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黨的五大主力是哪五支?軍官是誰?結果又怎樣呢?

2020-12-27 歷史文武君

國民黨國軍五大主力指的是第五軍、第十八軍、第七十四軍、新一軍、新六軍。

該說法是在1946年的「軍事整編會議」提出的。這五支部隊,是在中國抗日戰爭結束後,國民革命軍內作戰力最為堅強,裝備最為精良的五支部隊,基本上都裝備了美式武器,從而成為了蔣介石手中的王牌。

其中:第五軍是練出來的,第十八軍是出來的,第七十四軍是打出來,新一軍是裝備出來的,新六軍是孿生出來的。

為適應軍事上的需要,國民黨軍隊從1946年初對陸軍作戰部隊進行整編,在華東戰場的第五軍、十八軍、七十四軍分別整編為整編第五師、整編第十一師、整編第七十四師。1946年6月內戰爆發,國民黨軍隊第二期整編計劃未能實施,在東北戰場的新一軍、新六軍仍保留原番號。

第五軍——鐵馬雄師

軍事主官:杜聿明

第五軍於1938年10月在湖南省湘潭縣成立,它是國民黨組建最早的一支現代化的裝甲部隊,該師指揮官幾乎都是黃埔畢業生。

1939年,第五軍在崑崙關戰役中重創號稱「鋼軍」的日本王牌第五師團,幾乎全殲其核心部隊21旅團,由此一戰成名。1941年,作為國軍頭等主力,第五軍被劃入遠徵軍序列入緬作戰,結果由於戰事失利,軍長杜聿明堅持回國,結果把部隊帶入野人山,導致部隊損失慘重,從此元氣大傷。之後由邱清泉接任第5軍軍長一職。

1949年,在徐蚌會戰(淮海戰役)中被解放軍一舉殲滅,是五大主力中最後一個香消玉殞。

第十八軍——「偏安功臣」

軍事主官:黃維

國民革命軍第十八軍成立於1930年8月,是國民黨「五大王牌」中,建軍最早、實力最強、名將最多的老牌勁旅。十八軍是「小委員長」陳誠的起家部隊,是蔣介石與陳誠所心愛的嫡系部隊。

成名於軍閥混戰,壯大於圍剿紅軍,建功於抗日烽火,兵敗於淮海戰場。

十八軍在軍閥混戰、圍剿紅軍、抗日作戰、國共內戰中屢立戰功,出了名的能打。絕對稱得上王牌中的王牌。

抗戰最有名的戰績為淞滬羅店拉鋸戰,在羅卓英軍長率18軍力敵松井石根指揮的第3師團,戰爭歷時近一個月的時間,日軍為爭奪這個彈丸之地,戰死的就有幾千,整個羅店血流成河,被日軍稱為「血肉磨坊」。

這支國民黨王牌軍中的「大哥大」,在輝煌了19年之後,在淮海戰役中被人民解放軍包圍並圍殲於雙堆集。

第七十四軍——抗日鐵軍

軍事主官:張靈甫

國民革命軍第七十四軍,於1937年9月1日在浙江組建,在抗日戰爭中,以七十四軍戰績最為卓著,被贊國民軍長的山東漢子王耀武,打出了七十四軍抗日鐵軍的稱號,七十四軍被授軍中最高獎品——飛虎旗(國民政府授予作戰有功的軍事單位的最高榮譽)。

七十四軍被譽為五大主力之首,裝備精良,官兵素質較高,投入蘇北和山東戰場後,一直是華中野戰軍和山東野戰軍的大敵。

1947年5月在孟良崮戰役中被合組之後的華東野戰軍全殲,張靈甫斃命,有7000餘人被解放軍俘虜,七十四軍也是五大主力部隊最先覆滅的。

新一軍——天下第一軍

軍事主官:孫立人

新一軍是中國遠徵軍在二次緬甸戰役時組建的精銳之師。它是第一支在國外建軍的國民黨部隊,第一支美式裝備的部隊,第一支美式訓練的部隊。新一軍的裝備當時已經達到發達國家軍隊A級水平。

