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歲女孩心臟遭細菌「啃噬」 醫生修復「心門」為其贏得生機

2021-01-19 瀟湘晨報

楚網客戶端-荊楚網消息(記者林琳 通訊員 薛源)自幼先天性心臟缺損未治療,引來細菌盤踞其中「啃噬」心臟,來勢洶洶的感染性心內膜炎讓一位7歲女孩生命岌岌可危。武漢兒童醫院心胸外科專家手術修復被細菌「啃」壞的「心門」,挽回孩子一命。

護士劉玉君為晴晴誦讀父母寫來的「鼓勵信」。通訊員供圖

心臟遭細菌「啃噬」 病情兇險

7歲女孩晴晴(化名)來自荊州,一雙眼睛格外靈氣動人,平時總愛咧著嘴露出兩顆小虎牙。今年5月底,晴晴感到身體有些乏力,看孩子既沒發燒也沒咳嗽,父母便沒有特別重視。但沒過幾天,晴晴病情突然加重,不僅反覆發燒、顏面部水腫,還出現全身無力、呼吸急促,被家人緊急送進醫院。當地醫生判斷晴晴是呼吸、心力衰竭合併肺部重度感染,情況十分危急,建議她儘快轉院。

很快,晴晴被轉到武漢兒童醫院治療。進一步檢查發現,晴晴心臟明顯能聽到雜音,心臟彩超提示,她患有先天性心臟室間隔缺損,右心室、右心房增大,三尖瓣關閉不全,而且在心臟三尖瓣處還附著大量細菌贅生物。醫生判斷,孩子是因反覆感染,又合併心臟室間隔缺損引發感染性心內膜炎。病情十分兇險,晴晴被收治進武漢兒童醫院重症醫學科監護室。

進行抗感染治療期間,醫生發現晴晴心臟內的贅生物仍在增大。擔心贅生物脫落可能導致肺動脈栓塞,造成生命危險,必須儘快手術清除。為了保證術後恢復順利,醫生一邊為她進行抗感染等治療改善基礎狀態,一邊積極準備,隨時進行心臟手術。

修復「心門」 女孩重獲新生

經過近5周的抗感染治療後,晴晴的感染得到控制。6月25日,該院心胸外科主任醫師皮名安主刀為她手術。打開心臟一看,晴晴的主動脈瓣脫垂、三尖瓣隔瓣和後瓣有大量贅生物,幾乎「吃」掉了心臟的三尖瓣膜。皮名安主任解釋,心臟的四個瓣膜如同一個個」單向活門「,使血液只能從一個方向流向另一個方向而不能倒流,「而晴晴的情況,就好像心臟的四扇門壞了兩扇,關不緊、合不攏」。

傳統的方法是將壞掉的「門」換掉,利用人工瓣膜置換自身損毀的瓣膜,這種方法雖然有效,但也帶來了問題。「晴晴還只有7歲,年紀尚小,置換人工瓣膜後需要長期服抗凝藥物,而長期服藥後的併發症都是一家人不敢想像的。」皮名安表示,對晴晴來說,修復三尖瓣膜是最好的方案,既可以避免長期抗凝治療,也減少了再次感染的風險。

然而,晴晴的瓣膜損壞嚴重,瓣膜修復術對主刀醫生技術要求十分高。 皮名安帶領專家團隊為晴晴切除贅生物,進行三尖瓣成形、室間隔和房間隔修補,手術成功。

晴晴在進入心胸外科監護室後第二天便撤除了呼吸機。複查結果顯示心臟畸形矯治效果滿意,各臟器功能恢復良好。在治療之餘,護士們特意給她編了「丸子頭」方便日常護理,還為她翻身拍背促進肺部康復,為她誦讀爸媽寫來的「鼓勵信」緩解分離性焦慮。晴晴終於度過了難關,術後恢復情況良好,7月13日出院。

醫生提醒先心患兒及時就診

談起孩子的病情,父母后悔不迭。原來,晴晴出生後不久就查出患有室間隔缺損,由於家庭經濟困難,再加上心臟缺損不大,一直拖著沒有治療。平素孩子身體也十分健康,漸漸便沒把這事放在心上。

