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巖禪學 | 楞嚴經宗通 阿難白佛至開示未悟

2021-02-06 靈鷲飛來

阿難白佛言:「世尊我昔見佛與大目連須菩提富樓那舍利弗四大弟子共轉法輪。常言覺知分別心性既不在內亦不在外不在中間俱無所在一切無著名之為心。則我無著名為心不?」佛告阿難:「汝言覺知分別心性俱無在者世間虗空水陸飛行諸所物象名為一切。汝不著者為在為無無則同於龜毛兔角云何不著有不著者不可名無。無相則無非無則相相有則在云何無著是故應知一切無著名覺知心無有是處。

通曰:阿難所引無著,未甞不是,但多了一切二字。是對境而言無著,境在則無著在。且謂俱無所在,幾於斷滅,語便矛盾。若一切物象俱無者,何處更容不著?既有不著,則物象不可謂之無也。若無不著之相,可言無在?非無不著,不著即是相也。有不著之相在,即是心在,心實在於不著,而何以謂之俱無所在乎?心既有在,而又何以謂之無著乎?先即能以明所,不可名無。次即所以明能,相有則在,故無著之義不成。昔嚴陽尊者問趙州:「一物不將來時如何?」州曰:「放下著。」嚴云:「一物不將來,放下箇甚麼?」州曰:「恁麼則擔取去。」尊者言下大悟。黃龍頌云:「一物不將來,兩肩擔不起。言下忽知非,心中無限喜。毒惡既忘懷,蛇虎為知己。寥寥千百年,清風猶未已。」天童頌云:「不妨細行輪先手,自覺心麤愧撞頭。局破腰間柯斧爛,洗清凡骨共仙遊。」此頌無著也無,故得自在。大都從境上見無著者,離境則無無著。從性上見無著者,無著即是自性。但存一無著之意,便不可。

「舌劍唇鏘殺活機,雄雄鏖戰破重圍。如今四海清如鏡,贏得隻眉對落暉。」

趙州禪師(778-897)頂相並讚

爾時阿難在大眾中即從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我是如來最小之弟蒙佛慈愛雖今出家猶恃憍憐。所以多聞未得無漏不能折伏娑毗羅呪為彼所轉溺於婬舍。當由不知真際所詣唯願世尊大慈哀愍開示我等奢摩他路(此雲寂靜)令諸闡提(此雲信不具)隳彌戾車。(此雲惡見)作是語已五體投地諸大眾傾渴翹佇欽聞示誨。

通曰:據此時阿難見地,猶未能按伏識情,至湛不搖處。所以未得無漏,始以覺了能知為有物矣,故曰在內在外在根。既知非物矣,而猶以為有識也,故曰隨合而有,識生其中。及知識俱泯,而後信其無著。然有意無著,是亦著也。故一切無著,僅斷七識,尚未至恬靜之地。即至恬靜,猶坐在八識窠窟中,外道所謂冥諦也。若奢摩他路,是轉識成智邊事,雖聖解不容注念,矧凡情可得而牽引之乎!故凡聖情盡,體露真常,方名真際所詣。既知真際,不為婬術所轉。非但自證寂靜,且令一切凡夫信不具者,破除惡見也。端師子讀《楞嚴》有頌云:「七處徵心心不遂,懵懂阿難不瞥地。直饒徵得見無心,也是泥裡洗土塊。」可謂具眼者。

爾時世尊從其面門放種種光其光晃曜如百千日。普佛世界六種震動。如是十方微塵國土一時開現。佛之威神令諸世界合成一界。其世界中所有一切諸大菩薩皆住本國合掌承聽。

通曰:放光動地,舊以為不思議境界,然亦可以意會。養生家精神完固,昏夜中目光炯炯,無物不覩。況世尊多劫成就,其光有不晃曜者乎?祈求家運動元氣,可以興雲致雨,況世尊清淨法身未可涯量,普佛世界有不震動者乎?世尊建大法幢,必先有所表。所云「令諸世界合成一界」,隱然有會妄歸真之意。若是上根利智,見如是光,覩如是事,即獲本心,證無生忍。圓照禪師上堂云:「看看,爍爍瑞光,照大千界,百億微塵國土,百億大海水,百億須彌山,百億日月,百億四天下。乃至微塵剎土,皆於光中一時發現。諸仁者還見麼?若也見得,許汝親在瑞光。若也不見,莫道瑞光不照好。參!」人人皆有此光,何為圓照便見?眾人便不見,悟與不悟耳。法性本周,妄塵不隔。智境本圓,情量不礙。若悟自心,便知此等皆屋裡事。

