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囊仁波切/《大解脫經》開示

2021-02-08 化育


請點擊「化育」 關注訂閱號

但願眾生得離苦,不為自己求安樂。

正法分享、法訊時時傳播、護持佛法僧三寶平臺


慈囊仁波切/《大解脫經》開示


大解脫經,佛說

「懺罪之王」



因為我們的心被業力、煩惱等障蔽,讓我們無法見到實相的本質,

透過懺悔罪業、淨除罪障,我們自然就會了悟。

 

日期:2013年9月4日

地點:臺北化育道場

藏譯中:施心慧

 

課程開始之前,我們先一起做五分鐘的禪修。為什麼要在上課之前做禪修呢?主要是希望大家的身體可以在上課之前得到放鬆,身體一旦放鬆,我們的心就會變得清淨。

 

禪修,就是不造作的安住

在座的各位,很多是上過《薩惹哈道歌》課程的老同學,都知道薩惹哈大師曾經說過:「捆縛如果能鬆脫,就一定能獲得解脫。」所以上課前大家一起做禪修,讓身心自然地放鬆是很好的。

講到禪修,特別是大手印跟大圓滿的禪修,身跟心要處在本然的狀態中,無造作的自然狀態,所以並不是特別去禪修一個對象或一件事情。平常談到禪修的時候,覺得禪修就是要努力去修一個東西。事實上,真正的禪修,是保持在心原本的狀態當中,不造作的處在自然的狀態裡。這就是禪修。

今天的課程是講說《大解脫經》,將會先給予口傳。關於口傳,特別是藏傳佛教,是非常重視口傳的。

所謂口傳,就是一個傳承。不管是任何一個法門,如果能夠在求法的時候,有上師給予灌頂、

口傳跟教授的話,這樣子是最好的。因為透過灌頂、口傳跟教授,可以讓傳承持續不斷,也可以獲得傳承祖師們的加持。這樣子的傳統,它的加持跟利益是非常大的。

 

為什麼要懺悔罪業?

這次上課要談的《大解脫經》,是佛陀的經典,這個傳承到目前為止都沒有間斷。為什麼這麼說呢?噶舉派有一位叫札西偉瑟的成就者,這位尊者跟蔣貢康楚羅卓泰耶是同一個時代的人,也可以說是蔣貢康楚羅卓泰耶的上師,這位大師在淨觀中,見到了佛陀,從佛陀那裡直接得到《大解脫經》的口傳。以遠傳承來說,是來自於佛陀;以近傳承來說,可以說是來自札西偉瑟大

師。所以在這裡把這個口傳的傳承傳給大家,是非常好的。

佛陀因應眾生的不同需求,宣說了八萬四千種法門,雖然法門這麼多,但最重要的法門之一還是在於:要淨除眾生的業障。以佛法修行者來說,懺悔罪業、淨除業障可以說是最重要的修持

之一。

 

障礙我們了悟的是業力

以佛法的修持者來說,障礙修持者了悟的是我們的罪障,所以淨除罪障是非常重要的。過去的祖師曾經說過:「淨除罪障自然可以獲得了悟。」因為我們的心被業力、煩惱等障蔽,無法見到實相的本質,透過懺悔罪業、淨除罪障,我們自然就會了悟。

事實上在所有眾生心中,都有本具的佛性(如來藏)。但是在凡夫的階段裡,由於我們的無明,還有業力、煩惱等障蔽了我們,讓我們沒有辦法了悟心中本有的佛性(如來藏)。因為不了悟本有的如來藏,以致讓我們不斷地在輪廻中流轉。所以如果要從輪廻中解脫,就必須要去除障蔽我們佛性的東西。就好像洗衣服一樣,要把汙垢去除,讓衣服展現原本乾淨的樣子。所以我們透過懺悔、淨除罪障,我們本有的佛性自然就能夠現前,當你達到這種狀態的時候,可以說就是解脫了。

那麼眾生跟佛陀的差別到底是什麼呢?差別就在於有沒有了悟心的本質,或者有沒有了悟萬法的本質是什麼。如果你了悟心的實相、了悟萬法的本質,那就是佛;反之就是眾生。

所以,如果我們能夠去除那些障蔽了我們,讓我們無法了悟本具如來藏的覆障,那每一個眾生本具的佛性就能夠展現出來。當你能夠見到心的本質、了悟到心的本質,那就是佛了。

 

