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加編輯微信:nanfeng998877
商務合作QQ:320351925
今年的媽祖誕辰紀念日
2020年4月15日 星期三
農曆三月二十三日
媽祖,以中國東南沿海為中心的海神信仰,又稱天妃、天后、天上聖母、娘媽等等,是歷、現代船工、海員、旅客、商人和漁民共同信奉的神祗。媽祖,原名林默,宋建隆元年(960年)農曆三月二十三日誕生於莆田湄洲島 ,因救助海難於宋太宗雍熙四年(987年) 九月初九逝世。
![]()
媽祖是流傳於中國沿海地區的民間信仰。媽祖文化肇於宋、成於元、興於明、盛於清、繁榮於近現代。民間在出海前要先祭媽祖,祈求保佑順風和安全,在船舶上立媽祖神位供奉。媽祖是集無私、善良、親切、慈愛、英勇等傳統美德於一體的精神象徵和女性代表。
![]()
媽祖信仰習俗簡稱媽祖信俗,也稱神女信俗、靈女信俗、神姑信俗、娘媽信俗、聖母習俗、天妃信俗、天后信俗、元君信俗等等,這是由於歷代民間、朝廷或宗教對媽祖的封號先後不同而嬗變。媽祖傳說是媽祖信俗有機組成部分,媽祖信仰傳播重要文化載體,集中體現媽祖立德、行善、大愛精神。已單獨入選福建省第四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民間文學類項目。
在古代航行條件落後的情況下,《媽祖傳說》給航海人以精神力量,鼓舞著人們戰勝惡劣的自然條件。從宋、元、明、清各個時代,文人筆記、地方史冊都記載了大量的媽祖傳說。
![]()
媽祖祭典每年農曆三月廿三和九月初九舉行,分為春祭媽祖和秋祭媽祖兩次祭典。最早的媽祖祭典,是指歷代地方官員和湄洲媽祖祖廟在特定日期舉行的祭祀媽祖的一種盛大禮儀規範。媽祖祭典於2006年5月20日被列入首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2009年9月30日,以媽祖祭典為主要內容的《媽祖信俗》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名錄。
自宋代之後,媽祖祭奠的主要表現形式可分為廟祭、郊祭、海祭、舟祭、家祭五種
媽祖供品又指媽祖貢品,是民間傳統敬神獻禮裝飾造型藝術食品,俗稱「媽祖筵桌」,通常在媽祖神誕、升天紀念日和傳統節慶期間擺列供奉。
媽祖供品製作工藝起源於宋代。
媽祖供品製作工藝形成包括十三類800多種的食品造型藝術。媽祖供品配套和排序均有相對固定程式,供桌上按序必備:花、果、茶、酒、面、飯、糕果、六齋;筵桌中間為餅筵、一擔盤(即大、中、小10個盤分別盛有香菇、金針、壽桃、壽麵、紅米糰及其他麵食類),兩邊則分為文筵(齋筵)和武筵(葷筵)。每架齋筵再分為:十齋、十二大碗(四平八企或八平四企)、十二小碟等。
除規格「筵桌」外,還有自由創作供品。媽祖回娘家,每年農曆三月海內外各媽祖宮廟護送本宮媽祖神像到莆田(賢良港天后祖祠)朝聖、進香的一種民間媽祖信俗活動。媽祖回娘家,意即尋根問祖,其特點為祭祖與祭媽祖合二為一。春祭在農曆三月廿三媽祖誕辰日,秋祭在農曆九月初九媽祖升天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