佛告阿難:「一切眾生從無始來種種顛倒。業種自然如惡叉聚。(果名一蒂三實無孤生者)諸脩行人不能得成無上菩乃至別成聲聞緣覺及成外道諸天魔王及魔眷皆由不知二種根本錯亂脩習猶如煑砂欲成嘉縱經塵劫終不能得。云何二種阿難一者無始生死根本則汝今者與諸眾生用攀緣心為自性者。二者無始菩提涅槃元清淨體則汝今者識精元明生諸緣緣所遺者。由諸眾生遺此本明雖終日行而不自覺枉入諸趣。

通曰:七處徵心,皆指其非,為其用攀緣心為自性也。阿難亦知此心未得無漏,不能折伏娑毗羅呪,為彼所轉,當由不知真際所詣,亦隱隱窺見菩提涅槃,元清淨體,願佛開示,故世尊明白分析而語之。前云:「用諸妄想,此想不真,故有輪轉」,即此用攀緣心為自性者,乃無始來生死之根本也。前云:「皆由不知常住真心,性淨明體」,即此菩提涅槃,元清淨體。乃無始來不生不滅之根本也。輪轉生死,惑業苦三,生必同聚,故如惡叉聚,不但天魔外道,決入輪迴,即聲聞緣覺,錯亂修習,總名顛倒。何以故?以生滅為因故。若識精元明,能生諸緣,緣所遺者,本自不生不滅也。如後云:「元明照生所,所立照性亡。」與此同旨。此即妄想生起之由,既落妄想,遂遺本性。遺此本明,故入諸趣,而不能成無上菩提也。有客來謁長沙,沙召:「尚書」,其人應諾。沙曰:「不是尚書本命。」曰:「不可離卻。即今秪對,別有第二主人?」沙曰:「喚尚書作至尊得麼?」曰:「恁麼總不秪對時,莫是弟子主人否?」沙曰:「非但秪對與不秪對時,無始劫來是箇生死根本。」有偈曰:「學道之人不識真,秪為從來認識神。無始劫來生死本,痴人喚作本來人。」然則本來人何由而識?《雜華》出現品云:「佛子,無一眾生而不具有如來智慧,但以妄想顛倒執著而不證得,若離妄想,一切智、自然智、無礙智,則得現前。」天童頌云:「天蓋地載,成團作塊。周法界而無邊,析鄰虗而無內。及盡玄微,誰分向背?佛祖來償口業債。問取南泉王老師,人人只吃一莖菜。」既是人人具有底道理,何故不能俱證菩提,乃至別成聲聞緣覺等?《圓覺經》云:「一切眾生,妄見流轉。厭流轉者,妄見涅槃。由此不能入清淨覺,非覺違拒諸能入者。有諸能入,非覺入故。」然則識取不生不滅根本。非大悟徹不可。

阿難:「汝今欲知奢摩他路願出生死今復問汝。」即時如來舉金色臂屈五輪指語阿難言:「汝今見不?」阿難:「見。佛言:「汝何所見?」阿難言:「我見如來舉臂屈指為光明拳曜我心目。佛言:「汝將誰見?」阿難言:「我與大眾同將眼見。佛告阿難:「汝今答我如來屈指為光明拳曜汝心目汝目可見以何為心當我拳曜?」阿難言:「來現今徵心所在而我以心推窮尋逐即能推者將為心。佛言:「阿難此非汝心。阿難矍然避座合掌起立白佛。此非我心當名何等佛告阿難此是前塵虗妄相想惑汝真性由汝無始至於今生認賊為子失汝元常故受輪轉。

