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文化:中國沒有獅子,為何古代建築門口會放置一對石獅子

2021-01-08 小麗致青春

隨著經濟的發展,人民收入提高,同時帶來了人們對生活質量的要求的提高,隨之而來的旅遊業的蓬勃發展,也為人們日常休息放鬆提供了場所,而大多數人在參觀名勝古蹟之時,往往會看到一對石獅子屹然蹲坐在古代建築的大門口,它們的神態肅穆莊嚴,兩隻獅子的動作各不相同,其中公獅的爪下似乎在玩弄著一個石球,母獅腳邊蹲坐著一個小獅,這種建築格局差不多是中國古代建築的規範。了解我們中國古代歷史文化的人都知道,在我國古代並沒有獅子,那麼為什麼古代建築門口會放置一對石獅子呢?

但是我們需要注意的是,獅子並非是中國土生土長的動物,令人稱奇的是,這種非本土產物得到了人們普遍的尊崇,人們甚至將它們作為鎮門的吉祥物,而同樣具有威嚴的老虎、黑熊是中國的本土動物,它們卻沒有得到如此高的地位,這裡面的原因值得人深究,需要我們了解關於獅子在中國的歷史。獅子,最開始活動在非洲東部和南部,可以說那裡是獅子的故鄉,獅子離開非洲大陸,它們的身影最初出現在亞洲是在2.1萬年前,這個時候它門也沒有在中國群居,而是停留在印度等地區,直到漢朝張騫出使西域,絲綢之路開通後,中國與絲路周邊中亞各國的交流來往日趨緊密後,獅子才漸漸被中國人了解熟悉。

這一說法具有實在的史料證明,在典籍《漢書西域傳》裡,對獅子的外貌進行了說明:「似虎,正黃,有髥耏,尾端茸毛大如鬥。」這看似簡潔的描寫中實則生動地展現出了獅子的面貌,也正是依據這句話,可以推斷出獅子在漢朝時便已經出現在了中國。

當時的其他官方史書,也對獅子有所記載,如《漢書》、《後漢書》中,記載著章和元年、章和二年,「月氏國、安息國遣使獻來師子」。的圖景,這也從側面說明了獅子傳入中國的方式,以上是中國古代對獅子最早的文獻記載

最初,獅子往往是由西域國家進獻給中國皇室,獅子在當時被皇家壟斷,被當做一類觀賞動物而存在於宮廷中,平常人難以接觸到,那麼獅子在古代社會並不普及的情況下,為何還能有如此大的威懾力和影響力,乃至最後演變成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形象代表的呢?

這就要從獅子本身得天獨厚的外表說起,世人往往對體態威猛,英姿勃發的動物有一種天生的崇拜,老虎獸中之王的名號,也表現人們對獅子外貌的認可和尊崇,另外,神話傳說也賦予了獅子神秘的色彩,不知道是不是巧合,上古神話中的神獸狻猊與獅子長相十分相像,傳說狻猊常常翱翔於天際,且對吞雲吐霧十分熱愛,加之狻猊的身份尊赫,他是龍的九子之一,人們根據他的特徵和地位,將他供奉在廟堂裡,作為香爐上的鎮守神獸對待,有些古人甚至就將狻猊看做獅子,比如說晉朝的郭璞就寫了一本《竹書紀年》,裡面內容有談到周朝的周穆王乘著八駿遊走西域的情景,即:「狻猊野馬走五百裡」。值得品味的是在書中他還特別標註:狻猊,獅子。

在現在看來,古人的想法固然沒有依據,狻猊根本就不存在,當然也不可能是獅子。但是令人驚奇的是,獅子居然與神話傳說中描寫的這隻神獸有如此高的相似度,狻猊在當時基本上成為獅子的另一種稱號。即使神話傳說使獅子的地位得以上升,但是獅子之所以能廣泛被人們所接受並推崇的原因,歸根結底還是佛教傳入帶來的影響。

中國古代帝王對獅子表現出了尤其的青睞,在考古中,我們發現帝王陵墓中存在著雕刻的獅子。但是在最初的時候,由於王權至上,普通人無法享受到這種待遇,故而石獅子只出現在帝王陵墓的神道碑中,這些獅子身邊往往伴隨著石制的馬和羊,這些雕刻的動物對於增加鞏固君主的威懾地位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時光流轉,獅子的使用範圍逐漸增大,開始在貴族中也有出現,但獅子真在唐朝宋朝後,才正出現在民間藝術中,成為家家戶戶用來鎮門的神獸,祈願保佑安寧。

