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聲在線7月7日訊(三湘都市報·華聲在線記者 黃京)根據材料,圍繞圍繞齊桓公、管仲、鮑叔寫一篇發言稿——今年湖南高考作文題公布後,引起不少網友刷屏。有人覺得「出乎意料」,有人覺得「不好寫」,也有人覺得題目也在一定程度上考察了考生的傳統文化素養。三湘都市報記者第一時間邀請了幾位湖南名師對今年高考作文題進行解析,請他們來談談要怎麼寫好這篇文章。
反常規、反套路,回歸寫作本質
【長沙市一中高三語文備課組長 歐鵬舉】
今年的高考作文題的關鍵詞可以說是「回歸」。
一、 材料選擇上,回歸經典。此次全國一卷罕見地迴避了「疫情」「命運共同體」等熱點,而選用了《史記》中齊桓公和管鮑二人的故事,引導學生關注名作,重視閱讀,啟發學生思考歷史人物的當下價值,也與新課程下整本書閱讀的理念遙相呼應。
二、情境設置上,回歸簡略。相較於前幾年,此次1卷作文指令在寫作者身份、寫作對象上已經沒有了特別具體的說明或強調,也就是說學生寫作中有對話意識和文體意識即可,從而避免了行文時處處受限。
三、寫作角度上,回歸多元。學生可類比2015年全國2卷「誰更具風採」一題,在三個歷史人物中選擇其中任意一個來寫作均可,而具體到每一位人物,也有許多可供挖掘的點,如齊桓公不計前嫌、心胸寬廣……鮑叔謙虛禮讓、不計私利……管仲盡忠職守、才能出眾……學生扣住這些要點來寫作都是符合題意要求的。
寫作的難點和爭議估計有以下幾處:
一、比較意識的體現。文題問「你對哪個人物感觸最深」,那麼行文中是否需要體現思考、權衡和選擇,需不需要在比較的基礎上得出結論,或對寫作主體外的二人進行簡析,值得思考。
二、就事論事和延伸說理的比重。此次材料本身就具備足夠的挖掘深度,學生對所選擇的人物進行評析時佔比應到多少?學生由材料出發引出對寬容或胸懷的思考應該是可行的,但是否需要始終緊扣材料以避免套作之嫌,有待商榷。
三、冷門寫作角度的選擇。學生若從材料中提煉出較為生僻的角度,如齊桓公能察納雅言、鮑叔慧眼如炬、管仲胸懷坦蕩等,能否算是切合題意,也有待考量。
總之,今年高考1卷作文在反常規、反套路之餘,回歸了寫作本質,即對學生閱讀、積累、思維和表達的考察,也相信語文素養的好的學生能在考場上寫出文質兼美的佳作。
一次不折不扣的傳統文化的回歸
【長沙麓山國際實驗學校語文教研組長 傅應湘】
今年的高考作文題,從材料特點看,可以說是一次不折不扣的回歸——回歸傳統文化,具體指向為「讀史使人明智」。這則敘述性材料,主要參與元素為桓公、管仲和鮑叔。三人的作為及特點可表述為:桓公遇險「裝死逃脫」,足見其機智,為君「任人不避敵」,足見其襟懷宏闊,這些品質與他終成「五霸之首」密切相關;管仲前有「阻擊射殺」,盡其人臣之責,無可厚非,後得桓公「重用」,傾心盡力,成就齊國霸業,可謂得其所、盡其才;鮑叔不僅「知人薦能」,且願「甘居其下」,其家國至上、謙遜淡泊的特點顯而易見。眾人一臺戲,各有角色,各有戲份,也各有特點。材料內涵豐富,為學生的作文提供了足夠多的立意角度與個性選擇。
貫徹「樹德立人」的育人宗旨,是作文命題的前提與基礎。回眸歷史,觀照歷史,燭照現實,吸收養料,實為命題之初衷,也是近年各類作文命題之亮色。材料中主要人物身上,不僅閃爍著人性的光輝,也凸顯生存智慧、治國才具,無一不能為今所用,為我所用。從寫作要求看,一則頗有「情境感」:「班級座談」「展開討論」,要求考生在真實具體的情境中展開思維;二則頗有「應用感」:「對哪個感觸最深」「結合你的感受與思考」「寫一篇發言稿」,強調框架內區間內的實際應用,這一點與2019年類似,切實貫徹了高考語文評價體系的具體要求。
發言稿只是一個「殼」,內容才是核心
【湖南作文教育專家、高考滿分作文得主、麥田格創始人 李卓】
如果考生熟悉「管鮑之交」,這篇文章的立意一下就出來了。個人認為,以齊桓公或鮑叔牙為突破口,會比以管仲為突破口容易得多。兩個人物關鍵詞很明顯:鮑叔牙——胸懷寬廣、包容、無私、懂得欣賞他人;齊桓公——胸懷豁達、知人善任。從一個人的胸懷入手,可能是一個特別好的選擇。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儒釋道都有這方面的智慧,所以,從材料本身而言,難度是不大的。
不過,作文的難重點在於:一、發言稿只是一個殼。裡面的內容,講故事(記敘文、小說)也可以,講道理(議論文)也沒問題,文採飛揚地講道理談感想(議論性散文)也很好。有一個發言稿的格式就行,內容才是核心。二、文學就像一枚硬幣,一面是世界,是宇宙,一面是語言,是文字,而中間還有一個小小的面,那就是我們自己。對於每個考生來說,自己的這個面很容易被忽視——很多考生總是不自覺的站在了局外,自己的態度、觀點、情感都表達得不夠充分。寫作本質上就是一個觀自我、觀眾生、觀天地的過程,從哪裡「觀」出去?從自己的眼睛,而不是你所認為的那個「智者」的眼睛。所以,對胸懷等主題的理解,一定要有自己的觀點。無論怎樣旁徵博引,最終自己的生命體驗、感悟要浮出水面。
當然,如果核心是議論文,也有一個難點。難在哪裡?難在說理。說理是需要一套嚴密的邏輯的,不同於擺事實。理的好處,在於邏輯清晰,而穿插其間的「事實」,濃淡適宜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