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 | 中國古代詩人為何普遍高壽?

2021-02-23 菠蘿因子

文|菠蘿

(一)

杜甫的名句「人生七十古來稀」。就是說自古以來,能活到70歲以上的人很稀少。

即使生活最優越的皇帝,也很難長壽。從秦始皇到光緒,中國皇帝平均壽命不到40歲。唐宋是中國的盛世,皇帝操心少一點,壽命稍長。唐朝皇帝平均46歲,宋朝平均47歲。

但唐宋詩人群體,驚人的長壽。

我們最熟悉的詩人:陸遊85,白居易74,蘇轍73,王安石65,歐陽修65,曾鞏64,蘇軾64,李白61……都遠超生活更優越的皇帝。

這些並不是個例,《唐詩鑑賞辭典》中有壽命可查的80位詩人,平均壽命60歲,《宋詞鑑賞辭典》裡壽命可查的有137位,平均壽命高達64歲。[1]

更值得一提的是,唐朝80位著名詩人中,70-90歲的居然有17人,佔總數的21.3%。

人生七十古來稀,對其他人適用,但對於詩人來說,卻一點也稀罕。

問題來了,為什麼詩人的壽命這麼長?

(二)

原因是多方面的,仔細分析85歲的陸遊和74歲的白居易,咱們可以總結出五點重要原因。

第一,詩人多樂觀豁達,不糾結。

陸遊一生超脫,在狂風暴雨,饑寒交迫中,還能放聲高歌:「昨夜風掀屋,今朝雨淋牆。雖知柴米貴,不廢野歌長。」

白居易也寫到:「朝飢有蔬食,夜寒有布裘。倖免凍與餒,此外復何求。」

白居易更在64歲時寫出《覽鏡喜老》:「生若不足戀,老亦何足悲,生若苟可戀,老即多生時。」對生命的理解無比深刻,樂天知命,一生平靜安寧,不長壽都難。

第二,詩人多注意養生,飲食清淡。

白居易是素食主義者:「午齋何儉潔,餅與蔬而已。」

陸遊也喜歡素食,尤其喜歡吃山藥:「久緣多病疏雲液,近為長齋煮玉延。」玉延就是山藥,據現代科學分析,山藥富含多種營養成分,特別是它含的黏液蛋白,能預防脂肪沉積,保持血管彈性,防止動脈硬化,預防各種癌症。

第三,詩人喜歡戶外採風,運動較多。

白居易名詩《錢塘湖春行》:「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裏白沙堤。」全詩主題就在這個「行」字上。白居易不僅喜歡逛西湖,而且「行不足」,來來回回逛了好多遍。

陸遊更有趣,不僅戶外運動,而且在家也不閒著,酷愛做家務。居然寫了首《掃地詩》:「一帚常在旁,有暇即掃地。既省得堂奴,亦以平血氣。」又省錢,有健康,難怪陸遊長壽。

第四,讀詩讓人放鬆,甚至能治病。

陸遊有名句:「兒扶一老侯溪邊,來告頭風久未痊。不用更求芎芷輩,吾詩讀罷自醒然。」

藥都治不好的病人,聽完詩就醒了!這不奇怪,很多病其實是心病,詩歌能讓人放鬆,治病能治本。

這不是中國獨有。去過義大利的朋友或許知道,那裡藥房裡陳放著很多精美的藥盒,裡面裝的不是藥,而是一首首精美的詩篇。說明書明確標有詩篇目錄,主治病症,以及需要朗誦的遍數,據說療效頗佳,很受患者歡迎。[2]

以上四點,都是唐宋詩人普遍長壽的重要因素,值得我們每一位忙忙碌碌的現代人深刻學習。

但這還不夠,下面這第五點,才是重中之重。

                           

(三)

第五,我剛才講的四點都是扯蛋。

如果你剛才覺得有道理,那很抱歉,你不過喝了一大碗「偽科學菠蘿雞湯」。

 

怎麼可能有人具體知道為啥一千年前的陸遊和白居易長壽呢?任何分析肯定都是瞎猜。

但是,「唐宋詩人看起來整體長壽」是事實,也確實有原因。只不過,真正的原因和我剛才講的4點,心態,飲食,運動啥的,半毛錢關係也沒有。

那到底為啥?