通曰:此世尊循循第二誘也。「汝今見否?」阿難言「見」。但於此猛省,便見識精元明,不容擬議,不容安排。菩提涅槃,充然自足。才涉分疏,即入比量,即係六識用事。黏湛發知,去真性遠矣。故佛咄之云:「此非汝心。」若於咄時忙然自失,忽爾回光,本覺自在。何謂離此覺知,更無所有?此覺知者,對前塵而有分別,塵去則無,故名虗妄著相之想。若本覺者,不依塵而有生滅,故名真性。然覺一而已矣,為此覺知遮蔽本覺面目,是覺知者,實本覺之賊也。若認覺知為自心者,是認賊為子。棄不生滅而守生滅,其輪轉也何疑?雖然,離此覺知,更覓別有本覺,則又不可。天童略舉云:「若能推底是汝心,則認賊為子。」脩山主云:「若能推底不是汝心,則認子為賊。」天童拈云:「如今推也,是子是賊?買帽相頭,食魚去骨。」即如天童還有揀擇否?六祖曰:「凡夫即佛,煩惱即菩提。前念迷即凡夫,後念悟即佛。前念著境即煩惱,後念離境即菩提。」此猶翻掌覆掌之說。永嘉曰:「無明實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則洞徹乎不二之門矣。

阿難白佛言:「世尊我佛寵弟心愛佛故令我出家。我心何獨供養如來乃至徧歷恆沙國土承事諸佛善知識發大勇猛行諸一切難行法事皆用此心。縱令謗法永退善根亦因此心。若此發明不是心者乃無心同諸土木。離此覺知更無所有。云何如來說此非心我實驚怖兼此大眾無不疑惑惟垂大悲示未悟。

通曰:阿難情竭見枯,乃謂無心,同諸土木,此處正好承當去,卻省得許多心力。奈何認定一箇覺知,不肯放下?昔大朗初參馬祖,祖問:「汝來何求?」曰:「求佛知見。」祖曰:「佛無知見,知見乃魔耳。汝自何來?」曰:「南嶽來。」祖曰:「汝從南嶽來,未識曹溪心要。汝速歸彼,不宜他往。」朗歸石頭,便問:「如何是佛?」頭曰:「汝無佛性。」朗曰:「蠢動含靈,又作麼生?」頭曰:「蠢動含靈,卻有佛性。」曰:「慧朗為甚麼卻無?」頭曰:「為汝不肯承當。」朗於言下信入。住後,凡學者至,皆曰:「去去,汝無佛性。」其接機大約如此,此豈離覺知更無所有者哉?

