勝利創新孵化器:搭建油地橋梁 打造油地融合創新服務平臺

2020-12-23 海報新聞

編者按:21世紀什麼最重要?答案就是人才。今年以來,東營將人才制度改革攻堅列為全市重點攻堅任務,聚焦聚力健全人才制度體系,打出招才引智「組合拳」,不斷優化人才發展環境,為城市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強的人才支撐和智力支持。即日起,大眾網推出招才引智系列,大力推廣先進企業的優秀經驗做法。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唐夢琳 東營報導

短短兩年時間,勝利創新孵化器已培育26家企業團隊;孵化16項智慧財產權,吸納高級以上職稱8人,油田創新人員40餘人。

勝利星科技術檢測(山東)有限公司在成立不到半年的時間裡,僅高級工程師就吸納了4人,成為中國石化集團公司成立的首批科技創新企業中上遊板塊的企業......

勝利創新孵化器的孵化速率在行業內首屈一指,無數油田離崗創業者將這裡作為企業培育的首選之地,它吸引人才匯聚的秘訣究竟是什麼?

「勝利油田每年都開展科技立項,申請專利600件以上,擁有眾多技術項目,是一座技術『富礦』。孵化器專門瞄準油田科研人員,為他們創新創業搭建好平臺,通過這一橋梁,可以實現科研成果的快速轉化和產業化,服務油田和地方經濟發展。」勝利創新孵化器工作人員介紹,孵化器於2018年正式揭牌運營,由油地企三方合作共同建設,重點布局圍繞石油行業的新材料、新能源、大數據、軟體開發等領域,培育和複製勝利油田科技人員創新創業,推動油田科學家向企業家轉型,打造油地融合創新服務平臺。

靶向瞄準,目標明確是勝利創新孵化器的一大秘訣,但孵化器配備的貼心鏈條式服務是其另一個法寶。

4000平方米的孵化器空間裡還匯聚了涉及企業所需的油田技術檢測中心、石油工程技術研究院、勘探開發研究院、物探研究院等50餘名科技人才。也正是藉助這一便利條件,公司的幾位高級工程師才得以聚攏在一起,共同致力於新一代石油技術與產業發展。

不僅如此,勝利創新孵化器在技術創新、商業模式創新和管理創新方面會給企業全方位扶持。擁有線下實體空間和線上雲平臺,實現油地校資源共享。從培訓、註冊、運營、投資等提供一站式孵化服務,降低了人才初期創業風險,進一步提高了企業成功孵化率。

下一步,勝利創新孵化器計劃三年內引進創新團隊和創業企業200家,吸引更多勝利油田高端人才走出來創業,成功孵化50家創業企業落地東營,建立科技和人才高地,使勝利油田科技成果快速從成果到產品再到產業化,打造國家級孵化器。

