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時代》是王小波的寵兒,卻被稱為「黃色小說」,王小波真冤

2020-12-22 了了讀書

王小波說:《黃金時代》就是他的寵兒。

《黃金時代》講的是王二和陳清揚的愛情故事,裡面就有很多的性愛描寫。在1992年香港繁榮出版社出版此書時,就被直接命名為《王二風流史》,被收入「風月系列」。

由於這部小說帶有著許多情愛的色彩,以至於被很多人稱為「流氓小說」。在那個時代,人們對愛和性都是懵懂且新鮮的,而王小波卻在放肆無忌中,享受重口味的「純愛」。因此,這部文字恣意大膽的小說,在出版時遇到很多挫折,招致很多非議。

但是《黃金時代》這部作品卻被選入《亞洲周刊》「二十世紀中文小說一百強」。其實,如果大家沒有儒釋道的基礎,沒有西方哲學的積累,或者不太讀書,是不容易理解《黃金時代》中的思想內涵和文字深度的。

王小波《黃金時代》的問世,突破了20世紀90年代之前知青小說的風格,作品中對性愛的描寫,對現實的批判與嘲諷,對人們的生活狀態的反省,對人性自由的彰顯,都成為《黃金時代》這部作品的獨特之處。

那麼這到底是「痞子文學「、」流氓小說」,還是精神的教父呢?讓我們來分析一下吧。

一、「破鞋」

文章開篇,就圍繞著陳清揚是不是破鞋展開。王二說:

結過婚的女人皮膚應該是黝黑的,乳房應該是下垂的,陳清揚卻皮膚白皙,乳房高挺,一定是偷過漢子的「破鞋」!陳清揚來找王二,讓他證明自己不是破鞋,他卻說:所謂破鞋,乃是一個指稱。大家說你是破鞋,你就是破鞋,沒什麼道理可講。

緊接著,陳清揚為了「偉大友誼」,荒唐地接受了王二性交提議,公然搞起了破鞋。

或許大家會覺得王二和陳清揚有點荒唐,陳清揚被污衊為「破鞋」,處於這樣的環境中,她並不能好好規劃自己的人生,所以認知會發生一點混亂。當她看見王二腰上的窟窿,就寄希望於他能證明自己的清白。

不被理解似乎成為了生活的常態。否定、懷疑、誤解等等都是我們成長道路上的泥濘,但是這卻不能使我們退卻,停滯不前。當不懷好意被洗白,自身清白卻被抹黑;當集體向利益看齊,人們無視真相時,你的黃金時代不再輝煌,你是否還會堅持,不忘初心,闊步向前呢?

二、欲望的本質是醜的,也是一種本能

在文中,陳清揚當場暴露王二是她的野漢子時,「再沒人說她是破鞋。大家對這種明火值仗的行徑是如此的害怕,以至於連話都不敢說啦。」但在之前,他們卻在「鬥破鞋」。他們將鬥破鞋這樣一種欲望放在人們眼前當作道德懲罰,但是他們自己卻「男人的褲襠路都凸起來。她知道是因為她,但為什麼這樣,她一點也不理解。」

他們也讓王二與陳清揚交代材料,一遍又一遍,甚至覺得他們交代的不夠詳細,還要求寫出細節,來滿足他們偷窺的欲望。

看啊,欲望的本質是無比醜陋的。他們害怕面對欲望,卻又被欲望控制著。在陳清揚交代完材料後,她表白自己做那些事情只是因為自己喜歡,這驚呆了道貌岸然的眾人,他們沒想到陳清揚竟然這麼直白露骨地表達自己的欲望。

