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黨國軍五大主力指的是第五軍、第十八軍、第七十四軍、新一軍、新六軍。
該說法是在1946年的「軍事整編會議」提出的。這五支部隊,是在中國抗日戰爭結束後,國民革命軍內作戰力最為堅強,裝備最為精良的五支部隊,基本上都裝備了美式武器,從而成為了蔣介石手中的王牌。
其中:第五軍是練出來的,第十八軍是出來的,第七十四軍是打出來,新一軍是裝備出來的,新六軍是孿生出來的。
為適應軍事上的需要,國民黨軍隊從1946年初對陸軍作戰部隊進行整編,在華東戰場的第五軍、十八軍、七十四軍分別整編為整編第五師、整編第十一師、整編第七十四師。1946年6月內戰爆發,國民黨軍隊第二期整編計劃未能實施,在東北戰場的新一軍、新六軍仍保留原番號。
第五軍——鐵馬雄師
軍事主官:杜聿明
第五軍於1938年10月在湖南省湘潭縣成立,它是國民黨組建最早的一支現代化的裝甲部隊,該師指揮官幾乎都是黃埔畢業生。
1939年,第五軍在崑崙關戰役中重創號稱「鋼軍」的日本王牌第五師團,幾乎全殲其核心部隊21旅團,由此一戰成名。1941年,作為國軍頭等主力,第五軍被劃入遠徵軍序列入緬作戰,結果由於戰事失利,軍長杜聿明堅持回國,結果把部隊帶入野人山,導致部隊損失慘重,從此元氣大傷。之後由邱清泉接任第5軍軍長一職。
1949年,在徐蚌會戰(淮海戰役)中被解放軍一舉殲滅,是五大主力中最後一個香消玉殞。
第十八軍——「偏安功臣」
軍事主官:黃維
國民革命軍第十八軍成立於1930年8月,是國民黨「五大王牌」中,建軍最早、實力最強、名將最多的老牌勁旅。十八軍是「小委員長」陳誠的起家部隊,是蔣介石與陳誠所心愛的嫡系部隊。
成名於軍閥混戰,壯大於圍剿紅軍,建功於抗日烽火,兵敗於淮海戰場。
十八軍在軍閥混戰、圍剿紅軍、抗日作戰、國共內戰中屢立戰功,出了名的能打。絕對稱得上王牌中的王牌。
抗戰最有名的戰績為淞滬羅店拉鋸戰,在羅卓英軍長率18軍力敵松井石根指揮的第3師團,戰爭歷時近一個月的時間,日軍為爭奪這個彈丸之地,戰死的就有幾千,整個羅店血流成河,被日軍稱為「血肉磨坊」。
這支國民黨王牌軍中的「大哥大」,在輝煌了19年之後,在淮海戰役中被人民解放軍包圍並圍殲於雙堆集。
第七十四軍——抗日鐵軍
軍事主官:張靈甫
國民革命軍第七十四軍,於1937年9月1日在浙江組建,在抗日戰爭中,以七十四軍戰績最為卓著,被贊國民軍長的山東漢子王耀武,打出了七十四軍抗日鐵軍的稱號,七十四軍被授軍中最高獎品——飛虎旗(國民政府授予作戰有功的軍事單位的最高榮譽)。
七十四軍被譽為五大主力之首,裝備精良,官兵素質較高,投入蘇北和山東戰場後,一直是華中野戰軍和山東野戰軍的大敵。
1947年5月在孟良崮戰役中被合組之後的華東野戰軍全殲,張靈甫斃命,有7000餘人被解放軍俘虜,七十四軍也是五大主力部隊最先覆滅的。
新一軍——天下第一軍
軍事主官:孫立人
新一軍是中國遠徵軍在二次緬甸戰役時組建的精銳之師。它是第一支在國外建軍的國民黨部隊,第一支美式裝備的部隊,第一支美式訓練的部隊。新一軍的裝備當時已經達到發達國家軍隊A級水平。
1943年,緬甸和於邦大戰中,全副美械裝備的新一軍,輕鬆擊潰小日本號稱「叢林作戰之王」的第十八師團。這是中國軍隊首創對日軍作戰以少勝多的奇蹟。贏得了「天下第一軍的美譽」。
解放戰爭中,解放軍在新一軍面前也吃了不少虧,東北野戰軍有一句順口溜「只要不碰新一軍,不怕中央百萬兵」,可見戰鬥力之強悍。
新六軍——「國軍老大」
軍事主官:廖耀湘
新六軍是1944年從新編第1軍擴建出來的精銳部隊,全新的美式裝備;建功抗日戰場;自詡「國軍老大」,號稱「天下無敵」。
如果拉出來一對一單練,我軍沒有一支部隊能和新六軍單挑。
新一軍、新六軍均參加了中印緬戰區的反攻作戰,從而打通了滇緬公路,保證了國際援華物資的運輸。但在後來與人民解放軍的戰鬥中,於東北戰場之上,兩軍被消滅於遼瀋戰役中。
1948年10月遼瀋戰役中,廖耀湘部戰敗被俘,後於1961年12月作為特赦戰犯被釋放。文革期間受到衝擊,於1968年12月2日心臟病突發逝於北京。
以上就是國民黨的五大主力部隊,可以說當這五支部隊被人民解放軍殲滅之後,蔣介石也就徹底失去了發動戰爭的籌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