願以此功德,普及於一切。

我等與眾生,皆共成佛道。


相關焦點

  • 靈巖禪學 | 阿難我先至佛言如是
    阿難雖復得聞是言,與諸大眾。口已默然,心未開悟。通曰:世尊實言指示,傷於明白。阿難大眾,尚未開悟,機緣未易湊泊故也。世尊慈悲之故,猶恐語涉微妙。故未易解。然諸比丘中亦有得解者,以解引解,其解易入。故令諸比丘各述開悟之由,使阿難易於湊泊雲爾。其後二十五圓通各述所證,亦用此機。但此唯明妄,後乃證真。不無淺深之異。其為方便接引,則一而已矣。所謂不成菩提,皆由客塵煩惱所誤,正是二種根本消息。悟亦不易。
  • 【彌勒就苦經】31:講解-無皇敕令寄下生 收伏南閻歸正宗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二十三:  「一切世界一切諸佛從兜率天下、入胎、處胎、初生、出家、成佛道。」  而兜率天目前由誰住持呢?眾所皆知是彌勒菩薩。也就是說,繼釋迦牟尼佛後,下一尊佛一定是彌勒佛,絶非他佛。而世尊也曾預記此說,故彌勒佛未下生之前,如有人自稱已成佛,則絶對是大妄語,不可信之。
  • 《楞嚴經》是偽經嗎?----宣化上人開示錄(一)
    《楞嚴經》是偽經嗎?《楞嚴》無法不備,無機不攝,是一代法門的精髓,成佛作祖之正印憨山大師曾經說過這樣的兩句話:「不讀《法華》,不知如來救世之苦心;不讀《楞嚴》,不知修心迷悟之關鍵。」凡是研究中國文學的人,《楞嚴經》是必讀之書。因為此經文辭優美,義理豐富,是一部最理想的經典。有些自命不凡的學者,對於佛學未曾深入研究,就認為自己是佛學專家、佛學權威,似是而非,不徹底瞭解佛教的真諦,亂加批評,貿然提出《楞嚴經》是偽經的謬論。別有用心的人,就隨聲附和;這是盲從,實在可憐!為什麼有人說,《楞嚴經》不是釋迦牟尼佛所說的法門呢?
  • 佛說金剛三昧本性清淨不壞不滅經
    一切大眾覩此相時,彌勒即從坐起,偏袒右肩繞佛七匝,頂禮佛足右膝著地,而白佛言:「世尊!如來大仙,今日何故入勝三昧,光明益顯昔所未有?必當為諸法王子說法王位法王地行。云何菩薩摩訶薩住首楞嚴三昧?以何莊嚴、以何方便、修何智慧得住金剛三昧,即得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時大眾聞彌勒菩薩問佛此義,皆大歡喜,異口同音讚彌勒菩薩:「善哉善哉!法王子!乃能問佛如是大義。」
  • 大佛頂首楞嚴神咒 合集
    『阿難,是佛頂光聚悉怛多般怛羅秘密伽陀微妙章句,出生十方一切諸佛。』
  • 《藥師經》原文
    以種種幢幡莊嚴其處。七日七夜受持八分齋戒。食清淨食澡浴香潔著新淨衣。應生無垢濁心無怒害心。於一切有情起利益安樂慈悲喜舍平等之心。鼓樂歌贊右繞佛像。  複應念彼如來本願功德讀誦此經思惟其義演說開示。隨所樂求一切皆遂。求長壽得長壽。求富饒得富饒。求官位得官位。求男女得男女。若複有人忽得惡夢。見諸惡相或怪鳥來集。  或於住處百怪出現。此人若以眾妙資具。
  • 成觀法師:大佛頂首楞嚴經義貫(上下冊.附義貫PDF版下載)
    大佛頂首楞嚴經義貫(上下冊)(附《大佛頂首楞嚴經義貫》PDF版下載)成觀法師
  • 《藥師經》全文(繁體原文)
    或有因此生於天上,雖生天上,而本善根亦未窮盡,不復更生諸餘惡趣。天上壽盡,還生人間,或為輪王,統攝四洲,威德自在,安立無量百千有情於十善道;或生剎帝利、婆羅門、居士大家,多饒財寶,倉庫盈溢,形相端正,眷屬具足,聰明智慧,勇健威猛,如大力士。若是女人,得聞世尊藥師如來名號,至心受持,於後不復更受女身。
  • 學習大勢至菩薩 一心持名成就道業|淨空老和尚開示
    恭錄自淨空老和尚講演學習大勢至菩薩  一心持名成就道業|淨空老和尚開示  大勢至菩薩是西方三聖之一,與觀世音菩薩是阿彌陀佛的助手,幫助阿彌陀佛接引眾生、教化眾生。這兩位菩薩跟我們有特別的緣分,現在是阿彌陀佛的繼承人,西方極樂世界的補處菩薩。
  • 斷除瘟疫經三本彙編