1943年,緬甸和於邦大戰中,全副美械裝備的新一軍,輕鬆擊潰小日本號稱「叢林作戰之王」的第十八師團。這是中國軍隊首創對日軍作戰以少勝多的奇蹟。贏得了「天下第一軍的美譽」。

解放戰爭中,解放軍在新一軍面前也吃了不少虧,東北野戰軍有一句順口溜「只要不碰新一軍,不怕中央百萬兵」,可見戰鬥力之強悍。

新六軍——「國軍老大」

軍事主官:廖耀湘

新六軍是1944年從新編第1軍擴建出來的精銳部隊,全新的美式裝備;建功抗日戰場;自詡「國軍老大」,號稱「天下無敵」。

如果拉出來一對一單練,我軍沒有一支部隊能和新六軍單挑。

新一軍、新六軍均參加了中印緬戰區的反攻作戰,從而打通了滇緬公路,保證了國際援華物資的運輸。但在後來與人民解放軍的戰鬥中,於東北戰場之上,兩軍被消滅於遼瀋戰役中。

1948年10月遼瀋戰役中,廖耀湘部戰敗被俘,後於1961年12月作為特赦戰犯被釋放。文革期間受到衝擊,於1968年12月2日心臟病突發逝於北京。

以上就是國民黨的五大主力部隊,可以說當這五支部隊被人民解放軍殲滅之後,蔣介石也就徹底失去了發動戰爭的籌碼。

相關焦點

  • 國軍五大主力是哪五大,軍事主官都有誰,最終結局如何?
    在解放戰爭中,經過抗日戰場的洗禮,國軍的序列裡,有五隻戰功卓著,讓日寇聞風喪膽的王牌部隊。他們分別是,抗日第一軍74軍,取代胡宗南的第一軍成為天下第一軍新一軍,在異域揚威的新六軍,土木系基幹部隊18軍,以及第一支機械化部隊第五軍。
  • 國民黨五大主力,2個被東北野戰軍殲滅,3個被華東野戰軍殲滅
    1946年,蔣介石發動全面內戰的時候,共有86個正規軍(包括整編師),其中中央軍有5個裝備睛朗、戰鬥力較強的軍,被稱為國民黨的「五大主力」,分別是:新編第一軍、新編第6軍、第5軍、第18軍(整編第11師)、整編第74師。
  • 抗日戰爭期間,戰績最輝煌的十支軍隊,五大主力排名好尷尬!
    一支軍隊一次得到五個「免死金牌」,實在少見。 不過,第十軍彈盡糧絕後投敵,讓人詬病不已。 8,第七軍。 52軍,一貫被稱為國民黨第六大主力,下轄第二師與第二十五師,先後參加過臺兒莊大戰、長沙會戰。
  • 解放戰爭中,國民黨有三支最強大的軍事集團,當時分別由誰統帥
    就是比兵團還要龐大的作戰部隊,他們由若干個兵團、警備司令部等構成,而在解放戰爭時期國民黨有三支非常厲害的軍事集團,他們的兵力人數都超過了50萬,那麼這三支軍事集團的統帥分別是誰?他們後來結果如何呢?我們一起來看看。首先來說的是國民黨徐州剿總軍事集團,他由5個兵團22個軍構成,兵力達到55萬,負責人便是民國江西五上將之一的劉峙。
  • 解放戰爭中,哪支國民黨部隊最頑強?差點到朝鮮與志願軍繼續打!
    提起解放戰爭時的國民黨王牌軍,很多朋友都知道中央軍五大主力。但其實國民黨軍的精銳部隊肯定不止這5支,像第8軍、第25軍、第71軍;桂系第7軍,綏軍第35軍等真實實力都非常強勁,比聲名在外的五大主力不遑多讓。
  • 國民黨十八軍:南徵北戰戰功赫赫,位列國軍五大主力之首