其實,我們把因果關係搞反了。

不是因為他們是詩人,於是長壽;而是因為他們長壽,才成為有名有姓的「詩人」。

唐宋詩人並不比普通人長壽,但「我們知道的唐宋詩人」平均肯定比普通人長壽。因為再有才華的詩人,如果掛得早,多數不會被後人知道。

李白是「詩仙」,因為他活了61年,留下了近1000首詩。我相信肯定有隔壁的張白,王白,趙白,同樣是很有天賦的詩人,但因為留下的作品不多,成為了被歷史遺忘的「無名氏」。

比如,唐朝一位天才女孩,七歲就寫出名詩《送兄》:「別路雲初起,離亭葉正稀。所嗟人異雁,不作一行歸。」

驚豔!不過這女孩,現在叫「唐朝某七歲女童」,根本不列入統計。

只有活得久,而且持續寫詩,才可能被歷史記住。

這是統計中典型的錯誤:「取樣偏差」。只不過,「取樣」的不是人,而是歷史。

你可能會問,菠蘿,你有任何證據麼?

有!

《唐詩鑑賞辭典》和《宋詞鑑賞辭典》,一共217位知道壽命的詩人,不僅長壽的多,而且30-39歲的居然斷檔!唐朝0個,宋朝僅1個!

唐朝沒有活30-39歲的詩人?!這顯然不正常。

說明了什麼?

說明活不到40,你就幾乎沒機會在21世紀被統計為「唐宋詩人」。

所以,「詩人比普通人長壽」,純粹是幻覺,完全是因為不長壽的詩人都被歷史湮沒了。如果不了解這一點,你就會被灌各種「詩人養生雞湯文」。

說起詩人壽命,還有好玩的事兒。

前幾年有人研究了各文科專業人士的壽命,結論是哲學家活得最久,詩人活得最短。他們的解釋是因為詩人感情過於豐富,容易多愁善感,憋出毛病來,更有強烈自我毀滅的傾向……

很顯然,蛋,正反兩面都可以扯。

 

(四)

不僅是詩人,任何主要靠經驗積累的行業,著名人物都普遍長壽,因為英年早逝就沒人記得你。


政治家就是一類。

經常有人說:「憑啥中央領導普遍長壽?肯定因為他們吃特供食品,有高端空氣淨化器,私人保健醫生好……」

這些或許都有一絲絲的關係,但全是瞎猜。我認為中央領導長壽的原因其實很簡單:身體不好的人,根本不可能在長期高壓環境中工作,熬過漫長的政治階梯,成為中央領導。

作家也一樣。

試想一下,假如金庸35歲就掛了,就沒有《神鵰俠侶》,沒有《倚天屠龍記》,沒有《天龍八部》,沒有《笑傲江湖》……江湖地位肯定大打折扣。

相反,音樂家主要靠天賦,多數音樂家成名很早,年輕時就寫出了大量優秀作品,所以35歲掛了也能被歷史記住。

莫扎特就只活了35歲,《義勇軍進行曲》作曲聶耳去世的時候,年僅23歲。

為了長壽,最後寫首詩吧。

《詠壽》

清酒剛斟滿,

雞湯已喝完。

若是想長壽,

多吃菠蘿飯。

 

參考文獻:

