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什麼意思?解讀大師於丹在這裡也栽了跟頭

2020-12-14 不見長安舊少年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論語》

當今社會注重科學的方面過多,但教育上依舊在教導一代又一代的學生學習孔孟之道。世界各地也因為文化的傳播,都建立了規模不同的孔子學校,而這件事從一定意義上有著文化認同的效應。可孔子有一句話卻不被眾人買帳:「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這句話究竟在說女子和小人不好,還是另有它義

一代《論語》解讀大師於丹的失誤

《百家講壇》是一個極具文化底蘊的節目,它有時解讀一段歷史,例如王立群教授用別開生面的婦產科知識解讀秦始皇的生父究竟是誰。有時會解讀一本書籍,例如劉心武教授解讀眾人百思不得其解的《紅樓夢》。但不論它怎麼變幻知識,解讀人通常都是各個名校的教授,說出的話也具有權威,讓人深信不疑。可同樣是解讀知識,著名教授於丹老師卻遭到質疑。

眾所周知,人們在得知於丹老師時,就是她站在《百家講壇》的節目上時,而能夠被眾人詳記,說明她對於《論語》的解讀是十分深入人心的。可一句「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的解讀,卻遭到眾人質疑,她也因此栽在這句話上。

於丹老師解讀的這句話時,是用的句子中的表面意思。「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就是指女子和小人是最不能嬌縱的一類人。而我國自古以來又有「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的說法。說明,對於小人一詞,人們是深惡痛絕的。如果將女子與小人相聯繫,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對女子的詆毀。但是這裡的小人,於丹則指出是小兒的意思,也就是孩子。不過,就算是將女子和孩子並在一起,女子好歹懂些道理,而小兒就需要旁人教導了,一樣是在貶低女子。

然而,如果更深層次理解情況下,不由得讓人想起古代對於女子的各種貶低,認為女子不識大字,待字閨中便好,而「女子無才便是德」正是此中意味。除此之外,封建社會對於女子的傷害不僅僅是文化封閉如此簡單,纏足等習俗更是一種枷鎖。更不用提,女子的三從四德「出嫁從夫,夫死從子」一說。這樣一樁樁一件件捋順下來,簡直是罄竹難書,但顯而易見的是,女子在當時沒有任何人權可講。

可想而知,有些這樣的背景,於丹老師的解讀有些偏頗。在這個女性意識覺醒,倡導「男女平等」的年代,是一定會遭到各方的質疑。其實,從一種意義上來說,孔子是我國早期最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而底下門已過百人,其中大多數人都是未來的棟梁之材。有著這樣的文化傳染力,他怎會說出這樣詆毀人的話。更何況,許多流傳千古的言論能表達出,孔子是一個守舊但不迂腐的人。他的思想境界,非常人可以匹敵,也因此,他不會口出狂言,詆毀女子。

可不僅僅是於丹,一些書上,甚至是廣播在電視中的影視作品,但凡提到這句話,都表達出於丹老師曾經解讀的意思。這樣對於大眾也是一種誤導作用,而孔子的這句話隨沒有詳細的解釋,但也絕不是對於女子的詆毀。

「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的通俗解釋

因為這句話沒有詳細的解釋,大多數人只能通過當時說出這句話的歷史背景前後聯繫進行解讀罷了。而就算是如此,如今仍然有許多釋義。如同曾經考試中對於作者的心理活動猜想一般,這樣開放性的試題,但凡言之有理,即是正確的解答。

對於這句話的大部分解釋中,關鍵的字眼便是女字。女子並不能代表女子,但可以代表一類人。與小人合併而稱,奸詐之人。而第二個難以解釋的字眼是「養」字,它在其中的意思就是「相處」,整句話的意思大概是和姦詐之人很難相處。

「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的歷史背景

可孔子的修養歷來被眾人稱道,為何會說出這樣氣急的話。其實,從孔子說出這句話的歷史環境便可得知一二。

曾經孔子遊學到衛國,希望可以為衛國國君出謀劃策,但孔子在當時並不像如今聞名天下,衛國國君自然輕待他。可僅僅是國君一個人的傲慢,孔子想必這些年也經歷了不少,內心總不會如此波動。但是,當時甚至是衛國的大臣和國君身旁的妃子也在奚落孔子。於是。孔子一氣之下,就說出「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的話。其意也有指責衛國國君妃子和臣子的意思。不過他說出來的話有著大智慧,人們往往會將它運用到延伸含義中。

其實,孔子說的這句話也僅僅是半句話,而後面的內容則是「近之則不遜,遠之則怨」,正好與當時的歷史背景相一致。也就是說,面對這些大臣或是妃子,與他們親近,倒有些出言不遜,但與他們生疏,卻突然心生怨恨。

