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營油地校深度融合發展:同一座城市 同一個夢想

2020-12-23 新華網山東頻道

   歷史的峰迴路轉中,總有一些東西貫穿歲月、一脈相承。

   在東營這片黃河孕育的城市,寬厚包容是這方人特有的品格。

   為了一個夢想,成千上萬的石油人從全國各地來到東營。

   為了一個夢想,中國石油大學由北京遷校到東營。

   為了一個夢想,油地校攜手走過數十載。

   這個夢想,就是振興夢、發展夢、幸福夢。回望來路,「團結共建」,已成為融入東營血脈的優秀基因與傳統,成為這座城市重要的文化符號和精神特質。可以說,東營的發展史就是一部油地校共建史。

   客觀來看,油地校融合,既有深遠的歷史沉澱,也有廣闊的發展空間。近年來,油地校高舉團結髮展大旗,聚焦重大合作事項深入研究、系統謀劃,聚焦彼此核心關切坦誠溝通、相互支持,聚焦重點難點問題合力攻堅、快速突破,在新起點上推動油地校融合發展取得更大成效。

   時間播下種子,蘊含時代偉力。油地校融合就是一顆充滿生命力的種子,在東營大地上生根發芽、結出碩果,創造更多黃河三角洲發展的輝煌!

   在融合中彰顯格局胸懷

   高站位大格局,堅持油地校「一家人、一條心、一盤棋」,以基礎性體制性工作為未來發展夯基壘臺,以歷史耐心和誠意默契攜手走向全方位深度融合

   當前,油地校融合進入了一個需要全方位深度融合時期,信息、產業、自然資源開發、科技、人才、城鄉建設、社會民生事業等各方面都需要一體化發展。

   12月11日,由東營區政府與勝利油田物資管理配送中心聯合主辦的產業鏈招商引資推介會成功舉辦。來自全國各地的20多家石油產業知名企業負責人齊聚一堂,共謀發展。

   這是東營推進油地校融合發展的縮影。以東營區為例,該區圍繞「讓油田產業資源就地發展」「讓油田創新成果最大化就地轉化」「油田人才共享共用」「把油田人口留在當地」「油地人文情感認同」的目標,採取了一系列措施,推動油地校融合取得實效。

   對於一座城市來說,發展的快與慢、優與劣在於發展路徑、發展方式,也在於發展機遇,但根本在於發展格局和胸懷。

   在油地校融合發展中,東營市委、市政府從大處著眼、從實處著手,以大局觀念和歷史耐心謀劃未來、實幹當下,油地校三方認真落實油地校聯席會議、專題會議和高層領導定期會商、相關部門日常聯絡溝通等制度,及時研究解決融合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具體問題,確保合作事項順利推進。

   面對新形勢、新機遇、新挑戰,油地校站在新的歷史方位,貫徹新發展理念,進一步明確思路,創新舉措。

   2019年11月,東營市委、市政府出臺《油地校深度融合發展激勵政策》,圍繞支持油田職工和石油大學師生創業、整合市域物資要素資源、促進人才共享、深化科技合作、加快經濟融合、支持油田油氣主業和非油產業發展、共建東營科教園區、促進幹部交流等8個方面,研究制定26條具體措施,有效聚合三方優勢資源,為推動融合發展注入了動能與活力。

   2019年9月,油地校舉行三方幹部互派掛職座談會,12名幹部勇擔油地校聯絡員、協調員、服務員、推進員,圍繞融合難點、堵點發力,推動各項融合重點任務落實,為油地校全面深度融合提供了寶貴經驗。

   ……

   格局決定定位,定位決定地位。2018年,東營市委六屆四次全會召開,提出了「打造山東高質量發展的增長極,黃河入海文化旅遊目的地,建設富有活力的現代化溼地城市」的目標定位,明確提出並深入實施開放、融合、聚焦三大戰略,其中「融合戰略」就是統籌推進產業融合、產城融合、城鄉融合和油地校融合。

   同心同力,凝聚合力。

   步入新時代,像東營市一樣,油田、高校也在重新定位中再出發。勝利油田面對中石化關於「建設世界領先潔淨能源供應商」的時代課題,提出了「建設一流企業、打造百年勝利」的美好願景。石油大學肩負「雙一流」建設的歷史使命,提出了建設「石油學科世界一流、多學科協調發展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學」的辦學目標。