皮名安主任指出,感染性心內膜炎主要是細菌引起,可能導致患者反覆發熱、咳嗽、心功能不全甚至心功能衰竭。先心病患兒是感染性心內膜炎的高發人群。正常的心內膜和瓣膜非常光滑,一般不會附著細菌,因為晴晴心臟有缺損,非常容易受到細菌感染,細菌附著在瓣膜上,像滾雪球一樣形成了贅生物,最終引起細菌性感染性心內膜炎。

皮名安主任指出,孩子檢查出患有先天性心臟室間隔缺損後,有家長心懷僥倖,希望孩子能夠自愈,而不是第一時間給孩子治療,往往延誤孩子病情。他提醒家長,如果是患有先天性心臟病的孩子,應該及早就醫,防止把小病拖成大病。

【糾錯】

【來源:荊楚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這對父女,連醫生都佩服!10歲的她補心6次
    6月齡,她是全國最小的換「心門」寶寶;如今10歲,她又是首個同時換上成人主動脈瓣、二尖瓣的兒童。連醫生都既心疼又佩服的是,10歲的她,已經接受心臟修復手術多達6次! 兩三歲的小瑞體貼父母,睡醒從不鬧,哪怕無聊地在被窩裡翻畫冊也不打擾父母;6歲時,1個多月就背下了古詩詞100首;7歲上學至今,成績一直是廣州某學校的班級前三名…… 在爸爸的眼裡,小瑞不止是學霸、美少女,還是看著就開心的「小棉襖」,病算不了什麼,只要與醫生合力作戰,他相信一定能戰勝病魔。
  • 整裝揚帆再前行 志為生命守護者丨泰安市中心醫院心臟外科陳克彪
    他就是泰安市中心醫院心臟外科主任陳克彪。仁心仁術 造福桑梓鑄醫魂王先生是泰安人,一直在江蘇務工,近日回家探親,由於本身患有先心病加上旅途奔波,先天性心臟缺損未治療,引來細菌盤踞其中「啃噬」心臟,來勢洶洶的感染性心內膜炎讓王先生的生命岌岌可危。
  • 女子心臟「破」了一個洞 15日直播醫生為她補心
    《女子患心臟病「心門」無法閉合 15日直播醫生為她「補心」》一般來說,正常人的心臟只有拳頭大小,而近日重慶市人民醫院(中山院區)收治了一位女性患者,其罹患原發性心臟瓣膜關閉不全,目前心臟已經擴大到正常人的兩倍左右,10天前出現嚴重的頭昏、胸悶、四肢乏力及腹脹的情況,經過重慶市人民醫院心血管外科主任陳灝的仔細檢查,發現其心臟二尖瓣、三尖瓣均關閉不全,左心房伴有血栓,心臟左側房室重度擴大,經過前期治療後,必須儘快手術為其「補心」。
  • 牙周病中的細菌可傳播至心臟,引起心臟病?醫生給出了這樣的回答...
    擁有良好的刷牙習慣及正確使用牙線,是否有利於心臟健康呢?牙醫是否能通過口腔健康狀況,來評估患心臟病的風險呢? 醫生們會說,也許如此。 密西根州大急流城某醫療集團心血管部心臟病預防科醫療主任託馬斯(Thomas Boyden)博士說:「大部分情況下,數據都是間接的,很難證明其因果關係。
  • ...手術修復「心門」 浙大二院專家完成大陸首例經導管三尖瓣修復術
    這也是大陸首例經導管三尖瓣修復手術。如果把心臟比作一套房子,瓣膜就相當於心臟各通道之間的門,門打不開或關不攏,就會影響血流的通暢,導致心臟負擔加重,最後心力衰竭,直至心臟「罷工」。研究顯示,65歲以後心臟瓣膜病發病率直線上升,75歲以上老年人的發病率高達13.3%。這其中,重度三尖瓣反流患者5年生存率約34%,10年生存率僅約14%。
  • 10歲的她「補心」6次
    小瑞小瑞與岑教授剛出生6個月時,她就成了全國最小的換「心門」寶寶;如今長到了10歲,她又成了首個同時換上成人主動脈瓣、二尖瓣的兒童。讓醫生既心疼又佩服的是,10歲的她,已經接受多達6次的心臟手術!兩三歲的小瑞體貼父母,睡醒從不哭鬧;6歲時,她就背下了100首古詩詞;7歲上學至今,成績一直保持在班級前三名……在爸爸的眼裡,小瑞不止是學霸、美少女,還是看著就令人開心的「小棉襖」。
