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是什麼呢?人們說,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如果這樣說,那滿世界都是人,處處是江湖,不免讓江湖的格調大打折扣。其實啊,對大多數人來說,江湖是在武俠世界中,那裡有義薄雲天、也有刀光劍影、更有拋卻世俗的灑脫,像魔教長老曲陽和正派掌門劉正風那樣的友情,又何嘗不是江湖?
把江湖代入詩詞,我首先想到的就是李白,他本來就是一個仗劍天涯的俠客,他寫的是有俠氣、有江湖氣,就不為怪了。
十步殺一人,千裡不留行。——李白·《俠客行》
說李白的江湖,首當其衝的自然就是這一首《俠客行》了。
李白從小學道,史書說他好劍術,喜任俠。這也貫穿了他的一生,後來還加上了行走江湖必不可少的酒。江湖俠客愛酒,李白也愛酒,李白的詩更少不了酒,余光中先生說:「酒入豪腸,七分釀成了月光,餘下的三分嘯成了劍氣,繡口一吐,便是半個盛唐」。
李白真說得上是詩人中最有江湖氣的一位了,你看武俠小說中的大俠,喝酒習武、遊走天下、廣交朋友,李白恰好就是這樣一個人,他還會寫詩,所以在李白的詩中,有濃厚的江湖味道。
他有豪邁、有得意、有苦悶、有憂愁,他和每個普通人一樣,有七情六慾、有喜怒哀樂,但是他又和普通人不一樣,人生的一切,他都可以融入詩中,豪氣沖天。
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蘇軾·《臨江仙》
唐有李白,宋有蘇軾,李白叫詩仙,蘇軾叫坡仙。
但蘇軾的江湖和李白不一樣,李白是瀟灑率性,豪氣幹雲,蘇軾是豁達樂觀,灑脫出世。一個俠客行走江湖,如果執念太重,不免心有羈絆,不得開心,蘇軾就不一樣了,他能貫通儒釋道,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所以,當他面臨人生最大的挫折時,才能駕起一葉扁舟,飄然而去,留下「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的豁達。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荊軻·《易水歌》
江湖人有一個特點,都不怕死。是嘛,在刀口上過日子的人,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
當荊軻要為太子丹去刺殺秦王嬴政的時候,他就是一個俠客,視死如歸。於沂易水餞別,高漸離彈琴、荊軻唱歌,留下了這兩句讓人熱血澎湃的詩歌。
江湖人還有一個特點,滴水之恩,必定湧泉相報。太子丹於荊軻有知遇之恩,所以荊軻願意為他去赴湯蹈火,豁出性命在所不惜。
秋風蕭瑟、易水寒冷,俠客荊軻這一去,不論成敗,都回不來了。正是因為這種精神,後人才會把荊軻視為中國歷史上最牛的俠客,不以成敗論英雄。
新豐美酒鬥十千,鹹陽遊俠多少年。——王維·《少年行》
江湖,不只是大人的江湖。
你看,鹹陽喝著新豐美酒的遊俠,還是少年人居多。這美酒啊,是俠客的標配,而敢不敢舉杯豪飲,則是鑑定一個人是否英雄的標準,王維筆下的少年俠客,就是一群舉杯豪飲的英雄,李白也寫《少年行》,他說「三杯吐然諾,五嶽倒為輕」。
可見,少年意氣,要用美酒來激發,不只是獨酌,他們縱情歡飲,用最美的酒,敬心中的江湖,毫不吝嗇。
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譚嗣同·《獄中題壁》
俠客,不只能有酒,有武藝,還要有為國為民的精神。
當戊戌變法失敗,有人逃了,是為將來東山再起保存實力,也有人留下來了,他們要用自己的鮮血,為中國人開闢一條革新之路,譚嗣同就是留下來的一員,他說:「各國變法,無不從流血而成,今中國未聞有因變法而流血者,此國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請自嗣同始。」
這是怎樣一番豪言壯語,又是怎樣一顆赤子之心,面對架在脖子上的屠刀,為了救國,他在臨死前,留下了這首詩,以死明志。
汪精衛也有過這樣的熱血,他也曾為了國家,不顧性命,說「引刀成一快,不負少年頭」,可是少年意氣,往往經不起時間的考驗,汪精衛最終墮落成了自己最討厭那一類人。
譚嗣同,永遠激勵著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