1:《唐宋詩人年齡壽命分析》,《賀州學院學報》2008年,第3期

2:《中老年養生詩話》,ISBN: 9787501968824

相關焦點

  • 為何中國古代的士兵普遍穿薄甲,而古代歐洲兵為何大多著厚甲?
    為何中國古代士兵普遍著薄甲?我以前曾經看到了這樣的一個問題。在清朝時期,東南亞國家,甚至是日本,都已經給士兵配上了板甲,為何我堂堂大清,大多數士兵卻依然穿著薄甲,穿著布甲,這是為什麼?十五世紀的歐洲,十五世紀的義大利半島,已經出現了共和國,而中國在十五世紀還是封建社會,還是家天下,還是王朝專政,這樣的政權,社會的剝削肯定是更嚴重的,普通人甚至普通士兵的權利也更難保證,因此作者說得有道理,但是這是全部嗎?我覺得另有原因。
  • 從巫師到史官——中國古代最早的詩人
    從巫師到史官—— 中國古代最早的詩人清代大詩人趙翼說:李杜詩篇萬口傳,至今已絕不新鮮。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中國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 李白然而,隨著網絡寫作的繁榮 詩歌這種文學體裁越來越被邊緣化,曾幾何時,一提起中國,無論是我們自己還是外國友人印刻在腦海中的最鮮明的印象就是「中國是一個詩歌的國度」!而今,尋遍中國大江南北,竟然也找不到一個以詩人之名著稱於世的文學作者。
  • 讀比爾波特《尋人不遇——對中國古代詩人的朝聖之旅》
    沒有對中國文化的執著與熱情,可能也就沒有這一本視角獨特的行走筆記的誕生吧?從2012年開始,比爾波特開始了全新的旅程—尋訪36位他所欽佩的中國古代詩人,他從山東曲阜出發,經過36個詩人曾經住過的地方,最後到達浙江天台山詩僧寒山隱居之地。新書的名字叫《尋人不遇》, 「中國古詩人的詩名常叫做"尋某某人不遇"。
  • 中國古代十大著名詩人!
    中國歷代出現過眾多的傑出詩人,如古代的屈原、李白、杜甫、白居易等;近代的徐志摩、聞一多、林徽因、戴望舒等;當代的厲聲教、余光中、北島、顧城等。對於詩人的分類很多,如陸遊、丘逢甲等稱愛國詩人,高適等則稱邊塞詩人,陶淵明、厲鶚、孟浩然等稱田園詩人,李商隱等稱無題詩人,郵如斯、袁枚、趙翼、張問陶等稱性靈詩人。另外,古今詩人的雅號還很多,如詩仙、詩聖、詩佛、詩祖等。
  • 揭秘:古代太監做完閹割術,為何鬍鬚、聲音、性格都會發生變化?
    揭秘:古代太監做完閹割術後,為何鬍鬚、聲音、性格都會發生變化?中國歷史上之所以會有醜陋的太監製度,主要就是為了保證皇帝的血脈純正,後宮中不允許其他的男性存在,但又需要大量的雜役,同時很多事情以宮女的體力是完不成的,於是,才有了被閹割的太監。
  • 中國古代的女詩人⑧ | 李冶:才情橫溢的女詩人
    在中國歷史上,出現過許多才華橫溢的才女,她們或出身於書香門第、或長於名門豪宅、或來自民間市井、或落魄煙花柳巷,由於所處環境不同,遭遇不同
  • 揭秘:古代風月場所的女子為何會很少受孕?原來古人用這辦法!
    我們看過眾多古裝劇,想來每一部電視劇當中都會有著這樣的一個場景,古代城市的街道裡會有一些風花雪月場所,到了晚上燈火通明、人來人往好不熱鬧呀。那你們知道為何古代風月場所中的女子怎麼就從來不會有孩子呢?眾所周知古代各個國家都對自己的人口極為重視,因為在生產力極為低下的社會和冷兵器時代,人口的多少對於國家能否昌盛繁榮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也對國家的戰鬥力起著關鍵性的作用。畢竟人多了才會更多的勞動力,人多了才有更為強大的軍隊,哪怕是小到一個家庭,若是家中人多也就不怕被別人欺負,這二者之間的道理其實是一樣的。
  • 同治皇帝為何年僅19歲便駕崩了?如此荒唐,能活19歲已算高壽
    那麼同治皇帝為何年僅19歲便駕崩了呢?其實深入了解後就會知道,他如此荒唐的生活,能活19歲已經算是高壽了。中國古代的皇位之爭一直是朝中的一件大事。歷朝歷代因為地位之爭出現了很多頭破血流的事件。皇子之間勾心鬥角,大臣也各自有各自推崇的人物,並且因為一般的皇帝三宮六院妃子非常的多,所以孩子也很多。
  • 古代詩人知多少
    詩人簡介       李白,唐代偉大浪漫主義詩人。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寫了大量歌頌祖國河山、揭露社會黑暗和蔑視權貴的詩歌,與杜甫齊名,稱「李杜」。詩有《望廬山瀑布》《靜夜思》《夜宿山寺》《早發白帝城》《贈汪倫》《古朗月行》《獨坐敬亭山》《望天門山》《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孟浩然,唐代詩人。
  • 2021國家公務員考試常識積累:中國古代詩人別稱