欲望是一個人的本能,是甩不掉的,不要抗拒它,要直面他。雖然欲望的本質是醜陋的,但是它也是一種本能,不要刻意逃避欲望,就如性一樣順其自然就好。#王小波#

三、「性」是反抗的武器

在世人眼裡,性是錯的。王二將他們的性愛比作「作案」一樣。他說:「那天我們離開了後山,向作案現場進發。」「我和陳清揚在劉大爹的後山上作案無數。」

他們將性赤裸裸地展現在眾人面前,成為反抗那群道貌岸然的人們的武器。他們本能的歡愛,他們在草地上,在山野中,在每一次欲望的來臨都伴隨著自然的流動。這種性不醜陋甚至美好,如自然般帶著泥土的芬芳。

他們這純潔的性在壓抑扭曲的包圍下顯得那麼清新,這是他們自己獨特的反抗武器,打破道貌岸然的武器。

王小波最出名的一句話是:

那一天我二十一歲,在我一生的黃金時代,我有好多奢望。我愛想,愛吃,還想在一瞬間變成天上半明半暗的雲。

所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那麼「淫者見淫」吧。《黃金時代》到底是流氓小說還是精神教父呢?這全靠個人的看法。如果有興趣的話不妨去閱讀一下,感受兩性和諧世界和文明的締建。

王小波的《黃金時代》是華語小說裡的一朵奇葩,也是華語小說裡被嚴重低估的小說,無論是思想深度,還是小說寫法都是一流的。王小波的時代三部曲更是入選《亞洲周刊》「二十世紀中文小說一百強」,值得拜讀,如果您對王小波三部曲感興趣,點擊上方商品卡即可購買。

