砂巖裡,風化作用並沒有消磨這些令人匪夷所思的藝術品,雖然當年的創作者早已消逝,但在八個世紀後,他們所留下的藝術瑰寶依然能穿越時空,激蕩來訪者的心靈。

190米寬的護城河劃分出人和神的邊界。穿過這個龐大的矩形,方可進入萬廟之源的吳哥窟主殿。砂巖鋪設而成的甬道已然坑窪不平,但卻仍能遙想初建成時的恢弘大氣。考古學家考證,砂巖來自50多公裡以外的荔枝山附近,人們用木筏小心翼翼地將這些石材沿著暹粒河運送到吳哥窟,徵用的人力不可計數。在沒有大型機械的時代,完成這樣龐大的工程簡直不可思議。這使得你不禁會對面前的每一座廟宇肅然起敬,敬佩它們的藝術、它們的設計、它們的歷史以及建造它們的國家和人民。儘管這裡的人們一直以來都在流血、貧窮、動蕩的生活中度過,他們的樂觀和虔誠分明都被鐫刻進了堅硬的砂巖。

出行攻略

1、廣州( 酒店 )有直飛柬埔寨金邊或暹粒的航班,提前預訂可有不少折扣。若只想看吳哥窟,建議直飛暹粒。金邊去暹粒的班車車型不錯,但有無空調要看運氣,車程較長。

2、 全年都可以遊覽柬埔寨,但最理想的時間是溼度低、雨水少的旱季,此時也相對涼快些。

3、暹粒有各種檔次的賓館,20-200美金一天,當然也有幾乎不花錢或極其昂貴的。建議住酒吧街附近的青年旅社,既安靜又便於出門找風味小食。

4、吳哥窟門票的價格分別是單日20美金、3日通票40美金、7日通票70美金,可按行程自定。

5、暹粒有中餐館,吃不慣柬餐的旅行者可以去那裡打尖。當地美食推薦柬式火鍋,以肉類為主,口感頗好。

6、嘟嘟車可說是暹粒的計程車,包車20美金一天。這個車子很適合悠遊,特別是在吳哥窟這樣需要不緊不慢觀賞的地方。

7、建議攜帶萬用插座、背包防雨套、驅蚊水、塑膠袋、手電、瑞士軍刀。飲水儘量選用礦泉水。

(責任編輯:謝天)