    【導讀】華圖國家公務員考試網同步華圖教育發布:2021國家公務員考試常識積累:中國古代詩人別稱,詳細信息請閱讀下文!今天寧夏華圖給大家帶來的常識相關考點是「中國古代詩人別稱」。   中國古代出現過很多優秀的詩人,他們在自己的時代裡揮毫潑墨,暢意抒懷,留下的很多膾炙人口的篇章,他們的成就也影響的中國的文化的發展,後世人們也把這些人的作品作為典範進行學習。人們為了歌頌他們的成就同時也是對他們的尊稱,所以出現了很多別稱。
  • 同治皇帝為何年僅19歲就駕崩了?如此荒唐,活到19歲就算高壽了
    ——王珪《宮詞》中國古代有著眾多的封建帝王,其中不乏秦皇漢武、唐宗宋祖這般功勳卓著的一代帝王,完成了一系列有著極大歷史意義的事情,或是開創了前所未有的盛世、完成了華夏大地的大統一,再或者是完成了史無前例的偉大工程。既然作為華夏大地的帝王、九五至尊,有著絕對的權力,可以操控全天下的一切可控事物,輕易的決定他人的生死。輕易的改變他人的命運。
  • 千裡之行,始於足下:中國古代出行是一種文化,更是一種「享受」
    畜力車也被汽車,輪船,飛機取代,總而言之,時代的飛速發展,使得交通工具有了質的飛越,然而通過歷史記載和考古發掘,人類的歷史上至少有百分之90的時間是屬於徒步行走的,而作為世界四大文明的中國則是在出行上有更多的發言權,中國古代出行是一種文化,更是一種「享受」,那麼下面我們就談談中國古代出行到底有何迷人之處,如何豐富多彩?讓人感受到精神的享受。
  • 僧人多高壽解析與探秘之因
    秦始皇為了能使江山千秋延續,派術士徐福率到東海尋求長生不老之藥;古代的方士為了延年益壽,隱居山林煉食仙丹;世間的芸芸眾生也都以不同的方式探求著長壽的秘訣。長命百歲一直是世人所希求的,表現了人類對生命永恆的嚮往。佛教追求解脫,不追求長壽,可是偏偏向佛的僧侶、居士多高壽。
  • 古代詩人為何熱衷於詠月,「月亮」對於他們,到底代表什麼
    而古代的詩人,也非常喜歡詠月。在中秋節這一天,他們往往會相約在一起吟詩作對,主題始終離不開的就是「月」。不僅是中秋節,平時也會有許多,關於「月」的詩詞出現。而這些詩詞中的「月」,可能不只是代表天上的月亮,還會有不同的含義。那麼古代詩人那麼喜歡詠月,「月亮」對於他們來說,到底代表著什麼?
  • 美國作家比爾·波特尋遍中國,邀41位古代詩人幹一杯威士忌
    比爾•波特在南宋文學家楊萬裡墓前敬酒在黃河與長江流域尋訪中國古代41位詩人故居和墳墓的路上,比爾•波特始終帶著兩瓶珍貴的威士忌和三隻酒杯。這是他最好、最烈的酒。一瓶是72度玉米釀製的波旁威士忌,一瓶是68度的大米威士忌,每瓶價值500美元,並且很難買到。
  • 古代詩人PK當代網友
    而在古代,許多詩人也曾吐槽天氣太熱。那麼,古代詩人和當代網友,誰能更俏皮、更形象地形容天氣熱呢?讓我們一起評判:詩人六龍鶩不息,三伏起炎陽。寢興煩几案,俯仰倦幃床。滂沱汗似鑠,微靡風如湯。——南朝梁·蕭綱《苦熱行》
  • 中國古代文化:中國沒有獅子,為何古代建築門口會放置一對石獅子
    ,這種建築格局差不多是中國古代建築的規範。了解我們中國古代歷史文化的人都知道,在我國古代並沒有獅子,那麼為什麼古代建築門口會放置一對石獅子呢?但是我們需要注意的是,獅子並非是中國土生土長的動物,令人稱奇的是,這種非本土產物得到了人們普遍的尊崇,人們甚至將它們作為鎮門的吉祥物,而同樣具有威嚴的老虎、黑熊是中國的本土動物,它們卻沒有得到如此高的地位,這裡面的原因值得人深究,需要我們了解關於獅子在中國的歷史。
  • 古代詩人的那些綽號
    點擊上方【大道知行】→點擊右上角【···】→點選【設為星標★】,及時查看更多文章古代詩人的綽號可以分為以下幾種
  • 歷史探秘:周美人是什麼身份 她為什麼會活到93歲高壽?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歷史探秘:周美人是什麼身份 她為什麼會活到93歲高壽? 周美人是什麼身份?接下來趣歷史小編帶你詳細了解歷史真相,一起看看吧! 俗話講,七十三,八十四,閻王不叫自己去。可見在古代的生活條件下,能活上80歲可謂都是人間奇蹟了。
  • 如此荒唐,活到19歲已算高壽
    我國古代人們的壽命普遍較短,因為古代的醫療發展不如現在先進,平常百姓或許會因為疾病等自然原因而過早離世,皇帝也不例外。甚至我國古代的大多皇帝都沒能實現長壽的願望,甚至有些落得個下場悽慘。19歲的年紀即使是在古代也還是正值青年的公子,可作為皇帝的他卻駕崩了,可見皇帝也並不是那麼好當的。這位特殊的皇帝是清朝後期的同治皇帝,或許很多人都無法理解,同治皇帝年僅19歲,為啥就駕崩了呢?其實如果對同治皇帝有所了解,便不難發現,同治皇帝19歲駕崩的事情並不會讓人有太多意外,他生前的生活如此荒唐,雖然只活到了19歲,但對他而言,這已經算得上高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