   面對新格局,像東營市一樣,油田、高校也都把融合發展擺上重要位置謀劃落實。油田提出,全力推進區域產業融合、區域生態建設、區域社會發展,培育打造融合發展新優勢。石油大學提出,以更大的視野推進合作共建,統籌重大問題、重大關切,科學論證、快速推進,推動油地校共建、共融、共同發展。

   站在新的起點上,油地校融合發展的戰略共識更加凝聚,油地校「一家人、一條心、一盤棋」理念更加牢固,為在更大平臺、更廣領域、更高層次上推動融合發展奠定了堅實的思想基礎。

   在融合中彰顯邏輯思維

   聚合力共發展,推進油地校資源整合、產業融合、工作結合,激發創新發展活力

   油地校融合始終是東營發展的獨特優勢、突出特色、重要潛力。

   長期以來,海底管道檢測依靠潛水員水下探摸,不僅效率低、成本高,而且存在安全隱患。勝利星科檢測技術有限公司將金屬磁記憶檢測裝置搭載到水下遙控機器人上,一舉破解了該難題。

   觀念一變天地寬。星科檢測技術公司董事長隋林是油田高層次人才。為支持油田科技成果轉化、推動油地融合發展,中石化首次突破性以專利使用權參股合作,有力支撐了企業創業發展。

   科技融合是油地校融合一大亮點。10月份,中國科技開發院東營(科教園區)創新孵化基地正式啟動。該基地項目由中開院、深圳藍馬創業與東營區合作共建,是中開院在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布局的首家孵化器,將積極引進和培育石油服務等領域的科技創新型企業,助力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這是油地校科教融合的縮影。去年2月22日,油地聯席會議召開。25日,油地校聯席會議召開。會上,三方就共建東營科教園區達成共識。一年多來,有關事項加快落實,取得了豐碩成果:

   ——東營科教園區總體規劃和二期概念性規劃方案已編制完成,國家級應急救援培訓基地一期完成裝置改造。

   ——中國石油大學勝利學院轉設為公辦普通本科高校工作推進順利,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將在東營設立研究生院,徹底扭轉東營目前沒有公辦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的局面,進一步增加城市青年人口,改善人口結構,提升東營城市影響力、競爭力、輻射力,為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人才保障和科技支撐。

   ——共建東營科學技術研究院、重質油國家重點實驗室工作推進順利。

   ——制定出臺油地校人才資源融合「15條」,選聘14名石油大學在職博士掛職地方企業「科技專員」,支持油田和石油大學取得科技成果17項,油田8人入選市級以上人才工程。

   ——去年8月,石油大學技術轉移中心和成果轉化中心掛牌成立;11月,油田首家以科技成果使用權作價入股的勝利星科檢測技術有限公司在東營區註冊成立。

   ——東營區建設勝利工程高端裝備產業基地,整建制引入7個勝利油田專業院所和270多名科研人才,承接油田科技成果轉化和科技項目產業化,實現從研發設計到中試生產「一站式」就地轉化,成為油地融合發展、科技資源共享的樣板項目。

   ——墾利區推動石大勝華、石大富華強強聯合,共建新能源新材料產業園,今年一次開工5個產業協同配套項目,後續跟進實施7個項目,形成上下遊銜接配套的產業組團,打造國內最完整、最先進的鋰電池材料產業基地。

   ——河口區建設勝利萬和高端油服產業園,引導油田改制企業參與開發區資源整合,打造專業運營平臺,盤活閒置低效土地,實行研發、服務、製造加工一體化,打造黃河以北重要的油服產業基地。

   ……

   油地校融合的成效體現在方方面面,產業融合是重要方面。

   融合助力大項目建設。石大科技參股東營威聯化學公司實施的200萬噸/年對二甲苯項目,是東營石化產業轉型升級的重大牽引項目,經過積極爭取、快速推進,一期工程已正式投產,二期工程接續實施;圍繞對二甲苯項目下遊實施的PTA等項目加快推進,上遊千萬噸煉油項目已經明確整合路徑,力爭明年實現重大突破,助推東營打造萬億級高端石化產業集群。

   融合助力新領域發展。勝利石油管理局有限公司、新星石油公司與東營市財金投資集團三方將組建山東魯辰能源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推進地熱、太陽能、風能、氫能等清潔能源開發。

融合助力新路徑探索。東營區出臺激勵政策,推進油田產業項目、改制企業、搬遷企業「退城入園」「退二進三」,集中承接23個油田產業項目、16家改制企業、3家搬遷企業,到位投資185億元。