相關焦點

  • 高棉帝國,莫切文明,瑪雅文明……盤點那些失落於氣候變化的古代文明
    前幾天,氣候專家闢謠「最寒冷冬天」不過值得注意的是氣候變化對民生而言的確具有重要意義接下來我們共同盤點那些受氣候變化影響而失落的古代文明……高棉帝國始建於公元802年。在產業革命發生前,吳哥也許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城市之一,然而, 它在1431年被入侵並且被整個地遺棄了,只留下了一座孤獨的寺廟和一道難解的謎題。為什麼高棉人要將整座城市拋棄掉呢?僅僅是戰爭摧毀了吳哥嗎?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科學家布蘭登·巴克利(Brendan Buckley)通過分析樹木年輪後發現,季風很可能是摧毀吳哥的元兇之一。
  • 吳哥很美,蔣勳筆下的吳哥猶為美
    2019年12月,我懷揣著蔣勳老師的《吳哥之美》,親自到訪了位於柬埔寨北部暹粒省境內的吳哥窟。即使親自到訪吳哥,即使聽過了當地導遊對吳哥的講解,對我來說,那個繁華於公園九世紀到十五世紀的高棉吳哥王國,依然是那麼神秘。畢竟,不是每個人都能讀懂吳哥之美。吳哥的美需要發現,需要在與它的對視中用心體會。
  • 吳哥神廟:考古公園
    吳哥神廟散布在洞里薩湖(Tonle Sap)湖和庫倫山脈(Kulen Mountains)之間的約四百平方公裡的鄉村中,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建築展品之一–令人驚訝的大量古蹟,無論是其規模還是數量都令人矚目,更不用說它們的規模了。令人難以置信的藝術水平。
  • 關於《吳哥沉睡四百年》
    「吳哥」與「敦煌」的命運似曾相識,他們都曾經有著傲視天下的浩瀚寶藏,但同樣也是古代文明失落最多的角落。只不過,來到敦煌的法國人伯希和是用幾塊銀圓,換來了王道士掛在褲腰上的鑰匙,進入了神秘的「藏經洞」。而在吳哥,主角換成了按書索驥的另一個法國人亨利.穆奧,借著捕捉蝴蝶,他看到了沉睡中的「吳歌窟」(Angkor)。
  • 中國和柬埔寨的古代交流——從扶南帝國至吳哥王朝
    互信:吳哥時期(公元9世紀初至公元15世紀中葉)  公元802年,闍耶跋摩二世創建吳哥王朝。他在巴肯山舉行提婆羅闍儀式,宣告了吳哥從爪哇控制中獨立,也彰示了柬埔寨宗教與王權的結合。吳哥初代數位國王將大部分精力投入到平息貴族叛亂、恢復宗主國地位和進行國家建設上。
  • 展覽|「吳哥之夢——陳履生攝影展」
    儘管巴揚寺以四面佛和殘存的浮雕最為著名,可是,連接浮雕迴廊的原來建築的門或窗以及其他用來支撐的立柱上,都有著像門神一樣的仙女浮雕,這是在吳哥最為普遍的裝飾,幾乎在每一處都可以看到。雖然它們大致的造型相似,可是其髮式、衣冠等等的不同,正表現出了吳哥藝術的魅力,如同那永恆的微笑一樣。利用藝術的形式來構成特別的宗教禮儀的場所,是吳哥帝國藝術強盛之所在,也是其綿延幾個世紀的靈魂。
  • 「創作開運禮」跨越千年的纏綿,吳哥古蹟塔布隆寺
    眾所周知,位於暹粒的吳哥古蹟是柬埔寨乃至整個東南亞的傳奇,這個由鼎盛時期的吳哥王朝興建的大都會,在熱帶叢林沉寂千年後重返人間,可謂是見證高棉文明的活化石。位於吳哥窟南部33公裡,吳哥王城東約1公裡處的塔布隆寺,是吳哥古建築群中最大建築之一。包括566座宮邸、260座神像、39座尖塔。
  • 吳哥特賣
    ¥1949/人~吳哥半自助6日,2天自由活動時間;¥1879/人~吳哥半自助5日,1天自由活動時間;出團日期:6月21日(北京起止)>獨特尊享專屬行程:吳哥古蹟的神秘探尋與柬埔寨當地原始自然風光的獵奇均融合在此行程中!
  • 殘垣豔陽,水闊洞天(吳哥冬季導鑑)
    正所謂:絕地縫隙扎粗根,插入巖石如鋼針。不險不困不逢生,天生地設造化深。在這片光怪陸離而又陰森神秘的叢林中,當你攀爬過頹廢的門窗、遊走在坍塌的屋脊、穿行於昏暗的走廊時,一種神秘感始終貫穿其中,你也永遠不知道前方等待著你的是怎樣的驚喜或是失落的景色。叢林喬木,吳宮蔓草,寺廟寒鴉。
  • 中國援助吳哥古蹟保護二十年
    柬埔寨文化部的一位官員曾說:「中國工作隊把散落在地的石構件拼對成型,修舊如舊,像古代的一座廟宇的做法,是保護吳哥古蹟的第一好方法。」中國工作隊的維修項目施工結束,成為了當地最受歡迎、最具特色和最有實效的文化成果之一。毋庸諱言,就吳哥古蹟保護而言,我們中國工作隊是後來者。由於吳哥古蹟類型繁多,損壞情況有別,各國文物保護專家理念也不盡相同,但是目標是一致的。