相關焦點

  • 山東東營市河口「三進三出」推進油地融合共建
    在山東東營市河口區油地融合發展服務中心的推動下,今年勝利油田魯勝石油開發有限公司魯平管理區順利完成了分公司註冊,成功落戶河口。然而,運行初期,各方麵條件不夠成熟,導致原油產量遲遲上不來。為此,服務中心安排專人全程跟蹤服務,積極協助魯勝公司到上級油田部門協調。在油地雙方的共同努力下,魯勝公司獲得了在河口區域的新井開發權限。目前新定井位9口,鑽井施工已全面展開。
  • 東營油地校深度融合發展:同一座城市 同一個夢想
    油田提出,全力推進區域產業融合、區域生態建設、區域社會發展,培育打造融合發展新優勢。石油大學提出,以更大的視野推進合作共建,統籌重大問題、重大關切,科學論證、快速推進,推動油地校共建、共融、共同發展。   站在新的起點上,油地校融合發展的戰略共識更加凝聚,油地校「一家人、一條心、一盤棋」理念更加牢固,為在更大平臺、更廣領域、更高層次上推動融合發展奠定了堅實的思想基礎。
  • 東營區油地校融合辦:新機制為「粘合劑」 產業融合拓市場
    東營區組建區油地校融合發展辦公室,破除壁壘限制,將油地校三方團結在一起,營造了油地校融合發展新生態。「精密儀器加工中心裝修完成後將引進德國五軸數控加工工具機,隨鑽測控中試車間及辦公區建成後將用於測控技術研究院的整體搬遷。」在勝利油田利豐石油設備製造有限公司廠區,董事長郭迎會向記者介紹。
  • 油地校聯席會議召開 傳承油地校團結共建基因 開創區域融合發展新...
    李寬端在講話時代表市委、市政府對勝利油田、中國石油大學長期以來給予東營工作的大力支持和為區域發展作出的重大貢獻表示感謝,並簡要介紹了我市經濟社會發展情況。他說,東營發展最獨特的優勢是油地校融合,油地校融合始終是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最突出特色、最重要潛力。
  • 東營市首屆油地校融合創新創業大賽成功舉行
    山東網-感知山東11月24日訊 11月21日上午,黃河三角洲大數據港南區三樓報告廳內氣氛隆重、熱烈而喜慶,這裡舉行的東營市首屆油地校創新創業大賽現場晉級賽頒獎典禮上,全部31個獎項悉數揭曉,標誌著正式啟動近兩個月的大賽圓滿落幕。
  • 東營高新區:省科技廳督導科技企業孵化器和眾創空間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馬新怡 通訊員 王亮 東營報導為進一步規範山東省科技企業孵化器和眾創空間運營管理,提升孵化平臺「雙創」服務能力,12月2日,山東省科技廳督導組到東營高新區現場督導檢查省級科技企業孵化器和眾創空間管理運行工作
  • ...高新區搭建創新平臺完善孵化體系優化發展環境 創新創業比翼飛
    湘潭高新區搭建創新平臺完善孵化體系優化發展環境創新創業比翼飛華聲在線10月8日訊(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徐榮 彭婷 通訊員 靳志國 劉瀾)9月29日項目總投資超3億元,預計2022年建成,將聚焦機器人、智能裝備等領域,建設智能方案與應用集成創新中心,打造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沿海產業轉移中心、科技要素市場和智慧園區。作為國家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示範基地和湘潭「智造谷」,湘潭高新區從搭建創新平臺、完善孵化體系、優化發展環境等方面入手,高質量推動雙創示範基地建設,培育發展新動能。
  • Paloalto多業務融合的創新數位化平臺
    關於區塊鏈的市場需求,不僅要融合高效率的大規模平臺建設,帶動新的數字資產融合多業務領域驅動的建設,為了推動平臺高質量發展和創新拓展的多領域融合,區塊鏈多業務融合創新的平臺模式作為近年來的數位化熱點趨勢被帶入響應,區塊鏈商業化和拓展化作為新時代目標刻不容緩
  • 廣州市白雲區臺灣青年創新創業服務中心成立
    廣州市白雲區臺灣青年創新創業服務中心成立「廣州市白雲區臺灣青年創新創業服務中心揭牌暨廣州市白雲區港澳臺青年創新創業基地授牌及基地籤約儀式」日前在白雲區匯龍海峽兩岸青年創業基地舉辦。白雲區相關部門、產業促進會以及臺灣創新創業項目代表、臺協代表、臺灣青年代表近80人參加活動。近年來,匯龍海峽兩岸青創基地抓住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機遇,認真落實上級「打造大平臺、推動大格局、實施大服務、推進大融合」的新要求,高標準進行軟硬體升級改造,並通過專家評審,被認定為白雲區臺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基地。
  • 山東科瑞控股集團整合全球資源 搭建三大創新平臺
    近年來,山東科瑞控股集團著眼於全球油氣行業優質資源整合與創新服務,不斷對接油氣產業鏈的上遊和下遊,逐漸形成了由裝備、技術、服務、人才、金融構成的油氣產業網際網路生態新模式。
  • 7項協議吹響油地校合作新號角