研究史學的人應該了解,「坊」是唐朝時期,官方規定的百姓居住生活的場地,人們在「坊」裡居住,工作,學習,人身自由稍微受到了限制,因為政府會劃出特定的區域,在周圍甚至會安裝圍牆來限制人口流動,「坊也根據功能分為「工坊」、「教坊」、「樂坊」等,「坊」的入口是坊門,它是牌坊式的,這些坊門為了擋風抗震,往往會在柱子下設置有大塊的石頭,為了使這些石頭不那麼單調,中國古代工匠們嘗試著在這些石頭上創造藝術,即雕刻多種樣式的動物圖案,如獅子,麒麟等人們心目中的瑞獸,期望帶來祥瑞好運,這種習俗為獅子成為鎮門神獸作出了很好的鋪墊。

時間到了元朝以後,人口流動性增強「坊」也無法繼續維持原有的形態,百姓生活和工作的區域漸趨結合,這時商業的發展使得很多富庶家庭出現,這些富人門為了表現自己較高的地位,沿襲「坊」的風格,將自家大門依舊建成類似於「坊門」的風格樣式,但是將其簡化,換做門樓,為了顯示尊崇,他們依然在石柱上雕刻獅子樣貌,時間流轉到明清時期,社會流動性繼續增強,這種習俗逐漸演變成在大門口設置一公一母兩隻石獅,在當時的人們看來,這種做法首先是為了祈福消災,獅子的威嚴能鎮住各方的妖魔,保護住宅,其中也帶有信封佛教的色彩,再者是為了佔卜兇吉,在當時一些人認為,當獅子的眼睛血紅之時,大的災難將會降臨,第三是為了顯示主人家地位的顯赫富態,帶有一種家族的自豪感。

到了現代社會,科學技術的發展使人們漸漸變得理性,關於獅子的那些神話傳說,迷信之談在人們心中早已轉淡,但利用石獅子來鎮守門宅,護佑安寧的做法已經變成了中華傳統文化中很典型的代表,即使這種動物並不是中國本土產物,但是由於多方面的原因,它還是受到中國人的崇拜和尊崇,是中華人民心中的瑞獸之一。

