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豪宅官邸門前擺對石獅子,有何講究?

2021-01-08 騰訊網

從原始社會開始,

人們覺得瑞獸可以保護自己,

對它們有一種崇拜感,

因此也演變出了很多的瑞獸題材,

典型的如許多建築大門前的石獅子。

獅子歷來被視為吉祥之物,

在中國眾多的園林名勝中,

各種造型的石獅子隨處可見。

直到現代,

許多大宅門前,

還有安放石獅子鎮宅護院的傳統。

門前的石獅子通常是嚴肅而認真的,

你一定沒想到獅子還有另一面,

它們是專門來負責「搞笑」的嗎?

獅子:「大哥,請放過!」

獅子:「請叫我萌萌喵,謝謝~」

獅子:「咋地啦,今晚又要加班?!」

獅子:「相看兩不厭,再看......自戳雙眼」

獅子:「今天娃上幼兒園了,好開心~」

上面那些多少還看得過去,

下面這幾隻是什麼鬼?!

獅子:「你知道中彩票是什麼感覺嗎?看我666666!!!」

獅子:「我一定是表錯了情,才變成這樣!」

獅子:「大王叫我來巡山,尋尋尋那......

那邊有滑滑梯,我也想去玩」

石獅子在門口,

總是給人威武雄壯的感覺,

可是這些……

著實給我們刷了一把三觀。

不過話說回來,

不管獅子作何模樣,

人們都視其為吉祥的象徵,

尊稱之為「瑞獸」。

天安門前的石獅子

1、這種習俗是如何形成的?

這種用石獅子做守門神獸的習俗,大約形成於唐宋之後。

唐朝時,長安城是當時世界上最輝煌的都城,政府規劃了「坊」——相當於現在的街區——作為住宅區。坊有圍牆,有坊門,便於防火防盜。

坊門一般製成牌樓式,並在上面寫上坊的名字。坊柱由一對大石塊夾著,以防風抗震,固定坊門。

為了避免石塊的生硬單調,能工巧匠們就在上面雕刻了獅子、麒麟等瑞獸,既美觀實用,又寓意吉祥。

這應該就是用石獅子來護衛大門的雛形。

宋元以後,坊退出了歷史舞臺。

一些大戶人家為了體現自家的聲勢,就參照坊門的樣式加以簡化,樹立了門樓。而坊門旁的夾柱石,就演化成了守門的石獅。元代,看門的石獅子由豪門大戶走向民間,成為守衛大門的神獸。

據刻錄元代地方風俗的《析津志輯佚》記載「都中顯宦碩稅之家,解庫門首多以生鐵鑄獅子左右門外連座或以白石民,亦如上放頓。」

由此可見,自元代之後獅子正式登陸民間的「祥瑞舞臺」。

我們看到的看門石獅多蹲在一塊大石雕成的臺座上,這明顯是由原來的夾柱石演變而來的遺蹟。

傳統民宅門前石獅子

2、石獅子從哪裡來?

石獅子是漢族傳統建築中經常使用的一種裝飾物,在中國的宮殿,寺廟,佛塔,橋梁,府邸,園林,陵墓,以及印鈕上都會看到它。

門上的獅子

錦裡的「牆獅」

武侯祠的荷葉和石獅

獅子形象始於漢朝,獅子不是中國所有的物種,據說獅子是從西域傳過來的。

相傳東漢漢章帝時,西域大月氏國把一頭金毛獅子作為禮物進貢給中國的皇帝。後來獅子隨著佛教的傳入,而成為一種賦予了神力的靈獸。

在中國的文化中,獅子更多地是作為一種神話中的動物,而不是現實生活中的動物,和麒麟一起成為中國的靈獸。唐代高僧慧琳說:「狻猊即獅子也,出西域。」

獅子的造型在不同的朝代有不同的特徵。

漢唐時通常強悍威猛,元朝時,身軀瘦長而有力,明清時,較為溫順。清代,獅子的雕刻已基本定型。

《揚州畫舫錄》(1795年作)中規定:「獅子分頭、臉、身、腿、牙、胯、繡帶、鈴鐺、旋螺紋、滾鑿繡珠、出鑿崽子。」

3、門前的獅子為何成雙成對?

在中國傳統的建築中,門前都會有兩頭石獅子,但是石獅子是不一樣的,看門的獅子為何都是一雄一雌,成雙成對的?