    十八軍是國民黨五大主力之一,是五大主力中建軍最早、歷史最長的部隊,是出了名的王牌主力,也是著名的「種子軍」,國民黨中央軍中有很多部隊出自18軍。18軍先後走出了5個陸軍一級上將、4個參謀總長、4任兵種司令和20多個軍長,堪稱國民黨軍隊將官孵化器。由此可見,十八軍的實力和底蘊。
  • 平津戰役的60萬國軍中,實力最強悍的中央軍是哪一支?結局怎樣
    解放戰爭中後期,國軍主力作戰部隊分為四個「剿總」管轄,每個機構不下40萬兵力,最多的徐州剿總近70萬人。國軍各個剿總大致對應當時解放軍的野戰軍一級編制,都擁有一些戰鬥力不俗的王牌中央軍。比如東北剿總的新1軍、新6軍、71軍;華中剿總的第18軍;徐州剿總則擁有第5軍等。
  • 74軍為何最能打,國民黨五大主力下轄部隊的來歷
    五大主力是國民黨1946年軍事整編會議提出的,其中包括:18軍,74軍,第五軍,新一軍,新六軍18軍18軍是1931年組建的,下轄:11師與14師軍長:陳誠,11師(師長:羅卓英),14師(師長:周至柔)五大主力期間,下轄:11師、18師、118師軍長:胡璉,11師(師長:楊伯濤)、18師(師長:覃道善)
  • 此軍重創板垣師團,戰力不輸國軍「五大主力」,竟全建制逃到臺灣
    文/孤寂寒光說到國軍一流部隊,就會想到國軍大名鼎鼎的「五大主力」。其實不僅「五大主力」,此軍戰力也相當強悍。由於重創板垣師團,日軍稱此軍一個軍頂國軍十個軍,曾經一個團頂住我軍三野兩個軍的進攻。這支部隊就是52軍,他是怎樣跑掉的?先說說此軍的歷史。52軍成立於1937年,號稱國軍「第六大主力」。我們看看他的師長都是誰?第二師師長就是赫赫有名的鄭洞國,二十五師長是張耀明。鄭洞國大家應該比較熟悉,就是長春兵團司令,曾經參加過國軍遠徵軍,出徵緬甸。而他的軍長,更是有名的悍將關麟徵。為啥說關麟徵有名呢?
  • 解放戰爭中,哪3位國民黨兵團司令戰死後,得到了我軍的厚葬之禮?
    解放戰爭中,國共雙方均有高級將領陣亡,作為失敗方的國民黨軍自然損失更重,兵團級、軍級陣亡將領達數十人。在這些國民黨高官中,有3位兵團級將領戰死後得到了我方的主動厚葬。按理說,戰場上兵戎相見你死我亡,敵人戰死之後為什麼我軍還要厚葬呢?下面來看看這3個人是誰,為何要這麼做。
  • 為什麼說蔣介石五大主力是「寵出來、打出來、裝備出來、練出來」的?
    了解歷史的朋友們都知道,蔣介石的國民黨軍嫡系部隊中有所謂的「五大主力(第十八軍、第七十四整編師、新一軍、新六軍、第五軍)」。五大主力被全殲後,蔣家王朝的滅亡也就進入倒計時了。
  • 孫中山去逝後,國民黨五大巨頭是誰,結局怎麼樣
    一代偉人孫中山是哪一天仙逝的?有人可能說了,你要是問哪一年,我知道,1925年嘛。可你要是問具體哪一天,這我可記不住。非也。其實,孫中山的仙逝日期大家都知道,每年的植樹節那天嘛。
  • 1949年,最先佔領南京總統府的是哪支部隊,後來去哪了?
    1949年,最先佔領南京總統府的是哪支部隊,後來去哪了?1949年4月24日的凌晨,人民解放軍佔領南京總統府,當時沒有留下任何照片。但是,照片上的解放軍官兵已經不是最先佔領總統府的那支部隊了。那麼,那支部隊在佔領總統府後去哪兒了呢?最先佔領總統府的人民解放軍第35軍,這是支起義部隊改編而成的部隊,其軍長是吳化文。吳化文,1920年從軍,曾任馮玉祥部團長,韓復榘部手槍旅旅長,數次倒戈,投蔣投汪再投蔣。
