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意漸濃,今天給大家推薦的依然是一本「無用之書」。周末時光,希望大家都有心情讀些無用之書、做些無為之事。
先介紹下作者,胡懷琛,生於1886年,卒於1938年。(又是一位百年前的「80後」,更多八卦請戳江湖讀書|隔著100年,遙望那時的「80/90後」)在世俗意義上的評價,他被稱為「知名學者、教育家、小說家、詩人、編輯」,算起來是半個同行,另有這麼一段兒,說其「一生好學,家境貧困,無恆產,但喜購書收藏。」這句簡直太扎心,所以摘錄出來與諸位同樂(同掀桌)。
胡氏於讀書方法、新舊詩論上頗有些獨到心得,著述亦豐。今天專門說其對詩人與詩歌的研究。在這一領域,他最廣為人知的是《中國八大詩人》,不過,今天推的是中華書局新編輯出版的這本《中國詩人的生活》,其中主要輯錄了胡懷琛關於陶潛、蘇軾、陸遊三位的研究作品。中華書局這個編輯思路也很見功力,以上三位,在中國傳統詩史上的地位不用多言,其詩作風格和生活方式,確實是存在很高的關聯度或者說承續性。學界亦有評價,將蘇軾列為「宗淵明」的五位後世詩人之一。
在2020年這樣沉重的年份,這三位詩/詞人作品中的很多元素,比如「帶月荷鋤歸」之意趣、比如「聊發少年狂」之得意,比如「千年史冊恥無名」之豪氣,皆能打動人心——尤其社畜如你我。關於這三位的評議,由胡懷琛筆下發出,當然比此篇書評更可一讀。
胡氏行文,帶有白話文初盛行時的特點,讀來別有趣味。
說陶淵明「原來他的全部生活,是被閒適、悲憤和曠達所佔據。雖然是矛盾的觀念,卻又是同時存在。現在且把他依次說來。」
又說,「他的天性是喜歡蕭閒懶散的,況在歸田以後,更是自由自在,除了被饑寒所逼迫,不得已要往田裡去工作而外,無非是過得蕭閒懶散的日子。」
為佐證這一觀點,引用了《酬劉柴桑》一首,「窮居寡人用,時忘四運周。門庭多落葉,慨然知已秋。新葵鬱北牖,嘉穟養南疇。今我不為樂,知有來歲不?命室攜童弱,良日登遠遊。」
大概總結一下,就是陶先生給朋友寫信說,日子過得蕭條,也沒啥人際往來,看見四時輪替,一時哀傷,但一時又覺得「算了,先玩玩再說!」,然後囑咐妻子帶上孩子們,趁天氣好,一起去郊遊。——說實話,除了這個「命」字政治不正確,這一生活橋段還是很有代入感的,2020年,有多少人 這樣硬著頭皮,把日子過得帶點詩意、帶點笑意。
關於蘇軾、陸遊的部分,也多有妙論,在此不多做引述,推薦大家去看原文。另外再多加一句小八卦:胡懷琛原本曾任職於商務印書館做編輯,這本《中國詩人的生活》卻「知遇」於中華書局,裝幀也相當精美,特意配了十二幅彩圖,包括仇十洲的「松林六逸圖」等,十分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