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發了個朋友圈:「我已經是個大人了,為什麼還要做二選一的選擇,為什麼不能兩個都買」,配圖是兩支口紅,一支是YSL,一支是阿瑪尼。
「我已經是個大人了,為什麼還要做二選一的選擇」是不是也可以理解為「我已經是個大人了,但我卻無法像個大人一樣生活」。
我已經成長我小時候所期望的那種大人了,可我為什麼不能像我期望中的大人那樣生活:買自己想買的東西,去自己想去的地方,愛自己相愛的人,我甚至都沒有辦法做到像從前那般的開心,我真的太難了,也太累了……
打開抽屜,翻出破損的信封,拿起泛黃的信紙,看著褪淡的字跡,想著半乾的記憶,那些仍舊新鮮的情感,摻著現今的解讀和緬懷,展成了一部美好的回憶錄。
長大,真是一個漸變的過程,在我還沒有清楚地意識到的時候,我可能就在慢慢長大,長成一個大人了。
記得網上有過這麼一個話題:生活中的哪個瞬間,讓你突然發現自己已經是個大人了?
有人說:當飯桌上的雞腿不再是我的專屬的時候。
有人說:想買東西沒錢但依舊不想和家裡人要錢的時候。
也有人說:我和爸媽出去吃飯,他們喝酒之後,我可以開車帶他們回家的時候。
還有人說:小時候想離媽媽越遠越好,可現在卻想要有很多很多的時間跟媽媽待在一起的時候。
……
對我來說,不管我年紀有多大,只要我的父母還在,我的家還在,我就還是個孩子,也都可以永遠是個孩子。
而在外面的世界,我什麼時候覺得自己像個大人呢?
不是走在街上被叫阿姨的時候,不是穿著高跟鞋擠地鐵的時候,也不是拿著信用卡買奢侈品的時候,而是上了一天班後拖著疲憊的身軀去買菜,回到出租屋就洗手做飯,吃過飯後感覺自己能長長呼出一口氣的時候。
這個場景特別像小時候,爸媽出門幹活一整天,天黑了才回來,回來之後他們又拖著精疲力盡的身體馬上給我們做飯,直到我們開始嘰嘰喳喳地吃飯了,他們這才開始歇口氣。
以前我從來沒有發覺過這些細節,直到我開始獨立生活,我才覺得原來長大後的我跟他們真的好像。
人,從來就不是一下就長大的,伴隨著年齡的增加,我們所經歷過的事會讓我們的心智更慢慢長大。
生活中,我也總以為我是個孩子,即使早已經成年,但我還是不想把「成人」與「大人」畫上等號。就像現在,我們總是很習慣地把父母當作大人,而父母也還是拿我們當小孩。
我曾經跟大學室友探討過:我們這一代人到底要到什麼時候才會真正的成熟。
室友感慨道:「可能只有我們真的到30歲了才會發現自己確實長成大人了吧。」
接著我們的話題就聊偏了,聊的是該怎麼保養才能做到30歲的年紀20歲的臉。
都說成年人的世界除了長胖和貧窮,沒什麼是容易的,長大意味著要面對更複雜的世界,要承擔更重大的責任。
可是有時候我們也會覺得長大挺好的,起碼再也不用像小時候那樣偷偷穿媽媽的不合腳的高跟鞋了,也可以買自己喜歡的菜,而不是只買爸媽自己喜歡的菜了。
年齡的增長,我們的閱歷會增多,內心就會越強大,也會越來越有能力去追求自己想要的一切。
有時甚至會羨慕那些比我們更成熟的大人,雖然他們要面對更多的風雨但他們總是能做到風輕雲淡,也從來沒有錯過生活中的一些小樂趣,真好。
網上不是常常這麼說嘛:要努力做一個可愛的大人,不埋怨誰,不嘲笑誰,也不羨慕誰,寧願跑起來被絆倒無數次,也不要規規矩矩地走一輩子,做自己的夢,走自己的路,愛自己所愛的人,不羨慕日月星光,只羨你在身旁。
世界奇奇怪怪,我們也要可可愛愛。
文/一隻喜歡魚的狗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刪;)
以我之筆觸你之心;以其之故動你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