  • 解放戰爭:國軍除了五個王牌軍,還有一個主力軍,全建制逃到臺灣
    解放戰爭時期,在國民黨軍隊系統之中有五大王牌軍之說,這五個王牌軍分別指的是新編第1軍、第5軍、新編第6軍、第18軍和第74軍。當時,這五個王牌軍不論是在兵力人數上還是在武器裝備上,都遠遠優於其他軍隊,戰鬥力非常強大。
  • 粟裕逢五不戰並非迷信,完爆日寇鋼軍的國民黨第五軍到底有多強?
    在國民黨的五大主力中,有這樣一支部隊,在解放戰爭初期與解放軍交手次數最多,讓同樣活躍在華東地區由陳毅元帥和粟裕大將率領的華東野戰軍都吃了不少虧,甚至內部還曾經流傳一個約定「逢五不戰」。這支部隊就是:國民革命軍第五軍他是國民黨政府組建最早的一支現代化的裝甲部隊,曾被譽為"鐵馬雄師"的國民革命軍第五軍!曾在崑崙關戰役中完爆自詡為"天下無敵"的有著「鋼軍」之稱的日軍王牌第五師團第二十一旅團。
  • 國民黨第74軍,力壓土木系,位列五大王牌之首,代表人物都有誰?
    國民黨5大王牌部隊,即第74軍、第18軍、新編第1軍、新編第6軍和第5軍,他們是國民黨軍中的主力,有國民黨「五大主力」之稱。這幾支部隊,成名於抗日戰爭時期,將士們用自己的生命與熱血,鑄就了不朽的威名。同樣這些部隊都是蔣介石親手培植起來的中央軍、嫡系部隊。
  • 中華民國的國旗之爭,國歌中的「義勇軍」原型是哪支隊伍?
    國歌中的「義勇軍」原型是哪支隊伍?  1933年2月的一天,聶耳隨同東北抗日義勇軍總司令朱慶瀾將軍來到熱河抗戰前線慰問駐守在那裡的抗日騎兵部隊。在採訪義勇軍官兵時,他聽到戰士們正激情澎湃地高唱這首《義勇軍誓詞歌》,頓時熱血洶湧,激發了強烈的創作靈感。
  • 國民黨軍隊最後的王牌——第一支機械化部隊折戟在淮海戰場
    淮海戰役是解放戰爭時期中國人民解放軍對國民黨軍隊進行的一次戰略性進攻戰役,同時也是解放軍殲敵數量最多的一次戰略性決戰。戰役中,60萬人民解放軍以摧枯拉朽之勢殲滅了國民黨80萬軍隊,連號稱國民黨軍隊王牌中的王牌、被譽為「鐵馬雄獅」的第五軍——國民黨第一支機械化部隊,也難逃全軍覆滅的命運。
  • 國民黨軍雜牌將領有多慘:將軍聽校官指揮,一張便籤就卸任市長
    在這一背景下,偽滿長春陸軍軍官學校的大部分師生和已進入長春的地下軍被收編為東北保安第4總隊,負責防守長春。1946年4月中旬東滿軍區攻佔長春,第4總隊和同駐長春的第2總隊大部被殲。加上曾經投靠過日本人,因此,這支部隊包括王家善本人都備受歧視。
  • 解放戰爭時期,國軍五大主力當中,哪個最難打?
    1946年,國民黨在南京召開「軍事整編會議」,第一次提出了五大主力的稱呼。這五大主力分別指的是新1軍、新6軍、整編第5師、整編第11師和整編第74師。作為國軍中的頭等主力,這五支部隊在解放戰爭中的表現如何?哪個又最難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