    本報東營訊 12月18日,東營市召開油地校聯席會議,勝利油田、中國石油大學(華東)、東營市三方共商重點合作事宜,共尋融合發展路徑。期間,三方籤署了支持勝利學院轉設補充協議、建設石油大學研究生院協議和建設東營科學技術研究院協議,地校籤署石油大學東營校區資產劃轉協議、全面共建合作協議、建設重質油國家重點實驗室協議和石大附屬中學整體移交協議,總計7項協議,吹響了油地校合作的新號角。東營,因油而建,因油而興。東營的發展史就是一部油地校共建史。
  • 瑞安打造「城人產」融合樣板地 飛雲江畔崛起高水平創新型城市
    2018年以來,瑞安已舉辦兩屆雲江科創大會,相繼落地45個大平臺、大團隊、大資本、大項目,助推各類科創要素集聚,為加速崛起一座「城人產」深度融合的創新之城、智造之都注入強勁動能。東新科創園打造瑞安科創新地標 孫凜 攝作為瑞安科創地標項目,東新科創園是瑞安打造的高能級科創平臺「塔尖重器」之一。此外,校地合作項目北航智能新能源汽車創新實驗室已竣工驗收,推動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項目落地;省級汽車關鍵零部件產業創新服務綜合體攜手浙江大學打造全省特色標杆,不斷催生高質量發展新動能。
  • 清控科創:搭建創業者和地方政府之間最高效的橋梁
    清控科創作為一家科技園區建設運營商和科技服務提供商,深耕行業二十餘年,以搭建區域政府、高校和創業企業之間的合作橋梁為主要內容,已經形成了自身獨有的一套服務運營體系。在2015年,清控科創開始了飛地孵化模式的探索,分別與義烏市、常熟市、蘇州相城區合作,陸續在北京開設運營「飛地孵化器」。 以蘇州相城為例。即將正式開業的蘇州相城(北京)產業創新中心是由相城區政府指導、相城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與清控科創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在北京清華大學人才技術最密集的地方聯合打造的「飛地」產業創新載體。
  • 河北石家莊著力完善科技服務體系打造區域創新高地
    數據背後,是石家莊市不斷完善科技服務體系建設,傾力打造區域創新高地的生動實踐。政策資金支持,厚植創新土壤「市科技局從平臺搭建、申報工作、課題項目上給予了很大的支持,助推了我們『河北省小麥技術創新中心』成功獲評省級科技創新平臺,並幫助我們精準對接供需,細化分支研究。」
  • 團油創新數位化服務模式,打造能源行業新基建
    在新基建成為發展主流的當下,數字經濟發展顯得越發重要,團油緊跟5G智能時代的腳步,通過能源大數據實現對商用車的識別認證與燃油價格分級,構建了行業「商用車網際網路能源生態體系」,其智能雲服務可提供大數據分析和匹配車輛行車路線,降低商用車運營成本。
  • 河口區創新「五融模式」書寫共建共享新篇章
    近年來,河口區立足油地共同發展大局,開拓創新,踐行油地「五融」模式,推進油地各種資源要素充分融合,淡化雙方「所有」思想,強化「所在」意識,不斷消除政府與企業、地方與油田之間因體制原因造成的兩大經濟社會「板塊現象」,使油地經濟、社會逐步融合為一體,譜寫了協同發展、融合發展、創新發展的新篇章。
  • BEZ資訊丨電子城·IC創新中心獲中關村「硬科技」孵化器掛牌
    2020年10月16日,在雙創周活動期間,由中關村科技園區管理委員會主辦的中關村創新創業支持措施發布會在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展示中心成功舉辦。會上,電子城·IC創新中心憑藉電子城高科專業的高科技創新平臺及孵化服務資源,在中關村硬科技孵化器掛牌儀式環節正式掛牌,為集成電路產業孵化及創新發展提供新引擎。
  • 天津日報數字報刊平臺-科技創新助力東麗下好「先手棋」(圖)
    近年來,金橋焊材還在智能製造領域加大投入,實現從自動化邁向信息化,並最終打造智能生產體系。在轉型發展中,企業不斷突破束縛,緊跟國際腳步,堅持不懈地實施科技創新、機制創新,乃至全面創新,不斷佔據國際市場主導地位。與此同時,金橋焊材還堅持新能源開發,爭做環保節能企業。
  • 創新共享 團油模式受捧 加油站整體服務質量提升
    這類平臺通過互聯互通模式搭建數字中臺,上遊橋接全國加油站,下遊構建公域流量池,一方面共享給加油站億級流量,另一方面為車主帶來省錢便捷的加油體驗,實現兩端互利。  能源網際網路模式盛行,圍繞這一話題亦成為業內常談。那麼,這類平臺究竟能帶來什麼價值?  近日,記者通過走訪鄭州、哈爾濱、南寧等六地加油站,聽他們講述了接入團油後的改變,以及他們眼中的網際網路加油模式。
  • 再掀校園極客風潮 搭建學生創新創業平臺
    本次大賽旨在激發了高校學生的創新創業激情,為學生創業搭建從開發平臺到媒體宣傳再到創業資金支持的一體化項目孵化支撐。來自華中科技大學的「華中大二手市場」項目榮獲大賽總決賽的冠軍,獲得1萬元現金獎勵和20萬元種子基金;來自中科院的「微單詞」項目和來自南京大學的「名校直播」項目分獲亞軍和季軍,將分別獲得5000元現金獎勵、10萬元種子基金,以及3000元現金獎勵、6萬元種子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