看門的石獅子的擺放是有規矩的。一般來說,都是一雄一雌,成雙成對的,而且一般都是左雄右雌,符合中國傳統男左女右的陰陽哲學。

放在門口左側的雄獅,一般都雕成右前爪玩弄繡球,或者兩前爪之間放一個繡球;門口右側雌獅,則雕成左前爪撫摸幼獅,或者兩前爪之間臥一幼獅。

武侯祠的石獅子腳下的幼獅

石獅子在大門兩側的擺放,都是以人從大門裡出來的方向為參照的。

當人從大門裡出來時,雄獅應該在人的左側,而 雌獅則是在人的右側。而從門外進入時,則剛好相反。

有些建築物大門裡外都有一對石獅子的話,門的外面(也就是進門方向)是雄獅在右側,雌獅在左側;門的裡面(也就是出門方向)是雄獅在左側,雌獅在右側。

也就是說,如果從大門裡出來的話,門的內外兩側左邊一定是雄獅,右邊一定是雌獅。

4、石獅子擺在大門有何寓意?

身份的象徵

獅子乃百獸之王,人們喜歡擺放石獅子來彰顯尊貴的身份地位。因此古代在皇宮、王府、衙署、豪宅多用石獅子守門,北京天安門的石獅子就體現了皇權至高無上的權利。

闢邪納祥瑞

獅子是人們心目中的靈獸,用石獅子來把大門可以避兇納吉,驅走邪氣,納來祥瑞,是幸福吉祥的先兆。因此,人們喜歡在大門口或鄉間路口擺放石獅子,用以鎮宅、避邪、壓制不祥和保護工廠、村莊的平安。

5、獅子腳下為何踩繡球有何說法?

而在明清兩朝,皇家重地、學府書院門前,都會放置獅子雕塑尊為「守門瑞獸」。

北京頤和園佛香閣獅子滾繡球雕塑

一般雄獅腳邊踏一隻繡球,繡球象徵權力,俗稱「獅子滾繡球」;雌獅,腳下撫一隻幼獅,寓意子孫昌盛,俗稱 「太獅、少獅」,這已成為一種習俗慣制。

「獅子滾繡球,好事在後頭」,據《漢書禮樂志》記載,漢代就有民間「舞獅」的傳統,兩人合扮一獅,一人持彩球逗之,上下翻騰跳躍,活潑有趣。

古人為什麼會將獅子和繡球這兩種事物結合在一起呢?

民間獅子刺繡

因為獅子是漢族人民心目中的瑞獸,有極大的威懾力,其體態生動有力,透露著神聖、尊嚴、神秘的氣息。

而繡球是用絲綢、花布等紡織用品製作成的球狀物,因為顏色鮮豔多姿,便稱作繡球。繡球常常用在傳統婚禮中,有吉祥喜慶,好事連連的寓意。

因此,獅子滾繡球就寓意著,消災、驅邪、趕走一切災難,而好事馬上就要降臨。

始建於1954年的天津海河獅子林橋

相對於豪門官邸,

皇家大院的威武大獅,

普通民間獅子,

雕刻師根據自己的喜愛,

自己的思想創作而成,

其造型千奇百異,

但也大同小異,

萬變不離其宗。

獅子:「笑一笑,十年少」

獅子:「哥的蜜汁自信,你是學不來的」

獅子:「人生多苦難,抱抱我自己~!」

獅子:「人家的內心是一個小公主」

而獅子對於石雕來說,

其意義不僅僅是一種題材,

更是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期待。

想了解更多收藏信息請關注我,謝謝大家!

(聲明:尊重作者原創。如有涉及版權問題,敬請作者或同行告知,我們將及時糾正刪除。同時,歡迎廣大藏友投稿分享您的原創好文章。同類微信公眾號轉載本刊發布文章,請另取標題,以免讀者誤會。如使用本刊標題,必須註明「轉自公眾號:老彭談收藏」。謝謝合作!)

