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流氓氣的詩意叫做王小波,有一種愛情叫黃金時代。
「那一天我二十一歲,在我一生的黃金時代。我有好多奢望。我想愛,想吃,還想在一瞬間變成天上半明半暗的雲。後來我才知道,生活就是個緩慢受錘的過程,人一天天老下去,奢望也一天天消失,最後變得像挨了錘的牛一樣。」
這是小說《黃金時代》裡的一段話,因為這一段話,我對這本小說產生了興趣,更對王小波這個人產生了興趣。
這個故事王小波斷斷續續寫了十多年,不停地修改與變動。
在一個採訪裡,他說現代小說有一種寫法非常簡約非常完美,有些作者會把一生的心血耗費在那裡。
他生前接受的採訪不多,可每一段採訪裡都能看到他的思想在閃光。他說他寫小說不是為了當靈魂工程師,只是為了能平等的交流。
1952年5月13日,王小波在北京出生,「三反」運動給他的家庭帶來了打擊。1958年的「大躍進」運動也對他以後的創作帶來了深刻影響,《革命時期的愛情》裡更是用超現實主義的手法對大煉鋼鐵進行了描述。1966年文化大革命運動對作者的影響可以從《似水流年》中窺見。1968年王小波在雲南下鄉插隊,這一經歷更是小說《黃金時代》的寫作背景。1980年發表處女作《地久天長》。1982年寫了十多年的《黃金時代》終於出版。1997年4月11日病逝於北京。
《黃金時代》是一部三萬字的愛情小說,寫的是王二在雲南插隊遇見陳清揚發生的故事。這個故事其實是關於錯過,關於愛而不得,關於自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