   河口區引導油田改制企業參與開發區資源整合,盤活400畝閒置低效土地,建設高端油服裝備產業園,打造黃河以北重要的油服產業基地,趟出了一條油田改制企業「二次創業、轉型發展」的新模式。

   在融合中彰顯情懷擔當

   抓重點惠民生,紮實推進「四供一業」移交,油地校共建一座城、共愛一個家

   徜徉在東營城區一個個溼地公園,「溼地在城中、城在溼地中」的美妙體會讓人難忘。東營生態文明的美麗嬗變,背後是廣大市民群眾的期盼,也是油地校融合發展的結晶。

   在東營區耿井公園,只見涼亭、健身器材、石徑小道、休息設施等一應俱全,清幽整潔的小路,映入眼帘的湖泊,整個公園充滿了勃勃生機。耿井片區涉及耿井、東趙、南王屋3個村,現河特車大隊等9個油田工礦企業。經過當地政府的努力,過去髒亂差的片區成了油地融合示範樣板區。

   「以前廣場前面的停車位上都是亂草,花磚也破了不少。這一改造,漂亮多了!」談到今年區裡實施的環境綜合整治工程,東營區文匯街道居民李華慶豎起了大拇指。

   據悉,東營區投資1500餘萬元對濟南路實施環境綜合整治工程,對沿線部分樓體原有牆體脫落、廣告位痕跡嚴重的進行清洗刷新,道路兩側破損嚴重的區域進行修復,對交通隔離護欄進行更換,提升部分節點及城市家具,提升了城市形象。

   「以前,我們舞蹈團得在外面租房子練舞。如今居委會給免費提供場所,我們舞蹈團又重新『活』過來了。」退休多年的油田職工翟絳紅說。去年以來,東營區黃河路街道以玉景社區為試點,推進13個油地融合黨群服務中心建設,建立油地居民網格化社會治理一張網,將移交後的30個小區、3.4萬戶10萬人納入社會治理網格化服務管理範圍,提升了服務群眾水平。

   在民生融合上,東營市把承接油田辦社會職能分離移交業務作為重大政治任務、重大民生工程,市委、市政府專題研究,組建工作專班,認真研究後續運營管理機制,著力解決移交工作中存在的實際問題。目前,穩步推進油田小區房屋不動產登記,加快解決長期以來油田職工住房無法進行確權登記、自由交易的歷史遺留問題。

   宋影是河陽社區居委會工作人員,也是河口社會化服務協調中心外輸員工。如今,她又有了一個新的身份——河陽社區500戶居民的網格員。為進一步完善「四供一業」移交小區的服務管理,河口區創新網格員配備模式,通過深化與油田的勞務合作,為新移交小區統一配備由油田輸出勞務人員組成的網格員隊伍,實現了油地網格化服務管理的一體化運行。

   以此為縮影,東營市採取「管理+技術+服務」模式,油田向地方輸出1800名員工,從事供水、供氣業務運營;一批市政設施按照協議約定正在開展維修改造,實施了系列油田移交公園、廣場改造提升工程。規劃設置了81個社區居委會,將油田移交社區納入基層社會治理「一張網」,按規範配置社區專職網格員,提升了社區管理精細化水平。

   此外,在基礎設施共建上,東營市組織實施了現河採油廠老廠區開發、中心城小區單位雨汙分流改造等中心城油地校融合重點項目,改善了城市環境。

   同一座城市,同一個夢想。這是大勢所趨、發展所需、民心所向,讓我們沿著油地校融合發展的路子,保持定力、同心同行,闊步邁向一座現代化溼地城市的美好未來!(王俊傑)(完)