大解脫經,佛陀親口宣說的懺罪法

淨除罪障的法門其實是非常多的,《大解脫經》是由佛陀親口宣說,而流傳下來的懺悔罪障的法門之一,以藏傳佛教來說,這是屬於密乘。但即便是藏傳佛教的密乘,如果能夠依著三乘次第來修的話,是非常好的。

以藏傳佛教來說,其實非常強調顯密要雙融,所以過去有一句話:「密乘之所以甚深,是因為顯乘的恩德。」也就是由於有顯乘的修持基礎,之後你再進入密乘的口訣修持,就更能夠快速的了悟萬法的實相,所以顯密雙融是非常重要的。

今天談的《大解脫經》,就是從顯乘的角度來教導。譬如佛陀在初轉法輪的時候,主要談的是四聖諦、十二因緣等。在二轉法輪的時候宣說般若,又稱般若期。此階段的代表經典為《心經》、《金剛經》等般若經。在三轉法輪的時候,所講述內容是如來藏更深細的功能差別,又稱唯識期,以弘演大乘成佛之道為主。可以這麼說,佛陀的這些教導,都是密乘修持的根本。

譬如密乘修持非常重要的一個部分,是佛陀在初轉法輪時強調的出離心。在佛陀二轉法輪時談到的菩提心還有空性等等的見解,也都有助我們進入密乘的修持。因為有這些基礎,我們的密乘修持之道可以變得非常甚深。

關於懺悔罪業的法門,顯密都談了很多,其中《大解脫經》可以說是「懺罪之王」。為什麼這麼講呢?因為《大解脫經》是佛陀親口宣講流傳下來,主要就是讓我們從過去所造的罪業中獲得解脫,這部經典在漢傳佛教中稱為《大通方廣懺悔滅罪莊嚴成佛經》。接下來會邊口傳邊做解釋。

 

口傳,領受佛陀親自給予的加持

這部經是佛陀在王舍城所宣說。當時佛陀在王舍城,跟眾多大比丘還有菩薩聚在一起,主要是希望能夠淨除眾生罪業而宣說這部經典。

之前提到口傳的傳承,在座有些朋友可能不曉得口傳的意義到底是什麼。以《大解脫經》來

說,它是由佛陀親口宣講流傳下來的,是當時佛陀向弟子宣說,然後他的弟子又傳給弟子,透過這樣代代相傳的方式讓佛陀加持的相續能夠不間斷地流傳下來。各位在這裡得到口傳,代表你就得到了加持,而這個加持是源自佛陀的加持,經過代代相傳到現在。所以大家在這裡聽聞到這個

口傳,就等於領受了佛陀親自給予的加持。

口傳看似一種念誦,但是,這跟自己在家裡讀書是非常不一樣的。差別是在於,它是由佛陀或者祖師、上師代代流傳下來的,所以雖然看似讀誦,但是口傳本身就具有極大的加持力。

藏傳佛教在臺灣已流傳大約三、四十年,一開始藏傳佛教來臺灣弘法的時候,臺灣的課程安排跟準備等等,沒有這麼好,因為當時很多條件都不是那麼齊備。譬如書籍以及口譯人員不像現在這麼多,所以當時只能灌頂、修法等等。慢慢發展到現在,可以這麼說,藏傳佛教在臺灣還滿昌盛的,現在的各種條件都比較圓滿了。希望能夠慢慢推廣過去祖師大德的教導以及修持方式,特別是現在我們都具備了這樣的福德還有機會。

 

那洛巴、密勒日巴、噶瑪恰美,

都以苦行淨除罪障

《大解脫經》主要是講懺悔罪業的法門,以修行者來說,淨除罪障是非常重要的。舉例來說,我們看密勒日巴尊者的傳記,當他見到馬爾巴大師的時候,有很多年的時間不斷地被要求蓋房子。為什麼馬爾巴大師要他這麼做呢?主要就是透過苦行,淨除他的罪障。當罪障淨除之後,覺受、了悟自然就會慢慢地生起。那洛巴尊者的傳記也是如此,他在遇到帝洛巴大師的時候,同樣也受了非常多的苦行,上師也是透過這樣子的方式,淨除他的罪障。