相關焦點

  • 中國並沒有獅子,為什麼古代建築的門口總是放置一對石獅子
    相信很多朋友在遊覽名勝古蹟的時候,會發現古代建築的門口,都有一對石獅子。它們一公一母,表情威嚴莊重,公獅子的在把玩一個球而母獅子則帶著一隻小獅子,這幾乎已經是定式。在中國,獅子並不是本土產物,那麼這種動物為什麼會獲得如此廣泛的認同,成為擺在門口的吉祥物呢?為什麼不是老虎、黑熊等本土生物呢?
  • 中國古代沒有獅子,為何卻誕生了石獅文化?
    石獅子是以大理石、青石等為材料,以獅子為原型雕刻而成的。石獅子作為中國古代傳統的闢邪物,常被擺放在宮殿、園林、府邸等地。而在如今石獅子也作為一種身份、美好寓意的象徵物,被放置於一些酒店、住宅、景區等地的門口。從獅子作為舶來品傳入我國的經過,看石獅文化的起源獅子並非中國本土之物,最早是西域各國將其作為貢品進獻於漢章帝。
  • 古代中國沒有獅子,那門外的石獅子是從哪裡來的呢?
    許多人遊覽我國的古代建築名勝的時候,都會發現一些古代建築的門口會有一對石獅子。這對獅子一公一母端坐在門口的左右,表情都是威嚴無輕佻的公獅子前爪會按著一個球,而母獅子一般都會帶著一隻小獅,這種設計幾乎已經成為慣例。
  • 中國沒有獅子,中國人為何喜歡在門口擺一對石獅子?
    中國古代怎麼喜歡上石獅子的? 小學生都知道,獅子從古至今都沒有在中國天然存在過,只在動物園裡才有。那麼,中國人上千年來為什麼會這麼喜歡中國沒有、也並不常見的獅子呢?
  • 在沒有獅子的古代中國,為何能誕生出綿延千年的石獅子文化?
    在我們現在的生活中,很多人在家門口或者是一些大的殿堂,廟宇,景區那裡都會看到一對很大的石獅坐落在門口,這個可以說是從中國古代就流傳下來的一種傳統文化。眾所周知,獅子並不是中國的物種,最早時期是在漢朝時期,獅子從西域傳過來,在東漢漢章帝時期,西域大月氏國把一隻金毛獅子作為禮物進貢給中國皇帝,這也是獅子第一次進入中原進入中國。那麼,石獅是怎麼進入我們的傳統文化和生活中成為不可缺少的一個習俗呢?為什麼會把石獅擺放在自己的家門口呢?
  • 中國古代只有老虎沒有獅子,那為什麼會有石獅子這種雕像呢?
    石獅子在我國可是非常出名的。稍微富裕些家庭,都喜歡在自己家的大門門口放一對石獅子。就連古代的縣衙那裡都會擺有。儼然,它已經成為了一種象徵意義的東西。但有一個很實在的問題,在古代人們要打的也是老虎,這獅子人們幾乎沒有見過。為什麼石像這麼受歡迎呢?我們可以來看一下。
  • 中國沒有獅子,那為什麼古代建築,現代公安門口放獅子,為何舞獅
    只是一種臆想,大家就當聽故事,中國沒有獅子,引起我的一系列臆想而已。都說中國是沒有獅子的,獅子在古代叫做狻猊。狻猊(suān ní)是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龍生九子之一(一說是第五子,另說是第八子)。形如獅,喜煙好坐,所以形象一般出現在香爐上,隨之吞煙吐霧。古書記載是與獅子同類能食虎豹的猛獸,亦是威武百獸率從之意。常出現在中國宮殿建築,佛教佛像,瓷器香爐上。再說舞獅,舞獅是我國優秀的民間藝術。
  • 中國古代沒有獅子,卻家家戶戶門口都擺,什麼原因?
    眾所周知,我國是一個擁有五千多年的悠久歷史,隨著時代的發展,這其中有摒棄很多不好的文化,其中也保存了很多的傳統文化,例如我們現在每年都會過的春節,以及我國各個地方的名勝古蹟,以及很多的古文物在博物館進行展覽,供遊客們參觀。
  • 中國沒有獅子,為什麼中國人卻喜歡在門口擺一對石獅子?
    不過現在想起獅子心中便有一種疑問。那就是獅子作為不是生長在亞洲的生物,為什麼在數千年前就出現在中國的歷史中呢?而且為什麼咱們中國傳統建築的門口常常放著獅子雕塑呢?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解開這些疑惑。咱們中國對於獅子最早的記載就是在西周就有記載了,不過當時是青銅器上的一種紋路叫做——饕餮紋,雖然名字不一樣但是經過專家研究以後發現其實饕餮就是獅子。
  • 揭秘古代「石獅子」的由來,門前一對「石獅子」有什麼用?