相關焦點

  • 油地校聯席會議召開 傳承油地校團結共建基因 開創區域融合發展新...
    12月18日上午,油地校聯席會議召開,傳承油地校團結共建基因,共商重點合作事宜,共推共建事項落實,共尋融合發展路徑,努力開創區域融合發展新局面。李寬端在講話時代表市委、市政府對勝利油田、中國石油大學長期以來給予東營工作的大力支持和為區域發展作出的重大貢獻表示感謝,並簡要介紹了我市經濟社會發展情況。他說,東營發展最獨特的優勢是油地校融合,油地校融合始終是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最突出特色、最重要潛力。
  • 7項協議吹響油地校合作新號角
    本報東營訊 12月18日,東營市召開油地校聯席會議,勝利油田、中國石油大學(華東)、東營市三方共商重點合作事宜,共尋融合發展路徑。期間,三方籤署了支持勝利學院轉設補充協議、建設石油大學研究生院協議和建設東營科學技術研究院協議,地校籤署石油大學東營校區資產劃轉協議、全面共建合作協議、建設重質油國家重點實驗室協議和石大附屬中學整體移交協議,總計7項協議,吹響了油地校合作的新號角。東營,因油而建,因油而興。東營的發展史就是一部油地校共建史。
  • 東營區油地校融合辦:新機制為「粘合劑」 產業融合拓市場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唐夢琳 東營報導融合沒有統一的模式和路徑,特別是不同事物存在基礎條件、資源稟賦、發展模式階段等差異條件,找準著力點就變得尤為重要。東營區組建區油地校融合發展辦公室,破除壁壘限制,將油地校三方團結在一起,營造了油地校融合發展新生態。「精密儀器加工中心裝修完成後將引進德國五軸數控加工工具機,隨鑽測控中試車間及辦公區建成後將用於測控技術研究院的整體搬遷。」在勝利油田利豐石油設備製造有限公司廠區,董事長郭迎會向記者介紹。
  • 日照市與曲阜師範大學全面加強校地融合發展
    日照市與曲阜師範大學全面加強校地融合發展 2020-07-24 10:5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這些政務「大事件」帶你回眸東營2020
    一圖讀懂|深化文明城市創建 建設富有活力的現代化溼地城市  東營:一座現代化溼地城市的「文明擔當」  油地校聯席會議召開傳承油地校團結共建基因 開創區域融合發展新局面  12月18日上午,油地校聯席會議召開,傳承油地校團結共建基因,共商重點合作事宜,共推共建事項落實,共尋融合發展路徑,努力開創區域融合發展新局面。
  • 勝利創新孵化器:搭建油地橋梁 打造油地融合創新服務平臺
    今年以來,東營將人才制度改革攻堅列為全市重點攻堅任務,聚焦聚力健全人才制度體系,打出招才引智「組合拳」,不斷優化人才發展環境,為城市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強的人才支撐和智力支持。即日起,大眾網推出招才引智系列,大力推廣先進企業的優秀經驗做法。
  • 東營市首屆油地校融合創新創業大賽成功舉行
    山東網-感知山東11月24日訊 11月21日上午,黃河三角洲大數據港南區三樓報告廳內氣氛隆重、熱烈而喜慶,這裡舉行的東營市首屆油地校創新創業大賽現場晉級賽頒獎典禮上,全部31個獎項悉數揭曉,標誌著正式啟動近兩個月的大賽圓滿落幕。
  • 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參加油地校聯席會議推動勝利學院轉設
    12月18日,油地校聯席會議在東營市舉行。三方共商合作大計,共同推動共建事項落實,共同探尋融合發展新路徑,共同開創油地校融合發展新局面。中國石油大學(華東)黨委書記王勇,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郝芳,東營市委書記李寬端,市委副書記、代市長陳必昌,中國石化集團公司總經理助理、勝利石油管理局有限公司執行董事、黨委書記、勝利油田分公司代表孔凡群,勝利石油工程公司總經理、黨委副書記孫永壯等出席會議。  王勇在講話中高度評價了油地校融合發展,對東營市、勝利油田及各位領導長期以來關心、支持學校發展表示衷心感謝。
  • 東營區油地校融合辦科技賦能管道保護 人人參與護平安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唐夢琳 通訊員 孫向東 東營報導  12月10日,山東省油氣管道保護智能化現場推進會議在東營市召開
  • 2020中國東營·黃河鐵人三項冠軍賽 助力體育+旅遊深度融合
    9月12日上午,2020中國東營•黃河鐵人三項冠軍賽暨黃河入海生態鐵人運動旅遊展示賽在國家AAAAA級景區黃河口生態旅遊區舉行,藉助賽事講好黃河故事,弘揚黃河精神。,坐擁河海交匯、新生溼地、野生鳥類三大世界級旅遊資源,隨著黃河口(東營)國際馬拉松賽、黃河口(東營)國際公路自行車賽等大型賽事的舉辦,使得東營城市影響力迅速提升,帶動影響了旅遊、交通運輸、運動裝備等相關行業的發展。