  • 8歲女孩接受心臟移植:「我長大了想當像楊醫生一樣厲害的心臟科...
    今年8歲的女孩彤彤(化名),因為擴張性心肌病導致的終末期心力衰竭,在一周內經歷了兩次生死搶救。 而在11月11日這天,鄭州市第七人民醫院(鄭州市心血管病醫院)的心臟移植專家團隊,通過手術使她重啟了美麗人生。 女孩遭遇不幸:7歲查出擴心病,8歲病情進展到晚期 「有表演天賦,情商高。」
  • 11歲四川女孩在武漢協和醫院完成心臟移植
    【來源:長江日報】一顆心臟跨越三地帶來新希望11歲四川女孩在武漢協和醫院完成心臟移植3月19日上午9時20分,跨越南京、廣州、武漢三地,聯動飛機、高鐵,武漢、廣州兩地醫生展開了一場緊張的護心接力賽。疫情期間,武漢協和醫護們排除萬難,為在漢四川11歲女孩送來寶貴的心臟。當晚9時27分,這顆一路狂奔的心臟終於在女孩胸腔內成功跳動。生命垂危,在漢四川女孩急需心臟移植女孩欣欣(化名)是四川樂山縣人,今年11歲。去年9月,她在華西醫院確診為擴張性心肌病後,已出現心衰現象。
  • 煙臺一男子被機器擠斷手掌 醫生為其成功修復(圖)
    煙臺一男子被機器擠斷手掌 醫生為其成功修復(圖) 2018-08-21 16:07:38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 被貓咪抓傷又舔了幾下,澳大利亞80歲老人突然喪命,醫生說這是細菌...
    據澳大利亞新聞網7月6日報導,墨爾本一名80歲女士在因寵物舔她,唾液由傷口進入血液而感染導致死亡。醫生警告人們注意貓唾液的危險。傳染病專家說,墨爾本的醫院每周至少接診一個因被貓抓傷的人,因為貓唾液中含有致命細菌。醫生警告說,它可能導致嚴重的併發症,如心力衰竭,甚至失明。
  • 一周內兩換「心門」 傷口卻只有一顆圖釘大小
    研究顯示,65歲以後心臟瓣膜病發病率直線上升,75歲以上老年人的發病率高達13.3%。這其中,重度三尖瓣反流患者5年生存率約34%,10年生存率僅約14%。在全球,三尖瓣反流的經導管介入治療更是心臟瓣膜病治療領域的研究熱點和難點。12月15日,浙大二院黨委書記、全國著名心血管病專家王建安教授團隊應用經導管三尖瓣瓣膜夾系統,成功完成中國大陸首例人體臨床應用。
  • 封城之下千裡「送心」 武漢協和醫院為11歲女孩完成心臟移植手術
    3月19日,一顆珍貴的心臟從廣州到武漢,開啟了輾轉一千多公裡的生命接力。為了救治罹患擴張性心肌病的11歲女孩欣欣(化名),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協和醫院在武漢封城之下,通過多方協調調度,成功從廣州將亟待移植的心臟運送到了武漢。
  • 女孩溺水心臟停跳一小時,醫生們拼了,30分鐘後奇蹟降臨
    18歲的花季少女,不慎掉進大運河,被撈上來送到醫院時,因溺水心臟停跳近一小時。而一般來說,心跳停止5分鐘就會給腦組織帶來不可修復的損傷。孩子還有救嗎?面對跪在面前的孩子父母,醫生護士們拼了。溺水導致的大白肺醫院來了一個渾身溼透的小姑娘,心臟停跳已經半小時2020年12月2日早上10點左右,蘇北醫院搶救通道推進來了一個渾身溼透的小姑娘。醫護人員從120人員那裡得知,小姑娘娜娜是從大運河裡被撈上來的,估計心臟停跳有半小時了。
  • 心臟病患者一周兩換「心門」 傷口只有一顆圖釘大