再看看噶瑪恰美大師,就是著作《山居法》的噶瑪恰美大師。在他的傳記裡描述,他在上師的葬禮上燃起了他的一根手指當油燈來供養,在三摩地中,噶瑪恰美仁波切發了無窮盡的菩薩願,同時證得了大手印。

從過去很多祖師大德的傳記裡,我們可以看到很多積資淨障的事蹟。所謂「積資」,就是累積福德資糧,累積我們修道所需要的福報;「淨障」就是去除中斷我們修道的障礙。所以淨除罪

障是非常重要的。

 

法的本質,沒有三乘分別

在《大解脫經》裡,有一段話我想特別解說:「世尊,我土如來唯說一乘,云何如來今說三乘?爾時,世尊以無礙智告諸菩薩,汝等今者為利眾生,諮問是義,諦聽諦聽。諸善男子,譬如有人,一人三名,小時名小,二十名中年,過八十名為老者,我今三乘亦復如是。」這裡是解釋為何佛陀講說佛法會分三乘呢?其實以法的本質來說,並沒有三乘的分別。法就是法,之所以有三乘,是以眾生的修持角度來說。經典講到一個譬喻,以人來講:年紀小的時候,就是小孩子,20歲叫中年,80歲以後就會稱為老年。所以所謂三乘,就像人類的年紀一樣。主要是因應眾生心的大小不同,就是寬廣的不同,而有這樣子的分別。

經典接下來說:「為初小心聲聞之人說於小乘,為於中心緣覺之人說於中乘,為大菩薩大道心人說於大乘。」意思是說,對於道心比較小的,也就是聲聞乘,就宣說小乘;道心中等的這一些人,是屬於獨覺、緣覺的人,就宣說中乘;對於道心寬廣的、菩薩道的行者,我們就宣說大乘。所以,三乘是因應眾生心的大小而去宣說,讓他們可以修持。真正以法本身來說,並沒有什麼大小、高低的分別,這是大家要清楚、瞭解的。

接下來:「諸善男子汝今復聽,理無二極趣必同歸,解雖殊律終為一觀,理是一乘分之為三,聲聞緣覺乘皆入大乘,大乘者即是佛乘,是故三乘即是一乘。」意思是說,雖然分為三乘,但是本質

上來說都是相同的,最後都會歸到同一點上,以究竟來說,理只有一個,法只有一個。所以,聲聞跟緣覺都是會進入大乘。所謂大乘,即是佛乘。所以雖然看起來有三乘,究竟上只有一乘。

 

佛語如陽光,含苞的心綻放證悟的香

「說是法時,會中十千菩薩得無生法忍,八百比丘得阿羅漢果,二萬天人得法眼淨,百千萬人即

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這裡的「得無生法忍」,意思是了悟了空性,還有一些人生起了真正的菩提心。為什麼佛陀一宣說就會這樣呢?因為透過佛陀的加持,加上當時與會的大眾,在過去世積資淨障的功夫已經做得很好了。就好像已經長出了花苞,只是花還沒有開,一聽聞到佛陀的教言跟教導,就好像陽光照射在花苞上,透過太陽般的加持,花苞當下就盛開了。

我們現在也是,現場與會的大眾如果可以好好地累積福德資糧、淨除罪障,那也許這一世就可以獲得這樣子的成果。就算這一世沒有獲得,也因為這一世有累積福德資糧、淨除罪障,也許在未來世,當因緣成熟的時候,我們也會像含苞的花一樣,一聽到佛陀的教導、一聽到佛法,就可以證得阿羅漢果、可以證悟空性,生起真正的菩提心。

接下來是講到聽聞經典的利益。「是經久住,令得惡道永息。所以爾者,曾聞佛說地獄不閑,若誦經一句諸天歡喜,常來親近自然修善,若人聞是方廣經典,歡喜信敬,書寫讀誦,受持禮拜,稱是經中一佛一菩薩名者,是人現世安隱,不見諸惡,若其命終,我等菩薩前導是人,迴向我國共生一處。」就是說,如果能夠讓這個經典長久駐留,可以關閉惡道的門,聽聞到經典可以生起歡喜心。如果能帶著這樣子的心抄寫、念誦經典,那麼這輩子就能夠獲得安樂,不會見到種種的不善,並且在命終的時候,能獲得佛陀以及諸位菩薩的引導,往生極樂淨土。

