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個不在家寫作業的男孩,引來了全網點讚。
5月29日,湖北十堰一名7歲男孩因為家裡沒人帶,就隨安裝工父親來到施工現場,因為學校還沒開學,男孩就趴在僱主張先生家的電視柜上寫起了作業。
房間的那一頭,爸爸在廚房幹活難免會弄出噪音,但這個男孩依然定力十足,不為外界所打擾地埋頭學習。
網友看過之後,紛紛受到感動,為孩子點讚:勤奮好學,家長負責任
長大以後你會是個了不起的人是可以成為榜樣的人對於愛讀書的人,這個世界永遠是讚許的。
愛讀書的孩子,能克制愛玩鬧的心,沉下心來讀書。
他的現在是動人的,他的未來更是值得期待的。
我不由得想起了幾年前看過的一個孩子,被大家親切地稱為「冰花男孩」。
照片裡,一個小男孩穿著單衣,站在設施簡陋的教室裡,頭髮和眉毛都結滿冰花,耳朵和小臉被凍得紫紅,但他的眼神卻明亮又堅定。
穿過4.5公裡的村路,在零下9℃的風雪中步行一個多小時,這是冰花男孩每天上學的必經之路,即使如此他也依然堅持去上學。因為,這是他改變命運的唯一方式。
相反,前段時間因為疫情無法開學,很多孩子早上卡點起床、上網課邊玩邊學、寫作業敷衍了事。耽誤的是時間嗎?耽誤的是自己。也許這些孩子並不愁吃穿,但誰又說得準,他們未來難保不會和「冰花男孩們」交換命運。
讀書路,也是人生路
我曾經聽過很多孩子抱怨上學累,讀書苦。我承認,讀書的確很苦。現在抱怨,是因為還有抱怨的資格,爸爸媽媽養著你,供你吃穿。等到步入社會,沒有知識得以謀生時,才意識到自己,早已沒了抱怨的資格。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讀書和不讀書,過得是兩種截然不同的人生。
前段時間看了紀錄片《窮富翁大作戰》,其中有一期令我深受感觸。
這一期邀請的是香港富豪田北辰,他從哈佛畢業之後便創立了自己的商業王國,在香港幾乎是無人不識。
節目組安排他體驗為時3天的環衛工生活,而生活費用僅有25港幣,這對生於豪門的他是極大的挑戰。
接下來的3天裡,他每天做持續9小時的高強度工作,住在不足15平米的「豪華籠屋」。
平時總是乘豪車出門的他,面對僅13元的車費,只能表示囊中羞澀。
以為辛苦做足五小時後,終於可以吃午飯,卻發現,除去開支,身上只剩5元,而15元在香港買碗普通熱湯麵都不夠,只能到附近便利店買最便宜的三明治吃。
錄製即將結束,田北辰說出了這幾天最大的感受: 這個社會正在極嚴厲懲罰讀不成書的人
我知道,人沒有辦法選擇自己的出身,有些人缺少讀書的條件,但有更多孩子是因為懶惰、覺得讀書無用而選擇放棄。
殊不知,忍不了讀書一時的苦,就嘗不到未來幾十年的甜。
沒有知識傍身的人生,很難翻身。
孩子,如果你有讀書的機會,請你牢牢抓緊他,只要抓住了,人生就不再是「單選題」。
正如麥家所說:讀書有什麼用,只有讀書的人才知道,不讀書的人是不知道的。
讀書吃的苦,每個人都一樣
馬雲在《不吃苦,你要青春幹嘛》這篇演講中這樣說到:
「當你不去拼一份獎學金,不去過沒試過的生活,整天掛著QQ、刷著微博、逛著淘寶、玩著網遊,幹著我80歲都能做的事,你要青春幹嘛?」
在該讀書的年級,選擇偷懶、瘋玩、不學無術,整天打王者、刷微博、刷抖音,沒有說這些平臺不好,但有的孩子沉迷於此,甚至家長也捧著手機玩。
該敲響警鐘了,不吃讀書的苦,將來就要吃生活的苦。
什麼是吃苦?
