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我們之前在《年終危局:問題要出現了》裡提到的那樣,一到冬天,海外的疫情就嚴重起來,這不,法國總統馬克龍就確診新冠了。
馬克龍確診新冠不算意外,畢竟法國疫情從秋天開始就重新嚴重起來,最近每天新增1萬多人確診甚至不是疫情最嚴重的時候——十月份,法國都有日新增近10萬人的日子。
數據來源:丁香醫生
更可怕的是累計死亡人數。
要知道,之前經過一個冬天的澳大利亞,在冬天過去後,新冠疫情累計死亡人數增長了近七倍,而當時澳大利亞防控疫情可比現在的法國好得多,日新增確診數最多也就超過800人而已,不像法國每天新增確診數以萬計。
西方國家裡防疫做得比較好的澳大利亞,新冠疫情累計死亡人數尚且在冬天激增,做得不好的法國恐怕也難逃過此厄運——從累計死亡人數的曲線上看,這是又要恢復到指數增長狀態了。
數據來源:丁香醫生
法國目前的疫情情況,也是歐洲國家目前普遍狀態的寫照。
歐洲各國今年夏天一度壓制住了疫情,當然,按照他們的標準,所謂的「壓制住」每天新增確診也有幾百例。從現在往回看,當時的「壓制」也不過是佔了天氣的便宜,等冬天到來氣候寒冷,疫情又會捲土重來,新增確診數量就迅速攀升了。
之前被我們認為防疫做得較為到位的韓國,冬天來了也難逃厄運。最近韓國單日新增病例連續三天超過千例,就連韓國知名女歌手金請夏都不幸感染,她原本製作精良的專輯也要推遲宣傳了,老油條心疼得三天沒睡好覺。
韓國之前防疫到位,日增確診也有數十人,這就說明應對疫情還是要在天暖和的時候徹底清零本土新增病例,不然只要有散發病例,就會在冬天讓疫情迅速傳播。
即便如此,韓國的情況也比西方國家好得多,它有可能像澳大利亞一樣,只要嚴陣以待,就能重新壓制疫情。
而疫情已經徹底失控的西方國家,恐怕就只能等疫苗了。
即使疫苗有效,完全鋪開也存在時間問題。而如今最等不起的就是時間。未來兩個月天氣寒冷,新冠傳播速度和致死能力都加了buff,很有可能在疫苗大規模普及之前就導致更多人死亡。
對冬季新冠導致大規模死亡不能理解的讀者朋友們,可以看看今年冬天澳大利亞的新冠導致死亡情況,那就是指數增長。
數據來源:丁香醫生
更可怕的是,因為拉尼娜現象,今年北半球的冬天是會比往年更寒冷的。
寒冷的氣候不僅加快了新冠肆虐的步伐,還可能帶來其他災難。
我之前寫過文章認為過分強調節約糧食並無必要,因為今年糧食是有保障的。現在看來,我目光短淺了,因為明年糧食產量可不好說。
南美洲、黑海地區和美國南部部分地區的小麥會因為乾旱減產,儘管澳大利亞冬小麥產量預計將增加一倍,但也無法彌補其他主要產區小麥減產的損失。
而小麥的一大出口國俄羅斯,最近因為新冠疫情和經濟疲軟,盧布匯率大跌導致物價飛漲,為了平抑物價,俄羅斯計劃在明年2月15日至6月30日期間對每噸小麥徵收25歐元的出口稅。
這無疑會減少全球糧食供給,那些嚴重依賴糧食進口的國家,明年的日子恐怕不好過了。
在全世界疫情大流行的寒冬中,中國目前疫情控制相當好,但也出現了散發疫情,主要是因為與海外的物流無法切斷。在低氣溫下,新冠病毒能長時間存在於物流設備表面,導致與之接觸的人感染。
尤其是冷鏈環節,病毒更容易長時間存在。幾天前安徽產雞腿外包裝核酸檢測陽性,但該生產廠商人員、產品原料、生產流水線、廠內冷鏈轉運車、辦公場所、冷庫等檢測結果均為陰性。這就意味著可能是出廠後運輸過程中的冷鏈環節內有病毒,汙染了該批次產品。冷鏈設備的消毒工作恐怕得更加注意。
說能豐胸就算了,能抵抗新冠病毒算怎麼回事……
今年冬天會因其寒冷而格外漫長,我們仍然不能鬆懈,最起碼口罩和消毒用品還是得屯起來。畢竟,去年冬天的災難,我們再也不想經歷一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