同樣的,這句話從歷史中流傳下來,也可以映射如今的社交關係。人們常說,世道變了,人心不古。其中,奸詐小人,唯利是圖者比比皆是,也防不勝防。

與這些重利的小人關係親密,他們則想著如何貶低你。而如果這種親密關係突然斬斷,他們則會心生怨恨。或許是怨恨給予他們的利益不夠,或許是怨恨沒有能夠全心全意幫助他們。另外,俗語不也說「寧得罪君子,不得罪小人」。可見也小人果然招惹不得。

回到這句話本身,人們對於它還是有著深深的誤解,甚至在女性提倡自我意識過剩的年代尤其如此。而這樣的現象不過是一些言論或是文章的過分理解罷了。其實,女性地位的提高不用過於吹捧,如同那些男子一樣有著該有的平等就好,也不需一味的過於遷就。男與女本身,不就是相輔相成的生活,又何來高低貴賤之分。

從孔子的這句話中延伸出如何含義,從另一個層面來說,足以看出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而它的精神有著隨時代而變化,且愈發迸發活力的優點。不怪學識淵博的於丹老師栽在這句話上。

相關焦點

  • 孔子的「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到底是何意思?於丹就曾栽在這話上
    但是,裡面有一句話,卻讓今天的女性同胞深惡痛絕,這一句話就是——「惟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 有聖人的支持者,為此事站出來替孔子作答說:這裡的「女子與小人」,並不是指女人和小人,而是指君王身邊的「臣妾」。但是,於丹在CCTV節目中解讀《論語》時,仍然把這句話解釋成「女人跟小人」,進而遭到了不少的指責,在一定程度上算是栽在了這句話上!
  • 「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被誤解了千年,真實含義和你想的不一樣
    今天我們要說的這句話很出名,就是「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這句話是孔子親口而說,卻在幾千年的傳承中被人多次誤會。「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出自《論語·第十七章·陽貨篇》,原文是「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近之則不遜,遠之則怨。
  • 「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是什麼意思?孔子為何把女人當成小人
    現實中常有這樣一幕:男生和女生吵架,然後男孩子往往比較吃虧,吵不過女生,那這個時候,男孩子就會無奈地說一句:」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把女人和小人劃上等號,女生聽了,當然更加生氣,因為不管哪個女孩子聽了這句話,都會很生氣。
  • 孔子曰:「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是什麼意思?很多人理解錯了
    豫薦你|文【全文1918字,圖片9張】孔子曰:「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是什麼意思?很多人理解錯了!想必很多人聽過這樣一句話,「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有些人經常拿這句話出來,把小人和女子並列在一起,用以詆毀女人,歧視女性,說女人就和小人差不多,很難伺候。事實上,那些詆毀女人的人,不過是斷章取義罷了,這句話根本不是這麼理解的,很多人都錯了。
  • 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孔子此言,到底是不是貶低女性?誰在說謊?
    近代以來,很多人批評孔子歧視女性,論據就是他說過一句很有名的話:「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誠然,這句話出自《論語·第十七章·陽貨篇》,確實是孔子說的,完整表述為:「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近之則不遜,遠之則怨。」
  • 為什麼孔子的一句「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引發滔滔不絕的爭論
    孔子肯定沒想到,他的一句話「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近之則不孫,遠之則怨」,竟在兩千多年後的今天,引發沒完沒了的爭論。孔聖人呀,你歧視女人嗎?你為什麼歧視女人?可是有人為你辯護說,你沒有歧視女人,是人們誤讀!是古文歧義太多,說你不可能歧視女人,因為你曾稱讚過《詩經》是「思無邪」,而《詩經》中描寫了很多男歡女愛,你怎麼可能歧視女人呢?
  • 孔子的一句話:「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近之則不遜,遠之則怨。」
    「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突然發覺這句話非常正確。它沒有半點對女子的討厭,孔子在說真話。這句話出自《論語.陽貨》,孔子說一句很經典的話。我們簡單去理解會曲解孔子的真正意義。先解釋整句話「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近之則不遜,遠之則怨。」整句話的意思是說情操和修養的問題。大體意思是接近不會好好對你,遠離又很多怨言,這很明顯的情操和修養問題。