相關焦點

  • 王小波用20年寫成的《黃金時代》,為何會被說成是「黃色小說」?
    王小波是我非常喜歡的作家之一,他唯一的缺點,就是他再也不更新了,所以我也只能一次次重讀他的作品,尤其他那本《黃金時代》,更是讓我愛不釋手。但讀過王小波作品的人都知道,他的作品一向「黃」得厲害,特別是《黃金時代》一書中,關於「兩性關係」的描寫更是非常之多。以至於有很多人在看完這本書後,都將其定義為「黃色小說」。
  • 王小波:《黃金時代》是我的寵兒(上)
    有一種流氓氣的詩意叫做王小波,有一種愛情叫黃金時代。「那一天我二十一歲,在我一生的黃金時代。我有好多奢望。我想愛,想吃,還想在一瞬間變成天上半明半暗的雲。這是小說《黃金時代》裡的一段話,因為這一段話,我對這本小說產生了興趣,更對王小波這個人產生了興趣。這個故事王小波斷斷續續寫了十多年,不停地修改與變動。在一個採訪裡,他說現代小說有一種寫法非常簡約非常完美,有些作者會把一生的心血耗費在那裡。
  • 有多少人把王小波的《黃金時代》當「黃色小說」看了?
    《黃金時代》作為王小波的成名作,講述了21歲男青年王二與美女寡婦陳清揚的故事,這本書中講述了什麼人性的抗爭,什麼反抗的情懷之類的內容,野哥一件都沒記住,也沒讀懂,反而對陳清揚上山找王二的事情記得清晰,這二人實在是太不拘束了。
  • 王小波死不瞑目:他把《黃金時代》當寵兒,卻偏有人當「黃書」看
    這段經歷成為《黃金時代》的寫作背景。1973年,在北京牛街教學儀器廠做工人。後在北京西城區半導體廠做工人。而在此期間,王小波一直筆耕不輟,並以手抄本小說《綠毛水怪》,博得了未來妻子李銀河的芳心。在此之後,王小波參加高考,考入了人民大學,其後又赴美國留學,學習統計學。回國後,王小波又留在高校任教。
  • 魯豫說它很解渴,王小波當它寵兒,《黃金時代》憑什麼牛?
    可因為沒有正規渠道,王小波得跟趙潔平一車車拉著書去市場、書攤上賣,一直直到王小波不幸離世,《黃金時代》最初的6千本都沒有賣完。然而,就在他死後不久,《黃金時代》卻因此爆火,有人甚至慕名而來,來參加葬禮的大多都是一些書友。
  • 王小波《黃金時代》:直白的性描寫背後,為何撇開雙腿無罪?
    那一天我二十一歲,在我一生的黃金時代。我有好多奢望。我想愛,想吃,還想在一瞬間變成天上半明半暗的雲。對於王小波的評價,從來都是充滿爭議的。有人說如果王小波還在世的話,他會比莫言更早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也有人認為王小波的作品,不過是部黃色小說。
  • 王小波:一個寫了20年「黃色小說」有趣的人,生前寂寞,死後封神
    他是一個寫了20年「黃色小說」的有趣的人,生前寂寞,死後封神的人。1977年,李銀河認識王小波的時候,剛大學畢業,在《光明日報》做編輯。偶然的一次機會,李銀河讀到了王小波《綠毛水怪》這本小說,並被其中的真情深深打動。她暗自思忖,到底是怎麼的一個人才能寫出這樣充滿詩意的小說啊!
  • 身體的快樂,是我們唯一的精神武器——王小波《黃金時代》
    總之,對於王小波以及他的作品,這二十多年來一直是褒貶不一。喜歡他的,依然喜歡他;討厭他的,依然還是討厭他。不過我想無論這個時代怎麼變,王小波的作品依然還是有人讀的。就比如他的一部小說《黃金時代》。王小波曾經說過:「我寫《黃金時代》,寫了很長時間。現在這篇小說已經寫完,從此屬於讀者。」可以說《黃金時代》這本書,王小波在這上面上花費的時間是最多的,也是他自己最看重的小說,從構思到成文一共十多年。在王小波短暫的一生中,耗費心力最多的作品就是《黃金時代》。
  • 年少不懂王小波,再讀《黃金時代》,他用文字顛覆了我們的道德觀
    看過王小波這本書的,大概都記得這樣一句話。這部從起稿到最終定稿,足足用了20年時間,耗盡了王小波最美好的黃金時代的小說。1992年,王小波的《黃金時代》在香港和臺灣地區出版,並且獲得第十三屆《聯合報》文學獎中篇小說大獎。
  • 讀完王小波的《黃金時代》後:王小波筆下的性,秒殺一切寫性小說
    在一次王小波作品研討會上,白燁直接說:王小波寫的性一出來,把以前所有寫性的小說全斃了。這是他的原話。他為什麼這樣說呢?王小波的妻子李銀河是這樣說的,因為小波寫性寫得非常非常乾淨,一點兒也沒有那種淫穢的感覺,或者煽情的感覺,簡直就像外科大夫的手術刀。
  • 高曉松心中神一樣的王小波,想要讀王小波,讀《黃金時代》就行了
