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硫酸男孩#登上了熱搜。
事情是在廣東某學校,一男生上課期間朝同班同學潑化學物質,致3名女生受傷。
據網曝的聊天記錄稱:受害者女生「頭髮都融了,臉上直接冒煙,接著眼鏡的膠都融掉了,一路尖叫」。
還有一些現場照片在網上流傳。
隨後,經醫院證實,男生潑灑的化學試劑為濃硫酸。
這一舉動造成了三名受害者女生一人臉部燒傷,一人手部燒傷,還有一名女生的臉部和眼角膜造成嚴重燒傷。
雖然報導說三名女生「無生命危險」,可實際上,硫酸的殺傷程度遠遠超出我們的想像。
當皮膚接觸到硫酸後,首先會被迅速碳化。同時,還會釋放出大量的熱量,將身體灼傷。
從外觀看,人的眼睛、鼻子、嘴巴都將不復存在,除了毀容,還會造成失明、失聰、失聲等傷害。
更重要的是,除了身體上的傷痛,受害者還將承受一次次心靈上的重創。
如果有矛盾,好好溝通就是了。可男生卻在情緒失控下做出了最不理智的選擇,給三位女生帶來了一生的傷害。
如果你關注社會新聞,就會發現這類事件絕非個例——
為了一副耳機,圍毆同學,最後將其活活打死;
重點班女孩拒絕為同班男生做題,教室內被對方刺死;
黑龍江一初中生因補課在校外殺害老師;
……
看到這些內容,作為一名母親,我也忍不住感嘆:從小教孩子控制情緒、化解矛盾,是多麼重要的一件事。
如果小時候不教會孩子管理情緒,長大後,他可能就會被情緒所左右,最終釀成無可挽回的後果。很多時候,情緒會掩蓋自己判斷事情的能力,導致做一些衝動的舉動。
情緒不穩定,到底有多可怕?
2020年6月19日凌晨5點,遼寧丹東一小區內忽然一聲巨響,整棟樓瞬間搖晃不已,濃煙滾滾,滿地是玻璃渣子,連居民樓牆體都炸出一個大窟窿。
附近的居民都紛紛往外跑,以為是地震了。
據初步查明,爆炸起因為某室居民夫妻倆吵架,矛盾激化打開了煤氣閥門。結果造成了現場3人死亡4人受傷的重大慘劇。
還記得轟動一時的重慶公交墜江事件嗎?
乘客劉某,因為自己坐過了站,要求司機停車未果後,便跟司機扭打在一起,結果方向盤失控,一車人墜入滾滾長江。事件的結果導致15名駕乘人員遇難。
生活中,遇上這種自己情緒失控,就完全失去理智,不顧別人死活的人,真是太可怕了。
都說「衝動是魔鬼」,控制不了情緒的人,簡直就是一顆行走的炸彈,隨時都有可能爆炸。
美國情緒管理專家羅納德博士曾說:
「暴風雨般的憤怒,持續時間往往不超過12秒,爆發時會摧毀一切。然而,倘若控制好這12秒,排解掉負面情緒,換來的就是風平浪靜。」
可多少人卻等不及這12秒,最終讓憤怒吞噬了自己的理智和生命。那些不懂得如何管理情緒的人,輕者,為身邊的人製造不必要的麻煩;重者,還會傷人傷己,危及自己的生命。
教會孩子管理情緒,是對他們負責,也是對自己負責。我們要告訴孩子:情緒人人都有,爆發情緒是一種本能,控制情緒才是本事。
作為父母,一定要教孩子控制情緒,只有這樣,他們才能掌握住自己的人生。
如果一直被自己憤怒的情緒裹挾,孩子有可能毫無招架之力。
江蘇南京也曾發生過這樣一起案件:一高校碩士因為女友提出分手,便攜帶尖刀殺害了女友。但當冷靜下來,男子卻十分後悔,在法庭上,他多次哽咽,說:「在看守所很長一段時間都在後悔,我不能那麼自私,去做這種事情。」可惜這世上沒有「如果」,男子終究要為自己的情緒失控付出巨大代價。
從小就教孩子控制情緒,這不僅是給別人留下餘地,也是為孩子自己留下一條退路。作為家長,我們應該怎麼做呢?