河南洛寧一名14歲女孩疫情期間要上網課,無奈家裡沒網,只好到村委會蹭網學習。
女孩端坐在昏暗的燈光下專心致志,父親則默默蹲坐在角落陪伴女兒。
駐村第一書記說,「我是教師出身,一看到孩子認真學習,心裡就很感動。」為了給女孩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他每天都會把房間消毒兩遍。
不少網友感嘆,「古有鑿壁偷光,今有寒夜蹭網。」「特殊時期,能克服困難學習,為她點讚!」
很多孩子,不僅現在要吃讀書的苦,也要吃生活的苦,但所有人都相信他們的未來必將甘甜!
2019年8月,在清華大學2019級本科生開學典禮上,校長邱勇點名了來自雲南的新生林萬東,勉勵大家學習他自強不息的精神。
林萬東出生在雲南宣威市阿都鄉的一個小山村,那裡曾是深度貧困地區。
雖然童年有放肆玩耍、親近自然的快樂,卻也有貧寒人家萬事難的辛酸。
姐姐上大學,弟弟念高中,爸爸的身體又不好,一家人在壓力下每一步的前行,都很吃力。
成績發表時,林萬東正在工地搬磚賺錢,得知考了713分,全家人喜出望外。
老師總告訴你們:知識改變命運。這對一些人來說只是一句話,但對林萬東來說,是命運的寫照。
也許有人會說,我們家的生活條件沒有如此糟糕,沒必要這麼比較。
那好,去看看班級裡學習好的同學吧,他們吃讀書的苦也不少。
我女兒沙沙上中學的時候,班級開家長會,成績前5名的同學在講臺前分享經驗。
有的公交車上背單詞,有的早上5點起床做試卷,有的則整理了一套厚厚的知識筆記。
沒有人在學習上投機取巧,沒有人去浪費時間,只有一步一個腳印,腳踏實地,甚至去犧牲一些玩樂休息的時間。
我知道,咱們號的孩子都是小學生,但是學習態度、學習習慣一定要打好底,這樣才能在以後的升學路上披荊斬棘。
那麼,何時開始吃苦讀書?
現在。
每一個想要認真學習、生活的當下,每一個想要求取進步的當下,都不晚。
想要努力,永遠都不晚。
讀書的人生有多精彩
據一份500名上市公司高管的教育程度調查,84%的高管擁有高學歷,而其中又有48%出身於985名校。
京東創始人劉強東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百度總裁李彥宏畢業於北京大學、網易創始人丁磊畢業於電子科技大學、小米創始人雷軍畢業於武漢大學……
他們曾經都是學霸,都有刻苦讀書的習慣。
讀書,提升人的層次和眼界。
考上清華的學生,他們都在聽誰的講座?美國前總統布希、微軟公司董事長比爾·蓋茨、阿里巴巴創始人馬雲、著名作家李敖、音樂才子李健。
很多人一輩子做夢都見不到的人,清華學子卻能和他們共處一室,相互交流。
讀書,提升人說話的境界。微博上,偶然看到《三國演義》裡劉備、關羽、張飛三人一見如故後結拜兄弟的視頻,有趣又引人深思。
關羽對劉備表面心意:「正所謂擇木之禽,得棲良木,擇主之臣,得遇明主,關某平生之願足矣,從今往後,關某之命即是劉兄之命,關某之軀即是劉兄之軀,但憑驅使,絕無二心。」
張飛跟著回:「俺也一樣。」
關羽繼續說:「某勢與兄患難與共,終生相伴,生死相隨。」
張飛繼續跟著回:「俺也一樣。」
關羽最後總結:「有渝此言,天人共戮之。」
張飛最後回:「俺也一樣。」
讓人捧腹大笑之餘,我們也可以看到讀書和不讀書之間,這赤裸裸的差別。讀書,讓你即使沒有富庶的生活,也有富饒的生命與靈魂。即使生活一地雞毛,你也有溫度有情趣會思考,在繁瑣的生活中找到心靈的淨土,找到解開煩惱的繩結。
最後,將《風雨哈佛路》中的一句經典臺詞送給我們和我們的孩子:
沒有人可以和生活討價還價,想要多一些選擇,就要多一些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