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唐夢琳 東營報導
融合沒有統一的模式和路徑,特別是不同事物存在基礎條件、資源稟賦、發展模式階段等差異條件,找準著力點就變得尤為重要。東營區組建區油地校融合發展辦公室,破除壁壘限制,將油地校三方團結在一起,營造了油地校融合發展新生態。
「精密儀器加工中心裝修完成後將引進德國五軸數控加工工具機,隨鑽測控中試車間及辦公區建成後將用於測控技術研究院的整體搬遷。」在勝利油田利豐石油設備製造有限公司廠區,董事長郭迎會向記者介紹。整個廠區內機器轟鳴,一排排廠房拔地而起,而這只是東營高新區油地校融合示範產業園建設的一個縮影。
東營高新區油地融合產業園規劃圖
「讓油田產業資源就地發展」「讓油田創新成果就地轉化」「讓油田人才變成地方人才」是東營區的重點目標之一。近年來,東營區積極搭建產業承接平臺,加快推進東營高新區、油地融合產業園、油田改制企業產業園、油田廠礦大院搬遷安置產業園等載體平臺建設,完善園區產業集群定位,提升園區基礎承載能力,提高資源共享利用率,攥指成拳齊發力,努力打造石油裝備產業集群高質量發展。截至目前,累計承接隨鑽測控生產線、高端精密加工中心等23個油田產業項目,以及油田物資總庫、現河採油廠特車大隊等3個油田搬遷企業和16個油田改制企業落戶東營區,到位投資185億元。產業集群的合力已然形成,提高產業附加值,推動產品向智能化、綠色化、服務化、高端化邁進也勢在必行。
「今年我們預計投入5000餘萬元,新上三條自動化生產線併購置工業機器人等先進設備,新引進的180和340油井管智能生產線一旦投入使用,預計年產特殊螺紋油套管2萬噸,API油套管5萬噸。」在東營區永利精工高端油井管智能製造項目車間,副總梁濤指著正在調試的油套管智能機器設備娓娓道來。技術改造是企業發展的強大動力,也是撬動產業發展的有力槓桿。今年以來,東營區油地校融合發展辦公室集中推進中亞技改、勝機裝備技改等6個項目,推動東營區先進位造業和傳統產業實施新一輪技術改造,產業實力再上新臺階。
從基礎的企業營商環境集群打造到提供貼心服務、再到提供新穎的油田招商模式,這一系列舉措緊緊抓住了產業融合發展「牛鼻子」,由表及裡、由淺入深、走深走實,譜寫了油地校融合發展的新樣板,為東營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不竭動力。