    當時我們班男生競相傳閱的只有他一本書,《黃金時代》。當時我還懵懵懂懂的,很不理解班上男生為什麼對此書樂此不彼,不僅如此,在課堂上,老師在黑板上講解課程以及考試技巧,同時在下面就有人在課本裡夾著一本《黃金時代》。我就好奇了,王小波的書有這麼入迷嗎?懷著好奇的心,我也拜讀了《黃金時代》這部大作。
  • 王小波《黃金時代》:肉體歡愉的殼裡,包裹著人性的本真
    在《黃金時代》中,王小波如此寫道:「那一天我二十一歲,在我一生的黃金時代,我有好多奢望。我想愛,想吃,還想在一瞬間變成天上半明半暗的雲,後來我才知道,生活就是個緩慢受錘的過程,人一天天老下去,奢望也一天天消逝,最後變得像挨了錘的牛一樣。
  • 王小波《黃金時代》到底有多曖昧?網友:彌補了我缺失的性教育
    王小波與李銀河王小波最有名的小說是《黃金時代》,這本小說,王小波本人非常滿意,他曾說:「《黃金時代》是我的寵兒。」但這本小說,卻因為直白、暴露的性描寫招來很多非議,在香港出版時,還被改名為《王二風流史》,置於一堆黃色小說中示人。也因為這個原因,小說雖然1991年在臺灣獲了獎,在內地仍然沒有人敢冒險出版,而是以手抄本的形式在北京高校學生中流傳。
  • 王小波的《黃金時代》:精彩直白的性描寫,是情慾下的精神勝利!
    這也導致,《黃金時代》始終在文壇存在兩極分化的評價:有人急匆匆為它貼上黃色小說的標籤;也有人驚嘆它足以槍斃了所有寫性的小說。所有的認知差異,都源於最本質問題的概念模糊。所以,人們對《黃金時代》的偏見或推崇,歸根到底是為了弄清其存在意義:王小波為什麼在《黃金時代》中,展現了大量的「性描寫」?當然,弄清這個問題的意義,並非會讓你完全愛上這本飽受爭議的書籍,而是無論你喜不喜歡,都是真正看懂了王小波的《黃金時代》!
  • 王小波《黃金時代》:肉體的快樂,是時代變革下唯一的精神武器
    王小波《黃金時代》:肉體的快樂,是時代變革下唯一的精神武器1952年,王小波在北京出生了,他被稱為「中國的喬伊斯和卡夫卡」也許你對他還不夠了解,但是你一定聽過他說的一句話:「一輩子很長,要和有趣的人在一起。」
  • 生前籍籍無名,死後卻因為「黃色小說」火了,王小波還是敗給時代
    正是在這個時期,王小波構思出了影響他一生的小說。王小波與李銀河的緣分在王小波21歲的時候,下鄉結束選擇了回到北京做一名工人,但是,王小波還是沒有放棄寫作,他開始利用業餘時間寫小說,王小波在寫作方面天賦異稟,在很短的時間裡就發表了一些作品,也開始有了一些名氣。
  • 王小波寫了大半輩子「黃色小說」,有趣的靈魂把欲望寫得淋漓盡致
    1997年5月,中國現代文學館專門為王小波的作品召開學術研討會,研討會上表示:王小波同志筆下的「性」,雖然有大膽直白的描寫,但卻不只是頹廢的日常化生活態度,而是精英化的價值倫理,我們不應該帶著有色的眼鏡去看待,而是應該從藝術的角度去剖析!比如《黃金時代》中描述的「性」,既是被拯救的對象,也是實現拯救的手段。
  • 《黃金時代》中的性描述,是李銀河影響了王小波嗎
    大家不要誤會,這樣的描寫在小說中是一種藝術,而並非是醜陋的,見不得人的黃色。就像人體素描一樣,即使到目前為止,它還不為人們所接受,但在大學的美術課堂上,卻是跟普通課堂一樣稀鬆平常的,沒有必要大驚小怪。之所以想以王小波為例,是因為近期在無意中讀了李銀河的一些介紹和故事,而讓我也覺得王小波這個人確實是一個奇人,為什麼他生前的小說《黃金時代》託人投稿,都沒出版社敢接,但都評價挺高——你的小說寫得太精彩了?我想,也許是裡面的性描寫過於直露,嚇壞了編輯,就像賈平凹的《廢都》一樣,禁了很多年,最後才得以出版,不過也增加了這樣的話語——此處刪去五百字。
  • 王小波寫了20年小說,花25萬買房卻無福消受,死後才紅遍大江南北
    1992年,孤獨終老的王小波在北京花了250000元買了套房,去世後《黃金時代》受萬人追捧,4年時間就加印了10多次,成為了20多萬人深夜被窩中的性啟蒙讀物……王小波有錢但是不被社會所接受,都直言他的書是「黃色小說」
  • 王小波《黃金時代》:肉體的快樂,是對荒誕時代的世界的一種反擊
    李銀河知道王小波的夢想和寄託,捨不得讓他去幹粗活。在李銀河的庇護下,王小波在美國安心寫作,安心讀書,寫出了《紅拂夜奔》等中短篇小說的框架,並繼續書寫他的《黃金時代》。  回國後,王小波被調在中國人民大學當一名會計系講師,但當講師的日子他過得並不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