相關焦點

  • 古代官府門前為何要擺石獅子?有何寓意?擺放又有哪些規矩?
    說起石獅子,無論是在影視作品中還是現實生活裡,都是我們非常熟悉的一個裝飾物。在各地的王府,宅地,衙門等歷史遺址那,我們都可以看到兩個石獅子分別佇立在門口。一般而言,古代是非常尊左的。所以我們發現雄獅一般都在左邊,雌獅子都在右邊。
  • 中國沒有獅子,中國人為何喜歡在門口擺一對石獅子?
    中國古代怎麼喜歡上石獅子的? 小學生都知道,獅子從古至今都沒有在中國天然存在過,只在動物園裡才有。那麼,中國人上千年來為什麼會這麼喜歡中國沒有、也並不常見的獅子呢?
  • 門前擺放的鎮宅神獸有講究,你早就該知道了
    石獅子的來源主要有兩種,第一種就是石獅子是從狻猊演化而來的,狻猊(suān ní)是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龍生九子之一。形如獅,喜煙好坐,所以狻猊也會出現在香爐上。第二種就是中國的石獅子來源於西域,也就是西域獅,西域獅跟非洲獅獅不一樣的,東漢漢章帝時,西域大月氏國把一頭金毛獅子作為禮物進貢給中國的皇帝,從此獅子就傳入了中國,佛教傳入以後,獅子在佛教中的神獸。
  • 在沒有獅子的古代中國,為何能誕生出綿延千年的石獅子文化?
    這其中有怎樣的講究以來源呢?石獅的起源與發展在古代人的眼裡,獅子是一種神獸,很多人都把它當作是神話中的動物。在中國古代,獅子甚至和麒麟一起成為中國的神獸,唐代的高僧慧琳就曾經說過,」 狻猊即獅子也,出西域。」
  • 揭秘古代「石獅子」的由來,門前一對「石獅子」有什麼用?
    中國古代的各類建築物前,如宮殿、衙署、陵墓、寺廟、園林、橋梁等等,總會左右各擺放一對石雕的獅子。在古籍也有記載,如清朝朱象賢《聞見偶錄》:「今宮殿衙署門外左右,所峙石獸,捲髮巨眼,張吻施爪,俗稱為石獅子。」  那麼,為什麼古代建築前常擺放一對石獅子呢?
  • 中國古代只有老虎沒有獅子,那為什麼會有石獅子這種雕像呢?
    石獅子在我國可是非常出名的。稍微富裕些家庭,都喜歡在自己家的大門門口放一對石獅子。就連古代的縣衙那裡都會擺有。儼然,它已經成為了一種象徵意義的東西。但有一個很實在的問題,在古代人們要打的也是老虎,這獅子人們幾乎沒有見過。為什麼石像這麼受歡迎呢?我們可以來看一下。
  • 蔡英文官邸邊上,只能有豪宅不能有菜場?
    因為拆遷改建,臺北市長柯文哲準備將南門市場搬遷至距離蔡英文官邸僅250米的臺因閒置土地。但是,顯然柯文哲低估了蔡英文「不食人間煙火」的水平。南門市場遷址還沒進行維安等問題的評估,蔡辦就緊急透過政務委員張景森擋下了菜場遷址案。其實,蔡英文官邸邊上不是沒有建築的,它邊上就是臺北著名的豪宅一品苑,是臺北很多權貴和富豪的集聚地。據說當時陳水扁也有意在此購買房屋。
  • 石獅子不是誰家都可以放的,家裡的擺件大有講究
    相信翠友們都見過,在一些大宅院或者豪華酒店的門前都有形態各異的石頭擺放著。這是為什麼呢?其實,這些石頭不是亂放的,是有一定規律的放置,有著闢邪鎮宅的說法。從古代開始就有這樣的風俗,稱為「石敢當」!葫蘆掛在大門外,則有保屋內人平安的作用。總之,葫蘆已成為觀賞、收藏、實用的上好佳品,是中華吉祥文化的代表象徵。
  • 農村常說的「菜不擺三,筷不成五」的意思是什麼?有何講究?
    農村常說的「菜不擺三,筷不成五」的意思是什麼?有何講究?中國是一個禮儀之邦的大國,中華文化上下五千年的時間,有很多古老的習俗,你們知道多少,像這個「菜不擺三,筷不成五」,你們知道是什麼意思嗎?自古以來,只要是有宴席,關於飲食文化,尤其是在餐桌上,都是有很深的講究的,要注意各種禮儀和規範。在商周時期,禮儀制度已經形成了,一套比較完善的禮儀已經在宮中開始流傳了,後來到了民間,再後來,儒家的創始人孔子,也開始推動,禮儀制度就上升到了社會的高度了,一直至今日。
  • 古代中國沒有獅子,那門外的石獅子是從哪裡來的呢?
    許多人遊覽我國的古代建築名勝的時候,都會發現一些古代建築的門口會有一對石獅子。這對獅子一公一母端坐在門口的左右,表情都是威嚴無輕佻的公獅子前爪會按著一個球,而母獅子一般都會帶著一隻小獅,這種設計幾乎已經成為慣例。
  • 石獅子嘴裡的石球,究竟是怎麼放進去的?看完恍然大悟