  • 《亞特蘭帝斯:失落的帝國》的音樂製作都有誰?
    《亞特蘭帝斯:失落的帝國》的音樂製作都有誰?2001年迪士尼出品《亞特蘭帝斯:失落的帝國》,該片是迪士尼公司出品的第40部經典動畫長片。下面我們就來看看這些音樂製作人吧!
  • 中沅杯•吳哥文化高校學生創意設計大賽入圍名單公布
    四、初評入圍名單以下排序按作品編號排列,不代表具體排名,名單信息如有疏漏,請聯繫鮑老師(電話:17701286537)平面藝術設計類——吳哥旅遊文創門票福州大學廈門工藝美術學院產品設計系01010徐梓源《神秘吳哥》宣傳冊南京工程學院
  • 探訪世界雙遺產馬丘比丘,尋找失落的印加帝國
    其中,最出名的就要屬馬丘比丘了,被稱為「失落的印加帝國」,如今也是世界七大新奇蹟之一。每天從世界各地,都有很多人慕名而來,路途的艱辛也十足給遺蹟增添了太多的憧憬。所有想到馬丘比丘的人都必須先飛機到秘魯首都利馬,然後巴士或飛機到庫斯科,再包車到歐雁臺,換乘昂貴的觀光火車,在熱水鎮坐巴士直達馬丘比丘。
  • 吳哥,若愛,請深愛
    柬埔寨的歷史柬埔寨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建國於公元1世紀下半葉,歷經扶南時代,前吳哥時代,吳哥時代,後吳哥時代,法國殖民時代,柬埔寨王國。9世紀到14世紀吳哥王朝為鼎盛王朝,創造了舉世聞名的吳哥文明。1431年暹羅軍隊入侵後,吳哥遭到了嚴重的破壞,被迫遷都金邊。此後,吳哥被遺棄,淹沒在了叢林荒野之中。一直到19世紀60年一個名叫亨利穆奧的法國人發現了吳哥古蹟。我們現在說的吳哥,主要是9世紀初期到15世紀初期的吳哥時代。【扶南時代】扶南Phnom,1世紀到6世紀中期。
  • 殘垣豔陽 水闊洞天丨吳哥冬季導鑑
    正所謂:絕地縫隙扎粗根,插入巖石如鋼針。不險不困不逢生,天生地設造化深。在這片光怪陸離而又陰森神秘的叢林中,當你攀爬過頹廢的門窗、遊走在坍塌的屋脊、穿行於昏暗的走廊時,一種神秘感始終貫穿其中,你也永遠不知道前方等待著你的是怎樣的驚喜或是失落的景色。
  • 成吉思汗失落的帝國(2)
    在成吉思汗及其後代的徵戰中,歐亞大陸有近五十個國家被毀滅,之後建立起的龐大的帝國,為什麼蒙古鐵騎如此厲害?每次都能迅速的消滅敵人,甚至數倍於自己的敵人。這靠的是成吉思汗打破常規所運用的獨特戰術,也是蒙古軍隊除了騎兵之外的決定性武器。  成吉思汗從軍事戰術運用上、武器裝備到情報搜集、戰爭規劃與準備等,蒙古人都展現出無以倫比的戰爭稟賦和超前的戰爭思維。
  • 去柬埔寨之前不得不懂的吳哥歷史 | 為什麼有人在吳哥窟十天都呆不夠?
    (對吳哥窟神話有興趣可以查看至此,佔婆被徹底納入吳哥王朝統治下,直到1220年。除了佔婆之外,其他弱小的鄰國也被闍耶跋摩七世一一徵服,一個空前強大的高棉帝國就此建立。此時,帝國疆域已經超過了蘇利耶跋摩二世統治時期的領土範圍——版圖包括如今整個柬埔寨,以及寮國、泰國、馬來半島的一部分(直到卡拉地峽)和緬甸的一部分(薩爾溫江與伊洛瓦底江之間的地帶)——成為了當時東南亞土地上最偉大的帝國。
  • 吳哥王朝:美的遺忘與喚醒
    《吳哥導覽圖》蔣勳將自己14次遊歷吳哥過程中與林懷民的書信整理,形成了如今的《吳哥之美》,娓娓訴說吳哥王朝諸寺遺址、雕刻、美學、儀式空間最細膩美妙的景致,觸動你我最本質的生命底層周達觀在真臘都城吳哥住了整整一年,從生活飲食、建築、風俗、宗教、政治、軍事、奇聞逸事等等,把在吳哥種種見聞記錄下來,寫成了《真臘風土記》。
  • 世人驚嘆的吳哥窟神廟,中國「工匠」讓它重煥活力
    在出使的一年中,周達觀巨細無遺地記錄了他所見到的吳哥,從城市的面貌、貿易,到人們的生活、習俗、軼事等,他的記錄也成為描述吳哥化為廢墟之前的面貌的惟一史料。至今,吳哥民俗村還有周達觀像。周薩神廟作為12世紀初的建築,是整個吳哥古建築中的經典建築之一,又處於「吳哥遊」的首站或末站,可以說是遊覽的必到之處。起初,周薩神廟除主體建築還殘留著半截不規則的塔體之外,其餘的副殿和廟門都已經坍塌,甚至不見了蹤影。
  • 林伽山下的帝國起源
    他們戰勝了中南半島的霸主,柬埔寨的扶南帝國,帶兵長驅直入進入了洞里薩湖區域,建立了新的真臘帝國。到了他兒子伊舍那跋摩一世(Isanavarman I)的時代,真臘帝國的已經成為了中南半島最大的強權。三波坡古雷的故事和建築,我之前寫過。可以看:眾神也擋不住炮彈呼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