為什麼會這樣子呢?因為領受了這個經典,而且生起歡喜心、信心,然後接受這個經典,向它禮拜、念誦、抄寫等。這就是佛陀所解說的經典的利益與功德。

 

念誦佛陀名號功德大

接下來講到的是聽聞佛號、念誦佛號的利益。經典裡講了一個佛陀過去生的一個故事,相關故事在《金光明經》裡講得非常多。故事是說,佛陀有一世是一位王子,有一天來到山中,看到快乾涸的湖裡魚群奄奄一息,王子於是生起了慈悲心,為這些魚兒們念了三次佛陀名號──寶勝佛。雖然湖裡奄奄一息的魚最後不敵現實環境非死不可,可是死前聽到三次寶勝佛的名號,死了以後就投生到忉利天去了,這就是念誦佛號的利益。像這樣子的佛陀的故事在這個《金光明經》講得非常地詳細,也非常多。

所以,如果我們帶著慈悲心祈願念誦佛號,讓臨死的眾生可以聽到佛陀的名號的話,他們就有可能投生到天界,就是投生到比較好的地方,這就是念誦佛陀名號的功德跟利益。這是因為過去佛陀在菩薩階段的時候,曾經發了一個這樣子的願,所以他成佛之後,眾生光是聽聞到這個佛陀的名號,就可以投生到忉利天去。

佛陀所宣說的經典如果全部都做解釋,需要非常多的時間,如果以口傳的方式,可以在我們阿賴耶識裡種下習性。以修道次第來說,一般分為聞思修三階段,透過聽聞、思維與實修去生起三慧。但是岡波巴大師說,在修持的時候,聞思修三者是要合一的。不是說今天光是聽聞就好,明天光是思維就行了,並不是這個樣子。而是在聽聞到佛法的時候,就要去思維聽聞到的佛法道理,經過思維然後去實修。(系列一)