    研究顯示,65歲以後心臟瓣膜病發病率直線上升,75歲以上老年人的發病率高達13.3%。這其中,重度三尖瓣反流患者5年生存率約34%,10年生存率僅約14%。在全球,三尖瓣反流的經導管介入治療更是心臟瓣膜病治療領域的研究熱點和難點。近日,浙大二院黨委書記、全國著名心血管病專家王建安教授團隊應用經導管三尖瓣瓣膜夾系統,成功完成中國大陸首例人體臨床應用。
  • 23歲女子心臟停跳3天奇蹟治癒,醫生:常熬夜引起的
    23歲女子心臟停跳3天奇蹟治癒,醫生:常熬夜引起的有時候我們會感嘆生命的脆弱,但很多時候也會感嘆於生命的堅強,7月26日,據相關媒體報導稱,在陝西西安,空軍軍醫大學唐都醫院成功救治了一位23歲心肌炎患者,這位患者曾一度陷入危機,但在大家的努力下,最終讓這位漂亮的小姐姐恢復了健康,堪稱是「生命奇蹟」,據悉,這位23歲的年輕姑娘已經工作了,上班時間還是挺規律的,是朝九晚五,只是回到家之後,
  • Medscape:2016年度最佳醫生Top11
    因其在農村醫療服務方面的卓越貢獻,Jasmine Sulaiman被評為2016年度鄉村醫生。3. 享有盛名的德克薩斯心臟外科醫生:Denton CooleyDenton Cooley被認為是全世界最好的心臟外科醫生,他開創了多項心血管外科新技術:在1968年就成功完成美國第一例心臟移植手術,1969年完成了世界第一例人造心臟安置手術。Denton Cooley醫生還開創了主動脈瘤修復以及嬰幼兒和成年人先心病治療的新技術。
  • 重慶大學附屬三峽醫院不開胸,成功換「心門」!
    重慶大學附屬三峽醫院不開胸,成功換「心門」!12月22日,重慶大學附屬三峽醫院心臟大血管外科,在醫院相關科室團隊的配合下,成功為73歲的江大爺,做了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術,這也是渝東北首臺此類手術!,這對醫院整體技術保障能力及醫生手術技巧要求非常高。
  • 國產瓣膜領跑新賽道,微創心通守護患者「心門」
    近年,隨著人工心臟瓣膜的演進,心臟瓣膜疾病的治療也終於從傳統外科手術、微創傷外科手術、最終進入導管介入治療時代,給那些無法進行外科開胸手術的患者帶來了最後「一線生機」。 一線的臨床醫生們對此已迫不及待。「目前的一代產品沒有辦法回收和重新定位,這導致醫生在手術過程中往往背負著巨大的心理壓力。二代產品在這一點上做了很大的改進,可以大大提高瓣膜釋放的準確性,患者也有更多獲益。」周達新表示,微創的VitaFlow II上市後,將進一步提升其市場競爭力。
  • 青島阜外醫院劉曉君:心尖上「起舞」,為心臟「排雷」的先鋒戰士
    15歲少年患主動脈夾層精湛技藝成功拆除藏於胸腔的「炸彈」15歲的中學生小胡由於「胸部不舒服」,父母帶其到青島某三甲醫院看病。本以為做個常規檢查即可,誰知CT檢查提示升主動脈增粗,隨後醫生又給安排做了主動脈強化CTA。檢查結果嚇人一跳,結果顯示小胡患有主動脈夾層動脈瘤,直徑已達6cm。
  • 心臟移植 為心臟「續命」
    表現為在停止體外循環後肉眼觀察右心膨脹,收縮無力,在使用心肌收縮藥物後,儘管左房壓力正常或偏低,但中心靜脈壓高於正常水平以上,心率很快,每分鐘超過120次。單純右心衰竭的原因很多:1)肺動脈高壓。2)心肌缺血耐受性低。3)右冠狀動脈內進入氣栓。4)腦死亡毒素的影響。   3、出血:心臟移植後的早期出血多為外科原因所致。心臟不僅是一個具有壓力而且是一個持續運動的器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