豐富詞彙量,幫助孩子認知情緒
管理情緒的第一步,就是能識別出自己的各種情緒。對於年齡較小的孩子,家長們可以豐富他們的情緒詞彙庫,讓他們了解:激動、失望、自豪、孤獨、期待等詞語。
孩子能識別出的情緒越多,他就越是能清晰地表達出來,而準確地表達自己的情緒,這就是處理情緒的開端。能表達,他才能溝通,才能想辦法。
增加積極元素,跟孩子一起關注美好事物
家長們應帶著孩子去關注生活中美好的事物,不僅給自己,還可以給孩子增加積極的元素。
比如,用拍照、錄像、寫日記等方式存儲美好的瞬間。美好的瞬間不一定是一件特別大的事情,也可以是一朵花、一片雲、一句話…… 時間長了,孩子就能從生活中感受到很多的樂趣,他就會覺得世間萬物都是美好的。
少看缺點和不足,隨時肯定優秀的品質
建議家長平時少看孩子的「缺點」和某些能力上的不足,多去發現孩子優秀的品質。
對於好的方面,家長及時肯定,時間久了,孩子就會更多地朝好的方面去發展。
及時讚美,強調孩子「成長感」
我們成年人都會在發現自己有所成長時感到欣喜,對於孩子來說,成長就更是他們的全部,所以更加重要。
每當孩子有進步時,家長及時指出來,讓他看到,告訴他,你記得不,你去年、上個月還是什麼樣呢,現在都可以做到這樣了!進步、提高、成長,這是最能體現孩子自身價值的。隨時抓住時機,發現具體的進步,告訴孩子,今天的你比昨天的你更優秀!
提供情緒「出口」,培養孩子興趣愛好
一個有著成熟的興趣愛好的人,他們對新事情更感興趣,學習能力更強。因為他們的學習更是出於內在動機,他們有更頑強的意志力和激情。
興趣愛好的作用,除了益智、陶冶情操、休閒等等,它還可以像一個心靈上的朋友一樣,讓人在歡樂時去跟它分享、憂傷時跟它傾訴。
創造「心理玩具」,教孩子心理暗示
心理學家在做提升幸福感的幹預實驗時,有一些看似很普通、有點幼稚的做法,比如,記錄下來當天發生的好事,並解釋為什麼你感覺不錯;寫下能展現你好的一面的事情,每天去溫習。據調查,每天寫下三件讓你感覺好的事,這個做法效果很好,效果的持續時間也長。
家長也可以引導孩子這樣做:如果今天我們情緒低落,那麼我們可以把這些好事當作心理玩具,拿出來欣賞。
家長應管理情緒,不對孩子進行情緒綁架
如果我們因為跟孩子無關的事情有消極情緒,那就跟孩子說,媽媽這會心情不好,因為別的事情,所以媽媽先自己待一會,等情緒好了,馬上就跟你玩。
耳濡目染下,孩子也會學到家長管理情緒的方法。當他有不好的情緒時,他也會自己冷靜一會,練習自己去處理。他也會知道,有不好的情緒不是什麼錯事。
從容應對,接受孩子的消極情緒
對於孩子的消極情緒,我們不要去否認、壓制、貶低、懷疑,不要說「這有什麼可怕的」、「你不應該感到失望」、「你沒有理由生氣」等等,而是要幫助孩子去接受、識別,然後再教給處理辦法。但是有的家長會不耐煩,一聽見孩子開始鬧脾氣,就會忍不住發火……當家長處於這樣的狀態,當然就不能指望孩子能平和下來了。
要改變這種反應,首先要認識到,消極情緒對孩子是有益的,是他認識自己、提高情商、學習成長的一個好機會。其次,要儘量把孩子的行為和情緒跟自己的分開。然後再告訴自己,我當然可以不完美,做不到的,努力提高就是了。
保持中立,給孩子自己處理的機會
如果認識到消極情緒的意義,我們就知道,不必急於讓情緒消失,而是要儘量給孩子機會,讓他感受、識別,同時自己鍛鍊著平復下來。
他每自己平復一次,他的情緒控制能力就得到了一次鍛鍊。當然對於兩歲以下的孩子,家長還是應該用轉移法先去哄好,然後再講道理。
幫助孩子,教孩子處理的辦法
宣洩法:比如打沙發打枕頭(當然對於愛打人的小男孩慎用)、撕紙(其實這些宣洩法背後的道理就是,要以破壞性最小,不影響別人的方式發洩情緒);
傾訴法:找人聊天、寫日記、隨意畫畫;鎮靜法:數數、深呼吸;
轉移法:看景色、聽歌、運動、做自己的愛好。
還有就是前面寫過的那些能引起積極情緒的方法,比如記錄好事情等。
等到孩子冷靜下來,家長可以教孩子去分析思考,想想剛才的情緒是怎麼回事,是什麼引起的,以後可以怎樣做才能避免那種情況,下次再有類似的情況,該怎麼辦。
文章的最後,想告訴各位家長:
我們愛孩子,但我們卻註定無法保護他們的一生。
往後餘生,那些我們照顧不到的地方,勢必會有矛盾、有衝突,有獨屬於孩子自己的難題,這些是我們誰都控制不了的。
而我們要做的,就是教會他們控制情緒,控制他們人生中能夠掌控的那些部分。
我們要教他們正確表達自己的情緒,不隨意發洩自己的負能量,懂得與情緒和平共處。
只有當孩子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他們才能控制好自己的人生。
部分素材來源:男孩派 中國未成年人網 十點讀書 心靈成長家園
編輯:歡無七
為了不讓您最關心的內容被湮沒
防止我們一不小心失散
快把「首都教育」設置為星標吧★
只需三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