    一尊石獅鎮門前,八方鬼神心膽寒,石獅子做為闢邪物品,經常蹲在住宅和院落前,嘴裡面叼著石球,怎麼摳都摳不出來,它是如何製作而成?今天小編為大家講解一下。中國人第一次見獅子頓覺神武,後來就把獅子列為了神獸,古時的官衙廟堂,豪門巨宅都會在門前擺放一對石獅,象徵尊嚴與權力。
  • 中國古代沒有獅子,卻家家戶戶門口都擺,什麼原因?
    中國古代沒有獅子,卻家家戶戶都擺,什麼原因?大家可能不知道,獅子最開始我國並沒有存在,它傳到了歐洲,甚至傳到了泰國,可惜也沒有傳到我們國家,隨後由於張騫出使西域,因國家之間關係好的緣故,獅子被作為禮物來送給中國,因為它高大威猛,長相張揚深受中國人的喜愛。
  • 為什麼老輩人講究「門前少栽竹,房後少種樹」?學者:有一定道理
    引言在古代,很多君子以竹子自稱,例如鄭板橋,于謙等人,他們都寫下了大量的關於竹的詩句。很多古代文人更是將「梅」、「蘭」、「竹」、「菊」總結為四君子。但是,有一句話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說過,那就是「門前少栽竹,房後少種樹」。這句話的背後有何隱喻呢?讓我們來共同解鎖其中的緣由。01為什麼門前少栽竹呢?首先,人們經常用「雨後春筍」來形容某事物發展得十分迅猛。
  • 古人為什麼喜歡在自己的房子門前擺放一對石獅子﹖而不是石老虎﹖
    古人都喜歡在自己的房子門前擺放一對石獅子,石獅子高大魁梧、氣宇軒昂,
  • 民國"富二代"評價蔣介石官邸:比我家差遠了
    從此,蔣介石凡到汪山散步都要特意經過康宅,行至門前,或者派侍衛官進去請這位小朋友,或者索性就兀自召喚「國雄!國雄!」一來二去,康國雄也摸清了蔣介石的規律——周六從重慶市裡回黃山官邸「雲岫樓」,周日下午從黃山來汪山散步。蔣介石到達之前,山路兩旁會出現幾個站崗的憲兵,看見憲兵,康國雄通常主動到前院花園等候。
  • 家裡的財位擺設有何講究?財位不理想怎麼辦?
    一、家裡的財位擺設有何講究? 財位忌無靠,背後最好是兩面牆,有靠可依,才可藏風聚氣。因此,財位背後不宜為門、窗,易洩氣破財。財位忌水,不宜擺放水種植物或者魚缸;也不宜擺放有刺類植物或藤類植物,象徵財路曲折艱辛財位宜平整,不宜凹凸不平或有柱子;財位宜靜不宜動,經常翻動的物品不宜放於此處。
  • 古代石獅子嘴裡有個繡球,工匠是如何把球放進去的?智慧讓人佩服
    獅子的造型設計在不一樣的時期有不一樣的特點,漢唐時一般強大威猛,元朝時,軀體高挑而堅強有力,明代時,比較溫馴。清朝,獅子的手工雕刻已基礎定形。堅信大伙兒在中國的許多 工程建築上都能見到石雕工藝品的獅子,實際上石獅子是在我國傳統形式的闢邪物品。古時候許多名門望族都喜愛在大門口上下兩側放上一對石獅子,並且獅子的各式各樣,有腳底踩著物品的,也是有口中含著石球的。
  • 甘肅省天水有一座「豪宅」,地下金庫中少有人知,莊重典雅不凡
    古代居民建築是最能反映一個時代居民生活水平的建築,除了一般老百姓居住的普通住宅外,最具代表性的是各種類型的「豪宅」,即不同時代不同地區出現的富商所建的房屋,如著名的喬家、王家大院等,每個地區都有屬於當地的「豪宅」代表,這些建築可以保存到今天,不僅是當時文化的體現,而且可以提高人們對古代文化的認識
  • 中國並沒有獅子,為什麼古代建築的門口總是放置一對石獅子
    相信很多朋友在遊覽名勝古蹟的時候,會發現古代建築的門口,都有一對石獅子。它們一公一母,表情威嚴莊重,公獅子的在把玩一個球而母獅子則帶著一隻小獅子,這幾乎已經是定式。在中國,獅子並不是本土產物,那麼這種動物為什麼會獲得如此廣泛的認同,成為擺在門口的吉祥物呢?為什麼不是老虎、黑熊等本土生物呢?
  • 「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席不坐六」有何講究?老祖宗的餐桌禮儀
    而儒家也是非常講究禮儀的,在儒家最講究的就是父子君親師這樣的觀等級關係,因此中國就把禮儀看得非常的重。▲餐桌上的禮儀中國的禮儀體現在方方面面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很多禮儀都已經慢慢的消失了,但是餐桌上的禮儀一直被保留了下來,這是因為在餐桌上必須要有一定的禮儀,不然就會顯得沒有修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