-善報2017秋季號pg.46~50

善報助印連結:
https://donate.spgateway.com/hwayue/post

相關焦點

  • 《圓覺經》雲:有照有覺,俱名障礙|淨空老和尚開示
    我有一年在洛杉磯講經,洛杉磯佛教裡面大概很多人都知道,說有五個年輕人開悟了,是密宗的仁波切給他授記的,給他做證明,這幾個人開悟了。我正好在洛杉磯講經,這五個人也要我給他授記,給他證明,說他開悟了。  他們跑到我面前來,我說老實話,我不打妄語,我搖搖頭,我說:你們沒有開悟。他們很生氣說:仁波切上師都說我開悟了,法師你怎麼說我沒有開悟?我就跟他說:我沒有開悟,你來找我,你一定沒開悟。
  • 如證法師開示:恭誦《般若經》請師學法利有情
    《摩訶般若波羅蜜經》又叫《中品般若經》,般若是佛陀最甚深的智慧精華,是大乘智慧最高的境界,如果徹底的了解這個大乘的空正見以後,可以解決世出世間一切的問題。所以在這個時代要解決問題的話,像《摩訶般若波羅蜜經》裡的內涵是最利的一把武器。 我們誦經的時候不了解沒關係,《廣論》講到業果,關於對治力裡,有一條是讀誦甚深空性的經典,《摩訶般若波羅蜜經》就是其一。
  • 如源法師將在溫哥華開示"佛陀與佛法"
    中道佛學會上如下源法師將於2017年11月20日至22日在溫哥華慈悲開示。
  • 供養雪謙冉將仁波切、宗薩欽哲仁波切、敦珠仁波切等大上師的培福良機
    欽哲光明壇城導師,尊貴的 巴麥欽哲仁波切現正在尼泊爾雪謙寺,與宗薩欽哲仁波切、敦珠仁波切等大上師11位,轉世祖古化身70位,堪布、
  • 《翁智仁波切傳》連載三
    十一、用不盡的牛肉 之後,第二佛尼扎仁波切的教法之源尼扎恰日寺,尤其是卓德仁波切等以最隆重的方式出場迎接,出行時,卓德仁波切備了食物,說一定要殺兩頭大牛,誰也不能說明白其緣由和目的,因此,特獲開許。仁波切說道:「卓德仁波切是蓮花生大師的化身,從外相來看,雖然像個平凡的一個老人,實為隱藏功德的成就者和瑜伽師,也是住在村落的咒師」。
  • 噶千仁波切文殊閻魔敵閉關心要
    ☆文殊閻摩敵閉關修法心要☆口訣傳授:尊貴的第八世噶千仁波切藏中翻譯:臺灣噶千佛學會久美多傑
  • 香港大般若經祈安法會
    邀請您 參加#香港大般若經祈安法會在大般若經中,佛說甚深般若波羅蜜多,常於有情引發種種慈悲事故
  • 靈巖禪學 | 楞嚴經宗通 阿難白佛至開示未悟
    唯願世尊大慈哀愍,開示我等奢摩他路,(此雲寂靜)令諸闡提(此雲信不具,皆由不知二種根本,錯亂脩習,猶如煑砂,欲成嘉饌,縱經塵劫阿難亦知此心未得無漏,不能折伏娑毗羅呪,為彼所轉,當由不知真際所詣,亦隱隱窺見菩提涅槃,元清淨體,願佛開示,故世尊明白分析而語之。前云:「用諸妄想,此想不真,故有輪轉」,即此用攀緣心為自性者,乃無始來生死之根本也。前云:「皆由不知常住真心,性淨明體」,即此菩提涅槃,元清淨體。乃無始來不生不滅之根本也。輪轉生死,惑業苦三,生必同聚,故如惡叉聚,不但天魔外道,決入輪迴,即聲聞緣覺,錯亂修習,總名顛倒。
  • 【漢學開示視頻】~認識漢學(97-99集)
    134、中華聖哲傳統教學綱要1135、中華聖哲傳統教學綱要2【漢學開示視頻】~認識漢學(136-138集)136、《弟子規》節要137、落實四種教育138、不懂這八句話,你不是在做教育【漢學開示視頻】~認識漢學(139-141集)139、關於兒童讀經教育的開示
  • 噶千仁波切/《恆河大手印》開示
    正法分享、法訊時時傳播、護持佛法僧三寶平臺噶千仁波切/《恆河大手印》開示大手印第一課,眾生本為佛首先抉擇「一切顯相是心」,再來抉擇「心的本性為空」。
  • 培傑仁波切簡介
    培傑仁波切·洛桑倫珠土丹培傑,藏曆第十六勝生周鐵猴年冬月(西曆1980年12月)吉日出生在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馬爾康市沙爾鄉哈休村。1985年被大藏寺尼瑪仁波切和多位高僧大德認定為第二世培傑仁波切的轉世祖古。
  • 風水眞經
    爾時諸天聖神天人皆讚嘆鬼谷仙師大慈大悲心。復同讚曰:陰陽日月最長生。可惜天理難分明。若有眞聖鬼谷子。一出天下定太平。鬼谷仙師即在大羅天界法雲上現慈悲法相。為天界聖眾天人開示講解風水大妙法。云:混沌未開皆無名。萬象俱空含太極。因緣和合生兩儀。兩儀四象成八卦。八卦八方六十四。六四六爻三八四。萬緣生化無量數諸眾生。歷劫無數無量數。劫劫漂沉如苦海。此是虛空天地數。宇宙如是地球亦如是。虛空塵埃所成亦如是。
