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 瀟湘晨報
記者 | 李楠 實習生 孫春霞
齊桓公、管仲和鮑叔,你 pick 誰?
7 月 7 日上午,湖南高考考生的作文題出爐,《瀟湘晨報》邀請長沙中學一線名師對高考作文題進行解讀,有老師認為這是 " 一次不折不扣的傳統文化的回歸 "。
長沙麓山國際實驗學校語文教研組長傅應湘說:" 從材料特點看,可以說是一次不折不扣的回歸——回歸傳統文化,具體指向為『讀史使人明智』 "。
傅老師詳細分析了材料中人三個人物——齊桓公、管仲和鮑叔,表示三人的作為及特點可表述為:桓公遇險 " 裝死逃脫 ",足見其機智,為君 " 任人不避敵 ",足見其襟懷宏闊,這些品質與他終成 " 五霸之首 " 密切相關;管仲前有 " 阻擊射殺 ",盡其人臣之責,無可厚非,後得桓公 " 重用 ",傾心盡力,成就齊國霸業,可謂得其所、盡其才;鮑叔不僅 " 知人薦能 ",且願 " 甘居其下 ",其家國至上、謙遜淡泊的特點顯而易見。
因此,傅老師認為,眾人一臺戲,各有角色,各有戲份,也各有特點。材料內涵豐富,為學生的作文提供了足夠多的立意角度與個性選擇。
從寫作要求來看,傅老師表示有兩點需要留意,一是頗有 " 情境感 ":" 班級座談 "" 展開討論 ",要求考生在真實具體的情境中展開思維;二是頗有 " 應用感 ":" 對哪個感觸最深 "" 結合你的感受與思考 "" 寫一篇發言稿 ",強調框架內區間內的實際應用,這一點與 2019 年類似,切實貫徹了高考語文評價體系的具體要求。
長沙市麓山濱江實驗學校高中語文教研組長謝亞寧總結說,今年的高考全國卷 1 作文題有三個特點:一是反押題,反套路。這一點比較突出地體現在作文材料的選擇上,迴避了今年一些社會熱點事件,選擇了春秋時期的人物與故事。得知作文題後,不少老師們驚呼,這應該說是一個非常可喜的轉變。
第二個特點,謝亞寧表示是 " 無情境,不設題 ",這一點繼續保持了高考作文命題的一貫原則。今年高考作文的任務要求非常明確,同時貼近學生實際。設置的情境是班級讀書會,要求圍繞材料展開討論,針對三個歷史人物中感觸最深的一個作出自己的選擇和價值評判,寫一篇發言稿。學生寫作時一定要結合具體情境,增強任務意識。
" 角度靈活,立意多元 ",是謝亞寧提煉的第三個特點,認為學生能夠從三個歷史人物身上都可以找到各自的閃光點:如齊桓公的寬容大度,管仲的賢明忠心,鮑叔的知人善舉等,這些都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美德,都可以作為作文立意的角度。
謝亞寧說:" 命題者精心選擇這個材料,試圖在文化傳承中達到春風化雨、立德樹人的育人目標。應該說這個效果是非常不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