  • 曾經轟動一時的於丹,寫書銷量600萬冊,卻因一句古文跌下神壇
    萬人追捧的於丹說起於丹,大家都不陌生,於丹憑藉對《論語》的獨特見解,一躍而成為萬人追捧的國學大師,在國學圈子中佔有一席之地的她,講課方式讓人感覺是如沐春風,在當時轟動一時,風光無兩。因一句古文跌落神壇很多事情的成敗只在旦夕之間,尤其是學者,倘若對古文的解讀不到位,甚至胡亂解釋一通,很容易讓人產生反感。於丹因為誤讀了一句古文,產生了重大的失誤。《論語·第十七章·陽貨篇》中有這樣一句話:「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近之則不遜,遠之則怨」。
  • 曾經金句不斷,萬人追捧的於丹,一句古文就讓她跌下神壇!
    圖片來源於網絡:《論語》我們在初中課本上學習古文的時候,都會發現很多字眼在古時候都有許多讀音,也有不同的解釋,同樣一個字放在不同的句子裡面,解答出來的意思就完全不一樣。於丹第一次出現重大失誤,就是因為古文的多音多義。
  • 一課譯詞:栽跟頭
    一課譯詞:栽跟頭 chinadaily.com.cn 2020-06-12 16:28
  • 繼於丹之後,又一位國學大師被趕下神壇?網友:大師有點太多了
    當年,「國學大師」於丹在《百家講壇》上憑藉對《論語》的「心靈雞湯」式解讀,一度登上神壇。然而,走紅之後的她卻引來了諸多學者的口誅筆伐,京城名嘴周孝正評價於丹講論語:漏洞百出,一分鐘一個硬傷;梁宏達「手撕」於丹:淨說正確的廢話,孔子活過來都得給她鞠躬。
  • 從於丹到蒙曼,國學大師淪為「文化小丑」,沽名釣譽註定不會長久
    於丹等人也因此徹底紅火出圈,從此人生似乎變得順風順水起來,她不但被尊稱為「國學大師」,「中國十大教育英才」,成為了品牌中國年度人物之一,同時也獲得了首都十大教育人物等各類榮譽稱號,一時之間風光無兩,無人可出其右,從此聲譽名利雙收。
  • 他到底在表達什麼意思?
    幾千年來,孔子的那一句「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成了很多攻擊孔子的證據,尤其是在封建社會,女性的地位得不到保障,很多人就都覺得,是孔子的思想導致女性在古代沒有地位,把女子與小人放在一起,那麼,孔子的那句話是什麼意思?
  • 地道口語:「栽跟頭」英語怎麼表達呢?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口語>實用口語>正文地道口語:「栽跟頭」英語怎麼表達呢?   解釋:這句話的「栽跟頭」不是「摔倒」的意思,而是「出醜」。to fall down 的字面意義是「摔倒」,而其比喻意義是 to be not true or not good enough,即「不夠好」,都沒有「出醜」的含義。   「跟頭」的第一個意思是「身體向下彎曲而翻轉的動作」,亦作「筋鬥」。可以譯為 somersault。
  • 國學大師於丹和蒙曼:淪為文化小丑,是我們太過嚴厲了嗎?
    所以我們要抱著謙虛謹慎的態度去學習,一旦被功名利祿蒙蔽雙眼,就如於丹和蒙曼等國學大師也會跌落神壇。於丹出生於北京,其父親尤愛國學,她也就在這種文學薰陶的書香世家之中愛上了文學,而她自己對於文學也是有著獨特的理解,她也曾經說過「一個人炫耀什麼,說明內心缺少什麼」。
  • 知人論世的陷阱,葉嘉瑩這個大師也跳下去了
    這和作者在詞中表達的主旨有什麼關係?這就奇怪了,難道主旨不就是「未老莫還鄉,還鄉須斷腸」嗎?出版社配套的《教師用書》有答案,給的卻是「思鄉之苦」。同時給了源頭——節選自《唐詩鑑賞詞典》的鑑賞。鑑賞的作者是葉嘉瑩大師。這一段文字讀來非常費勁,可以總結成以下幾個意思:第一,「莫還鄉」等於「要還鄉」。
  • 於丹之後,又一國學大師「跌落神壇」,網友質疑:這也算是大師?!
    於丹之後,又一國學大師「跌落神壇」,網友質疑:這也算是大師?! 「黃金無足色,白璧有微瑕。」 這句詩後來被總結成兩個成語:金無足赤,白璧微瑕。 它們指的都是——些微的缺陷並不應該影響對一個人的評價。
  • 當年的國學大師如今落寞,「於丹」到底做了什麼事,有人給出答案
    當年的國學大師如今落寞,「於丹」到底做了什麼事,有人給出答案事實上,我們的中國文化一直源遠流長博大精深。這對每個中國人來說都是眾所周知的。我們每個人不一定能夠完全的了解所有的中國文化。例如,於丹,對「論語」的解釋使於丹迅速火遍大江南北的一名教授,特別是於丹的經典書籍在各大書店都被搶購一空,甚至聽於丹的講座也達到了一票難求的程度。但近年來,於丹的聲譽一落千丈,甚至被北京大學的學生們公然趕下臺去。那麼這些年於丹到底經歷些什麼樣的是呢?聽小編來給大家講講具體的經過吧。  從最開始說起,於丹出生在一個學術家庭。於丹的父母是高級知識分子。
  • 「女子無才便是德」真正的意思是講女子有才還有德
    比如孔子說的「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讓孔子蒙受了二千多年的不白之冤,還有一句,那就是今天我們要討論的「女子無才便是德」。有人說「女子無才便是德」也是孔子說的,但從現有的資料來看,沒有證據表明孔子說了這句話。據資料,「女子無才便是德」出自清代張岱《公祭祁夫人文》:「眉公曰:丈夫有德便是才,女子無才便是德。此語殊為未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