  • 中國石油大學(華東)恢復在東營招生——一校四地變遷史回顧!
    12月18日上午,東營市召開油地校聯席會議,傳承油地校團結共建基因,共商重點合作事宜,共推共建事項落實,共尋融合發展路徑,努力開創區域融合發展新局面。會上,油地校確定5個合作事項,分別是開展油田辦社會職能;推動勝利石油化工總廠轉型發展;促進石油公司增產提效;推進油地校人才科技資源共享;推進勝利學院轉設後續發展和石油大學研究生院等建設等。
  • 市油地校融合辦召開油氣管道安全生產專題會議
    1月13日,市油地校融合辦召開油氣管安全生產專題會議,動員部署全市油氣管道安全生產大排查大整治集中行動,市油地校融合辦主任袁永鵬主持會議並講話。各縣區、市屬開發區油氣管道保護主管部門主要負責人和各油氣管道企業分管負責人參加會議。
  • 東營經濟運行半年「成績單」‖創新型城市建設重點任務全達進度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張園園 李君記者從此次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東營市委、市政府把「創新型城市建設」納入「九個三年行動計劃」,作為推動新時代東營高質量發展的具體抓手。年初,東營市系統梳理了創新型城市建設重點任務,主要包括19大項、54小項,目前全部達到時間進度。具體包括突出區域創新中心建設。重點推進三個片區,一個是油地校三方共建東營科教園區,石油大學研究生院、高等研究院和東營產業技術研究院共建協議已起草完成,爭取年內掛牌運營;勝利學院轉設工作已通過教育部組織的實地評審論證,爭取年內獲批。
  • 2020中國東營黃河鐵人三項冠軍賽拉開序幕
    銀行·2020中國東營•黃河鐵人三項冠軍賽暨黃河入海生態鐵人運動旅遊展示賽開幕儀式在東營黃河入海口舉行。東營銀行·2020中國東營·黃河鐵人三項冠軍賽暨黃河入海生態鐵人運動展示賽是中國鐵人三項運動協會黃河主題鐵人三項賽的首站比賽,融合了專業競技與體育旅遊,充分發揮黃河入海口的優質生態環境資源。
  • 2020中國東營·黃河鐵人三項冠軍賽開賽
    東營+體育+旅遊東營市市委常委、宣傳部長賈瑞靄在開幕式上向大家介紹到,東營是黃河入海的地方,是一座獨具特色的溼地城市、新興的文化旅遊城市。河與海的深情相擁,賦予了東營河海交匯、新生溼地、野生鳥類三大世界級旅遊資源。
  • 縣區發展最亮點:東營8月份各縣區成績單出爐
    ,著力打通黃河中下遊地區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城鄉融合之路,為新時代資源型城市探索高質量發展轉型之路,為魯西北平原地區城鄉融合發展探索新模式、新路徑。●智慧能源谷、國際能源信息開發與裝備智能製造產業集聚及城市網際網路(東營)安全運營中心項目合作籤約儀式舉行8月11日上午,由中國信息化發展研究院、河口區人民政府、大唐東營發電有限公司、中工絲路集團共同打造的智慧能源谷、國際能源信息開發與裝備智能製造產業集聚及城市網際網路(東營)安全運營中心項目合作籤約儀式舉行
  • 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與大慶市林甸縣建立校縣全方位深度融合發展...
    大慶市林甸縣委書記晉偉做「溫泉之鄉·智匯林甸」主旨宣講,從區位優勢、物產資源、生態環境,以及林甸縣「吸才」「聚才」「育才」「安才」等方面,對林甸縣情概況、經濟發展、亮點特色、人才需求及政策等進行了全面宣傳推介,邀請農大學生能夠走進林甸
  • 東莞理工學院城市學院與新豐縣籤訂校地合作協議
    10月20日,東莞理工學院城市學院黨委書記章德勝、副校長高香林一行到韶關市新豐縣調研並與新豐縣政府籤訂校地合作協議。新豐縣副縣長譚雪梅以及縣機關事務局、教育局等領導出席了交流會。他指出,新豐縣是一個有著紅色故事的革命老區,在建黨100周年即將來臨之際,東莞理工學院城市學院與新豐縣就深化合作、校地共建進行交流會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學校推進思政小課堂與社會大課堂相統一,充分發揮學科和專業優勢,助推鄉村振興,提升實踐育人成效。
  • 區校融合|踐行媒體使命擔當 助力區校融合發展
    為貫徹落實好楊凌示範區關於區校融合發展新理念和新指導思想,促進區校思想融合、資源融合、人才融合、宣傳融合、工作融合,形成全面協同發展的「共建共享」新格局,12月16日、18日,農業科技報社黨組書記、社長梁孝宏,農業科技報社副社長賀輝等一行分別走訪了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資源環境學院、植物保護學院、園藝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