    中國古代的各類建築物前,如宮殿、衙署、陵墓、寺廟、園林、橋梁等等,總會左右各擺放一對石雕的獅子。在古籍也有記載,如清朝朱象賢《聞見偶錄》:「今宮殿衙署門外左右,所峙石獸,捲髮巨眼,張吻施爪,俗稱為石獅子。」  那麼,為什麼古代建築前常擺放一對石獅子呢?
  • 古代豪宅官邸門前擺對石獅子,有何講究?
    石獅子是漢族傳統建築中經常使用的一種裝飾物,在中國的宮殿,寺廟,佛塔,橋梁,府邸,園林,陵墓,以及印鈕上都會看到它。 相傳東漢漢章帝時,西域大月氏國把一頭金毛獅子作為禮物進貢給中國的皇帝。後來獅子隨著佛教的傳入,而成為一種賦予了神力的靈獸。 在中國的文化中,獅子更多地是作為一種神話中的動物,而不是現實生活中的動物,和麒麟一起成為中國的靈獸。唐代高僧慧琳說:「狻猊即獅子也,出西域。」
  • 為什麼古代中國明明沒有獅子,卻有那麼多與獅子相關的事物?
    前面說過,瑞獸一般經過想想加工,所以有的獅子上增添一雙飛翔的翅膀,有的在獅子的頭上飾以單角或雙角,有的在獅身上飾以雲紋和火焰紋。對這種以獅子為模本的祥獸,稱呼上也各有不同,有稱闢邪的,有稱天祿的,也有稱扶拔的。獅子一般是以石獅子的形象出現的,石獅子的使用最早是在貴族墓地,用來驅邪避惡,保護墓地之用的。
  • 檢察院門口的雕塑是獅子嗎?
    注意:不是獅子,司法機關門口放石獅子是搞錯了的。  法院的象獅子但不是,而是灋,即「法」字的淵源。  灋,中國古代傳說中的神獸,據說它能辨別曲直,在審理案件時,它會用角去觸理曲的人。東漢許慎在《說文解字》十部上「廌」部說:「灋,刑也。平之如水,從水。廌所以觸不直者去之,從[廌]去。所以具有法的意思,也是中國古代最早明文記載表示法律含義的字之一。
  • 古代官府門前為何要擺石獅子?有何寓意?擺放又有哪些規矩?
    說起石獅子,無論是在影視作品中還是現實生活裡,都是我們非常熟悉的一個裝飾物。在各地的王府,宅地,衙門等歷史遺址那,我們都可以看到兩個石獅子分別佇立在門口。一般而言,古代是非常尊左的。所以我們發現雄獅一般都在左邊,雌獅子都在右邊。
  • 中國古代沒有獅子,但是卻有很多獅子的雕像,這是什麼原因呢?
    獅子在我國的古代,一直被認為是瑞獸,有驅災闢邪的作用。所以古時候的富人宅院門口,經常會豎兩個石頭刻成的大獅子。經過上千年的發展,現在已經形成了獨特的獅文化,例如南方地區非常流行的舞獅,就是其中的一種。但是,令人驚奇的是,在中國古代其實並沒有獅子存在的。
  • 古代石獅子嘴裡有個繡球,工匠是如何把球放進去的?智慧讓人佩服
    獅子形象始於漢朝,《穆天子傳》"名獸使足走千裡,狻猊、野馬走五百裡。"晉郭璞注"狻猊,獅子。亦食虎豹。"流傳漢朝漢章帝時,塞北大月氏國把一頭金毛獅子朝貢給中國的皇上。之後獅子伴隨著佛家的傳道,而變成一種授予了仙力的靈寵。
  • 中國並不產獅子,為何到處都是「石獅」而不是「石虎」?
    走在大街上,石獅子幾乎隨處可見。一直以來,獅子在中國就有獨特的「獅文化」,大家都把獅子看作是喜慶和威嚴的象徵,比如隨處可見的石獅子,再比如「舞獅」的文化。許多旅遊景點也都是以獅子聞名的,比如盧溝橋的獅子,滄州鐵獅子等。
  • 中國不產獅子,哪麼石獅子是何時在中國流行起來的?
    ,就得從第一隻活獅子踏上中國國土說起。原產在非洲中東的獅子,怎麼會出現在中國境內?以《後漢書》的記載,那是東漢章帝年間,滿血復活的漢軍胖揍匈奴打通絲綢之路後,絲綢之路上的歐亞列國,也紛紛來遣使示好。尤其是安息國(今伊朗)更送來了獅子,果然一亮相就深受漢朝君臣歡迎。消息傳開後,其他列國也紛紛效仿,各種品種的獅子紛紛送來。東漢牛氣了多少年,就送了多少年。
  • 在古代中國,其實並沒有獅子,為何古人卻能夠雕刻出石獅?
    在古代中國,其實並沒有獅子,為何古人卻能夠雕刻出石獅?獅子作為一種熱帶草原動物,早年在我們國家是不可能會有他的影子,並且氣溫不適合它的生長,不過自己很早因為靜靜時四九中國夢最早可以追溯到漢朝時期,再來到時期再來一定時期又時期又西方國家向中國上貢了獅子這種動物,他邪惡的外表也記殘暴的性質,甚至甚至不少人當時中國並沒有獅子的存在,所以國人也只是按照外國人叫法稱它為獅子。
  • 西方有一種動物,竟然成了中國的神獸!
    來源|朕說在國內各大機關、機構及豪門巨戶門前通常都會放置一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