    阿難長脆合掌。白佛言。世尊。彼南閻浮提世界。忽遇天行溫氣瘴烈。如猛火橫延。及死亡無數。如何免之。佛告阿難。汝可諦聽。吾當為汝說。此病有鬼神。常吐惡毒。以害人民。初得病時。頭痛寒熱。百支節俱苦痛畢切。阿難言。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知七鬼神名字。作崇敬。當除此病患乎。為汝即說除病呪曰。爾時十方諸佛。諸大菩薩。一切賢聖僧。聞我說金剛秘密呪。亦說七鬼神名字曰。
  • 楞嚴精進禪七心得
    再輔以十牛圖 、普潤大師 的「六即頌」、「楞嚴經」、「壇經 」、「四禪天」、「九次第定」來講解禪修,以及有趣的「人蟒」、「跑江湖」馬祖道一、鄧隱峰、石頭西遷、老婆婆叫孫女考驗修行人等故事;每一個人都愛聽故事,提到虛雲老和尚在新婚之夜,帶著兩個新婚妻子房裡跑香時,大家都忍不住哄堂大笑了。剛好一個維那、一個主法、一個助唱?哈!
  • 線上共頌|《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
    爾時曼殊室利童子白佛言:「世尊!我當誓於像法轉時,以種種方便,令諸淨信善男子、善女人等,得聞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名號,乃至睡中亦以佛名覺悟其耳。世尊!若於此經受持讀誦。或復為他演說開示;若自書、若教人書;恭敬尊重,以種種華香、塗香、末香、燒香、花鬘、瓔珞、幡蓋、伎樂,而為供養;以五色綵,作囊盛之;掃灑淨處,敷設高座,而用安處。
  • 為您讀經:禪秘要法經卷上 (一)
    爾時王舍城中有一比丘,名摩訶迦絺(chī)羅難陀,聰慧多智,來至佛所,為佛作禮,繞佛七匝。爾時世尊入深禪定,默然無言。時迦絺羅難陀見佛入定,即往舍利弗所,頭面禮足,白言:「大德舍利弗!唯願為我廣說法要。」爾時舍利弗即便為說四諦,分別義趣,一遍乃至七遍,時迦絺羅難陀心疑未寤。如是乃至遍禮五百聲聞足,請說法要。諸聲聞等,亦各七遍為轉四真諦法,時迦絺羅難陀心亦不寤(wù)。
  • 佛說法華三昧經一卷
    各自思之,即便還坐三昧求佛至處。座前有菩薩名慧相,便報言:「善哉,善哉!當爾賢者思惟,了不知所至處。」須臾,羅閱王後宮太子皇女及婇女夫人三萬二千人,皆從共來詣山中,到不見佛。復有不想菩薩問王:「將從何多?」王名辯通,答言:「見佛光明故來耳。」菩薩答曰:「且坐。」須臾頃,地即震動。從地中出,坐自然大寶蓮華上,眾坐上人愕然。佛語女利行:「所問甚深,當為汝分別說。向所三昧,名法華。
  • 慈囊仁波切/《大解脫經》開示
    正法分享、法訊時時傳播、護持佛法僧三寶平臺慈囊仁波切/《大解脫經》開示大解脫經,佛說「懺罪之王」因為我們的心被業力、煩惱等障蔽,讓我們無法見到實相的本質,透過懺悔罪業、淨除罪障,我們自然就會了悟。 障礙我們了悟的是業力以佛法的修持者來說,障礙修持者了悟的是我們的罪障,所以淨除罪障是非常重要的。過去的祖師曾經說過:「淨除罪障自然可以獲得了悟。」因為我們的心被業力、煩惱等障蔽,無法見到實相的本質,透過懺悔罪業、淨除罪障,我們自然就會了悟。事實上在所有眾生心中,都有本具的佛性(如來藏)。
  • 藥 師 琉 璃 光 七 佛 本 願 功 德 經 卷下
    爾時,曼殊室利童子白佛言:「世尊!我於末法之時,誓以種種方便,令諸淨信男子、女人,得聞七佛如來名號,乃至睡中亦以佛名令其覺悟。世尊!若於此經,受持讀誦,或復為他演說開示,若自書,若教人書,恭敬尊重,以種種華香、塗香、末香、燒香、華鬘、瓔珞、幡蓋(gài)、伎樂而為供養,以五色繒綵,而裹?(zhì)之,灑掃淨處,置高座上。「是時,四大天王與其眷屬,及餘無量百千天眾,皆詣其所,供養守護。世尊!
  • 為您讀經:諸佛要集經卷上 (一)
    輒(zhé)覩(dǔ)東方去是八萬四千億諸佛世界,國名普光,佛號天王如來、至真、等正覺,現在說法,諸佛會彼。佛告阿難:「如來當入因沙舊(jiù)室燕坐三月,諸天、龍、神、阿須倫、迦留羅、真陀羅、摩休勒、人與非人,若有來者解喻其意,勿令入室。」阿難白佛:「大聖垂恩,有尊巍巍,神妙諸天,其威洞徹,身形微妙,心意叵(pǒ)見,往來周旋,不能將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