  • 宗薩欽哲仁波切:我祈願慈誠羅珠堪布和索達吉堪布長壽!
    ——慈誠羅珠堪布  今天2020年7月15日慈誠羅珠堪布生日祈請以慈誠羅珠堪布為主的所有善知識、持教大德,視頻:慈誠羅珠堪布回應宗薩仁波切的讚嘆當今這個時代,我們太常聽到那些年輕的、正嶄露頭角的祖古們如何讓我們對他們起先寄予厚望,但在聽到一些事情後,卻令我們甚至都不想再靠近他們。然而,這兩位堪布展現他們值得敬重之處已有相當時日了,以他們現在的名望或僅僅是追隨者的數量,都足以讓任何一個可以被腐敗的人腐敗。
  • 這就是最偉大的善法 ▏噶千仁波切開示
    在古印度時代,他化身為龍樹菩薩的弟子提婆菩薩之化身。在7世紀他是松贊幹布國王的大臣龍波克。噶千仁波切生於1936年的東藏,經前世的直貢法王 喜威羅卓認證而後升座。噶千仁波切7歲時被帶到羅米亞寺,在擺滿法像的房間中,他被要求指認他的上師,當他一見到 吉天頌恭的雕像時,他立刻就說:「他是我上師」。因此他被認證為噶千傳承的持有者。從11歲起 噶千仁波切就開始駐錫管理這間寺院。
  • 【措尼仁波切】 你正在用哪一副「眼鏡」看世界?
    (2019年6月14日措尼仁波切臺北「微細身」課程第一天開示摘要)    你們快樂嗎?(眾答:快樂!)為什麼快樂?(眾答:沒有理由!) 其實當你的「怪物」舒展開來,你會有一種OK感,會有一種沒有理由的快樂。內在的快樂,是一種獨特的、與生俱來的能力,那和明點息息相關。
  • 漢學開示視頻】~群書治要02、推動《群書治要》促進世界和平
    >134、中華聖哲傳統教學綱要1135、中華聖哲傳統教學綱要2【漢學開示視頻】~認識漢學(136-138集)136、《弟子規》節要137、落實四種教育138、不懂這八句話,你不是在做教育【漢學開示視頻】~認識漢學(139-141集)139、關於兒童讀經教育的開示140、十歲孩子教大學
  • 【總編雲書房】 在喜馬拉雅山上,遇見措尼仁波切
    :措尼仁波切指引「微細身」實修法》剛出版的此刻,這次「總編雲書房」想和大家聊聊,我是怎麼認識作者措尼仁波切的。 ▍明就仁波切引介下,高山上初見措尼仁波切 就在喜馬拉雅山上的洛崗,明就仁波切終於在全套藏式大禮中,走進了白玉寺院。等著迎接仁波切的,除了同行上山的學生,還有哥哥措尼仁波切。他剛從加德滿都搭直升機來洛崗,和明就仁波切會合,翌日將一同騎馬返回童年故鄉薩瑪崗。
  • 秋竹仁波切 藏音是否真的比較有加持力
    藏音是否真的比較有加持力 -秋竹仁波切-傳說念藏音有加持力其實是美化語言隔閡今天講的主題是「藏音是否真的比較有加持力當初第一批來臺灣的密宗上師中,噶舉派卡盧仁波切算是比較早,而寧瑪巴就是你們的師叔——蔣波佛爺,還有那諾仁波切以及薩迦派、格魯派諸位大師。這些師父不太會說漢語,又找不到像大迦葉尊者這種弟子,所以師父心裡想什麼,徒弟也沒辦法知道。想透過翻譯,也找不到一個好翻譯,彼此之間有很多的誤解以及問題,結果就一肚子氣。
  • 學佛千萬不要學到地獄去—臺南極樂寺餐後開示(第六集)
    這個世間吃一苦頭好——學佛千萬不要學到地獄去——臺南極樂寺餐後開示(第六集)我們當年學佛,出來學講經,李老師限定,沒有過四十歲,不可以上臺,怕年輕守不住,自己犯規。教佛學院沒有問題,那是有限制的,出來講經,一定要四十以上。現在看看,四十以上都不行。所以李老師講的話,經驗之談,你要不遵守就出事,一出事,前途都毀掉了!財色名食睡真可怕,地獄五條根。我什麼名也不要,什麼權力也不要,我說我一生最大的幸福,方東美先生教給我的,「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你們懂吧?什麼是最高的享受?一生不管人、不管錢、不管事,最大的享受。
  • 觀看即獲灌頂·噶千仁波切普巴金剛灌頂及開示
    恩師 噶千仁波切不斷地要我們將共修影片錄製起來,推廣遠端線上法會, 就是為服務每一位法友,能夠克服時間、地點的障礙,讓我們的心,隨時可以靠岸。 ☆ 普巴灌頂:大功德與大障礙,大精進與大加持 今年的普巴金剛法會,仍是以 噶千仁波切授與普巴金剛灌頂揭開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